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5 13:43: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好奇心强, 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

  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2

  通过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对此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30分钟,操作15分钟;第三,讲15分钟,操作30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word20xx时,我就在课前搜索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拼图游戏,自己做连环画,做圣诞贺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做到严肃自由、主动探索。严肃是一种规范,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在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要让待发展生敢于提问,让优生敢于质疑。这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学科整合法。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这样,教学就能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凝固走向丰富多彩,离开混乱走向秩序。

  4.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5.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3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因为有部分学生,从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有的学生呢,只会在网上查找游戏。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4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我发现今年高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尤其自己所担任几个C类文科班。因为5月中旬参加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已经全面进入系统的套题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先讲解再练习,有的学生有意见,有的.学生讲了几遍都没搞清楚,并且呈现学生数量又多,每学生练习进步又不一致。目前,我根据需求进行引导和讲解,但学生不会的太多了,老师根本指导不过来,并且老师上下来十分疲惫,教学效果也不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针对学生问题太多,进度不一的情况,我想尝试几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看看教学效果如何?几种教学手段主要有:一是将操作步骤制作为微视频;二是学生自愿前提下进行分组,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三是重点、难点由老师点评讲解;四是对于困难比较的学生还是进行适度地个别指导。这些就是我目前的一些想法,可能还有些问题就是目前我们有二十套题,只有九周的时间教学进度该如何安排呢?

  学生练习速度该如何呢?还有对于有的学生态度始终不认真,老是想想着打游戏或上网该如何劝阻或告戒呢?或者帮助他们呢?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部分内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熟悉其命名规则、掌握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图标及常用文件类型名;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命名规则;

  3、掌握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4、学会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文件或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文件夹的重命名。

  七、教学方法。

  猜测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整理房间”的话题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解释电脑世界抽象的概念。并希望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观察“演示”窗口,请生猜测: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

  (2)继续观察,请生谈自己的发现。

  (3)根据图标猜测文件的类型,引出类型名的概念。

  2、学习命名规则:

  (1)生交流获取的信息:长度、合法字符、非法字符。

  (2)出示口诀帮助记忆非法字符:一撇一捺一竖条;大鱼小鱼双引号;星星问冒号;9个全记牢。(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同样要遵守规则,否则是行不通的`。)

  3、新建文件夹:

  (1)尝试操作:在桌面上新建名为自己班级的文件夹。参考课本P25或请教同伴。(提醒小组及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难。—

  (2)请一生演示讲解。

  (3)师就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小结。

  (4)小竞赛:小组成员依次在同一电脑上新建名为1……n的文件夹,哪一组获胜会获得“大礼包”。(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另一名组长顺推一组当裁判。小组每名成员都要参加,有困难可以由他人协助完成。)(设置此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比赛结束,请裁判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教师结合裁判点评小组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习惯。)

  (6)奖励优胜组、鼓励表现稍差的小组。

  (7)全体领取大礼包——将“三亚风光图片”更名为自己的名字。(参考P30,有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8)巩固练习:将自己文件夹中的“南山风光。jpg”更名为“三亚南山。jpg”。(通过此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给文件重命名时需注意的细节——不能更改类型名。)

  九、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常规习惯着手,兼顾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发现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充满挑战性,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竞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教学意图——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布置小组竞赛时,有的学生急于动手,倾听的习惯有待培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在时间的调控上,把握得不太合理,学生自读教材的能力稍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提炼信息,使得该环节运作时间稍长,影响后面的进度;小组活动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有待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

  以前的教册,不管是人教版,湘教版,还是我们的贵州版的教材,安排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信息技术的来源讲起,然后是计算机的发展史,接着讲解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然后进入Windows系统的使用,有的知识的对七年学生来说,有点难了。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还比较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讲解一些很实用的东西,这样,课本的价值量就有了,但是,学生计算机水平有些比较高,如果只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案、校本教册,如何安排一堂堂鲜而不难的课程,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据我观察,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能打出一手漂亮的.字、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因此,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其信息技术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开设的课程是计算机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看似简单,要真正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对画图工具的应用,学会用很快,但是要用好却不容易。如何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

