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4 17:03: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是简便运算复习课,主要针对典型错题进行讲解练习,并完成课本中47页的练习题。

  成功之处:

  1.对于运算定律的复习,出示了六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88×12599×38+3836×99720÷45784-42+5825×32×125。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特别是784-42+58学生应用了结合律进行“凑整”,导致出错。由于学生在这阶段都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导致学生不认真进行分析题目,只想一味地进行应用。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要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练习题的处理,渗透转化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问题。

  第7题: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应使其转化为学生学过的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即可以用补的.方法转化为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拆分的方法转化为两个长方形,把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通过此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转化思想,并且知道转化思想的内涵是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易解决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把未学过的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智慧园:求每个图形各代表多少。此题是应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1)由△+△=□+□+□(2)由△+△=□+□+□

  □+□+□=○+○+○+○□+□+□=○+○+○+○

  得出:△+△=○+○+○+○得出:△+△=○+○+○+○

  △=2○△=2○

  由△+□+○+○=400由△+□+○+○=400

  得出:○+○+○+○+□=400得出:△+△+□=400

  □+□+□+□=400□+□+□+□=400

  □=100□=100

  由△+△=300○+○+○+○=300

  得出:△=150得出:○=75

  由△=2○由△=2○

  得出:○=75得出:△=150

  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理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又一思想——等量代换思想,其内涵就是用一种量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

  不足之处:

  1.对数学思想的介绍就题论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

  2.由于时间的关系,每种典型易错题只练习了一道,没有进行再巩固。

  再教设计:

  1.对于数学思想的介绍可以使用尽可能大的篇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应让学生系统进行感知和学习。

  2.易错题型要反复练习,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能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这节复习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复习课不是单纯的为复习而复习,而应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可根据题目的需要适当渗透数学思想。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揭示运算律的意义时,也曾提到过,但只是点到为止。在本节课中是作为重点来讲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体现出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一、加强了对比的力度(运用运算律和不运用运算律在计算上的对比)。

  例如在教学例题:29+46+54时,首先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大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知道应该从左往右计算,先算29+46=75,75+54=129。少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46+54能凑成100,可以先加起来:29+46+54=29+(46+54)。将两种做法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追问:第二种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可以先计算46+54呢?(生:可以凑成100,整百数再加一个数就简便了。)这样对比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进行简便计算是运用运算律的结果,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运算律的价值所在。

  二、小组活动,巧妙安排,得出规律。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强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他们需要动笔计算证实自己的想法,需要同伴合作及时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合作不是盲目的,由于合作前的充分酝酿,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而且在合作前,我给学生提出要分工合作,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合作是成功的,先是紧张的举例验证,然后是有效的总结交流。规律的得出顺理成章,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3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一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完乘法运算定律后进行合理运用、学会选择合理方法的知识。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用好乘法运算定律的几何模型,丰富知识表象。

  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一、 温故互查:进行口算训练和乘法运算定律的.五分钟复习。二、设问导读:让学生自学课本29页内容独立尝试列算式,针对学生的列式进行比较那种更简便。三、自学检测:练习导学案自学检测1、2题,同桌互相检查。四、巩固练习:学习导学案练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五、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用好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模型。

  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养之有素,不论是上课时向听课老师问好,还是上课对自己评价的同学说“谢谢”,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2、课上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3、最后的拓展延伸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以改进。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4

  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

  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 102拆成100+2。

  总之,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究方法,才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5

  《简便运算复习课》教学反思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了简便运算的基本理念,并能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在复习之前,孩子们对于减法、除法以及乘法分配率三种情况理解不太好,因此不能很好地做出此类题目。通过今天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同样也明白了,除法的性质:一个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之后在计算此类题目时,错误明显减少,此类题目也增加了孩子们计算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乘法分配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简便运算的练习不能断,加强练习,让孩子们一看到类似的题目,自然而然地想起简便运算,深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6

  学好《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凡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教学中,学生都觉得课堂教学,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具有挑战性,虽然对优等生有学习的趣味,但是学困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的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思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尝试鼓励教学,努力优差兼顾。

  (1)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简便方法时,不要急着让学生动去练习。比如做32×125时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让四人小组自由讨论,让优生带动差生,提高差生学习的信心,并结合目标激励,对作业进步的进行古鼓励,提高差生做题目的信心。

