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4 21:03: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是我当老师的第一节课,虽然前几天已经拿到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也已经写好了教案,但是我依旧很忐忑。我已经很久都不接触小学的课堂了,内心充满了疑惑,我怎么讲才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样才能把课堂有效的利用起来,怎么讲才能让孩子明白......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带着这么多的问题我来到了我的'课堂。

  孩子们异常的热情,激昂的问好声开始了我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可是好景不长,我刚引入新课时,问题出现了,曾经畅想了无数遍的课堂荡然无存,习惯了写一些绕笔字的我竟然不会一笔一画的写字了,就一个“的”我写了擦,擦了写,三遍之后我才写下了一个让学生们全都能认识的字。接下来就问题百出了,就练习生字一项,孩子们就各种问题。我更是感觉忙的焦头烂额的。不过课堂上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比如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孩子们就能知道我们班里也有少数民族,还说出了自己身边的少数民族和知道的少数民族。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他们也能感觉到语言的优美,更能感受到民族小学的美。

  就这样紧紧张张的结束了我的第一节课,我的问题不仅仅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另外,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2

  〖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

  进入三年级,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喜欢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的老师。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做游戏,消除他们的害怕、抵触心理。

  例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全背下来了。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课堂应是开放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为原点辐射开去,在大量的综合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写的是边疆一所民族小学的美丽风光和动人场景,写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实的课余生活。学了之后,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就是我们的,一所小学,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适时出现。此时,学生情感已被充分调动,情绪饱满。因此答案很多,极具想象力。如:这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一所像花园一样的小学。这就是我们的中加友谊小学,一所三峡库区的移民小学……然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及时培养孩子们爱校的'情感,紧接着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的美丽风光和热闹的课间活动,或画、或拍照、或用笔记下来。最后可以汇编成册,做一个以“中加友谊小学──我们自己的儿童乐园”为题的课余生活剪影集。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是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评价者,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又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该要以宽容和允许来对待,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莹老师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她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十分响亮,于是她就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反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进入三年级,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是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学生表面上服从,内心却窝火。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我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玩游戏,让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抵触心理。

  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风采,学生竟然全背下来了。我从心里、由衷地笑了。看来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远教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作为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师本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没能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正确讲解、传授,给学生今后在语言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自幼在家乡读书。由于长期受到纯正的地方壮话的影响,经常把“流水”说成“楼水”或把“楼房”说成“流房”;把“洗碗”说成“死碗”。更分不清“zhi”与“zi”、“lou”“rou”的读音。这给我在生活、工作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好了,有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响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确的字的间架结构加以认知、掌握。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的“戴”字时,学生对“戴”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读音等都觉得难以掌握。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绝对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戴”,当要了解“戴”字的间架结构时就点击此字的“结构”信息卡,屏幕就出现“戴”字的结构、笔顺、笔画数,并对“戴”字准确无误地进行书写演示。当你要了“戴”字的读音时,就点击“戴”字“读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会出现“戴”字的音节,有关该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包括该字的准确读音都一应俱全。当你要了解“戴”字的字义时,就点击“字义”信息卡,有关该字的字义就出现,很快就让能了解到“戴”字的字义、组词情况。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我们的孩子从此就能准确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义了。

  〖朗读课文要注意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速度的快慢,它根据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如朗读《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描写上、下课场景的第三自然段,我首先进行范读,把握语速,让学生抓住上课的“静”与下课的“闹”来体会语速的变化。再适当点拨,学生能很快知晓上课时的场面应该用平缓的语速朗读,体现出“安静”;而下课时的场景应该读得稍快一些,体现出“热闹”。这样,文章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意念就能从朗读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读了课文后,我问:“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希望学生能讲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可不一定会产生美感哦。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感觉那所学校有点古老。”她说得虽然有点偏,但还不算糟。接下来,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那个学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请一个学生,他说的.话让我一惊:“老师,那个学校很穷。”……不行,这样任由他们说下去,我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转,越转越远,还能回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吗?

