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
我对本课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组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依据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新问题”的程序进行安排。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力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突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途径的可能选择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将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我对课文进行了如下整合:
(1)安排四人通过表演,再现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一人扮演爱国学生、一人扮演北洋军阀政府代表、一人扮演工人、一人扮演商人)。
(2)学生表演后,设计如下需要探究的问题:
①假设你是一位爱国的中国记者,让你简单报道五四运动过程,你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出你这样报道的理由。
②假如让你依据五四爱国运动过程,解释“五四精神”,你将举哪些史实说明五四精神?
③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有何联系?
④如果你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的'情况?如何出一期纪念建党八十一周年的手抄报,请你写一篇介绍中共诞生的短文(口头或书面),并说出你这样写的理由。
(3)小组讨论,就各自设想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进行综合丰富,最后形成小组建议。
(4)公布成果,接受提问。
(5)探究课文内容,解释“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当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各种新理念,教学反思更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历史教师,我在教学环节、课堂评价、教学专业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反思,下面简单说说在教学环节上的思考。以往历史课堂上主要环节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小结,练习等,授课教师往往从这些环节入手,评课教师也要评价环节是否齐全等,而事实上,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学生围绕教师的思维走,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特征、情感体验等,因此,我在历史课堂上尝试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课前5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好处:一是弥补学生课外很少看历史教材的缺憾,使学生能大体了解本课将学习哪些内容,改变过去的盲目性、被动性;二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2、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约10分钟。好处:一是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二是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和表达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间知识分享和自信的培养。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查阅一课内容,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查阅两节课的课外资料。
3、教师点拨重、难点,约10分钟,好处:完成本课的课程目标。
4、疑难问题解答,约8分钟,好处: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二是解决学生的困惑问题。
5、小结,约2分钟,由学生自己总结,好处:一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二是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6、训练评价,约5分钟,好处:一是巩固本课内容,二是对学生做以正确评价。通过这些环节,学生由主要听讲,偶尔发言,转变为读书、查阅资料、展示自我、疑难质疑、互相交流、知识分享、共同进步。教师由主要讲授到查阅资料、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3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鼓舞了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争辩和探究,为此已有很多成功的阅历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确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进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究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筹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需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细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提示学问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同学以根本构造。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需对教材的学问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学问构造化,并最大限度地提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根本的历史学问体系。这是
同学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准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细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同学把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生疏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生疏制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依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争辩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根底之一。例如,?鸦片战斗?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
1.战斗前中西方社会的比照。
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
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鸦片战斗。
5.中国战败的缘由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同学的爱好,表达同学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同学把握历史分析的根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进展同学的智力,提高同学的力气。
假设改为这样的设计: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林那么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理论。)
3.当时的阶级冲突格外锋利,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那么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冲突听从于民族冲突的原理。)
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斗?鸦片战斗的根本缘由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定性辩证关系的观点。)
5.是否认同“鸦片战斗中中国战败是必定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
6.“落后应当挨打〞、“落后必定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同学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同学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对教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无视,由于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学问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学问线索,强化根底学问的把握。
(三)留意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学法指导的方法不行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需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把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把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留意形式的多样化,如细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同学阅读思考和商量,供应历史定论要求同学整理历史学问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同学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把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需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利用直观手段(照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适宜的乡土材料等培育同学的爱好爱好----进展情感教育。2.利用知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贵重品质、治学看法等----进展意志品德教育。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根本观点----进展方法论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育同学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展思想素养教育。同学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定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学问、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展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沟通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长,另一方面同学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展,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供应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同学供应有关预习复
习的内容或提纲,供应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老师设疑与同学质疑相统一
