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1
本次活动我定位成健康领域,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学着表达自己长大了的特征,对自己的变化感到高兴。
2、产生我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的自豪感。
我们活动室里贴在墙上的量尺,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关注,平时一直不给孩子们介绍。所以,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看看这是什么,请他们来量一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一个个争着要来量一量,比比哪个长得更高,体验着成长的快乐,很自然地学着说:我长高了。
在第二环节中,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学会了哪些本领。孩子们的回答都到不了点子上,有的说我有牙齿了,有的说我比妹妹大了。于是,我赶紧拿出活动材料,请孩子们对着材料说说学会了哪些本领,这样,孩子们的回答比较有目标了,知道会自己吃饭、做操等,还有的孩子马上展开了联想,说出了还会唱歌、会自己洗手、上厕所等等,我趁机进行了教育,告诉小朋友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都会自己做了,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但是要自己动手,那才是聪明能干的.好宝宝,大家都会喜欢的。
最后一环节中的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参与的机会,也使活动得到了延伸,与现实生活更融合了。
只是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提高,孩子们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2
新的学期开始了,孩子们升中班了。孩子们也感觉自己长大了。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记得刚开学的几天,班里的几个孩子对家长有些依依不舍(毕竟休息了两个月),坐在那儿哭,有几个能干的孩子会上去安慰他们说:“别哭了,都是中班的'孩子了,小班的弟弟妹妹才哭呢!”听了以后,我在偷笑,小家伙们真的长大了,还懂得去关心别人。这在以前,孩子们做起来似乎有些困难。而今天,他们做到了,真的长大了。于是我就随时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中(二)班的小主人,幼儿园里还有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自己要给弟弟妹妹做出榜样。孩子们认识了新的环境,我还让他们轮流当小组长,每天选几个表现好的孩子当小组长,孩子们都为能当小组长而感到自豪,都非常喜欢去做。这样,孩子们都能在集体生活中过得快乐无比。
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带来了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了解了自己身体部分的长大,还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小时候的照片,让孩子们来“猜猜我是谁”,使幼儿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从而增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就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赞扬、欣赏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健康成长。中班孩子来园时不再哭泣了,这也是孩子们最明显的进步,这也是孩子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以后的日子也会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3
在丰收的田野上,有农民的收获;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获;在学校里老师有自己的收获……从大人们的收获的喜悦引入主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那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本课主题内容又包括 “我长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学习进步了” 三个活动主题。课堂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交流、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看来,本课时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总的来说,较好的方面有:
1.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结合他们成长的经历组织教学,使他们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确实感觉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独立性、生活知识,文化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个人素质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
2.采用多媒体等教学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加主动!
3.讨论和交流培
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学生是否能发现其他同学的进步,并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
2.还有的同学,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还欠缺很多。
3.能否积极主动的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等。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4
教学本课我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看到自己入学后一年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细微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好孩子。教学设计的几个版块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从而顺利的到达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伊始,通过欢快的歌曲——《上学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回忆上学前的自己,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比,为后边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反映自己长大的物品或照片等。如:小时候衣服、帽子、鞋,现在都不能穿了,说明“我”长大了,从而很顺利的`导入本课。不但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在思想和行动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长大快乐和自豪感。第一部分在学校要做一个“好学生”和第二部分在家要做一个“好孩子”。
通过几个图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认识自己的成长,知道尊敬父母和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等也是长大了的表现。第三部分“做一做”,更尽一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对照自己一年的变化具体认识,学生通过填表格看看自己一年的,变化,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做游戏——“故事接龙”,让学生寻找自己变化的足迹,并把自己的变化接受个同学们。“想到”自己的变化,并且“说出”自己的变化,体验到自己的成长而高兴,树立起快乐成长的信心。教学中能够抓住学生的细微变化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句子没有说完整,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重新把句子说完整,这也是进步,是长大的表现,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能在这个时候及时的指导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让他感受到成长就在点滴的小事上。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学生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学生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5
