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9 07:52: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如学生提出质疑有对答案办代替现象。

  4.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教学机智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四、针对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写再教设计时要注意:

  1、努力克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思维现象。

  2、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时做得再细一些。

  3、板书设计再细致一些。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

  在我讲课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在预习本课时,很多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蜜蜂会辨认方向?我一听,立马感觉到学生有兴趣,并且意识到这是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自主学习的好机会。

  因此,我布置学生各自回去收集资料。上课这天,学生准备了很多资料。上课时,我预留了时间给学生上台展示、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了几个之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收集的资料,并解答组员提出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我并没有真正让学习课文,而是让学生尽情交流感兴趣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我也适时进行总结,并梳理学生思路或者讲解较难理解的字词、知识。

  这一节课主要的收获是将课堂内容向课外拓展,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认为,这也是让学生对语文课保持兴趣的方法之一。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3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4

  蜗牛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但幼儿只是知道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对蜗牛的其他外形特征及其生活习性了解甚少。

  为了让幼儿真切知道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我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先带幼儿进行了一次捉蜗牛的活动。因为是分组活动的,每一组有一个小组长进行负责,所以一到室外,有的小朋友就连忙四散走开了,有的小朋友却是很有秩序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进行了讨论,只听有的小朋友说: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呢?菜叶上,潮湿的.地方吧,草丛里,墙角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争论着。“走,去那里看看。”小组长小静指着种植园地说。于是一组的小朋友全都跟了上去,“这儿,这儿肯定有的。”他一组的小朋友连忙蹲下来用手轻轻的扒开菜叶,很小心的样子,但是没有找到,有几个小朋友就产生了疑问了:“这里怎么一只蜗牛都没有啊?”小静发话了:“到那边去找找看。”大家都一窝蜂的跟着他来到了食堂后面,不多一会儿听见了一个很兴奋的声音“我找到了一只蜗牛了!”只见娜娜小朋友大声的说着。其他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东西,不找了,围着娜娜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有的说:“让我看看呢。”有的嚷:“我都看不见了。”还有的说:“我也去找找”这一句话一说口,小朋友都分散开来了,又一次去寻找了。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没有去打扰他们,来到了另一组,因为从他们的脸上没有找到“高兴”两个字。走近一看,才了解到了原来他们一组一只蜗牛都没有捉到,失望在他们的脸上是显而易见的。我请他们请教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捉到的方法时,“希望”两个字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脸上。仔细的观察小朋友捉蜗牛的情景,发现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那么的认真,没有一个小朋友在偷偷的玩,包括我们班的调皮王也是那么认真的在探索,在发现。

  然后,我们把蜗牛放在自然角里饲养,小朋友们带来了菜叶,观看菜叶的变化,观察蜗牛爬行时的样子。我还为幼儿提供了辅助工具——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幼儿细致地观察到了蜗牛的两对触角。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获得的有关蜗牛的知识不再是空洞乏味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5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花花绿绿的教科书时,我的心里总觉有些茫茫然,如何来完成这册书的教学工作,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总无法在40分钟内自始至终完全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感觉力不从心,我明明认真备过课了,但为什么孩子们就是不想听我讲课呢?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感到很失望。但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的请教了我的师傅曹老师,并听了她的家常课,我发现她课堂上的孩子们学得既开心又认真。课后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顿然醒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还要备我们的授课对象——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了这一点,我的生字教学就相对比较成功,并不是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玩“填字成词”、“连字成句”等游戏,在游戏中记忆、巩固生字。孩子们也乐于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生字,不仅学的快,更不容易忘记。

  三年级的孩子,三门主课的作业量比较大,相对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朗读,就算站起来也是读得细声细气、疙疙瘩瘩,很不尽如人意;也有一些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来声若洪钟,读后却只字未留在脑海。怎样才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呢?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对爱好读书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情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不断朗读和老师的讲解,课文的精髓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这样的小型活动,都可以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和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给同学听。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反思,值得去探究,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如何创建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来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我刚教三年级语文教材时,初感新奇,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但同时又担心应如何吃透新大纲精神,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精湛之处。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那么认真专心的.听课,总要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后来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更加注重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同桌间互读互讲,小组讨论、一些朗读游戏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合作能力。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在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另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明显存在的不足。比如有时课堂开放过度,常常不能调控好;或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指导方法还不够技巧等。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6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通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掌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文章内容得到升华。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7