  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打一下小游戏表示对自己的奖励,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的理论教学从来不超过15分钟,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画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展示以前的同学画得好的作品,激励他们,告诉他们也行的。

  第三、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意识

  信息技术课不好把握,不讲理论不行,讲多了更不行,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只需做好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等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人品树立好。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高品质、高素养的人,让他们将来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创造自己人生的伟大奇迹。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7

  通过这节课,虽然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些WPS 文字的基础,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对之前内容掌握的不到位,比如说简单的设置字体颜色,教师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对之前内容稍微复习一下,复习与巩固相结合。

  这节课主要是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为目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完成得快后就不知道干什么,有的同学速度跟不上,教师以后设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将任务设置的有层次感一点,先简后难,层层递进,多设置几个额外的任务给完成的`快的同学,或者说让快的同学去帮助慢的同学,但是课堂纪律可能控制不住,需要教师加强课堂常规。

  一节课应该感觉饱满,师生之间互动应该多一点,环环相扣,不要觉得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太勉强,最好有个情景或者有条线索连着,信息技术课学生的主体性较强,所以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好设置一些头脑风暴的环节,比如说教师先设置错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们会对这个知识点格外记忆犹新。最后总结的时候虽然让学生先总结,但是往往学生只会总体讲一下今天学习了修饰表格,教师应该一步步引导说如何修饰的,步骤是什么或者是单击哪个按钮,这样既能总结又复习了一下今天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再补充,这样的一堂课才够饱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8

  一、信息技术课应用微课的教学意义

  首先,微课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的重复教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的课程,教师制作微课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课内学时有限,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观看各种微课视频,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微课还有一点优势,就是个性化强,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有效地学习,也能提升整个课堂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下面主要就目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微课存在的缺陷,提出三种教学对策。

  (1)微课是课堂“强心针”,可传授知识、活跃气氛。长期以来,部分初中学校、教师、学生对中考以外的科目不甚关注。因而学生来上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抱着休闲放松的心态,对理论教学环节更是冷落。教师为了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了把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可将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例如,在过去教学管理计算机这一单元时,因为内容十分简单,教师深入地讲理论会显得枯燥乏味。针对这堂课,教师是这样制作微课的:首先下载计算机发展史纪录片,用QQ影音剪辑了时长约3分钟的视觉内容丰富的重点视频,作为微课的导入小视频;接着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素材,以PPT为平台,利用电脑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以一个“操作系统”为主角,设计一个“操作系统自述‘使命’”的小动画,并以一个“病毒”为主角,设计病毒自述工作方式的小动画。用Camtasia Studio 6。0作为录屏软件将这些动画录制下来,形成一个时长约6分钟的完整的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病毒为第一人称介绍课程理论知识的动画。剪辑录制完毕后,用QQ影音轻松将几段视频、动画连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微课视频。这样一段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充分吸收了以往厌倦的理论知识。

  (2)微课是课后“大补汤”,可答疑解惑巩固知识。信息技术课在初中阶段的学时有限,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时间也不多,但用心学习的学生总能产生很多疑问和困惑。比如,学习制作作文选时,有学生问教师:“老师,封面怎样才能不标页码?”“老师,想让目录的页码和正文的页码不一样该怎么办?”……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为学生一一解答,于是就专门录制了课后答疑解惑的微课视频。答疑解惑的微课仍旧以录屏为主,用PPT和变音软件录制“学生提问”的环节,将课堂上教师收集的问题逐一展示。比如,学生问的“不小心多点了一个工作表,怎么删除呢”“Excel表格能放到文档里吗”等问题,教师会在微课视频中一边录制计算机操作,一边录制语音讲解,耐心地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的内容再重点讲一遍。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操作生疏而导致有的地方记不住、理解不了,教师将富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后进行答疑解惑,就使微课成为了富有营养的为学生补充知识的“大补汤”。