老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局部提炼成有确定深度,但又适合同学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同学去思考,鼓舞同学去争辩,同时向同学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同学的质疑是指鼓舞并指导同学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留意前提,解决要留意方法,以此来促进同学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觉察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问、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把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力气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同学对与习惯表达不全都的条件的等效转换力气,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力气;排解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力气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同学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学问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同学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同学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制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关怀同学提高学习的力气,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学问的把握更具广度,对学问的理解更具深度,对学问的
应用更具制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假设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究,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形象,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本课我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比较法: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然后我紧接着提问:“哪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如何呢?”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话,从而得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特点:平等、独立、自主。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后面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意义打下了基础。
2、问题搭桥法:例如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提问: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指名学生回答,这时学生说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又把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
(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敌视中国?这样通过以大化小,引导学生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3、历史故事法:新教材的简要给了历史课堂一定的弹性和空间,这就为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提供了可能。在本课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和争辩。
4、通过伟人,感悟历史:让学生认识伟人,最好的方法是读伟人的事,学伟人的话,在伟人的言传身教中感悟
存在问题:
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节课未能充分有效做到。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5
本周八年级进行了一次单元检测,及格率比上几次都有所下降,诚然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从我而然也有一些问题,如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较少。今后平时上课应多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学习要点,熟读教材目录,熟记大事年表。在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分层次要求,特别是哪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这些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要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争取当堂所学当堂掌握。从学生而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另外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新课即将结束,马上进入复习阶段,今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争取使学生取得一个较满意的成绩。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6
本周我校组织了第一次月考,现针对这次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命题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选择三种题型,具有以下特点:
1、命题符合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一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漏题。
2、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体体现在第一题、第三题上。
3、试题体现了灵活性,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出发,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体现了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问题
二、教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有许多时候是跨节授课,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很少应用,今后的历史课中应适度调整。
4、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有的知识点,讲课中根本没有提到,结果学会无从回答。
三、其他方面:
1、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
2、月考前时间紧,内容多,期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差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总我应作到:
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老师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5、平时上新课过程中,课后作业中可适当安排一些回家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合作完成。
6、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昧的说好。
另外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老师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多接触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一些在历史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让学生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兴趣。
5、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全新,而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还相当有限,还有待于我们全体老师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而在教改中求发展。
本次考试虽已结束,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我将加倍努力争取能打一个翻身仗。
1、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合理地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将课堂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让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希望多媒体成为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2、好的教学设计在于把课程资源挖掘到最充分的地步。大量图片、史料等资料的使用,可以丰富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尤其是根据学生特点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3、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设置了相关的学习问题,环环相扣,并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进一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4、由于授课内容知识点较多,教师过于求全,因此在教学中,由于内容丰富,学生有时来不及充分思考,仓促而过。今后在教学中我应不断总结、改进,花时间研究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于学生的预学我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今天课堂上的一件事还是让我想到许多
平时在学生的预习中,我都设了一个环节,预学导航,内容就是让学生结合“同步”上的内容标准及探究过程进行预习,结束后我总是问各组中有没有疑问,往往学生都说没有。我也就进行一个简单的.预学检测,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出2-3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就完成了。但是今天在预学导航中我加了重点、难点,于是房建亮那组就发现了疑难:“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于是我在想:我们往往会说学生挖不了教材,是学生的原因还是老师的原因?不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导航,学生怎么能把握方向呢?所以,预学中让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的同时,还要抓重点、难点,让学生会学、会思、会想。
我们学校自从课改以来,老师们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一直在不断实践着,也就是课堂上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张扬其个性。其间,有些老师也提到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可是总感觉整体上还是不够,尤其在最近听课与自己的上课中感触更深。
课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展示的过程中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且能提出问题,也能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点评。但是有些同学还是积极性不高,我们认真审视一下有些学生为什么缺乏兴趣,往往会从我们教师身上找到原因。教师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等,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充分的备学生。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一点点;如果失去了毅力,他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兴趣,那么他就失去了未来整个人生。”因此,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7
