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11-18 06:58: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板书设计:

  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反衬)

  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蕃、濯、妖、蔓、枝、鲜……”等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3、反复诵读,通过品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句,体会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通过品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句,体会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文章《爱莲说》。(板课题)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读一读: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多媒体投)

  2)提出朗读要求,生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得当.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4)齐读课文。

  2、译一译:

  1)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用译讲的方法合作,疏通文意。译讲:①读出句子.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2)学生自学、互译,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3)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老师归纳:重点词语:予:我。濯:洗涤。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

  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

  4、请一位同学练习翻译全文。全班同学练习翻译全文。

  5、老师再翻译一遍,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一)名句赏析:

  1、请同学找出直接写连的句子。

  2、作者从哪些方面莲花,赋予莲花哪些品格?作者所写的莲花,仅仅是写莲,表达对莲的喜爱吗?(投影)

  (让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代表发言。)

  小结: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坚贞气节。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托物言志。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写他喜爱莲,文中为何还写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小结。

  作者借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五、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正)陶爱菊、隐逸者-----惋惜

  生长环境:出於、妖

  (衬托)予爱莲体态香气:中通、清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风度气质:亭亭、焉赞美

  (反)世人爱牡丹、富贵者------鄙视

  教学反思:

  上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这两个环节:

  一、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结果,学生还是正确地回答了出来了。

  二、评价课文。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爱莲说》教学反思05-05

《爱莲说》教学反思06-13

爱莲说教学反思02-06

爱莲说教学反思05-23

《爱莲说》教学反思(精选11篇)05-20

《爱莲说》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3

爱莲说教学反思(优秀)07-05

《爱莲说》教学反思 15篇02-24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03-02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