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1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从始而终,成为了学习的一种主要手段。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再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再开发”。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买菜”、“邀请同学作客”、“打扫卫生”、“课外学习”,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
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有两点感受:
(1)、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会看图,弄不清题意,对于图文的题目不会综合分析,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出来,因此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画面上有两个筐,框里放8个西瓜,问题是:6个筐里放多少个西瓜这道题用一步计算的'同学真不少,他们看一遍就做,8×6=48,没有看见图中画的是两个筐,你必须想一个筐里放的是4个,才能算6个筐里放多少,应该8÷2=4(个),4×6=24(个)。
(2)、有的学生只看教师判的对错,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比如:整理和复习第三题,让学生看图提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运24筐水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4筐。可以提出“几次可以运完”或“要一次运完,需要几辆三轮车”第一种做法,24÷4=6(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第二种做法,24÷4=6(辆)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过程。
1、充分利用小组开展讨论,整理出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做到能完整表述应用
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4、教师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3
首先课的开始,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课堂充满了兴趣。然后小组讨论在主题图中能发现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然后让把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先独立回答,有困难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解决,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深处独立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起引领作用。本节课中尤其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合作比较合适,而且效果也很好,学生评价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与此同时也进行自己独立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反思4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目的在于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