  (3)微课是能力“加油包”,可针对个体拓展视野。每个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多,操作熟练,课内知识就满足不了他们提高能力的愿望;有的学生操作少,就需要多做些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某些单元课程后录制了较多的提升能力型的微课,供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比如,教学音视频的获取与编辑时,教师在课后就提供了几种微课内容:利用QQ影音编辑影片、利用会声会影编辑唱片、利用网页保存音视频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微课内容观看学习。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教学生如何使用会声会影,如何在网页或应用上下载音视频,但课后自选微课的意义就在于其内容比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实用价值、更加有深度。比如,教师提供的自选会声会影微课学习,内容就包含调整音轨、视频轨的同步性,将美图秀秀或PPT等工具与会声会影结合录制综合性视频。而QQ影音编辑影片,则是针对一些能力较差、但又有编辑视频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式,让他们满足需求。课堂外的微课学习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加油包”,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9

  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有5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阶段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现在也算是推进了一段时间了,作为在一线执行新课改的教师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和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更加关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改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学生进入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在已经说明外网络是断开的情况下,学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课上着还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气壮!

  反思: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QQ”、“聊1

  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些内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经学过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它是经过几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东参加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其中有位老师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评课阶段就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分析”,说是都新课改了,还通过这种“任务分析”限止学生的思维。

  反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

  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应是扬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继承下去,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难道真要把“游戏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学进行到底吗?一节课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活动时再来一个游戏,课堂小结时还来一个故事;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也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改革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阅读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意境,感受真切。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得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得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中《新型玻璃》这一课,学生谈到“玻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有趣的玻璃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又如:《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观察到翠鸟,对这种鸟类的习性特点还是很陌生的。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剖析事物细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能极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恐龙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它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化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是口头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练习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学习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little society(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5.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多感官刺激,而单纯口授和板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6、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英语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英语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呢?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它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做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2、丰富教学手段,学无难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原声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课堂应用视频益处多多,首先是学发音的好材料,可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能学到最鲜活的词汇和表达手法;第三,提高听力,让视觉帮助听觉达到听力的锻炼;第四,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第五,可以感受异国文化差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会使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原来不是那么难,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3、拓展学习途径,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紧跟信息化脚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创设实践环境,体会乐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实践环境,如问路、打电话、采访、表演等,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效果,只有他们把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英语的价值,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取材,在网络媒体上设景,为教学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使同学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感情、思想、语言的交流。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做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编五年级下册中难度比较大的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利用书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层并能通过图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自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如何使用图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建立新图层;给图层命名;移动图层;删除多余图层;锁定及隐藏图层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学生参照书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设计使学生学习知识有了一定的递度。从而使分层教学达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导课环节:

  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的教育为突破口,再用本节实例“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预设演示1(多图层动画)和预设演示2(单图层动画)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多图层动画能帮助我们实现一些单图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而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究竞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并使学生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使用图层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热情。

  实际效果:学生能通过“植物开花”动画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创作多图层动画的热情,打消了他们对图层的恐惧感。

  2、授新环节:

  以教材为范本,引导学生自学并尝试建立新图层的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层,学会建立新图层和给图层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建立图层操作这个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外,补充进去了删除多余图层、给图层命名、插入、重排、隐藏、锁定图层的'方法,这些对理解图层和更好地驾驭图层有帮助的操作,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好地驾驭图层,学生只有很好的驾驭图层了,才能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图层。

  实际效果:学生的确能很好地驾驭图层,并能利用图层制作“植物开花。fla”的形状渐变动画。

  3、课堂实践环节:

  考虑到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图层,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上节课制作的“植物生长1.fla”形状渐变动画,避免了学生因使用绘图工具绘图浪费时间。结合本课的“做一做”练习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图层基本操作、形状渐变动画、插入延续帧等)融入多图层环境中,使其变成练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综合的练习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图层概念,并增加了在复杂图层中制作“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实战能力。

  实际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目标,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利用图层配合复杂动画的制作。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图层的基本操作难度不是很大,难点在于什么时候使用图层以及怎样利用图层解决制作复杂动画中的实际问题。使用图层最终目的在于制作复杂动画,从而使动画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环节:

