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4 07:02: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

  在这次的执教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自身的不足,也让我自己在不断的反思的,得到成长。

  一、无视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

  该教师没有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把学生当成了一张白纸,我一开始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带着学生走进这篇文章。我的教学是相对孤立的,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是零起点。这必将使得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深度欠缺,同是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序列化,学生在迁移运用时,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淡化了学生个性阅读的`价值

  在体会人物想象的时候,我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缺少与文本立对话的过程。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视角、阅读体验都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没有尊重这一教学规律,因此学生在谈论的时候相互影响,对人物的认识趋于一致,没有到的认知。交流的时候,我也没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立阅读兴趣,因此学生反应比较沉闷,长此与往,学生将逐渐失去立品读文本的能力,教出来的将千篇一律的学生。

  三、断送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契机

  最后,我只是对学生的见解作一总结,缺少更深一步的引导,这样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只是将原有知识重复了一遍,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没有真正获得成长。文本有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正真得以展现,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适当的进行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收获应该会更大。

  我想,教师的成长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再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收获、发现不足;在一次次实践中反思,在一次次反思后再实践。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2

  说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更多的应该是对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塑造吧!这一百零八个好汉,在施耐庵的笔下极富理想化和传奇色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本学期十一周上了阅读指导课《水浒传》以后,学生对这本充满历史传奇的经典之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课余时间,都缠着我放《水浒传》的连续剧给他们看。这回,正巧上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机会难得,便安排了时间把文中描绘的武打场面展示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课文,把握人物个性特点是有极大帮助的,比起钻进文本,努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何况直观画面比抽象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仅通过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时双方语言、动作的描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梁山第一等好汉。

  从课本语言来看,林冲说话极少,只有三处。一处是洪教头无礼挑衅,林冲连说:“不敢,不敢。”透过两个“不敢”,我们似乎就可以看到林冲内心的想法:一来林冲思量这洪教头是柴进的'师父。如果打败了他,怕是对不住柴进。二来这也跟林冲一贯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有极大关系。妻子受辱,忍;遭受陷害,还是忍。在洪教头这等耍赖小厮面前,他的善良、忠厚、谦逊、忍让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另一处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虚张声势地舞弄一番,发出“来,来”的挑衅后,林冲只是三字“请教了”,显得沉着、冷静。还一处,在战了四五个回合后,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及,林冲只是回答:“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就算是输了吧,说明林冲身戴木枷觉之不平,以佯称认输引起柴进注意,同时也使洪教头更加狂妄、骄躁。可见林冲思考十分精密。在欣赏电视画面时,让学生边欣赏边与课文语言相对照,发现电视中的语言更丰富、加之人物表情、动作,使得呆板的文字霎时间变得灵动无比,教学已经无需过多琐碎的环节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3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在这堂课上,主要体现的思想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怎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理解一些不常见的词语;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所以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自发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

  设想很美好,但课堂有缺憾,课上下来,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由于课堂时间太有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在读书交流这一环节教学时间过长,占用了精彩环节交流,即第七段的交流,最终导致有点拖堂。

  二、不能很好地关注评价,推动教学。画龙点睛的评价能让孩子找到思考的方向。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应有指向性,有针对性。

  三、在第七段的精彩片段学习时,可引入视频或音频,增加课堂学习气氛,激起学习兴趣。

  四、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占用的.时间太多,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一堂好课不在教师讲得好,而在教师引导得好,在师生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有生成的东西。这堂课,我只能勉强说是个好导游,不是个好老师。

  整体说来,上完课后,反思当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些细节要改进,从根本上讲要摆正教学思想,教育观念。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4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两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用朗读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朗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研读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洪教头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感受洪教头的骄傲蛮横、咄咄逼人、嚣张,感受洪教头对林冲的.轻视、无理,通过林冲和洪教头行为举止的反差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林冲的谦虚平和。

  同时根据同学们自身的感受和林冲当时面对洪教头的无理与挑衅却一再退让的表现让学生感受林冲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更加真切的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用朗读将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到的人物的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也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也加强培养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导入后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回忆文中人物的形象,燃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之后,通过听写的形式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华而不实。

  建议:

  这节课要真的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达成这三项目标也是十分不易的。有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想,语文老师还要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课前让学生把课文读上几遍,做到基本读正确流利。

  对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等,做到心中有数。课上边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边了解课文内容,边理解词语。不到之处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的第一课时,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让学生觉得有所得,还教好地达成三项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设计教案时,我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个性。

  如:初见洪教头,林冲便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足见林冲懂得礼节,十分谦逊。与洪教头比武一节,更可以洞察出林冲的'细致心理。洪教头使出浑身功夫,来了个“把火烧天”时,林冲一眼便看出破绽,把棒一“横”,第一个回合持平。第二个回合洪教头更是气势汹汹,劈头打来,林冲只是轻轻往后一“退”,便避开一招。真是知己知彼,足智多谋。第三个回合,林冲见洪教头方寸已乱,“还没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于是一“抡”,“扫”,便使得洪教头倒在地上,羞惭逃开。