  我略一思索,换了一种问法:“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一定能发现这所民族小学是很吸引人的,看看这所民族小学好在哪儿呢?”──这下,学生们的思路没有像脱缰的野马了,他们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服装很鲜艳。”“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有绒球花和太阳花,还有凤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上课很专心。”……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如果抛出问题后,学生打起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因为在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之术是无效的。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案例】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为孩子们创设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入情体悟)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反思】

  如果只一味地指导学生用高兴、自豪的语气去读这两段,学生肯定体会不到,而且没有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得会更加深刻。事实证明,确实效果非常好。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评】

  老师为孩子们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这节课中,王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5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6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我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十分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本事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资料,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终把每段的主要资料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主角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教师要正确引导。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7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十分重视培养的一种本事,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本事,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所以,培养学生经过朗读构成必须的语感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资料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学校的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资料有差距,所以对课文所写资料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立刻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此刻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立刻提议:“你能用此刻的心境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之后,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能够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

  章的意境外,还能够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8

  学完本课,从语文的角度,在阅读与写作的衔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课前本人并没有急于流露新课学习的动机。只是和孩子们谈谈整整一个暑假,自己是否留念过学校,留念学校的什么,给足学生时间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人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搭上几句,以过渡到新授课的衔接。(九月,天高云淡;九月,彩色斑澜;九月,新意盎然……)

  学生来劲儿了,有好几个孩子接着我的话题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了,“九月,秋实累累;九月,枫叶火红;九月……我高兴极了!为了牢牢抓住孩子们这来之不易的激情,本人又加上了动作。“我满怀喜悦地来到学校,看到那一群群小天使,沉寂了两月之久的校园又恢复了活力……”有孩子站起来了,自己说起来了,手也动起来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又插嘴了,“是啊!这么美丽的学校,写满了孩子们的快乐,载满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板书题。本文是通过记叙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快乐学习的情景,重点是通过读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以及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本课在写作特色上,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与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因此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读、查、想、写”等方法弄清课文内容。(这里的“问”是自问。如,为什么叫“民族小学”呢?通过“自问”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理解词意。“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写这么多小动物们呢?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在这过程中,本人始终穿插在学生中间,时而点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示课内阅读,提示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圈、点、画、批、读、写”等。(圈出文中生字新词,点出文中读重音的字,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读一读,还可以句子仿写。出示阅读要求: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作旁批。文中哪些部分是重点,并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中描绘了几幅画?在这过程中,本人坚持“放”与“扶”的原则。

  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出示句子: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有礼貌和爱祖国的特点。本人在“扶”的过程中,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仿写句子是重点。以“向”字开头的排比句式。如:小树向调皮的我招手,小草向悠悠的白云点头,风儿向鲜艳的国旗和好……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通过这种景物描写突出“安静”二字。并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仿说并仿写。如:小军的笛子吹得真好听,那声音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表现很不错,都能用景物突出“笛声优美而迷人”的感觉,也有学生用文中原句填的。3、出示最后一段。(本段三句话,第一句点题。2、3句描写窗外的安静。)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全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理解“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点明题目,因此,在读时要重读。2、3句通过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更加增添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点,更突出这是一所令人难忘的学校。课后,重点安排了习作练笔“开学啦”让学生实地练习,掌握理清文章的层次。重点部分放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所见到的情景,再写进教室后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此过程是本人在本文教学中所预设的重点,不但要练习,而且要落实。)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用表格式,写写自己一周的课余生活。(本人在知识点上作了例式“略”)

  但本课的生字掌握情况很差,主要是写,本课的生字不但多而且难写。“舞、戴”等字,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写对,不是掉竖就丢横的。课后本人利用编字谜加动作的形式进行了特殊字的形象区分,具体“略”。

  总之,学生在40分钟内要始终如一地兴奋学习,得要我们老师也要有兴奋的教态,更要有适合学生口味的方法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语文课的成功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摆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要求老师灵活掌握教材及各个知识环节。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9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我去领会,自我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我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我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另外,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十分起劲,再让他们比较想象爷爷爬时的样貌。有的学生就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全班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提醒学生:“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最终爬上了山顶。”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东西。之后让学生结合自我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我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我所在的小学,并且讲的十分生动趣味。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异常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能够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我的学校用自我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讲,讲自我喜欢的,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欢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欢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本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知道该怎么读。宋天琪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该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宋天琪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张俊康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张俊康最近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接着又举例说当我看到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无比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不过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节课时间练书写。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经过了一个暑假再次进入课堂,面对着教室里那六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年级的学生与我以前教的五年级的学生的明显不同:这些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头脑中充满着问题,但同时,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却不能持久。为此,我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1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在揭示课题后,我问首先提出了疑问,问孩子们看过课题后有什么想了解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是质疑课题,答案不尽如人意。于是,我便换了一种方式,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天华小学”你会怎么读呢?孩子们纷纷表示可以用自豪的、骄傲的、赞美的、喜爱的语气,我马上乘胜追击,让孩子带着感情来齐读课题,效果明显好了不少。

  紧接着,通过课件让孩子们了解各个民族的风情和习俗,并适时地让孩子们补充。学生们兴趣很高,了解到了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这所独特的学校也让孩子们无限向往。