  《账单》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桌旁看到他索要的60芬尼时,同时也开到了妈妈给他开的一份账单。正是妈妈的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本课堂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读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这一重点部分。整体设计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大原则。尤其在研读这两份账单之时,设计多个环节,追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学习感悟。第一层次是整体感悟,要求学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偶尔发现有的学生竟然用上了“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这两个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我顺势引导,暗示孩子能够用上文中关键词语说出文章内容太好了。激发了孩子积极性,接下来几个孩子也用上了这两个词语说出了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层次是研读品味两份账单,体会母爱无私、无价。这一层次我又分三步走,力求让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而不是瞬间深入,速度慢下来,给学生思考体会的时间、空间。

  最终追求孩子认识、自身能力呈螺旋式上升。第一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到这两份账单,我深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搜集信息很重要,也是《课标》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之一。这一步很容易,孩子第一时间便找到了。第二步要求孩子再细读两份账单,从账单上知道了什么?这就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再深入。学生牢牢抓住文本信息,文本语言,进行反馈输出。第三步,是对比品读课文,找到两份账单的不同之处,认真研读体会,通过不同点品出妈妈的爱是无价的!第三层次是借助板书设计,再次回顾课文,再次回到整体,使学生认识在提高!这些环节基本上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深入文本的!整体来看,效果还可以!孩子们最终说出了对“0”芬尼的认识,感悟到了母爱无价!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8

  对于三年级语文,自己尽管教了快一个学期了,但还是不摸门,不是很明白,只是记得黄X老师强调过自然段和结构段的教学,而且读写结合在三年级又尤为重要,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但这次自己讲《海底世界》,又听黄老师的评课,感觉自己只要继续这样讲,就应该能找对路。

  我想对于我现在来说,还是要把握教材。《海底世界》尽管确实有两层含义: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而且教参上也是这样讲解的。我没有准确把握和分析,就擅自按照教参的分析教孩子把课文第二结构段分为了两层,但其实,课文的写作意图是在景色奇异中体会物产丰富,而物产丰富有寓有景色奇异,这是两个没有办法明确分开的`层面,对于课文我还要更正确地把握,只有我正确把握课文内容了,才能带领学生正确理解,才能教会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策略上还要多想,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讲到“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备教案时是想说一句“看,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把海洋的宁静映衬得更鲜明了”,结果由于看时间耽误有些多,就一着急,忘说了,学生光知道海底世界是宁静的,而不知道这一自然段写作的意图所在了,等于前面的所教没有让学生内化成他们的所学,还是要不停地教给他们方法。“最”的处理很生硬,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而黄老师说的用一些资料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最大的风浪”和“最强烈的阳光”对海底的影响了,这样学生也能用这样的作比较和举例子把文章写具体了。

  在读上还是要注意层次。我总感觉自己讲课说的话特别多,黄老师一点就豁然开朗,只要注意了层次朗读,学生就能体会到位,讲到最难的一个自然段“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第一个层次: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二个层次:创设情境再读一读,“我就是一名潜水员,我戴着水中听音器来听你们的窃窃私语啦”,读出感情;第三个层次:想像一下,海底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的声音,简单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再写,再汇报;第四个层次:再回读,带着新的感受和理解。这样梳理下来,感觉比我讲得清楚很多,读的不同层次,这样就是读书的条理。