  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建立新图层,给动画添加草地的背景,并对该层进行锁定。插入新图层并在图层上打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从而使知识得以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不仅完成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而且在动画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层和动画名图层。使动画的播放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存在的不足:评价环节只注重了学生的自评,对于他评做得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4

  在我从教的这段时间内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一直困扰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间也去找老师探讨过,也访问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但实践到自己身上总还是有难度。吵,打是不允许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愿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课学生能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讲课时孩子们能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碰到问题可以举手发言等等,这才是我自己设想的理想状态下的课堂。然而自己仔细一想,如果不到十岁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在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呼吁的课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上帝,更要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挑战新课改的权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的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小动作多,爱交头接耳;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持久;

  3.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4.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等等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实施过程当中课堂纪律稍有改进,刚开始应对小学生,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当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第一章的第二节,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分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重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能正确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又比较杂,所以,不可能用一堂课把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细讲,所以,在课程安排上,重难点知识点在课堂上要投入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其它的知识有的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学习,有的则一提就过。这样设计本课,从教学效果来看,能够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内容,有详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学设计也可使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学习兴趣浓厚,不仅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合起来是本节课我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堂知识归纳中,我尽量让学生来总结,让学生来表现。

  其次,我在教学中尽量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时,我用了一个手机求救的案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第三,在教学中我还用了一些起视频来解释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太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与虚拟化中,我用了三个视频。其中两个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视频,还是一个是近来非常火的年度大片《20xx》中的电脑特技视频,这个视频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了虚拟现实。

  第四,我还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辩论的环节,虽然由于学生开展这种活动的经验太少,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但学生积极性还是非常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水平不同,导致时间比较难以控制;又比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满,所以在学生阅读、自学的地方还不够放得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进行完善。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7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4-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2-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经典】06-12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03-2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3-30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17

(精)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8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好奇心强, 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

  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2

  通过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对此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30分钟,操作15分钟;第三,讲15分钟,操作30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word20xx时,我就在课前搜索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拼图游戏,自己做连环画,做圣诞贺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做到严肃自由、主动探索。严肃是一种规范,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在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要让待发展生敢于提问,让优生敢于质疑。这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学科整合法。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这样,教学就能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凝固走向丰富多彩,离开混乱走向秩序。

  4.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5.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3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但是对于老师来讲却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因为有部分学生,从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有的学生呢,只会在网上查找游戏。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4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我发现今年高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尤其自己所担任几个C类文科班。因为5月中旬参加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已经全面进入系统的套题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先讲解再练习,有的学生有意见,有的.学生讲了几遍都没搞清楚,并且呈现学生数量又多,每学生练习进步又不一致。目前,我根据需求进行引导和讲解,但学生不会的太多了,老师根本指导不过来,并且老师上下来十分疲惫,教学效果也不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针对学生问题太多,进度不一的情况,我想尝试几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看看教学效果如何?几种教学手段主要有:一是将操作步骤制作为微视频;二是学生自愿前提下进行分组,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三是重点、难点由老师点评讲解;四是对于困难比较的学生还是进行适度地个别指导。这些就是我目前的一些想法,可能还有些问题就是目前我们有二十套题,只有九周的时间教学进度该如何安排呢?

  学生练习速度该如何呢?还有对于有的学生态度始终不认真,老是想想着打游戏或上网该如何劝阻或告戒呢?或者帮助他们呢?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的部分内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熟悉其命名规则、掌握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掌握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图标及常用文件类型名;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命名规则;

  3、掌握在指定位置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4、学会给文件和文件夹改名;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文件或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文件夹的重命名。

  七、教学方法。

  猜测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整理房间”的话题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解释电脑世界抽象的概念。并希望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观察“演示”窗口,请生猜测: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文件夹?