  仅三招,一个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林冲便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细品课文执教的过程中考虑学生一般的思维特点,他们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林冲是一条好汉,而洪教头则是一个恶人。为了不至于使学生给人物“贴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应让学生多元化地分析洪教头和林冲这两个人物。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洪教头是否是一无是处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很快就有学生抓住“洪教头满面羞惭”随后我因势利导问“羞”的是什么?“惭”的是什么?洪教头走后,又会说写什么?从而让学生全面地看待这个人物。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6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在第一课时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带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请你再默默欣赏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场面,看看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7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在词语理解方面,文中许多带有时代色彩较难理解的的词语;在情节发展方面,柴进在推动林、洪二人比武中所起的作用;在人物形象方面,林冲的性格主色彩是“谦虚”还是“忍让”?在写作方法方面,课文通过对比着描写比武前后双方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并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回想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是那么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对于这一课的教学不仅格外期待,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了。可是临到再理教学设计时,不仅踌躇了:不说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说自己是否有那样驾驭课堂的能力,就利用教材而言,需要把自己咀嚼到的都喂给学生吗?怎样教最利于我们学生的发展,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保持儿童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使儿童体验到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斟酌再三,考虑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还是把精读的目标定位为两方面:把握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学设计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策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特点,然后引导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教师适当点拨。有时引入不同观点,激发学生阅读、思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如:在引导把握学生林冲的性格特点时,抛出问题:有人说:“林冲是个为人谦虚、武艺高强的人。”有人却说:“说林冲武艺高强我是赞同的,但说他谦虚,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他是一个为了生活得平安而特别谨慎的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让我们从林冲的行动和语言中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探寻。有时,于无疑处设疑:由于洪教头嚣张挑衅,引起在林洪二人的`比武。在这过程中,柴进起了什么作用?读读文章中关于柴进的描写,你有什么发现?借此并适当补充原文,既侧面印证林冲的性格特点,又能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有时,适当存疑:林冲如此忍让,如此谦虚谨慎吗?到底遭遇了什么,结果又如何呢?去读读《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与林冲有关的故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学预设是这样,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有诸多遗憾,没有出现预想的“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场面。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一个深刻的体会:书不读熟不开讲。上课时因为急于求成,匆匆检查完孩子的预习就开始进入精读课文的阶段,美其名曰提高课堂效率。其实不然,对于大部分孩子,书不读熟不开讲,那是至理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课文读熟了,读通了,这时再来引导,那才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那才能事半功倍。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8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选自中国古代名著《水浒传》。文中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各有特点,一般老师引导学生确定了林冲“武艺高强、谦和礼让”,洪教头“自高自大、傲慢无礼”就算达到目的。接下来,就让学生看课文哪部分写得最精彩。把重点都集中在林冲身上,洪教头就不再提起了。我们说。作为主要人物的林冲当然重要,但对于反面人物,我们在教学时也不能忽视。像洪教头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因为这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写洪教头出场,我们可以把他与林冲的举动来对比——

  林冲:躬身施礼起身让座

  洪教头:全不理睬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由此可看出林冲谦和礼让,洪教头傲慢无礼。然后进一步思考:洪教头为什么会这样做?透过人物的行为,折射出洪教头自高自大的性格。

  接着,我们可以看看洪教头是如何苦苦相逼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本不把获罪充的林冲放在眼里.更是为了在柴进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

  在比武一段,可抓住洪教头先是怎样神气十足,在受了挫折以后又是怎样恼怒的。最后,比武失败后又是怎样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的。启发学生结合洪教头比武前的行为、语言来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洪教头自高自大、贪图钱财、心胸狭窄等特点从文章中感悟出来。

  我们分析反面人物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正面人物,来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反衬手法。所以,教学时,两类人物不是单列出来分析.更多的应该是对比映衬。可以是横向的,如林冲与洪教头的对比:也可以是人物前后的对比,如洪教头一开始是如何不可一世的,最后又是怎样灰溜溜地走开的。

  当然,我们学习课文。除了要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外,更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像课文题目中“棒打”的“打”字,就应该仔细琢磨琢磨。首先,林冲是一让再让,忍无可忍,这才抡棒打,这个“打”是教训像洪教头那种“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人,打击那种嚣张的气焰。

  同时,引导学生对事物要进行客观的认识,像洪教头这个人物是否“无药可救”了呢?可引导学生从故事结局中去体会。可让学生从“满面羞惭、灰溜溜”两个词中感悟,通过前后文的阅读品味。感悟到洪教头此时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懊悔自己当初太不自量力等等。教学时,可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他会怎么想?如果今后,再碰到林冲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来想象,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到此,可引导学生归纳阅读名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帮助理解。

