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5 11:15: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

  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

  不足:

  1、课堂上只顾一味的启发学生,说得太多

  2、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早》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还是比较短小,语言朴实,课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游三味书屋时的见闻以及感受,分别是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开得早和鲁迅“早”的小故事。

  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分段。(1)为一段介绍了时间、地点、事件,(2-3)主要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4-8)为鲁迅的故事。

  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重点围绕“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展开,让学生理解作者未进门先闻到清香的惊喜,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明白昨天被这不知名的香味所吸引决心要探个究竟的`心理活动,也是为下文教学揭开香味铺垫。教学第3小节时,我组织学生找出方位词及对应的陈设,画出平面图,再对应课文上的插图认识理解。

  第4小节是过渡段,指名让学生回答照应前文的香味并引出下文描写蜡梅花。在欣赏蜡梅花时让学生找出蜡梅花的特点,即花开得多,开得早,开得美,开得香。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腊梅花的高贵品格。此后学习鲁迅的小故事,围绕“鲁迅迟到的原因、迟到迫不得已、默默刻字”体会鲁迅的优良品格。在通过课后习题3理解到作者花笔墨写梅花的意图是以花喻人。

  课文内容较为清楚,大部分学生也能理解,但我在教学上的衔接不够协调,教学环节上不够流畅,比如教学完蜡梅花这一段该如何回到鲁迅书桌上,仍需加强对本课的研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用目光倾听》一文,是通过妈妈对孩子教导的话语,教会孩子应该如何与人交往。通过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让我们的读者明白在交流时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诚。《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师的评价点拨是能更好的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在本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朗读文本当中。比如在读“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这两句时。关注学生朗读时的语气和情感,他读的突出“交流”一词,说明他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多交流沟通;突出“最需要”时,说明他是希望引起我们重视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真诚”时,就是告诉我们和人说话时要真心诚意地去对待别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并加以正确引导。

  但是本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虽然读的时间较多,但是每次的读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师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没有更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这还需要老师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炼精华,将诗歌教学上得更有味道。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本人缺乏朗读指导,加上学生朗读基础差,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通过考试后才认识到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 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来展开,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的课文。借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认识变色龙,了解变色龙。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变色龙的特点”这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本篇的语言特色。

  首先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为它们排一排队。

  理由是什么?点出说一件事、写一段话,就应该像这样脉络清晰,井井有条。

  然后抛出问题:刚开始发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它,称它是什么?(怪物、怪蛇)它真的怪吗?怪在哪里? 请自由读读全文,找一找它的“怪”。提醒学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你手中夹着笔,双手捧着书,读读想想、圈圈划划。

  “变色龙怪在哪儿呢?”学生很快找出来是三个方面:外形怪、捕食怪、颜色怪。之所以抓住这个问题,而没有抓住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因为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灵魂,抓住主线来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紧接着让学生围绕着第二个问题自己进行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这些特点的,结合变色龙的图片、视频感受体会。在引导时,针对变色龙外形独特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看图找外形特点,当发现学生说得杂乱无序时,适时地出示预习表格,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 当学习变色龙捕食神速时,首先观看了一段视频,再让学生自读文中的有关段落,再找找哪些词句写得特别有水平。“迅雷不及掩耳”“刹那间”等词语生动再现了捕食的场景。但这一段视频时间太长了,应该更简短些。

  在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点时,课文用“绘声绘色”一词来形容朋加沙的介绍,而这段文字并不是太好读。因此,结合第一课学习的“娓娓动听”一词理解“绘声绘色”,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借此理解“绘声绘色”。叙述变色龙变色的经过时,学生通过读就可以理解“名副其实”整个词的意思,但是落实到具体字上,就有难度。这个词语中,“副”的意思是最难懂的,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是“符合”的'意思。知道这个关键字的意思,再去结合课文朗读,学生很快会明白“名”指的是“变色龙”的名字,“实”是指课文中叙述的变色的过程。然后变色龙一系列的变色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后,学生就对“名副其实”真正理解了。