  (2)继续观察,请生谈自己的发现。

  (3)根据图标猜测文件的类型,引出类型名的概念。

  2、学习命名规则:

  (1)生交流获取的信息:长度、合法字符、非法字符。

  (2)出示口诀帮助记忆非法字符:一撇一捺一竖条;大鱼小鱼双引号;星星问冒号;9个全记牢。(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同样要遵守规则,否则是行不通的`。)

  3、新建文件夹:

  (1)尝试操作:在桌面上新建名为自己班级的文件夹。参考课本P25或请教同伴。(提醒小组及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难。—

  (2)请一生演示讲解。

  (3)师就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小结。

  (4)小竞赛:小组成员依次在同一电脑上新建名为1……n的文件夹,哪一组获胜会获得“大礼包”。(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另一名组长顺推一组当裁判。小组每名成员都要参加,有困难可以由他人协助完成。)(设置此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比赛结束,请裁判点评各小组活动情况。(教师结合裁判点评小组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习惯。)

  (6)奖励优胜组、鼓励表现稍差的小组。

  (7)全体领取大礼包——将“三亚风光图片”更名为自己的名字。(参考P30,有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8)巩固练习:将自己文件夹中的“南山风光。jpg”更名为“三亚南山。jpg”。(通过此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给文件重命名时需注意的细节——不能更改类型名。)

  九、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常规习惯着手,兼顾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发现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充满挑战性,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竞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教学意图——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布置小组竞赛时,有的学生急于动手,倾听的习惯有待培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在时间的调控上,把握得不太合理,学生自读教材的能力稍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提炼信息,使得该环节运作时间稍长,影响后面的进度;小组活动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有待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6

  以前的教册,不管是人教版,湘教版,还是我们的贵州版的教材,安排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信息技术的来源讲起,然后是计算机的发展史,接着讲解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然后进入Windows系统的使用,有的知识的对七年学生来说,有点难了。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还比较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讲解一些很实用的东西,这样,课本的价值量就有了,但是,学生计算机水平有些比较高,如果只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案、校本教册,如何安排一堂堂鲜而不难的课程,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据我观察,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能打出一手漂亮的.字、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因此,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其信息技术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开设的课程是计算机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看似简单,要真正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对画图工具的应用,学会用很快,但是要用好却不容易。如何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

  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打一下小游戏表示对自己的奖励,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的理论教学从来不超过15分钟,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画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展示以前的同学画得好的作品,激励他们,告诉他们也行的。

  第三、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意识

  信息技术课不好把握,不讲理论不行,讲多了更不行,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只需做好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等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人品树立好。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高品质、高素养的人,让他们将来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创造自己人生的伟大奇迹。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7

  通过这节课,虽然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些WPS 文字的基础,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对之前内容掌握的不到位,比如说简单的设置字体颜色,教师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对之前内容稍微复习一下,复习与巩固相结合。

  这节课主要是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为目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完成得快后就不知道干什么,有的同学速度跟不上,教师以后设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将任务设置的有层次感一点,先简后难,层层递进,多设置几个额外的任务给完成的`快的同学,或者说让快的同学去帮助慢的同学,但是课堂纪律可能控制不住,需要教师加强课堂常规。

  一节课应该感觉饱满,师生之间互动应该多一点,环环相扣,不要觉得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太勉强,最好有个情景或者有条线索连着,信息技术课学生的主体性较强,所以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好设置一些头脑风暴的环节,比如说教师先设置错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们会对这个知识点格外记忆犹新。最后总结的时候虽然让学生先总结,但是往往学生只会总体讲一下今天学习了修饰表格,教师应该一步步引导说如何修饰的,步骤是什么或者是单击哪个按钮,这样既能总结又复习了一下今天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再补充,这样的一堂课才够饱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8

  一、信息技术课应用微课的教学意义

  首先,微课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的重复教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的课程,教师制作微课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课内学时有限,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观看各种微课视频,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微课还有一点优势,就是个性化强,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有效地学习,也能提升整个课堂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下面主要就目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微课存在的缺陷,提出三种教学对策。