  我想三年级是一个转变,不仅要扩大识字量,还要积累阅读的不同方法,是一个关键的年段,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多学习,多吸收,使自己的课能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我想,这才是我现在最应该扎实去做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9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单靠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张庆先生说到读写结合时要求:“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长线”应该是一种隐陛的言语积淀,有一个先吞噬后反刍——吸收、内化,再到倾吐的过程。而“短线”则是一种显性的,“趁热打铁”式的小练笔。例如,学了《雨点》,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不同的句子: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课文开头段总写的句式结构仿写: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学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课文段式层次,用上“这条河好宽哪!——这条河好长啊!——这条河好美啊!”开头学写三段话。还有,学了《小露珠》之后导学:假如你是一种小植物(或小动物),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先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这些因势利导式语言实践,既有句式历练,也有段式的尝试运用。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又为习作储备了怎样表达的语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语串”读读背背的积累和内化,已为儿童自主建构句段、重组相似模块、习作成篇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0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知之甚少,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模式就是课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事物,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篇写秋景的习作,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比较难写,如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那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事。

  一、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秋天在我们宜昌变化很大,如:我们身边的树木有的四季长青,有的枝枯叶黄,还有的树叶颜色正慢慢由绿变红、变黄……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节气的变化?我从先交流自己眼中的秋天,再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入手,让他们发现秋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再配以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做到有顺序

  学生虽然敢说、想说,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一定能把想说的说出来,也不一定能有顺序地说出来,更不一定能把它写下来。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呢?所以本节课我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观察,并以一学生的讲述为例具体说明,然后再指导学生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也可以先中间再四周等等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将积累的好词佳句用进自己的讲述和习作中去。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作文来说,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神采飞扬。有了想象,我们可以把山写成一个伟岸的巨人,把春风写成一个神圣的神者,我们的笔下的景物才会生动。因此本节习作指导教学中我抓住了想象来指导学生说说树叶被风吹起的样子,果农收获果实的情景等。从图画中回到现实,再从现实中回到画面,这样让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里面加上好词佳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1

  《翠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一、以趣促读,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补充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读的过程中体会翠鸟的“美丽和机灵”,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如第二自然段:“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了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体会情景朗读,师给予提示:“悄悄地”读轻声,“吹了个小泡泡“也读轻声,表现出小鱼的“机灵”。“尽管”是个转折词,读得重一些。动词:蹬、叼、贴、飞需读得重,整个捉鱼的一句都要快读。最后一句:只有芦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就应该读得舒缓了,以表示余波未尽……可以请学生示范读,或比较读。从而体会小鱼的机灵,翠鸟捉鱼速度的快。

  再如第三自然段: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不容易逮啊!”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让学生比一比,谁的语气最像老爷爷的说的.话?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外形、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三方面来介绍翠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翠鸟的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独自或自选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究有关翠鸟的知识。如: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那为什么不直接写翠鸟头上,背上和腹部羽毛的颜色呢?学生们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比喻句的形象生动,进一步感受到生动灵活的语言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在第二自然段里,描写的是翠鸟活动的特点。可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合作探讨、理解:动起来的翠鸟和停在芦苇秆上安静的翠鸟。“动”起来的速度快是为了什么,“一动不动”又是为了什么?因此让学生理解翠鸟“动”和“不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捕捉小鱼。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中学生应该什么时候动起来,什么时候该安静?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2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整个世界换上了绿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一起出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集春天中各种植物的信息建立植物的观察记录卡。目的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与春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地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茎、枝、叶、花及颜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并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课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完成调查观察表格,为写作指导奠定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的鲜活的资源了。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人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棍、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醒学生作文注意点是要抓住植物的棍、茎(或干)、叶、花(或果实)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文,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介绍与说明,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之处,还具体通过举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给他人又表达出自己对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写出为什么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其次要写出是怎样喜爱的。在写自己喜爱的植物的习作时要具体写出喜爱的表现,如:怎样给花浇水、施肥,怎样看花,怎样使它能晒到太阳……把为什么喜爱和怎么喜爱充分表达出来。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结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只因学生观察过,只因学生思考过,只因有充分的准备过,学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定能拥善于发现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脑、善于写作的文笔!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3

  这个学期我教三年级的语文,开学三个月了,在教学当中问题频频出现,值得我深思和探求。有人把小学的学习比作一个英文字母“u”,也就是说三年级的孩子处于最关键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创建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来吸引学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被有趣的课堂吸引,我想那纪律的管理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吧。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签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有这么一句话“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语文课有激情,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2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同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注重他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制定了详细的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

  3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4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也进行了本次作文的训练。对本次作文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本次作文就是让学生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这就是要求学生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就应该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兴趣是最强的推动力。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难点。学生写作文难、难写作文已是普遍的现象。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应该是老师贯穿作文教学始终的研究课题。但是,应试时,作文的写作往往会有字数等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也会难免此俗套。我想:这也是与让学生我手写我心相矛盾之处吧!