  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们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我都虚心接受,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上,在课堂检测上,朗读指导上,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钻研课标、精心设计课堂、夯实基础、扎实阅读和写作,都需要一步步完善,一步步精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以欢快的笔调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充满着无穷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我们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确实是一种生机,一种快乐。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愉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还看了文学史,了解了冰心的生平简介,阅读了冰心的一些作品。教学完本课后,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学生读通全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待学生说出后,紧接着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主要内容。

  反思:抓住作者的游览路线引导学生分段,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切准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本文的题目其实就很诗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紧紧切住课文题目深入教学——找出文中表现儿童“多”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点去做:1.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画出一些重点词,让学生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之多。然后,让学生画出比喻句,并知道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小天使”比喻什么?在次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突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如春天一样,最后进行咀嚼、品味。2、按同样的方法自学4——6自然段。同桌交流,小组互动。3、全班交流。就文中的“儿童是怎样的一群儿童呢”一问展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让学生认真朗读、理解、品悟。4、引导学生重点学习5、6自然段,生画出海棠花美的句子并欣赏,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之妙,再结合8自然段作者发出的感慨,找出花儿和儿童的共同之处。5、环归全文,深刻理解为什么“之拣儿童多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题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悟,既落实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为下文功课难点做了铺垫。

  三、“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

  一次问题能引导学生从文字的另一面,去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如“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酒会是学生体会游春儿童之多,他们是多么的`快乐。此外,结合“喷话的飞泉”“小天使”去深掘,还是怎样的儿童?(鲜花般的儿童,洁白无暇的儿童,春天般的儿童……)如此 就使学生对儿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群天真、可爱、纯真、活泼、快乐、充满朝气和旺盛力的儿童。同样,在下面的教学中,我抓住“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两个“匆匆”等一系列最能体现儿童特点的词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合理的想象等 去感悟儿童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活力四射。

  四、拓展阅读,走进作者悟真情。

  第三课时的教学,我专门搞了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学生登台交流课外阅读感受。(课前我推荐了《繁星》《春水》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伟大的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的主题灵魂,就是一个字——“爱”。她用特有的情感、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笔触、特有的魅力,抒发了童真的无邪和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宛如一条涓涓溪流,所到之处,都流露出对少年儿童的无比的喜爱和关心,这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我觉得仅仅通过学习一两篇课文来了解冰心奶奶实在是太微妙了。为了让学生能更近距离地走近冰心,了解冰心,我就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冰心的作品,走进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去深刻体会她那颗对少年儿童的“爱”的伟大的心。此环节的创设,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不仅是对本课的延伸,更是让学生去深深感受冰新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之情,使他们打内心油然而生对冰心奶奶的敬爱、钦佩之情,燃起他们积极阅读冰心作品的强烈欲望之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本次仿写儿童诗教案的回顾拓展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巩固。这次交流平台的重点是"名著中的人物"。前面已述,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从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交流平台"紧扣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具体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指导学生交流时,是要引导学生把人物形象说生动。课文作者把人物形象写得很生动,学生说时,要尽可能说生动,千万不要仅用几个孤零零的承前启后形式的成语词语概括一下就算了。还要要适时小结和拓展。本次词语盘点学生都能听写过关。日积月累的歇后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从课外找了很多丰富可课外知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但文章关于 “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现状”这个重点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教材对本组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的资料;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理解。

  上课俨始,我用带领学生遨游太空的形式引入课文,激起学生探求地球知识的强烈愿望。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后,我让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设计环保宣传语及谈环保的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精炼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审美思想的独创性。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课堂练习时,我让学生写出自己学习了本篇课文的心声,使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有效的延伸。

  回想这堂课,我和学生心智交融,激情澎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一边品味成功的愉悦,一边反思教学的得失。我认为:有目的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对学习语文有很大的优势。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

  (三)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一、活动铺垫,拓展课程资源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绝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与之生活距离较远,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环节,课外发动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搜集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材料。课始,老师导出: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学生各显神通,各展其材,教师穿插展示课文后资料袋 中的少数民族服饰照片。