  二、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干预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既有效的,也有的是无效的和费效的。因此如让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拔乱反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的课题。我们常遇到一种简便的方法和一种原始的方法学生往往是喜欢原始的繁杂的方法去完成练习,而简便的方法却不用。课后的也作了调查,其一,是学生不习惯用简便方法做,被以前的方法框牢,而且计算练习时,教师也没有强制用简便方法;其二,少数学生对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对于后一种方法我们只能是给这些学生再讲讲简便运算的方法。而对前一类学生,这可能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语言有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会对学生说“你觉得那种方法好你就用那种算”。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办法好,更适应自己去练习。而对新的、简便的方法弃之不用。从而造成了这类学生对新知识不接受。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语言上进行干预。比如:学生在计算2656-637-3632656-637-363=20xx-363=2656-(637﹢363)=1656=1656(教学过程中总有些学生说原来列竖式计算更好,这种简便计算不习惯,也不喜欢。)有些人常以新课标的道理说“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就用什么方法,在他心目中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无需去干预。”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明明有直道,为什么要去走弯道呢。这不是吃饱的撑的吗!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使用这种简便的方法了,我安排了一场比赛,在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中,一组用老方法计算,一组用新方法计算。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结果是很明显,用新方法做的同学早就计算好了,且正确率很高。而用老方法做的同学还有一半以上没完成。孰优孰劣一比便知,学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优越性。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能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我还用语言进行了干预。我说“每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时能化难为易。老师做计算时,都喜欢用简便方法去计算,我想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是有智慧的,不知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去计算。”学生们为了表现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都用上了简便运算。计算教学现在五花八门的东西很多,有单纯的让学生练习,也有的创设的一些学习情境,更有的弄出了智力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计算教学不易弄得太花俏。应从一个“实”字着眼,让学生每一分钟都不会虚度,真正学到计算的本领。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7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减的简便运算》,它是一节计算课,要求通过解决“还剩多少页”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的意义,掌握连减的多种算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优算法。

  首先我根据教材上的例题,先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列出算式。最后让孩子汇报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让学生观察根据所列的式子的异同点,并质疑:为什么这个同学括号里的是加法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算式与减法性质的意义。

  接着,进一步进行理解连减的简便方法中,234-66-34既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要帮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进行总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但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学生正着使用这个规律掌握较好,但是当遇见需要去掉括号的题目就不太会使用了。于是在练习课上,我再次进行讲解,从正着使用入手,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a-(b+c)=a-b-c。在这里我又强调了添、去括号的问题。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曾遇到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网课教学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后来我又想到了有趣的讲解方法,我说“减号是一个很不友好的符号,总是和别人作对,如果想在他的后面添去括号。里面的符号都得变化。”进行赶紧及时练习了两道题目,528-53-47=528-(53+47),128-(28+63)=128-28-63。通过这两道题目的练习,学生都对括号前面是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学生在知识方面好像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实际在他们动手计算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动手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把多种情况考虑清楚。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9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整、小数乘法计算简便和分数加、减、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有利于实际应用。

  教学中,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大胆猜想为依据,实例验证为手段,集体归纳为结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练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原以为学生已学过了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又只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掌握肯定不错。事实证明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错误率极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顾了这节课,发现我的教学是努力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整节课运用了三步导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堂力求能让学生完成的教师决不代替,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却忽略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个最根本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没有例题,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地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何发挥教学的作用呢?怎样来培养学生灵活的简便算能力?经过反思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着手: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提问了多个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定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描述的清楚,倒是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轻车熟路,问为什么这样做,都是用字母表示定律来回答。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注重通过实际情境来分析算式,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运算定律。效果既会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能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用两种方法解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出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从而建立起简便运算模型: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其次,是混合运算与简算混淆,乱用简便运算,另外是分配律用错的最多。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0

  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能够想到整数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

  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 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1

  四年级下册学习运算定律后,简便运算就成为学习的重点。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重中之重。虽然课本中乘法运算定律讲的很明白,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多种变式,因此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变化较多,有学生到了小学毕业,也没有将乘法分配律掌握。

  很多数学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想尽了办法。

  比如,用形象化的表达来说明乘法分配律: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实际上,这个式子,只能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虽然点明了乘法分配律的要害,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变式应用,作用并不明显。

  再比如,进行分类练习。分类练的时候,掌握的很好。一旦综合在一起,不少学生就傻眼了。乘法结合律、分配律混淆不清,乘法分配律应用更是错的五花八门,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老师一看到学生的作业情况,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失却了辅导的热情不说,火冒三丈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少老师感叹,简便运算难,难于上青天呀!学会简便运算,能切实体会数学的有趣和实用。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

  怎么办?困难摆在面前,发火、感叹都无济于事。痛定思痛,还是应该多反思教的方法。正因为倡导以学定教,更要思考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乘法分配律,课本上的文字说明,不超过三十字,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练习中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窍门,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教五年级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困难。