  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接着,我继续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上小动物的神态、动作,适时进行拓展。

  整个课堂轻松活跃,但在想象这一环节上因时间问题,没有放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因此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语言苍白、想象力不够丰富,留下了遗憾。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落实以生为本,不过多在意时间,在朗读以及写作上多进行训练,打牢基础。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一样的民族,穿戴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一样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一样,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之后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貌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一样,语言不一样,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一样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一样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一样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一样之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一样,语言不

  一样,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一样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仅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能够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经过比较不一样,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欢乐。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欢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教学本文时,我把阅读训练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和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自豪、赞美之情。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再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最后自然段引入整篇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了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使得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清晰,重点较突出。

  不足之处:由于这是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班级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参与学习活动。以后还需加强引导,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4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我搜集了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朗读生情,提高兴趣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课堂效果也达到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渡语言、激励语言、提问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

  一、初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满意,接下来我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第八小学”应该怎样读?

  生1:“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应该用赞美的语气。”……

  (看来教学中当遇到孩子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地调换与孩子的生活相近的问题,这样会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课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学,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远,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更是难以自悟,教师架设了一个与孩子生活贴近的桥梁,那么这个难度便不攻自破了。)

  二、教学中我接着描述,民族小学与我们第八小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吗?并且我给孩子们例举了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个不同,孩子们就在自己的默读中寻找其它不同了,读过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归纳出两所学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边环境的不同。这样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体性。三年级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怎样把这一教学重点细化到自己的平时教学中,值得我深入思考。

  三、我问,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这样的不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所学校你会选择哪个词?孩子们回答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的学校、美丽的学校、有趣的学校等。这其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我在备课中不曾想到的,比如:与众不同,我惊佩孩子的领悟力。

  四、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孩子找课文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1问: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么他们来到学校怎么交流呢?

  生2问:各个民族之间住得很远,那些小学生去民族小学不是很远吗?

  (以上两个问题表现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问,他们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学的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疑惑,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教师所不曾想到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02-04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06-26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及反思09-20

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0-3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精】07-10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9-30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8-18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06-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是我当老师的第一节课,虽然前几天已经拿到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也已经写好了教案,但是我依旧很忐忑。我已经很久都不接触小学的课堂了,内心充满了疑惑,我怎么讲才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样才能把课堂有效的利用起来,怎么讲才能让孩子明白......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带着这么多的问题我来到了我的'课堂。

  孩子们异常的热情,激昂的问好声开始了我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可是好景不长,我刚引入新课时,问题出现了,曾经畅想了无数遍的课堂荡然无存,习惯了写一些绕笔字的我竟然不会一笔一画的写字了,就一个“的”我写了擦,擦了写,三遍之后我才写下了一个让学生们全都能认识的字。接下来就问题百出了,就练习生字一项,孩子们就各种问题。我更是感觉忙的焦头烂额的。不过课堂上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比如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孩子们就能知道我们班里也有少数民族,还说出了自己身边的少数民族和知道的少数民族。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他们也能感觉到语言的优美,更能感受到民族小学的美。

  就这样紧紧张张的结束了我的第一节课,我的问题不仅仅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另外,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2

  〖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

  进入三年级,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喜欢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的老师。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做游戏,消除他们的害怕、抵触心理。

  例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全背下来了。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课堂应是开放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为原点辐射开去,在大量的综合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写的是边疆一所民族小学的美丽风光和动人场景,写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实的课余生活。学了之后,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就是我们的,一所小学,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适时出现。此时,学生情感已被充分调动,情绪饱满。因此答案很多,极具想象力。如:这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一所像花园一样的小学。这就是我们的中加友谊小学,一所三峡库区的移民小学……然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及时培养孩子们爱校的'情感,紧接着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的美丽风光和热闹的课间活动,或画、或拍照、或用笔记下来。最后可以汇编成册,做一个以“中加友谊小学──我们自己的儿童乐园”为题的课余生活剪影集。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是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评价者,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又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该要以宽容和允许来对待,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莹老师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她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十分响亮,于是她就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反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进入三年级,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是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学生表面上服从,内心却窝火。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我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玩游戏,让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抵触心理。