  (1)微课是课堂“强心针”,可传授知识、活跃气氛。长期以来,部分初中学校、教师、学生对中考以外的科目不甚关注。因而学生来上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抱着休闲放松的心态,对理论教学环节更是冷落。教师为了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了把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可将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例如,在过去教学管理计算机这一单元时,因为内容十分简单,教师深入地讲理论会显得枯燥乏味。针对这堂课,教师是这样制作微课的:首先下载计算机发展史纪录片,用QQ影音剪辑了时长约3分钟的视觉内容丰富的重点视频,作为微课的导入小视频;接着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素材,以PPT为平台,利用电脑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以一个“操作系统”为主角,设计一个“操作系统自述‘使命’”的小动画,并以一个“病毒”为主角,设计病毒自述工作方式的小动画。用Camtasia Studio 6。0作为录屏软件将这些动画录制下来,形成一个时长约6分钟的完整的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病毒为第一人称介绍课程理论知识的动画。剪辑录制完毕后,用QQ影音轻松将几段视频、动画连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微课视频。这样一段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充分吸收了以往厌倦的理论知识。

  (2)微课是课后“大补汤”,可答疑解惑巩固知识。信息技术课在初中阶段的学时有限,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时间也不多,但用心学习的学生总能产生很多疑问和困惑。比如,学习制作作文选时,有学生问教师:“老师,封面怎样才能不标页码?”“老师,想让目录的页码和正文的页码不一样该怎么办?”……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为学生一一解答,于是就专门录制了课后答疑解惑的微课视频。答疑解惑的微课仍旧以录屏为主,用PPT和变音软件录制“学生提问”的环节,将课堂上教师收集的问题逐一展示。比如,学生问的“不小心多点了一个工作表,怎么删除呢”“Excel表格能放到文档里吗”等问题,教师会在微课视频中一边录制计算机操作,一边录制语音讲解,耐心地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的内容再重点讲一遍。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操作生疏而导致有的地方记不住、理解不了,教师将富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后进行答疑解惑,就使微课成为了富有营养的为学生补充知识的“大补汤”。

  (3)微课是能力“加油包”,可针对个体拓展视野。每个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多,操作熟练,课内知识就满足不了他们提高能力的愿望;有的学生操作少,就需要多做些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某些单元课程后录制了较多的提升能力型的微课,供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比如,教学音视频的获取与编辑时,教师在课后就提供了几种微课内容:利用QQ影音编辑影片、利用会声会影编辑唱片、利用网页保存音视频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微课内容观看学习。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教学生如何使用会声会影,如何在网页或应用上下载音视频,但课后自选微课的意义就在于其内容比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实用价值、更加有深度。比如,教师提供的自选会声会影微课学习,内容就包含调整音轨、视频轨的同步性,将美图秀秀或PPT等工具与会声会影结合录制综合性视频。而QQ影音编辑影片,则是针对一些能力较差、但又有编辑视频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式,让他们满足需求。课堂外的微课学习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加油包”,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9

  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有5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阶段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现在也算是推进了一段时间了,作为在一线执行新课改的教师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和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更加关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改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学生进入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在已经说明外网络是断开的情况下,学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课上着还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气壮!

  反思: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QQ”、“聊1

  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些内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经学过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它是经过几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东参加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其中有位老师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评课阶段就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分析”,说是都新课改了,还通过这种“任务分析”限止学生的思维。

  反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

  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应是扬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继承下去,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难道真要把“游戏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学进行到底吗?一节课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活动时再来一个游戏,课堂小结时还来一个故事;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也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改革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阅读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意境,感受真切。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得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得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中《新型玻璃》这一课,学生谈到“玻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有趣的玻璃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又如:《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观察到翠鸟,对这种鸟类的习性特点还是很陌生的。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剖析事物细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能极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恐龙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它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化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是口头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练习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学习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little society(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5.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多感官刺激,而单纯口授和板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6、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英语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英语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呢?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它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做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2、丰富教学手段,学无难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原声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课堂应用视频益处多多,首先是学发音的好材料,可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能学到最鲜活的词汇和表达手法;第三,提高听力,让视觉帮助听觉达到听力的锻炼;第四,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第五,可以感受异国文化差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会使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原来不是那么难,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3、拓展学习途径,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紧跟信息化脚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创设实践环境,体会乐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实践环境,如问路、打电话、采访、表演等,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效果,只有他们把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英语的价值,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取材,在网络媒体上设景,为教学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使同学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感情、思想、语言的交流。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做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编五年级下册中难度比较大的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利用书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层并能通过图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自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如何使用图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建立新图层;给图层命名;移动图层;删除多余图层;锁定及隐藏图层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学生参照书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设计使学生学习知识有了一定的递度。从而使分层教学达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导课环节:

