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我觉得,如果能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那就能真正地进行德育教育。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文章的中心词是“杰出”和“爱国”。我围绕着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课文后,我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我虽然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所以,对这篇课文的难点如“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
二、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理念贯彻不到位。我在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得还不够。看看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堂,这点都做得很好,他们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能做到“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三、在教学中,关于詹天佑所采用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上,我的学生在比较机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没有什么自己的创意。所以,我感觉到,自己的启发还是不够的。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2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3
这天上《詹天佑》,这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实现旧教材新教法,确实值得探讨。
上课后,我没有急于说时代背景,而是直接问孩子:“透过昨日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争着发言,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知道詹天佑是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惊奇(正因孩子一般会说詹天佑是爱国、杰出的工程师),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能够看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可见他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的'。”说得太好了,我因势利导,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从课文哪些地方,还能够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十分负责?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从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讲到詹天佑为人谦虚、平和(请教当地老农民,与工人同吃同住);从詹天佑的勇气(受命令于危难之中),讲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设计“人”字形线路……)。讨论十分热烈,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个性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透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立刻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
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正因,在那里,他们个性飞扬!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4
最近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开课伊始,先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具体写修筑铁路的过程时又引导孩子用概括小标题。然后抓住全文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重点放在了“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克服的?”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总结的方式,让孩子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情感,最后再通过朗读,朗读中不时地回扣中心句。让情感自然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理解。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如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部分都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只有读出感情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二、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三、相信学生,放手自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理解并非很难,教学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收集回来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既了解了学生预习收集资料的情况,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避免了教师介绍学生听那种被动学习的情况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5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应怎样使课堂成为学生挥洒个性、享受学习幸福的栖居地?在那里,儿童固有的灵性将得以迸发,潜有的悟性将得以唤醒,失落的自信将得以找回。
我在教《詹天佑》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一、开设“小小模拟招标会”。
课文一开始没有直接记叙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筑京张,而是不吝笔墨地展现了上世纪初我们的主人公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这离学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个世纪,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针对这种状况,我推荐学生开展一个“小小模拟招标会”,引领他们跨入时光隧道,去触摸一百年前的时代“脉搏”!在“招标会”上,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与险恶用心昭然若揭,他们那黔驴技穷、虚张声势、寸步不让“狗咬狗”的种种丑态被同学们“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各种“人为”和“客观”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显山露水”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工程师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读自悟,多角度探索。
课文的第四小节即“勘测线路”,这一部分一向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詹天佑,领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请他们交流读后的感受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透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了一段话;有的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了感情丰富的朗读;有的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有的.更有创意,透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了人物……每种做法,无论优劣,都是学生自己透过摸索得来的,远胜于教师直接把答案奉送给他们!在那里,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张,鲜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飞翔!
三、设计图纸,汇报演示。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以往我总借助多媒体或幻灯图片亲自演示帮忙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次,我先将了他们一军:“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来劲了: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还真是煞有介事的!从中折射出学生难以想象的潜力,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造的激情、蓄积着表现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想法!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四、“老外坐火车”的情景展现。
课文结尾我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在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导游们”开始有声有色、兴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绍起这条“争气路”来,请看下面几位学生的导游词片断:
A、外宾朋友们,此刻我们的火车已进入了八达岭隧道,你是否觉得这条隧道要比居庸关隧道长得多呢?它的开法与居庸关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采用的是中部井法……
B、此刻我们乘坐的火车已停在了南口,我们要给火车尾巴再装个头,也许你们感到很惊讶吧,火车干嘛要两个头呢?不急,过一会儿就能明白谜底了!
C、此刻我们已到了青龙桥,大家往外看,这就是詹天佑的铜像!我们立刻要爬这个高高的陡坡了!哦,别怕,詹天佑为我们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你看,火车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换了个方向,两个火车头互换位置,原先推的火车头就拉,原先拉的火车头就推,这样减缓了坡度,火车上山就个性简单!