  跨于课内外的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他们既可以获得课文学习的经验背景、知识,又锻炼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风情、景观又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或好奇,或羡慕,或赞叹形成强烈的学习新课文的心向。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现在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以假想参加的形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会很高。

  二、读书想象,入境体悟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潜能的开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这转换补充生成的`过程,正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精读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操作。

  (一)读文想象,映现民族小学学生上学的情景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描述。

  借助课始时民族风情展示会活动获得的知识,吸收的信息,再结合课文插图,学生便于生成与课文内容相切合的内心视象,活化了语言符号。在丰富的内心视象支撑下开展朗读比赛,学生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二)补白想象,移情入境,融入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景

  文中对于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只写了他们好听的读书声,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以拟人的手法,借民族小学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猴子都静听民族小学孩子读书的情景,表达了对民族小学学生认真学习的赞美。此外,还写了课后游戏活动招来山间的松鼠、山狸看热闹的情形,充满了童趣。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这样组织学生入情体悟: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教师摹声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上课学习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根据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象补充,丰富课文内容。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2.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了

  ──作者拟物移情,教者引导学生移情拟物,转换角色,充作文中的树枝、小鸟、蝴蝶或猴子,物我合一,体验对民族小学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的赞美、夸羡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朗读这些句子,会越读越美妙。

  3.下课了,民族小学小朋友们玩些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一幅情景?松鼠、山狸怎么会来的?

  ──联系自己生活,把课间活动的描写具体化,体会课间生活的快乐、热闹。

  三、抒发观感、自然作结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课文篇末点明写作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物件加以勾画,再次呈现了边疆民族小学的形象,如同电影镜头由近及远,富有诗意。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也要与民族小学挥手告别,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话要说?

  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合的情境,教师回应导入时的假想参观,既引导学生自然抒发对民族小学优美的环境、民族小学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的赞美,又首尾相衔,自然作结,使教学过程圆合无缝。学生的观感就是作者在结尾时所要传达的意蕴,此后无需再加分析阐述,只要指导好学生有感情的齐读,美好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今天,我奉我家领导的命(我爱人去长沙学习),为她代一节语文课。

  第四节课马上要开始了,我下载了一个课件,手头没有教材,没有备一分钟的课,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这篇课文,我依然信心十足走进了五(3)班教室。

  我说:“老师手头没有教材,怎么上课呢?”

  学生说:“我们有呢”

  我说:“杨老师只交代上28课,我还不知道课题是什么呢?谁帮老师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

  一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大瀑布的----礼,“葬”字不知道写,边上同学提示,她补写好“葬”字。

  我问学生怎样记住“葬”字。一学生说:“草地下躺着一个死人。”我问:“下面的部首呢?”有学生说:“是棺材呢。”我默许,暗暗高兴。

  我又说:“你们见过大瀑布吗?”学生说:“小的见过,大的没见过。”

  一生站起来说:“我见过黄果树大瀑布,在贵州。”

  接着,我请学生背诵有关瀑布的诗歌,学生动情背诵了《望庐山瀑布》。

  我请学生解释“葬礼”。有的说,人死了举行仪式。有的说,是给死人开追掉会。有的说,是埋葬死人时举行的仪式。我请学生找课文中的语句解释。

  学生找到了一句: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我说:“一般是为逝世的人举行葬礼,这里却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这个葬礼由谁主持?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老师急于知道这些内容,请大家推选一个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一位女同学极富情感地朗读了课文——《大瀑布的葬礼》。

  我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我故意说:“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老师听力差一点,把握不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谁给老师说说?”

  一男生:文章写巴西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再写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最后写举行葬礼的情形及总统号召人们保护环境。

  学生为这男生的精彩发言鼓掌。

  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归纳成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2、大瀑布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3、总统的话对人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与最要好的朋友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了两个问题:

  1、总统主持葬礼的原因:

  ○昔日的大瀑布雄伟壮观。

  ○大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瀑布是巴西的骄傲,为她的'枯竭而惋惜、遗憾,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2、大瀑布发生变化的原因:

  ○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周围工厂用水无节制。

  ○乱砍乱伐森林。

  全班齐读总统的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大瀑布的悲剧不在重演!

