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菩萨蛮》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要学习“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的学习后,对于阅读古典诗歌有了一些粗浅认识,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对于意象与情感认识也有了一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文是一首简短的词,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文中选用的意象,也能够很快进入其中描绘的“江南好”的意境,但作者由这样的美景生发的哀怨之情却不太容易体会,如果只是简单地联系写作背景,那么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就有牵强附会之感,只有在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弄清了景与情的关系后,对作者的微妙感情才能把握得更为准确。
(三)采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诵读与情景再现感受意境之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补充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交流探讨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启发引导作用。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技术设备
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菩萨蛮》借江南之景所抒发的对于江南的依恋之情以及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情。
2.了解文章“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3.领会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2. 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
力。
3.调动学生积累,提高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找它的踪迹吧。
学生回忆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如白居易的《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杜牧的《江南春》等。)
江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知让让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而又诗兴大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韦庄的《菩萨蛮》,看看他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江南。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诵读课文。(配古筝曲《高山流水》)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了解大意。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针对诵读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
4.提问:读完课文,你觉得韦庄笔下的江南可以用原文中的哪个字来概括?(多媒体展示问题:文中的哪个字可以概括韦庄笔下的江南?)
“好”字。
三、置身诗境,感受美景
1.提问:江南的“好”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呢?请同学找出并朗诵出来。(多媒体展示问题:江南之“好’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韦庄用这简短的几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副江南春景图,谁能用自己的话再现这幅画面呢?(学生交流讨论,准备3分钟)
(多媒体展示问题: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一同感受魅力江南。)
四、缘景明情,领会情感
(一)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这幅江南春景图中突出了哪几个意象?
1.春水
江南是水乡,江南的水最能体现江南的风景之美,何况这澄澈碧绿比天空还要纯净的水呢?
2.画船 雨
画船与游玩有关,从中可以感受江南生活之悠闲自在。雨声突出环境之静谧,更显出生活之闲适。
3.垆边人(月 皓腕)
探讨:如何从此句中看出江南“人物”之“好”?
月能让你想到什么?嫦娥、婵娟、皎洁、温柔等等,这样一个比喻就让我们生发出无限想象。(联系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美女的方式:多以写虚为主,从而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如《长恨歌》中以“笑”写杨贵妃之妩媚动人)
同时,以双臂之洁白暗示美女皮肤之洁白细腻,晶莹剔透。以部分代整体,同样引人无限遐想。
探究:江南的女子很多,为何要选用一酒家的女子呢?(引入比较:江南的桥很有特色,如杜牧的诗中就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诗句,同时卞之琳的《断章》也有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却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为什么韦庄不用“桥上人”这一意象呢?)
联系“垆边”这一典故,体会出“垆边人”比“桥上人”更能体现江南女子之秀外慧中,温柔多情,而“桥上人”只能让我们感受到江南女子的外在美。
(二)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我们发现作者在展现江南之“好”时,对于意象的选用相当的用心,几乎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他为什么要把江南描绘得如此令人向往呢?他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多媒体展示问题:作者精选意象,将江南描绘得美不胜收,他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对江南的热爱、依恋之情。
探讨: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吗?
(学生再次齐诵课文,品味探究)
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探讨:这一句只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吗?
提示:在“未老莫还乡”中,是否可以将“莫”字改成“不”字。(学生读原句与改动句,体会其中的区别。)
“不”字更显斩截,有毫不犹豫之感,而“莫”字语气委婉一些,还有一些劝慰的语气在里面。
既然要劝慰,就意味着游子自己是想还乡的,那又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呢?须,一定的意思,这里的语气为何又这样坚决呢?
联系课文注解中的背景介绍,了解到当时中原离乱的现状。(多媒体展示韦庄《秦妇吟》中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断肠”不仅仅是舍不得离开江南,更多的是一种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苦痛。
(三)这种情感在其他句子中有体现吗?学生交流讨论。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游子还是心牵故乡,否则何必“人人尽说”。“只合”,只应该,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王粲在《登楼赋》中就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怀归。”中国人的故土情结使有家难回的游子更添愁绪。
2.表现江南之“好”的语句。
学生可能会谈到的:景色越美,在游子心中激起的痛更深。“画船听雨眠”中,雨也是引起人感伤的意象之一。(多媒体补充资料: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垆边人”的意象中有“酒”的暗示,让人想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明确对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不能只指向表层,对诗歌中的情感不能理解得过于简单,正如陈廷焯评价这首词时所说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美景,是乐景,实际上是为表达作者的“哀情”服务,正所谓“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置身诗境,体验了江南之美,缘景明情,感悟了诗人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感,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发现,解读一首词,不仅要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更要读出作者深蕴其中的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诗词鉴赏中能将恰当地加以运用,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因为,发现美,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更要有一颗慧心。
五、熟读成诵,回味诗情
学生自由诵读2分钟,再比一比谁背得准确。
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三:比较鉴赏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的异同。
板书设计
菩萨蛮
韦庄
春水(天)
江南:好 画船 雨 热爱、依恋江南
(乐景) 垆边人(月 皓腕)
还乡:断肠 漂泊异地的苦痛
(哀情)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讲授时主要通过抓住诗歌的意象,在把握情与景的联系中体会诗情,特别是一些典故的引入,将意象的深刻内涵加以挖掘体味,使学生在联想、感悟中获得审美体验,将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直白的诗歌解读得意趣盎然。同时,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有了直观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