《我长大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的活动内容,主要教学活动目标是:
1、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同伴一年来各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从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3、懂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及他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为了把课上好,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前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如指导学生搜集能说明自己长大了的作品、衣服、鞋子、玩具等。向家长了解自己一年来各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为展示自己做好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变化,只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因此,老师就挑选了有关视频和图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并将电子秤、身高尺等带进了课堂。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在意父母的评价,因此,教师课前请每位家长为孩子写一封信,对孩子入学这一年的变化与进步进行肯定,并提出努力方向,并邀请一位家长代表到课堂现场。
整节课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且层层推进,学生容易接受。先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猜他们是谁,引出学生分四大组进行实践活动:画手印,画脚印,称体重,量身高,感受身体上的变化;再感受学习上、习惯等其他方面的变化;最后再制作成长树,结束。教师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特别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教育效果超过预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保证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时间(《品德与生活》课不少于25分钟,《品德与社会》不少于15分钟),多种形式的活动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从展示到交流,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个个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人人脸上都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整堂课都似乎处在游戏当中,因此学生比较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不用老师说教,看照片,称体重,量身高,对比一年以来作业书写与难易,学生欣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听着家长代表、老师的评价,很多孩子都哭了,他们的内心被触动了。打开父母的来信的场面,最让人难以忘怀,认字不多的孩子逐字逐句地认读,是惊喜,是自豪,是迈向新生活的勇气。正如李燕老师所说:“活动的效果不只在于结果,更在于学生思想和内心的真正变化。”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6
《我长大了》,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成功之处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从评价修改来看,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但是我认为自己还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注重以动情的.言语将学生的心拉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教学之路的探索永无止境,我将更加脚踏实地,以生为本,探索更加适合自己、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相长。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7
《我怎样长大》是第三单元足迹中的歌曲,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使得歌曲在优美的同时富有动感。这首歌曲的歌词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而且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学唱时引导学生回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指挥图式是这节课我将考虑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在唱歌实践中,巩固三拍子指挥手势。
在趣味导入环节我以说说“我怎样长大”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不错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又导入了新课。
在第一遍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从而复习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和指挥图这些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之后的节奏练习我认为可能是这节课设计的欠缺点,我把歌曲中前三小节的节奏提出来,请学生根据三拍子的节奏特点试着打打拍子,这时我发现孩子的脸上皱起了眉头,我才发现这个节奏对于这个班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难,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挺多的时间教授知识,但是结果没有预期的好,孩子学的比较枯燥,掌握的情况也不够理想,所以导致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所以歌曲学唱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所以我认为今天这节课教授的不是很成功。
通过课下的认真反思发现,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只重视对教材的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只备了教材而没有备学生。其实备学生比备教材还要重要,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才是主题,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材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今后我会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8
有专家说语文和思品是一家,思品上的好的老师语文也不在话下。我不知道这是充分条件还是充要条件,而今天数学教师的我却大胆地反串尝试上一上思品课,不管以前的我对思品课有多陌生,“结合生活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是我去上思品课的宗旨,上课不是去展示,而是去学习是我的由衷。
我执教《我长大了》一课时安排了三个板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爱家人,帮助别人。让学生知道长大了要掌握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懂事了要关心家人,长大的标志还要看是否有爱心帮助别人。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 、让品德教育于“无形”中
以往的思品课程设计往往从成人对儿童的需要出发,以成人化的方式设计课程,设计的课课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及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这种课程对儿童来说是没有生气的、僵硬的、呆板的课程,它不仅会消褪儿童的认知兴趣,更会打击儿童的学习情感,尤其会对思品教育产生相反的促退作用。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时候力图让品德教育于无形中。第二板块“关爱家人”是让学生知道要关心家人,并掌握一些生活自理及关心家人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现在自己会做的事,一起聊聊自己会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顺势提出打算给妈妈、奶奶、阿姨做什么。在孩子们懂事的交谈中,孩子们知道了要关心家人,并印象深刻。“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以品德而言,人的某种品德形成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所以我在第一板块“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孩子们整理书包,在最后结尾时让学生离开多媒体教室前整理教室, 让德在无形中深入了孩子的内心。
