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0 06:53: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段落。

  设计说明:这个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红军一起长征,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就是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合理的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赏析背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阅读思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分析文章,体会精神,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七律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2)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3)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感受。

  三、精致品读,揣摩细节。

  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的。勾画文中你欣赏的细节进行赏析,并和同学交流,说说他们是如何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务的。

  四、研讨课文,绘制行军图。

  (1)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件的方法。

  (2)学生展示行军图,教师引导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那里,为什么?

  五、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段落。

  活动课设计

  设计说明:

  设计的核心是片段仿写。仿写可以使阅读和写作结合成一个整体,以写促读。最后一个版块引导学生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入阅读,使阅读和写作更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可以落得更实些。

  教学步骤:

  一、摘取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1)仿写用声音表现寂静的方法:示例: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运用的是以声写静。因为静极了,才会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

  练习: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2)仿写一个博喻的句子。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个句子用四个喻体表现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写一个比喻句,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

  (3)仿写变换立足点和角度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示例: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下,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腰,观察角度是既有仰视又有俯视。

  练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子,从什么角度拍摄的。

  (4)仿写巧妙生动的词语运用。

  示例:远远的还听见敌人的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叹息”一词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敌人的蔑视,洋溢着强烈的自信和乐观主义精神。

  练习: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日记本,仔细品读自己的文章,看看能否在一些句子中换用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词语。

  (5)从课文中自主选择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段,进行仿写。

  二、小组交流,评价作品。

  三、带着写作问题,再次品读文章。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2

  《老山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故事完整,思路清晰,教起来比较轻松自如,尤其是背诵的段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前后不到十分钟就背会了,下面就我教学本课的思路做个反思。

  因为本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记叙,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也能结合文末“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句话,从文中具体找出翻越老山界到底难在哪儿。通过文中具体语句的朗读、分析,总结起来就是:吃饭难、走路难、睡觉难、处境难这四个方面,学生在朗读理解中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对红军的崇敬、敬佩之情也就就油然而生了。

  文中需要背诵的段落:“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当堂背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我将大段的背诵化整为零:

  1、读读这段中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普遍认为:“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几句是最美的,为此,我引导学生赏读优美语句,然后再限时自由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2、此外,还有没有喜欢的语句,生抢答: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然后赏读,说说喜欢的理由,之后再限时背诵。尤其是分组、男女竞赛背诵,更加速了学生背诵的进程。

  3、这段仅仅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吗?生抢答:还有人物的活动,然后找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读读、背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样,将大段的背诵化整为零,学生既赏读了优美语句,又明白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还在有限的课堂轻松的背会了课文,真是事半功倍。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3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

  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4

  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荡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思想精华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并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和知识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响,融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

  我深深感到:

  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首先要读透文本,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

  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

  还有就是要利用好适当时机,拓展有关的内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学生的手脚,“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5

  本节课指导学生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课前我利用班级空间发布课前学习微课和导学案,让学生翻转课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背景资料、课前自学等问题大胆放给学生,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圈点批注进行自学。课堂上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及时展示学生的成果,增强了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围绕重点问题设计了新颖的教学活动,学生四个小组就是四个红军小分队,让学生进入红军长征的情境中,让他们以宣传队的名义介绍老山界,介绍遇到的.困难,鼓动战士们克服困难,从培养宣传员的角度指导学生赏析语句做批注,体会长征精神。最后设置了情境,让学生讨论现在是否还要学习发扬长征精神,鼓励学生写探寻老山界的推荐语,因为学生很有兴趣,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整体来看,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将离学生较远的文章讲得兴趣盎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在课堂上我虽然运用了新颖的形式教学文章,但是总感觉学生未能融进文章中去,我反复观看录像、思考,认为还是对学生点拨的不到位,未能点到学生心头上,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后应该在如何点拨学生上多学习名家的经验。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6

  《老山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故事完整,思路清晰,教起来比较轻松自如,尤其是背诵的段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前后不到十分钟就背会了,下面就我教学本课的思路做个反思。

  因为本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记叙,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也能结合文末“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句话,从文中具体找出翻越老山界到底难在哪儿。通过文中具体语句的朗读、分析,总结起来就是:吃饭难、走路难、睡觉难、处境难这四个方面,学生在朗读理解中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对红军的崇敬、敬佩之情也就就油然而生了。

  文中需要背诵的段落:“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当堂背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我将大段的背诵化整为零:

  1、读读这段中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普遍认为:“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几句是最美的,为此,我引导学生赏读优美语句,然后再限时自由背诵。充分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2、此外,还有没有喜欢的语句,生抢答: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然后赏读,说说喜欢的理由,之后再限时背诵。尤其是分组、男女竞赛背诵,更加速了学生背诵的进程。

  3、这段仅仅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吗?生抢答:还有人物的活动,然后找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读读、背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样,将大段的背诵化整为零,学生既赏读了优美语句,又明白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还在有限的课堂轻松的背会了课文,真是事半功倍。

【《老山界》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老山界》教学反思02-11

老山界教学反思06-12

《老山界》教学反思(精选5篇)06-24

《老山界》教学反思6篇07-11

《老山界》教案12-08

老山界教案02-28

《老山界》教案优秀11-01

(精品)《老山界》教案07-27

《老山界》教案(精选7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