  所以,语文老师不管上哪一篇课文。首先要熟读教材,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正面人物是教学重点。反面人物也不能忽视,努力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更全面的感受和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9

  非儿寻找发现的乐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在带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请你再默默欣赏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场面,把这段文字和我们上星期所写的《斗牛猜字》相比较,看看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

  写双方交战的场面,双线进行,很清晰。于是,我和学生配合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恍然大悟。说上次的斗牛游戏也是这样写的,但那是在老师的提醒下。现在更清晰地知道了写打乒乓啊,打篮球等双方活动的,就要这样一来一往双线进行,要迈开左右脚,才走得稳。写观众的反映,烘托场面的气氛。课文写众人哈哈大笑,是告诉我们,林冲和洪浇头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是柴进加剧了场上的矛盾,洪教头既想赢银子又想赢面子,所以场上的打斗达到了高潮,气氛紧张,但众人这一笑,气氛缓和了,洪教头丢了面子,走开了,打斗就此结束。所以我们上次写的斗牛猜字游戏,也应该写写大家的反映和自己作为一个观众的心理。写打斗时用了很多动词,很准。

  于是,组织孩子们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第七自然段之间找动词,结果找到了二三十个,对掂量耍提打(提起棒来就要打)横扫等作了品味,发现作者用词很精确,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写月光,推动事情的'发展。故事开始写一天午后而打斗时,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告诉我檬事在不断发展,正因为如同白昼才能看得清,才能打斗啊!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也暗示着事情在发展。故事发生的环境往往为事情的发生发展起个铺垫作用。当时的课堂上,学生发现了七八条好,如写打斗场面还写了人物的心理,使故事达到高潮,更能看出洪教头迫切取胜,自高自大。

  对这些发现,既引导他们品乌容,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又联系实际谈谈写得好在哪里,以便能联系实际,修改自己的作品斗牛猜字,学生不亦乐乎,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说实话,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并不深刻,更不全面,所以我只是站在自己的基础和学生的基础作了另一种尝试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学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0

  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开放周和家长会如期而至,教学开放周那天我上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的第3课时,课上下来后,有很多的想法思考,不足与收获。

  这节课吸取了《黄山奇松》那节课贪多的问题,于是,选择讲第3课时,也适事的高潮部分。设计时目标明确,①进一步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本着这两个教学目标,课堂流程是清楚的。首先,回顾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接着进入本课学习。林冲在洪教头一再逼迫和柴进的劝说下,答应和洪教头比武,过渡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用课件出示句子,抓重点词品味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学生概括也准确。有急躁、自以为是的洪教头,有忍让、谦虚、有礼貌的林冲。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不打了,说认输了,引导学生体会林冲的机智。他的目的是去掉木枷,才能得以施展武功。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过渡到第七自然段学习故事的高潮部分。先整体了解几个回合打败洪教头,开始答案不一,经过再次读书,得出3个回合。课件用表格形式出示3个回合各自的招式,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不难看出他的`武艺高超,含而不露,相比之下,洪教头太自不量力了。此时,看结果,洪教头灰溜溜地走了,再看众人的表现,因时间关系用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句式说一说,孩子们说得精彩,紧接着看视频《水浒传》电视剧中的这一片段。目的是再现文字场景,通过文字想像场景,这也是学语文的目的。后面拓展做了一个微视,介绍四大名著,推荐《水浒传》这部书给孩子。小结本节课内容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学会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来刻画人物。最后读书没有读完。课的思路和流程是清晰的,目标也明确,但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反思的是:课在行走的过程中,又是前松后紧,重点段落读得少,没有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为了赶时间,怕完不成教学设计,只好匆匆而过,在这是有遗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课前设计时还删减了很多内容,看来这个问题就是自己课堂真正的问题,还是目标不够明确。究竟是讲读,还是学习写作方法,两者要分清楚,抓住目标做扎实。回顾这节课,时间处理不好,问题是学生对同一问题说得多,有重复现象,没有很好的收放。该略就略,该讲就讲,要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突破难点。另外,本节课读书少,设计时有不同要求地读书,只因时间问题,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节课我也拍了录像,与前一节《黄山奇松》录像课相比,手势少了很多,命令的口吻有3处,也改变了很多。课堂上也不那么急躁了,稳健,大方了很多。板书也漂亮了一些,与名家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此时,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的板书,一笔一画的功夫在书写教育人生。欣慰的是自己有改变,只要持之以恒,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一定是可以的,也会缩短与名家的差距。

  佛祖在菩提树下一夜顿悟,自我感觉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了。喜欢解读教材,喜欢有自己的见解和到之处。虽说不成熟,但愿执著着,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的是一己之见能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和进步,更多的是服务于学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02-16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04-21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5篇)03-17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15篇03-16

《林冲棒打洪教头》说课稿01-20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2-28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4-02

《中彩那天》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