细节能够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第一个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喜欢上历史课。学生如果对历史不感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运用细节来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主动进入历史课堂,有对历史探究的原动力。
如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我在一开始上课就展示出教材上的一幅照片——《乔的笑》,就是乔冠华在联大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开怀大笑的照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之后又介绍了照片的一些情况:这幅珍贵照片在新闻摄影展中获得金奖,纽约某大报对乔冠华这纵情一笑也倍加赞叹,称他为“大国家的大人物”。乔冠华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因为乔冠华的表情是很夸张的,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大。所以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我适时设问: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本中获取信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是新中国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件令我们自豪的事。图片是无声的,但图片所带来的情感的渲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在现场。这会使他们产生与乔冠华有相同的感受:为我们的国家高兴、自豪。有了这样的铺垫以后,学生自然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好感,有求知欲。本来教学内容只是一个过程性的描述,一些结论性的语言,相对来说是枯燥的。用细节来刻画特定的场景和对象,非常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了这个精彩瞬间,以情感打动学生,带他们走进了历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8
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潜力提高的职责,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透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十分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持续用心状态,之后,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搞笑,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齐,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9
让学生了解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和作用。本课分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成就,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两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生力军,又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由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难点是:“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本课导入框、活动与探究等设计较好,能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
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成果和本地区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突破重点
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分组讨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问题和展示各组所搜集的我国教育发展成就等形式来突破难点。
3、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
本节课教学要借助今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重大成就,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并通过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认识实施“科教兴国”重大决策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整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其影响十分深远。
客观进步作用十分明显,如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加快和科技文化进步;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还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证。消极作用亦很突出,如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1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功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尽量去完成的就是资料的补充和引导,比如说图片、小故事及相关材料等。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简要的讲解来尽量补充。再者,就是教师的精讲方面。比如说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在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我本来想让自己尽量做到少讲,可因此却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只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去记住它,却做不到理解。而想要完成“理解”这个任务,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教,去精讲,重点在这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下功夫,或者是在整节课的`总结上用力,我想,课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这也是我讲完这节课后的一点思考吧!通过讲《洋务运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今后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急不来的。在学校的关心及本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有信心,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及专业素质。不断的反思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做到的,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也是我的一个重要目标,我相信我能做得到!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2
本单元内容为“近代化的探索”,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学习本课时力求让学生对该单元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并逐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戊戌变法》这一课是第二单元较重要的一课,此时正是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的阶段,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课是较难理解的一课,维新派为了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在教学目标这一点,紧承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达到三维目标,又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在“自学检测”题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同时开启学生思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做准备,查找相关的图片与资料,为重点掌握“百日维新”内容打下基础。
3、运用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说中学,在争论中加深理解,效果较好。
4、不足: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还是理解得不好,部分学生其实是蛮想事的,联系到戊戌变法中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因为维新派依靠的是封建皇帝,但又没有实权,掌权的是慈禧太后,所以戊戌变法中又牵扯到封建势力争权夺利的斗争。有学生在课后还问到什么是资产阶级,这些学生看来是学进去了,这一点就是平时成绩相当好的也并非知道这个概念,理解其内涵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3
连着听了两天的课,说实话虽然有点累但是收入颇丰。同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每堂课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充满自信,充满朝气,脸带笑容的老师,她(他)们和学生在进行友善的对话,气氛非常轻松,令人感觉到老师和学生就置身于平等的、欢愉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脸上流露的自然的微笑。以前我们经常责怪学生没有课前准备,这时我们是否反倒问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
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比较紧张的时候,我看到老师们都报以微笑的期待,或投以激励的眼神,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以前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比较紧张的时候,试问:我们给他们信心了吗?我们鼓励、表扬或肯定了吗?
在听课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个学案是郑志霞的《竞争不忘合作》,她学案的设计就是《王晓梅同学成长的日记》五则材料,整堂课就围绕王晓梅的烦恼、竞争等展开,整堂课非常明晰的一条主线,解决问题时结合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让学生感受到理论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果课堂练习设计全是书本的题目,有时比较缺乏生活的“味道”。那么,试问一下:学生对于枯燥的题目他们会感兴趣吗?如果兴趣都没有,那能谈得上能力的'培养吗?
看到他们,我好象看到了自己,看似简单的一堂课,背后凝聚着教师多少辛苦的付出。上课的教师尽量想要上出新意。我真心希望我们老师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挑别人的毛病都会挑,轮到自己也未必能行,的确如此。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能从课堂上学到很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3-04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5-22
历史的教学反思03-24
历史教学反思02-02
历史教学反思05-15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热门】06-17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优秀12-29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04-14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推荐)07-07
[热门]历史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