  3、审题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本次作文要求里强调写熟悉的人的一件值得写的事。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明确写作范围是熟悉的人,写的事是一件值得写的`事。如果审题不细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审题的教学应是一大重点。

  4、语言积累和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较狭窄,往往有所局限。如:值得写的事就是

  助人为乐。因此,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重要。学生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比较枯燥,语言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在语言技巧的训练上应该加强。

  5、范文的合理适当运用。对初学写作的人而言,怎么用词用句不知道,怎么组织文章不知道。想有所创新,必先有所模仿。至于怎样用,可探讨。

  6、细节描写的训练较难。例如本次作文,在写事时,可写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可是,学生不能较好地写出来。怎样训练是个难点。希望能得到指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5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何在本课中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呢?在解读文本中,我发现,本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且每节诗的结构基本相似,于是,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夯实“双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课文诗句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词语的比较、扩展。如:“一封——一封封”、“许多——许多许多”、“想——多么想”。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程度,扩充例子,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再如,诗句中有“姹紫嫣红”一词,我在让学生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在学习“风平浪静”时,让学生借助反义词“波涛汹涌”来理解词义,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扩大了学生词语的储备,有利于说话写话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而仿说、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手段,这首诗每小节结构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训练学生仿说的好时机。于是,我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因此,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孩子们的思路打开,续编出一句句可爱的诗文。例:“替春天给冬天写,请你赶快下班吧,我要给人们送去温暖。”“替春风给柳枝写,赶快发芽吧,春姑娘来了。”

  三、以“读”为本,内化感受。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我以“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读、分角色读、体味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领悟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并借助“读”传递了出来。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个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读”的品味,学生、悄然领悟了本文的情感内涵——用心交往。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下,有一种缘自内心的关切。对于教者而言,这是渗透。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6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7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不会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引导学生住抓住主题,围绕“拜”字,大胆提问思考。谁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怎么样拜师?拜师的结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整体感知。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从字词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词语意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接下来说几点这节课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几点:第一,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简要介绍,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第二,在教学设计方面,欠缺灵活,本来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学生表现与我预期不符,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8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在教学中让学生精读感悟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进入角色,也就是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动力,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本学期的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19

  《墨渍》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动脑筋,在不断的思考中有的时候会获得“意外的成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说的意外的收获指得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学习生字效果很好。学生能结合课文的内容比较容易地说出“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就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获。应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去自由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做事要善于动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0

  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休现“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我这样设计教学思路,效果较好。

  一、课前做好两个准备工作

  1、布置预习,可让学生看看有关赵州桥的图画,然后读读课文,查查工具书籍,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雄伟、坚固、创举、美观、遗产”等词语的意思。检查预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纠正读音上。预习中要求理解的词语可以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检查处理。

  2、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或下载与课文有拳图片、文字资料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赵州桥及相关知识。

  二、课上抓住三个重要环节

  1、直接从学生预习或所获资料入手,避免在“导入”环节上兜圈子、浪费有效教学时间,稳、准、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2、略读一、四段。第一段可彩教师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白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及建造的时间。第四段的处理建议彩感情朗读法,让学生明确这段是作者对这样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发出的由衷赞美。这样做既体现了“课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的要求,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3、精学二、三段。可在开课伊始问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最喜欢文中的第几段。汉有的学生答到第二段或第三段可就先直接重点学习第二或第三段。第二、第三段的精学,教师应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围坐(或站)一起,结合讨论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的讨论题可设计为:这段写出了赵州桥的吧两个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段中的哪句话?站起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听。第三段的讨论题可设计为:这段写出了赵州桥的哪个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段的第一句在第二、第三段中起什么作用?你喜欢这段描写的哪种姿态的龙?为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试着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交流。这时老师应结合学生交流用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出示以下重点句让学生加以理解,并练习感情朗读: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称赵州桥是个创举?“这种设计”指什么?这种设计有哪两个优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设计”是指在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建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优点有:防洪排涝,加固桥身,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2)“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不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遥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讨论:这里写了图案上的龙的几种姿态?“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写了图案上的龙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两条龙的身体缠在一起,第二种是腾空飞起的龙,第三种是两条龙在玩一个珠子。与此同时播放与第一、第三句文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配音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文字,辅之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理解,读出对造桥人智慧才干的佩服,读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完成以上环节后让学生练习背诵第二、第三段。