  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风采,学生竟然全背下来了。我从心里、由衷地笑了。看来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远教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作为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师本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没能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正确讲解、传授,给学生今后在语言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自幼在家乡读书。由于长期受到纯正的地方壮话的影响,经常把“流水”说成“楼水”或把“楼房”说成“流房”;把“洗碗”说成“死碗”。更分不清“zhi”与“zi”、“lou”“rou”的读音。这给我在生活、工作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好了,有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响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确的字的间架结构加以认知、掌握。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的“戴”字时,学生对“戴”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读音等都觉得难以掌握。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绝对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戴”,当要了解“戴”字的间架结构时就点击此字的“结构”信息卡,屏幕就出现“戴”字的结构、笔顺、笔画数,并对“戴”字准确无误地进行书写演示。当你要了“戴”字的读音时,就点击“戴”字“读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会出现“戴”字的音节,有关该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包括该字的准确读音都一应俱全。当你要了解“戴”字的字义时,就点击“字义”信息卡,有关该字的字义就出现,很快就让能了解到“戴”字的字义、组词情况。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我们的孩子从此就能准确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义了。

  〖朗读课文要注意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速度的快慢,它根据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如朗读《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描写上、下课场景的第三自然段,我首先进行范读,把握语速,让学生抓住上课的“静”与下课的“闹”来体会语速的变化。再适当点拨,学生能很快知晓上课时的场面应该用平缓的语速朗读,体现出“安静”;而下课时的场景应该读得稍快一些,体现出“热闹”。这样,文章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意念就能从朗读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3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读了课文后,我问:“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希望学生能讲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可不一定会产生美感哦。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感觉那所学校有点古老。”她说得虽然有点偏,但还不算糟。接下来,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那个学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请一个学生,他说的.话让我一惊:“老师,那个学校很穷。”……不行,这样任由他们说下去,我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转,越转越远,还能回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吗?

  我略一思索,换了一种问法:“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一定能发现这所民族小学是很吸引人的,看看这所民族小学好在哪儿呢?”──这下,学生们的思路没有像脱缰的野马了,他们说出了这样的感受:“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服装很鲜艳。”“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有绒球花和太阳花,还有凤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他们上课很专心。”……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如果抛出问题后,学生打起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因为在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之术是无效的。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4

  【案例】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为孩子们创设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入情体悟)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反思】

  如果只一味地指导学生用高兴、自豪的语气去读这两段,学生肯定体会不到,而且没有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得会更加深刻。事实证明,确实效果非常好。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评】

  老师为孩子们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这节课中,王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5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6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我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十分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本事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我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资料,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终把每段的主要资料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主角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教师要正确引导。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7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十分重视培养的一种本事,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本事,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所以,培养学生经过朗读构成必须的语感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资料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学校的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资料有差距,所以对课文所写资料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立刻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此刻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立刻提议:“你能用此刻的心境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之后,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能够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

  章的意境外,还能够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8

  学完本课,从语文的角度,在阅读与写作的衔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课前本人并没有急于流露新课学习的动机。只是和孩子们谈谈整整一个暑假,自己是否留念过学校,留念学校的什么,给足学生时间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人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搭上几句,以过渡到新授课的衔接。(九月,天高云淡;九月,彩色斑澜;九月,新意盎然……)

  学生来劲儿了,有好几个孩子接着我的话题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了,“九月,秋实累累;九月,枫叶火红;九月……我高兴极了!为了牢牢抓住孩子们这来之不易的激情,本人又加上了动作。“我满怀喜悦地来到学校,看到那一群群小天使,沉寂了两月之久的校园又恢复了活力……”有孩子站起来了,自己说起来了,手也动起来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又插嘴了,“是啊!这么美丽的学校,写满了孩子们的快乐,载满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板书题。本文是通过记叙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快乐学习的情景,重点是通过读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以及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本课在写作特色上,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与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因此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读、查、想、写”等方法弄清课文内容。(这里的“问”是自问。如,为什么叫“民族小学”呢?通过“自问”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理解词意。“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写这么多小动物们呢?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在这过程中,本人始终穿插在学生中间,时而点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示课内阅读,提示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圈、点、画、批、读、写”等。(圈出文中生字新词,点出文中读重音的字,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读一读,还可以句子仿写。出示阅读要求: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作旁批。文中哪些部分是重点,并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中描绘了几幅画?在这过程中,本人坚持“放”与“扶”的原则。

  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出示句子: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有礼貌和爱祖国的特点。本人在“扶”的过程中,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仿写句子是重点。以“向”字开头的排比句式。如:小树向调皮的我招手,小草向悠悠的白云点头,风儿向鲜艳的国旗和好……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通过这种景物描写突出“安静”二字。并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仿说并仿写。如:小军的笛子吹得真好听,那声音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表现很不错,都能用景物突出“笛声优美而迷人”的感觉,也有学生用文中原句填的。3、出示最后一段。(本段三句话,第一句点题。2、3句描写窗外的安静。)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全文不同形式的朗读去理解“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点明题目,因此,在读时要重读。2、3句通过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更加增添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点,更突出这是一所令人难忘的学校。课后,重点安排了习作练笔“开学啦”让学生实地练习,掌握理清文章的层次。重点部分放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所见到的情景,再写进教室后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此过程是本人在本文教学中所预设的重点,不但要练习,而且要落实。)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用表格式,写写自己一周的课余生活。(本人在知识点上作了例式“略”)