二、让品德课堂于“游戏”中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品德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我力图创设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我让全班的孩子整理书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当然,在儿歌那块教学中要是游戏化,课堂氛围将更将好好。
当然,教育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课堂更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点:
⑴对学生的信任度还不高,不敢放手让学生讲。
⑵课堂上说话的语气有待亲切,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还欠个性,不够丰富。
⑶对低段孩子积极性的调动缺乏经验与方法。
⑷没有很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我如果在朗诵儿歌时配乐,在活动时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学生将会更将轻松快乐。
⑸游戏教学的有效使用上还不够完善,缺乏条理性。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9
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将近两年的小学学习生活经验,他们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熟悉、喜爱的小伙伴,也有了自己快乐的课余生活,因此,通过这一课的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小结快乐的生活,他们一定是非常喜爱并且很有感触的。教师要利用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精彩的业余生活。并且通过范例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最精彩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分享,使学生深刻体验生活的乐趣,同时倡导学生拥有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朗读小诗“我有一个小秘密”,然后和朋友交流自己的'愿望,感受心中有快乐的愿望和秘密的甜美,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份教学设计,从以概念为本的角度分析,它是选择了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一)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从活动方法、活动要求、活动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使学生先学会操作,再从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逐步形成能力,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探讨,培养了一种集体精神。
(二)课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成长,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
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本设计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
2.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强意志、情感、动机等的培养,不仅给学生提供外显的直观活动,更要注意思维层次方面的活动的开展。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10
《我怎样长大》是人音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足迹》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演唱时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气息。从四年级时起,学生已经学习了竖笛的吹奏,并且能做到看谱吹奏,在本课我决定在五年级二班做一次大胆的尝试——自学歌曲《我怎样长大》
在初听歌曲之后,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小帮手——竖笛来帮助我们自学本课歌曲”话音刚落,就引起了一阵阵的讨论声。“老师将做自学前的两次辅导,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接着我范唱歌曲,只见学生们个个都认真的聆听,还用手指按歌曲的进度指着。在范唱之后又做了竖笛的范奏,他们拿着竖笛认真摸索着指法,认真度真是空前。
自学开始了,同学们按照分开的小组开始了自学,只见他们先进行分工,分为吹奏和歌唱两组,一起进行学习。教室里竖笛声、唱歌声、讨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经过20分钟的准备各小组闪亮登场,只见他们胸有成竹的走上前来,按照自己的分组进行表演,虽然还有一些乐句还不是太熟练和准确,但表演起来却是很自信。
通过这次自学,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竖笛吹奏水平,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虽然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但对于第一次尝试来说表现确实不错。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11
升入中班,小朋友都知道自己长大了,开始学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往往有心却做不成任何事情。于是,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活动帮助其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尝试体验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一次跟万霆宇妈妈交流时,家长发反复说:“我家万霆宇现在不知怎么了,变得不乖了,不听话了,什么事都喜欢跟大人抬杠,做事又做不好,还一个劲儿地抢着做事,不让他做,就生气,唐老师,你说怎么办呢?”后来在几个家长的言谈中也都反馈出了这样的信息。
其实我明白家长说的这种情况只是因为孩子长大了,逐步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听大人的了,还喜欢自己学做一些事情,有的事情做得不好,在大人的眼里就变成了“捣乱”、“抬杠”了。我们老师平时只注重要求小朋友要怎么怎么的,忽视了对家长及时的引导,家长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缺乏认识,家长的观念没能随孩子的'长大而更新。因此我利用上周家长会时间,特地向家长介绍这个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征,让家长对幼儿形成新的认识,感受孩子的巨大潜能,让家长明白:孩子在渐渐长大,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创造性便在大家看似捣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凡事包办,而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放手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有机会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孩子糟糕的表现,大家一定要充分的包容,不能从一开始扼杀孩子那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适时给予恰当的引导,放手给予孩子实践的机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长大了教案及反思01-10
《我们长大了》教学反思04-26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04-21
我长大了教案含反思01-30
我长大了大班教案及反思06-20
《长大了做什么》教学反思03-07
小班社会我长大了教案及反思03-24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04-21
我的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