  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的教育为突破口,再用本节实例“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预设演示1(多图层动画)和预设演示2(单图层动画)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多图层动画能帮助我们实现一些单图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而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究竞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并使学生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使用图层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热情。

  实际效果:学生能通过“植物开花”动画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创作多图层动画的热情,打消了他们对图层的恐惧感。

  2、授新环节:

  以教材为范本,引导学生自学并尝试建立新图层的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层,学会建立新图层和给图层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建立图层操作这个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外,补充进去了删除多余图层、给图层命名、插入、重排、隐藏、锁定图层的'方法,这些对理解图层和更好地驾驭图层有帮助的操作,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好地驾驭图层,学生只有很好的驾驭图层了,才能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图层。

  实际效果:学生的确能很好地驾驭图层,并能利用图层制作“植物开花。fla”的形状渐变动画。

  3、课堂实践环节:

  考虑到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图层,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上节课制作的“植物生长1.fla”形状渐变动画,避免了学生因使用绘图工具绘图浪费时间。结合本课的“做一做”练习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图层基本操作、形状渐变动画、插入延续帧等)融入多图层环境中,使其变成练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综合的练习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图层概念,并增加了在复杂图层中制作“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实战能力。

  实际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目标,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利用图层配合复杂动画的制作。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图层的基本操作难度不是很大,难点在于什么时候使用图层以及怎样利用图层解决制作复杂动画中的实际问题。使用图层最终目的在于制作复杂动画,从而使动画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环节:

  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建立新图层,给动画添加草地的背景,并对该层进行锁定。插入新图层并在图层上打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从而使知识得以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不仅完成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而且在动画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层和动画名图层。使动画的播放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存在的不足:评价环节只注重了学生的自评,对于他评做得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4

  在我从教的这段时间内最令我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多,接触时间少,深入的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如果碰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更会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时间,因此如果课堂纪律管理不好,一切也都是空谈。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一直困扰着我,也一直思考着。中间也去找老师探讨过,也访问过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但实践到自己身上总还是有难度。吵,打是不允许的,也不是上上策,更是自己及其不愿意也不能的做法。我只希望每次上课学生能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讲课时孩子们能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碰到问题可以举手发言等等,这才是我自己设想的理想状态下的课堂。然而自己仔细一想,如果不到十岁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设想去?在现代化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呼吁的课堂要民主化、人性化,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上帝,更要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挑战新课改的权威,套用以前的老一套了。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的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小动作多,爱交头接耳;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持久;

  3.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4.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等等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应对:

  1.重复练习上下课坐姿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讲解上课纪律要求和安全规范。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主要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更生动有趣。

  4、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5、结合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6、利用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打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表扬批评,给予相应奖励和惩罚措施,最后由班长统计到班级当中。

  7、提升教师自身魅力,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

  实施过程当中课堂纪律稍有改进,刚开始应对小学生,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也在探索摸索当中,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第一章的第二节,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分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重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能正确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又比较杂,所以,不可能用一堂课把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细讲,所以,在课程安排上,重难点知识点在课堂上要投入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其它的知识有的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学习,有的则一提就过。这样设计本课,从教学效果来看,能够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内容,有详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学设计也可使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学习兴趣浓厚,不仅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兴趣合起来是本节课我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堂知识归纳中,我尽量让学生来总结,让学生来表现。

  其次,我在教学中尽量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时,我用了一个手机求救的案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第三,在教学中我还用了一些起视频来解释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太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与虚拟化中,我用了三个视频。其中两个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视频,还是一个是近来非常火的年度大片《20xx》中的电脑特技视频,这个视频很容易就让学生理解了虚拟现实。

  第四,我还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辩论的环节,虽然由于学生开展这种活动的经验太少,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但学生积极性还是非常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水平不同,导致时间比较难以控制;又比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满,所以在学生阅读、自学的地方还不够放得开。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