  一、分类总结,明晰特点,理清方法。

  我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分为五类。每一类,有文字的说明,有具体的例子,并且把每个例子的解法板书。让学生将文字说明和例子相结合,认清每一类的特点和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将文字说明、举例的解法抄写在数学书上,一是便于查阅,二是便于模仿。我认为,在模仿中领悟本质,也是必要的学习方法。

  这五类分别如下:

  1、几个数连乘,要想简便,只能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不会出现加减。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明确告诉学生,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应用范围。

  基本应用:0.25×1.5×42.5×7.8×4×0.2

  变式应用:56×1.252.5×3.2×5(这两道题,找出隐藏的'4和8,才能简便运算。要提醒学生,把56转化乘7乘8,把3.2转化成4乘0.8,原则是“形式变大小不变”。)

  2、几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几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正应用的第一种情况。

  基本应用:2.5×(4+0.4)

  变式应用:0.65×202(需要把202看作200+2)

  3、几个数的差乘一个数,等于几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减。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正应用的第二种情况。

  基本应用:1.25×(8-0.4)

  变式应用:2.73×99(需要把99看作100-1)

  4、有乘有加有相同因数时,等于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和。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逆运用的第一种情况。

  基本应用:1.2×2.5+0.8×1.25

  变式应用:4.75×99+4.75(需要把4.75看作4.75×1,才会找到相同因数。)

  5、有乘有减有相同因数时,等于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差。

  这里的说明,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逆应用的第二种情况。

  基本应用:9.5×10.2-9.5×0.2

  变式应用:8.2×101-8.2(需要把8.2看作8.2×1)

  二、自主编题,强化特点,掌握方法。

  分类总结后,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有了比较清晰的综合认识,把认识提升为能力,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练习。这里,除了老师出题学生做之外,应重视学生的自主编题和解题。我让学生根据五类题目的特征来编题,不会编的可以模仿。在作业批改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每一类的特征来编题,解题的方法掌握较好,错误率较低。个别学生出的题,虽然是模仿着特点,但是并不适合简便,说明没有从本质上认识特点,只是做到了比葫芦画瓢。这些同学,还需要加强理解。在学生自主编题、解题熟练自如的时候,再做其他的命题,就几乎没有困难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简便运算的能力,较好的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法始终为学法服务。让学生感觉简便运算不再困难,让简便运算变得真的简便,我的探索不会停止。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2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

  1、创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通过设计游戏练习: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哪种方法简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在解决过程实际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例如,举例验、用顺口溜、口诀或打比方的'方法帮助理解记忆等。

  综上所述其成效,但本堂课仍存不足之处:

  1、在简便计算中,学生对减法质的逆向运用掌握不理想,需加强指导练习。从而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合作学习多停留于表面,虽然整节课学生也活跃,但有些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讨论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3

  小学阶段的数学总复习,我本着每天复习内容少而精的原则,把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透掌握好。

  本课设计了两个环节:

  (1)复习运算定律,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总复习时不能满足于掌握常见的五个运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改变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在编题和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

  (2)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

  (3)关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让学生以竞赛、限时做题看谁做得又多又对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计算题枯燥无味,学生在测试中,如果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加分或加星等。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也很好。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系,自主发现并验证、归纳这两个运算律,初步感受运算规律作用,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运算,得出课题,让学生由课题思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设计使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更浓一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留下了创新的空间 。

  二、新授环节,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让学生结合相关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都能准确提出问题,这为接下来探索规律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环节,我进行了创新处理,让学生开放思维,尽情提出问题,并将本节课探究活动必要的三个问题同步呈现出来,同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同步通过口算揭示等式,为下面的探究运算律做好有效的铺垫,促进后面探究活动更加紧凑流畅。在首次探索运算律,学生还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在此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设计中,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按照“猜想——验证——总结”的'模式深入探究规律,为今后探索数学规律,起到方法上的导向作用

  三、在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这一环节,我在初步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合作组中自主探索第二个规律,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规律,学以致用。

  四、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上完这节课的心里感受。学生对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两个定律,也会运用,效果还可以。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15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的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的基础。

  最近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错误,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我想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计算的老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五花八门”、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呢?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75+125×25-25=200×0=0或321-126+74=321-200=121又或者800÷25×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当然,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算理不清晰、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现象。(三)结果分析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现象:分析:1、2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外环境干扰,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不检查,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的坏习惯。

【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3-31

《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3-23

《简便运算复习课》教学反思03-14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案03-09

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教案08-26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04-22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2-21

运算教学反思02-20

《运算》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