在火车的“呜…呜…”声中,同学们学得兴致盎然,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兴奋的神采在尽情地飞扬!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6
《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7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的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学习这篇主要是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的爱国之情和让学生练习收集资料。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
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如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部分都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只有读出感情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中部凿井法”“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和“人”字形时,通过读重点段、读重要的句子、词语,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找出詹天佑当时遇到的困难和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和独特之处,从而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二、环节设计要恰当。
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一说。”很多学生都从课文的四、五段感到詹天佑是杰出的外国工程师,抓住了一点,而没有结合全文来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最好还是让学生们先说说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社会环境中的'困难”,然后再学习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部分。这样,有了前一部分的情感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詹天佑成功地修筑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的意义,体会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为国争光的感情。
三、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让学生画示意图从而感受到的杰出与伟大。“居庸关和八达岭”长城采用的开凿方式,学生们理解还能讲解出来,“人”字形路线,很多同学会画,但是语言表达不清楚,说明对这个部分理解不深刻,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便会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8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铜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发奋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明白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明白、感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透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明白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资料。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刻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就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正因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资料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资料”没有以明白“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因此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资料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明白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好处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资料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资料及情感融为一体,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透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能够帮忙教师在劳动中获行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好处。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9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爱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就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正因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主角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一样,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资料让学生在自读讨论明白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0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同学们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不错, 多数同学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最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谁知,他站起来后,竟说了一句:“袁老师,请您给大家背一段喜欢的段落,好吗?” 他一说出口,我就满脸地不高兴,心想:你这个袁野,胆子真够大的,是老师检查你背诵,怎么向老师叫起板来?
正要对他发火,质问他到底准备了没有,可又一想:这个同学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过多的批评。现在的他,对老师的批评,虽口上答应,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就象一个人身上的虱子多了,反而不觉得痒了。做老师的要不拿出个榜样来,他还真谁都不服。
于是我不再板着面孔,而是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袁野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到现在为止咱们班还有两个人没有背诵,一个是袁野,一个是老师。下面,由老师先背诵一段,再由袁野背诵。”
班里出奇地静下来,看来,不单是袁野,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欣赏一下老师的背诵。毕竟这样的事在学生面前还是第一次。平时习惯了检查同学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受同学们检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想着这些,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觉得不安起来。不过,很快我便定下神来,有声有色地背了一段文章。
刚一背完,袁野便带头鼓起掌来。我听到下边有同学说道:“没想到老师背得这么美。”接着有人说道:“袁野,轮到你背了。”袁野慢慢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还没背过呢。”
他一说完,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同学们更是七嘴八舌,都说:“你欺骗了老师,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看到大家群起而攻之,我的心倒软了下来,我想:“我不能再批评他了,否则,他会消沉下去的,应该给他解围。”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了主意。我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请静下来,俗话说得好,人在有难时,应帮他一把,会让他产生无穷的力量,渡过难关的。帮助别人,就等于快乐自己吗!老师想和袁野约定一件事:明天上课时,老师背诵整篇课文,让袁野自选一段最喜欢的背,好不好?”大家听了一致赞同,袁野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上课,袁野便主动提出先让他背诵,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便背了起来。哎!背完一段了,他怎么还再往下背,还真有股倔强脾气,大概想和老师一比高低。正想着,他一下子停下来。原来他已经把课文背了一大部分了,还真神了。于是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表扬他背书很用功夫。表扬的同时,我看到袁野的脸上露出了很少见到的笑容。
接下来我把课文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唉!这一次,竟没有同学给我鼓掌。倒是看见除了袁野外,都举起了手,我以为学生们要给我提毛病呢!便让课代表发言。课代表站起来说道:“老师,你都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我们也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早自习在你未来之前,我们同桌之间就互相检查了一下,让我们也在课堂上亮亮相吧!”你瞧,一个个还真和老师较上了劲。
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背了。于是我提议由袁野起头,让全班一起来背诵。我也加入到了背书的行列中来。学生们看到老师跟他们一起背起书来,背书的劲头就更足了。
事后,我想:老师的'模范作用可真大。在学生面前,老师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俯下身子来和学生一道学习,而不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样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第一个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施于人,己要先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一个真实可学的榜样,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更足。
真应该感谢袁野同学给我提出的问题,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为人之师,责任更加重大。
真心希望学生们能给我提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解决,让我们师生能够共同快乐地成长!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1
对一节课成功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找准症结所在,以便弥补不足。在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一课,我让学生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京张铁路,表现了中国人的价值。只是在课上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在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司机时,我让学生推荐同学表演,由于被推荐的同学准备不够充分,因此他只能用生硬的动作、语言,简单地说完整个过程,而对其他同学的质疑也只能含糊地回答了,由于调控不及时,引起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是啊,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是为学服务,而教师的导必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及时的调控,评价,指点,帮助,鼓励等;同时调控学生的情绪,调控课堂的气氛,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等。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如何灵活把握课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得以完整实现是一件需要长久努力的工作!
