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今天进行了《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上课伊始,依然是对课文的整体回顾,检测字词掌握情况。进而,以“我”的行动变化为线索,勾画研读,了解“我”从“沮丧”到“自信”的经历,抓住关键词“蹑手蹑脚”、“诅咒”等品读体会。
看似很清晰的.教学,学生交流中花费了不少时间,课堂显得比较松散。在交流描写老人的句子时,时间不够了,没有能将重点内容进行到位。学生对于内容的把握还停留在文字表面,在抓住三个“平静”揣摩老人的内心活动时,出现了畏难情绪,能够说出一两句,没有展开去。
反思今天的课堂,我想让孩子对课文内容全面了解,跟随着线索走下去。课堂安排有些松散,浪费了不少时间。而对于本节课需要重点处理的地方,则因为时间问题导致没有到位。想“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没有抓住。
怎么改进呢?我会在内容安排上做调整。对于“我”行动变化的句子在读课文中有所了解即可。研读勾画句子。抓住“平静”品读,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老人“平静”背后的心理活动,安排想象补白的小练笔。进而,抓住两个“秘密”讨论,体会我对老人的感激,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对语言进行再加工。
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的追求,我会继续思考,不断前行……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
今天在牵牛镇小学进行教研,教学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因此上我设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读好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老妇人是怎样鼓励我的?作者又是如何用手中的笔把这一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连续两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不过第二课时比第一课时目标达成的效果要好。而在听了老师们的点评以及自我进一步的反思后,内心深处又有了许多思考。
首先,每个课时,我们一定要在吃透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设定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而且要可操作,可测试。
其次,在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要保证学生真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论是那一课时,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落实目标做的扎实。而这才是我们教学所关注的重点。
最后,目标是否达成或达成情况如何,教师一定要了解清楚。
总之,如果想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不断提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今后我必将继续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3
3月7日,我和檀小所有老师一道,迎来了教研中心的教研员们的集体视导,心情有些紧张。王颖老师聆听了我的第一节课——《唯一的听众》。
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我还是没有从那节课的遗憾中解放出来,还在没有能处理好“问题传递”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关系而纠结着!为自己没能深挖文本,让学生体悟人物的语言美而遗憾着!
其实,通过两次试讲,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已经确定了。也许是我太想展现学校的“问题传递”的特色了,课上便要求学生以“问题传递”的形式谈对老教授的充满诗意的语言的理解。在传递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些孩子的“力不从心”。教师的要求有些高了,如:老人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在学生“问题传递”的过程中,我过于相信学生,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我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生活实际来深化他们对老人语言的理解。但由于人物语言的含义非常丰富,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欣赏起来颇有难度。这是,如果我及时而果断地改变教学策略,把深陷迷茫之中的孩子们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引领下前行,或许课堂会更活跃,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看来,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授课时的变通能力,对课堂的成败起了较大的影响!
课后,王颖老师针对我的课堂的表现进行的点评,并从“人物语言美”这个角度,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王老师认为,本节课最难得一点是老人充满诗意的.语言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就会有诗意的效果?通过了解老人的身份,再来揣摩老人的语言,就不难发现老人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同时也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诗一样的语言”,一定是情感充沛,让人的心为之颤动的语言!老人什么技巧也没交给作者,却赢得了作者的敬佩,他不愧为智者!
从写法的角度,老人的几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不同!传递的形式不同,却得到了作者的由衷赞美!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4
《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交替行文: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及对作者的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让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走个来回,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仰之情。
但是纵观本课堂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质不够深入。课堂上,注重朗读,有默读、引读、齐读等,但由于平日的训练不够,感情朗读的'效果较差。
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学到最后,孩子们也随同文中的“我”,多了一份对老人的敬仰之情,但读起来时,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感悟不够。虽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有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时间上前松后紧。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5
我和檀小所有教师一道,迎来了教研中心的教研员们的团体视导,心境有些紧张。王颖教师聆听了我的第一节课——《唯一的听众》。
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我还是没有从那节课的遗憾中解放出来,还在没有能处理好“问题传递”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关系而纠结着!为自我没能深挖文本,让学生体悟人物的语言美而遗憾着!
其实,经过两次试讲,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已经确定了。也许是我太想展现学校的“问题传递”的特色了,课上便要求学生以“问题传递”的形式谈对老教授的充满诗意的`语言的理解。在传递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些孩子的“力不从心”。教师的要求有些高了,如:老人都是在什么情景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在学生“问题传递”的过程中,我过于相信学生,高估了他们的本事,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我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生活实际来深化他们对老人语言的理解。但由于人物语言的含义十分丰富,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欣赏起来颇有难度。这是,如果我及时而果断地改变教学策略,把深陷迷茫之中的孩子们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忙引领下前行,或许课堂会更活跃,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看来,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授课时的变通本事,对课堂的成败起了较大的影响!