  我说:“鲁迅曾说过——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瀑布的枯竭确实是一个大悲剧。请同学们找出能概括昔日大瀑布价值的词语,再找出概括大瀑布毁灭后的词语。找出概括总统的号召的词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课中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放在捉小甲虫后理解。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尔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的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恋恋不舍”了,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磨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法布尔始终沉浸在对昆虫的研究中,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一、个性化阅读,让课堂绽放活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在教学童谣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去读文中的三首童谣,想想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读?学生读得方式很多,用活泼的语气读,用舒缓的语气读,用拍手的方式读等等再由此想到小时熟悉的童谣。由熟悉的童谣感受到童谣带给自己的快乐,想到母亲带给作者的启蒙,这既是对文本本身的迁移,又是对自己情感的迁移。诵读童谣洞开学生的心门,引领学生到达了情感彼岸,教学点化和润泽了学生的'情感,使得课堂绽放出朝气蓬勃的活力。

  二、有效的课外补充,让课堂延续生命。

  语文教学具有巨大的弹性,诸如时代背景的简介、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实施德育渗透的广阔空间,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圆满完成预期的目标。在教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了《月光启蒙》的部分原文,并深情并茂地娓娓读来。“……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赶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这样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更延续着生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在教学时,我先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问题设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事思路。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按文章的叙事线索来品朗读课文。

  一、人生路上谆谆教诲。

  在阅读作者“小时候与父亲在罗马的一座教堂塔顶上看底下的道路”这件事时,先让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受,再联系课文中父亲的教导谈认识,再结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朗读的指导:语调深沉,读出语重心长,教导孩子的深情。

  二、成功路上的欢喜忧愁,不懈的努力

  课文中写作者长大后的两件遭遇挫折,由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事实进一步证实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当作者另劈蹊径取得订货商的信赖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加工时装的任务。她突然发现“那幸福的云消失了”,这时作者应该怎么办?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出她具有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最终她渴望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梦想得以实现。后来,因为另家时装店老板的挑拨,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体跳槽的沉重打击,由于她积极面对困境,最后终于举办标新立异的不是成衣的时装布样展。

  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现在的这种豁达乐观心态与父亲在她小时侯对她的教育熏陶有没有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就可以不断战胜困难。

  三、父亲的教导终身受益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朗读指导中要求读出对父亲的感激之情,重读“受用不尽”“不止”。

  四、谈谈收获,体会成功

  为了加深并且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我还有意让学生谈谈:让你成功的一件事。你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让学生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天黎明,一个村庄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的情节非常感人。因此,我针对这篇文章的特点,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首先,我先是从字词入手,先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描写洪水的词语,接着学习有关描写老汉的词语,最后聚焦文中的重点词语“祭奠”。让学生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掌握了这个词语,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

  其次,我从“祭奠”一词入手,让学生说说是谁祭奠谁,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了,自然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我放手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中整体感悟,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展开教学。如“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通过体会“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的感悟,学生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最后,我还关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让学生想像,老汉会喊什么呢?从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

  应该说,这节课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浓厚,始 终与老师密切配合。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突出了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还存在些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火侯,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词语的教学不够丰满。如教学有关洪水这一组词语之后,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图文结合,让学生加以体会想像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2.课文的引读有点牵强。在教学“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一句话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老支书想让群众更好、更快脱离洪水,没有必要说那么多话。我进行了三次引读,但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体会到老汉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我在进行引读时就显得有点牵强上,还只停留在表面上。

  3.读写结合还有待完善。当学生从老汉的言行中感受到老汉的大公无私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洪水淹没了小伙子,老汉可能会会对谁喊,会喊什么。可以说,读写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读写结合更应该关注一课一得,这节课在写作上是很有特色的,如短句,设置悬念,比喻拟人等。因此,我们要在读写结合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小练笔,这样的练笔才是有效的。

  4.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提升。在练笔分享中,有一学生说老汉想对党喊:他对不起党,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下头脑风暴,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也许会成为课堂的教学亮点。

  教,然后思不足,方能进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2-1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1-3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03-09

小学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3-02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