小学课文《詹天佑》中“人”字形线路的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我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人”字形线路。因为这一节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这一部份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的。它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理解了这一节的容,才会真正理解“杰出”这个词的意义,才会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个明确的认识。
在教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中的“人”字形线路这一节时,开始,我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把插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人’字形线路好处是什么?”学生都鸦雀无声,回答不出来。当时我也 很着急,又指着挂图解说了一番,但还是收效不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人”字形线路还没有真正的认识。下课后,我分析了原因:原来挂图仍缺乏立体感。后来,我准备好两根教鞭和一大一小两个石头。上课后,我改画示意图为实物演示。当我再讲解“人”字形线路时,就先在讲桌上的一端的一角上(图a点)放上一个小石头(表示青龙桥),又在一端的另一个角上(图b点)放上一个大石头(表示火车头要上山),然后用教鞭(表示铁路线)搭在两个石头上问:“如果铁路这样修建,火车能爬上山吗?”学生看到陡陡的“铁路”,大家抢着回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
老师说:“那我们看该怎样解决坡度大这个难题呢?”
学生说:“应该减少坡度。”
老师又问:“那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 讲到减少坡度的道理?”同学们都在想,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叫到:“《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泰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
老师说。接着老师又在讲桌的另一端(图c点)放上一个小石头(表示岔道口),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用两根教鞭去搭“人”字形线路。(a、c两点相连,b、c两点相连)学生亲自搭成了“人”字形的铁路后,教师又让学生用粉笔盒当作火车到前面来演示。并先做了标志“车头”“车尾”的记号,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过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拉,拉的火车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弟弟多了。”这时,再提问学生:“‘人’字形线路有什么好处?”学生都能争先恐后地回答:“‘人’字形线路减少了坡度,火车上山容易了。”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不但完全理解了这一节的内容,而且也通过“人”字形线路体会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2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教时,重点研读的是课文重点段落2、3段。我将目标定为:
1、细读课文,推敲理解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第二段时,重点抓住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去感受,体会了当时的情况。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第三段时学习的内容是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学生从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之中感受到詹天佑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时,抽象的说明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讲解方法来说明。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运用创设情景,你是詹天佑纪念馆的讲解员来进行学习的方法,演示推拉的火车头。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目的: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认真的态度。
2、培养学生把话变画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弄懂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文字投影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詹天佑
2、谈话:你对詹天佑都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参与所掌握的资料。
二、新授
1、默读课文,进行批注,尝试填空,并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
打出投影:
詹天佑是一个的工程师。
2、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理解:阻挠要挟轻蔑等词语。
4、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动笔画一画。
5、想一想当时获得成功以后,帝国主义者会怎么说?中国人会怎么说?如今人们赞叹不已,又会说些什么呢?
6、写感叹句,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板书创作小诗指名读,有选择地指名到黑板上写。
三、课堂作业(也可留作家庭作业)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杰出的爱国人物众多,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四、板书:
詹天佑(根据学生的总结概括相机板书)
小练习:把话变成画
小练习:我用我笔写我心
1、如今,人们到青龙桥参观,总不忘瞻仰詹天佑的铜像,中外游客不停地赞叹:“。”
2、让我来创作一首小诗,表达我对詹天佑敬慕的情怀。
这是一条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是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打击。
阻挠阻拦,想办法破坏。
要挟强求,有所仗恃而强硬要求。
轻蔑轻视,小看,极端地看不起。
藐视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4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有这样一个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则教学案例中,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总是”“否则”“惹”等字的意思,学生在理解这些词句的同时,体会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务时所面临的压力,进一步体会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2、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激情,读中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都铭记于心,通过两者的比较,更能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钦佩这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
3、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这则案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起了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学生从字词入手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动画。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要激发学生提问题如: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4-07
《詹天佑》教学反思10-27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3-29
詹天佑教学反思02-19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5篇03-29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2-19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2-18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2-18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