课后,王颖教师针对我的课堂的表现进行的点评,并从“人物语言美”这个角度,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王教师认为,本节课最难得一点是老人充满诗意的语言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就会有诗意的效果?经过了解老人的身份,再来揣摩老人的语言,就不难发现老人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同时也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诗一样的语言”,必须是情感充沛,让人的心为之颤动的语言!老人什么技巧也没交给作者,却赢得了作者的敬佩,他不愧为智者!
从写法的角度,老人的几句话,从资料和形式上也各有不一样!传递的形式不一样,却得到了作者的由衷赞美!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老人的爱心和善良默默带领着我走进了成功的大门。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
这篇课文是我比较喜欢的文章,也曾作为督导课细细揣摩、精心设计。今天再次拿来当初的教案,文章的思路、主线没有改变,却上出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效果。
1、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阅读的方法。
在揭示课题以后,要求同学们就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唯一什么意思?唯一的听众是谁” ,“为什么只有一个听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初度课文之后,学生基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并学会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第三个问题是课文重点,包含的意思很多,学生大抵能谈到“因为我拉琴很难听”这一层。这里我没有急于带着学生去寻找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老人言行来慢慢体会。
2、以第二条线索“老妇人的语言”为主线,品读感悟老人真诚善良的美德。
教学中,我启发“老妇人与我一共说了几次话”?通过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画一画等环节,要求学生思考老妇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再和同学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想到了老妇人撒谎的原因是她看出“我缺乏自信,以耳聋的谎言来鼓励我、维护我”。
有一句话含义深刻“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平静”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有什么不同含义,从她的眼神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交流和发言中,我看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思索着、实践着,发言踊跃,讨论也较为热烈。他们在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了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上课初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听众”迎刃而解。
3、巧解课堂意外,促进思维发展。
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老人言行的重点句子反复品读,感悟老人爱护鼓励年轻人的美好品质,学生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走入故事中。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问题“十聋九哑,为什么老妇人是聋子还会说话”,听到这个问题,我也蒙了,对呀!老人这个谎撒的有漏洞啊,作者编故事也编的不像啊!这时,杨龙祥答道,“假装假装嘛,假的东西还能跟真的一样?”虽然说的不是很有道理,但这句话提醒了我。“是啊,老人撒了个善意的谎,既然是谎言,就什么都能发生,大家不用较真。其实老人有个动作也能说明她并没有耳聋”。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惊喜答道“她手指还能打节奏”“她脸上还会漏笑容”……我没有评价孩子们的对与错,只是留下一个想象空间,让孩子们的想象越飞越远吧!
这节课的成功与意外,让我感受到:同一篇课文,同一个教案,给不同的学生讲,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抓住契机,开发学生思路,促进思维发展。所以,再熟的教案,也要认真备备课。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7
记得上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语文大组活动时,肖老师抛出令大家感到好奇而又深思的问题——“磨课究竟好不好”?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实践,我对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在前后磨了2篇课文后,在一次一次试教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发现自己问题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我觉得“磨课”是利大于弊的。
我执教的是《唯一的听众》的第二教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转换人称的方式改写故事。导入时引读老教授说的4句话,这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对上节课的内容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接着我出示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要把老教授作为第一人称写,更要学生明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接下去的环节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先将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着重指导第一部分的写作。在指导第一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活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老教授的'心理活动,随后进行换位体验,写出老教授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言,目的是强化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这个环节我利用多种填空题给予了学生一个写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把学生推向一个更高的思考空间,学生都有了写作内容,也学会了写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第二、三部分则是放手让学生写,重在依据写作的要求从同伴、教师的点评中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所以当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时,他们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表达形式的多样,做到了一课一得,许多精彩的语言不断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最后我请学生思考课文除了《唯一的题目》,还可以取什么题目?这又是本堂课的亮点:《善意的谎言》、《蜕变》、《“耳聋”的老师》、《真正的音乐》、《鼓励的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座的听课老师都啧啧叫好。
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样,也不是蜻蜓点水。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要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打磨课堂,搭好脚手架,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写中促进思维,在写中学会转化语言。
这次能圆满的完成公开课的教学任务,离不开汪老师、肖琼老师和李青老师的细心指导,离不开我们全体五年级语文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借此机会我由衷地感谢大家。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8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在教学的思路上、方法上给了我启发。这是1篇叙事的文章,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逐词逐句分析,多少节课也不够。在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文中的主线:“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展开研究,学生既能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又能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就使整个教学不琐碎,较为完整,也有利于保持文章的完整性,也能培养学生从全局上把握文章,分清主次、重点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避免了把教学内容肢解得破碎不堪,使学生形成只抓细、抓小的意识,而没有整体意识,不利于学生今后形成较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人们“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诺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无私的帮助。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像,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仰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中,主要抓住这些句子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倾向留在句子意思上,还有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入手,缺少整体性把握,纵观本课阅读教学,学生发言面较窄,而且理解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及神态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反思本课教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比导入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用对比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读开头和结尾段了解作者的变化。是什么使一位音乐白痴走向成功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师生对比读,这七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男女同学分角色,适时追问促进理解。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特别是老师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老教授的心灵。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到老人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什么。当我获得成功后,我忘不了老人的什么。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不足之处