  三、课后设计四个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课后我们可设计以下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任选其中的一至二个题目完成:

  1、做回小导游,向你的父母或亲戚介绍一下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2、搜集有关中国石拱桥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斧小伙伴们看。

  3、画一画你所喜欢或你心目中的石拱桥。

  4、仿照课文中第二、三段的写法,选择家乡的或你熟悉的一座桥,写一段话。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2

  用口语交际带写作。教材在编排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确实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我自己”,习作的内容就是“自我介绍”。首先上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准备工作充分,学生再写作就得心应手了。所以我认为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借以启迪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理顺学生的思路。学生往往善于说,而不善于写,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自己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

  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做到有条有理。一堂口语交际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说话的中心。但学生在兴奋的同时,说话就不着边际,东拉西扯的。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回到说话的主题中来。如:学生开始都在说自己的外貌、性格、优缺点,但是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就介绍起别人的优缺点了,这样就没有把话题落实到介绍自己上。这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同学们,说别人是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你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表现呢?”经过老师引导,又回到了主题上。在学生说话前,我先让学生闭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绪,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3

  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这一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小语专家们及时抓住机遇,对小学生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修改。我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这学期拿到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时,感到尤为新奇,教材资料的多样化,使我为之振奋。然而,我又担心起来,自我应怎样吃透新大纲精神,把握新教材资料,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精湛之处呢?

  翻阅新教材,经过整体感知,我感觉它在教材的编排上有这四大“重”:

  1、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2、练习形式多样,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3、重思想教育的渗透。

  4、重学生本事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新教材真正发挥作用,我对具体实施新教材有了初步的构想:

  一、以写字教学为切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经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必须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教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描红练习,不可忽视,每一天应安排必须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构成本事。”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我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本事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本事。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本事,更是给学生供给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九课《亡羊补牢》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简便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四、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去培养,本事只能本事去培养,才干仅有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能够经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资料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当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我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课时,有位学生提出:教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北海公园吗?当时,我真为自我庆幸,幸亏课前看了参考书,丰富了园林知识。由北海公园的位置讲到北海公园的每处景观,使学生听得身临其境,给学生学习课文也带来了方便。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教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资料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忙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值。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4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课条理比较清晰,先是太阳公公的叮嘱,之后是蒲公英们的反应包括两颗特别的蒲公英,最后写到了不同的结果。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孩子了解到本课的主旨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听长辈的话和实事求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孩子容易接受。

  第一小节主要让孩子读出随风飘荡的感觉,并了解其中的一个比喻句。第二小节我先让孩子了解太阳公公的态度,读好他的话。让孩子从话中提取信息,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第三小节,让孩子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伺机让孩子说说她们为什么选择去沙漠和湖泊,并让孩子劝劝她们,练习说话。最后一小节,主要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想想蒲公英垂危时会想些什么呢。最后让孩子说出本课的'主旨,孩子们都能很好的表达,但是做事要实事求是这个孩子们还是想不起来,所以我就引导他们,天上会掉馅饼吗,让他们思考。

  本篇文章比较简单,我在想是不是有些多余的东西可以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呢?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 篇25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又设计了给课文补白。

  一。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1小节与第5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我说:"同学们,面对孤独的小英,面对忧郁的小英,面对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说)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文字投影):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小英的忧郁,自卑和开朗,快乐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爱意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我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间,你的掌声想表达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助孩子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9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13

习作教学反思04-19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反思04-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05

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反思03-30

《习作3》教学反思04-13

习作课教学反思03-22

习作6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