  但本课的生字掌握情况很差,主要是写,本课的生字不但多而且难写。“舞、戴”等字,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写对,不是掉竖就丢横的。课后本人利用编字谜加动作的形式进行了特殊字的形象区分,具体“略”。

  总之,学生在40分钟内要始终如一地兴奋学习,得要我们老师也要有兴奋的教态,更要有适合学生口味的方法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语文课的成功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摆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要求老师灵活掌握教材及各个知识环节。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9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我去领会,自我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我感悟,不压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我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进取举手发言,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另外,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十分起劲,再让他们比较想象爷爷爬时的样貌。有的学生就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全班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提醒学生:“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最终爬上了山顶。”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选几幅比较出众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并让作品的主人脱离课文来向大家介绍一个你所画的民族小学,使学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东西。之后让学生结合自我的小学,来说说我们自我的学校。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描绘了自我所在的小学,并且讲的十分生动趣味。例如有的同学讲到:我们的学校多美啊!红旗高高迎风飘扬,异常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场,是我们玩游戏的乐园。青青的草坪能够让我们当床一样睡觉。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学得多起劲啊!……讲完后,我让学生课外把自我的学校用自我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我的话来讲,讲自我喜欢的,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不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欢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欢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本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知道该怎么读。宋天琪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该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宋天琪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张俊康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张俊康最近的字写得很有进步,老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接着又举例说当我看到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无比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不过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节课时间练书写。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经过了一个暑假再次进入课堂,面对着教室里那六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年级的学生与我以前教的五年级的学生的明显不同:这些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头脑中充满着问题,但同时,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却不能持久。为此,我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1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在揭示课题后,我问首先提出了疑问,问孩子们看过课题后有什么想了解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是质疑课题,答案不尽如人意。于是,我便换了一种方式,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天华小学”你会怎么读呢?孩子们纷纷表示可以用自豪的、骄傲的、赞美的、喜爱的语气,我马上乘胜追击,让孩子带着感情来齐读课题,效果明显好了不少。

  紧接着,通过课件让孩子们了解各个民族的风情和习俗,并适时地让孩子们补充。学生们兴趣很高,了解到了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这所独特的学校也让孩子们无限向往。

  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接着,我继续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上小动物的神态、动作,适时进行拓展。

  整个课堂轻松活跃,但在想象这一环节上因时间问题,没有放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因此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语言苍白、想象力不够丰富,留下了遗憾。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落实以生为本,不过多在意时间,在朗读以及写作上多进行训练,打牢基础。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一样的民族,穿戴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一样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一样,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之后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貌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一样,语言不一样,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一样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一样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一样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一样之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一样,语言不

  一样,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一样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仅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能够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经过比较不一样,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欢乐。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欢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教学本文时,我把阅读训练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和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自豪、赞美之情。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再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随后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最后自然段引入整篇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了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使得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清晰,重点较突出。

  不足之处:由于这是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班级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参与学习活动。以后还需加强引导,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4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我搜集了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朗读生情,提高兴趣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课堂效果也达到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渡语言、激励语言、提问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有所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

  一、初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满意,接下来我问孩子们,如果是“我们的第八小学”应该怎样读?

  生1:“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应该用赞美的语气。”……

  (看来教学中当遇到孩子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地调换与孩子的生活相近的问题,这样会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课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学,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远,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更是难以自悟,教师架设了一个与孩子生活贴近的桥梁,那么这个难度便不攻自破了。)

  二、教学中我接着描述,民族小学与我们第八小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吗?并且我给孩子们例举了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个不同,孩子们就在自己的默读中寻找其它不同了,读过后我们交流的时候归纳出两所学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边环境的不同。这样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体性。三年级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怎样把这一教学重点细化到自己的平时教学中,值得我深入思考。

  三、我问,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古寨小学这样的不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所学校你会选择哪个词?孩子们回答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校、特殊的学校、美丽的学校、有趣的学校等。这其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我在备课中不曾想到的,比如:与众不同,我惊佩孩子的领悟力。

  四、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孩子找课文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生1问: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么他们来到学校怎么交流呢?

  生2问:各个民族之间住得很远,那些小学生去民族小学不是很远吗?

  (以上两个问题表现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问,他们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学的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疑惑,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教师所不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