1.理解老人平静的眼神所包含的不同含义,是课文的难点。学生在这里纠结了很久。如果在教学中先理解老人的语言,为理解“平静”做好充分的铺垫,我想学生就会比较顺利的理解“平静”了。课堂的节奏也就会把握得更准。
2、整节课老师讲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是很多。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1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失聪的人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自己觉得在以下方面还可圈可点。
一、精心设计补白,营造课堂高潮
由于老妇人隐瞒了身份,装作了一个失聪的人,直到有一天,妹妹才告诉我事情的真相,由此,我震惊震撼,我百感交集,在原文中,作者还是继续隐瞒了这个秘密,继续面对这唯一的听众演奏着动人的曲子,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老妇人的教导。因此,事情的真相的揭示,同样会给同学们一个震撼,回读的设计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设计了通过再读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语句,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激发了学生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自读课文时,给与充分的时间朗读,同时写写批注。在巡回时,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批注还是相当精彩。通过阅读,学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而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有的对“平静的望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现在回想一下,课堂应该是展示学生学习心得的舞台,课堂上未展示这一点,实在有些遗憾。
正是由于学生出于对老教授的尊敬,所以学生学得入境,读的入情,感悟得也更深刻。如:我的心中漾溢着一种从未有过感觉。我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学生的回答令我惊喜:“这是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这是一种像喝了蜜甜滋滋的感觉!”“这是我从未感觉到的自信!”……谁说不是呢?学生读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
三、巧妙的教材处理,引发了探究欲望。
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事情的开头和结尾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找到“我”前后的巨大变化,较好地引起了学生探索变化原因的兴趣。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这样一篇课文,我用一个课时就完成了。容量是相当大的。其中,学生的很多精彩的个性批注,没有一一展示。其次,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不够,虽然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2
这节公开课我自己做了精心的准备,按照课标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我们在集体备课后,决定抓住了“唯一的听众”对作者说的四段话,了解这个老人一直默默关怀、真诚的关爱作者,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让学生明白:默默的关怀,真诚地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成功。反思自己有一些好的做法,现总结如下:
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能充分转变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 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现。
其次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活跃、潜能得以发挥,不但学会了思考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
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超文本上展开大胆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当然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对文中重点的语句还是没有深挖,学生还是理解得不够。喜欢重复学生的答案,朗读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会虚心接受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批评指正,不断努力改正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3
一、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4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使学生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提出:文中的年轻人练琴中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问”,再次要求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他们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四、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学生在课上通读课文时间过长、老师的话过多等等,这些环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方面受到了影响。
四、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以“文中的老妇人哪里让你感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记叙“我“在对练小提琴缺乏信心时,得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鼓励和帮助,最终恢复了自信,并拥有了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机会。故事中的老教授让我内心深感敬佩,当“我”为自己在林中拉琴不小心影响到老教授而深感歉意时,老人敏锐地发现了我的这种心理,用善意的谎言让我有了继续留在林中练琴的信心。没有苦口婆心的琴艺指导,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表情,老人默默地做着我“唯一的听众”,却让一度不敢在家练琴,琴声如“锯床腿”的我成了拥有成百上千观众的小提琴手。与其说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不如说她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无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这篇课文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说话训练)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个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此时,我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这深如潭水的眼神里都包含着什么?
学生甲:这深深潭水的眼神里有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
学生乙:这深深潭水的眼神里有老人对“我”琴技点滴进步的高兴。
学生丙:这深深潭水的眼神里有老人对“我”琴技提出更高的要求。
(写话训练)“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门荒唐!她是音乐学员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这部分内容是在我得知每天在树林里做我唯一听众的老人,竟然是音乐学员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当“我”得知真相之后,回顾她为我做的一切,“我”心中感慨万千。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说,请你来写一写:
学生纷纷拿出笔写话。五分钟过后,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甲:天哪!每天做我唯一听众的老人竟然是竟然是音乐学员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开始听着我那如同锯床腿的小提琴声,竟然那么平静地望着我,还愿意每天早上做我唯一的听众。由此可见她对年轻人是那样关心、爱护。有了她的良苦用心在有我今天的信心满满,我真是感激不尽。
学生乙:听到这一番话,我明白了一切。原来这位老教授为了让我有信心继续练琴,竟然自称是聋子,还愿意每天早上做我唯一的听众,可见她帮助我时是用心良苦啊!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感觉涌上我的心头,她对我的爱护和鼓励是任何人前所未有的。
学生丙:当我得知真相之后,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那个我唯一的听众!那个曾给予我热情鼓励的耳聋老人!为了帮助我树立信心,竟然谎称自己耳聋。原来这一切都是善意的谎言。想到这我泪水夺眶而出,任它肆意流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2-05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4-11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0-23
[荐]《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7-09
《唯一的听众》优秀教学反思04-19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4篇06-22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06-23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经典15篇]07-09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03-21
《唯一听众》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