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我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孩子们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如罗枭展写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圆圆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切开绿油油的它,只见黑红相间,红通通的肉里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极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顿时感到清甜无比,生津止渴。贾瑶瑶写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开一半,顿时手里就像拿着一只开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诸如这些,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
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兴趣。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习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开始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如果没提到,就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应该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该是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3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记叙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石榴的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精确,精当,从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课文第四段的时候,我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更实在的感觉,所以也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亲眼瞧一瞧,亲口尝一尝,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亲身体会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石榴教学反思4
本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在教学时,首先,我按照季节的顺序来指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情况,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绿叶,夏天开出红花,秋天结出果实。有顺序地描写一件事或一样物品,正是三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相信通过学习本文,他们对于如何写好习作会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拟人手法很多,通过讲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赋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更生动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形、色、味三方面介绍一种水果。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有些急躁,指导时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没有将水果的外形与口味等介绍清楚。
石榴教学反思5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习“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习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习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反思6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7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经历了两次试课和教研,让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进行教案的修改,进行了第三次试课。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一)全文的讲解围绕四个问题开展,本次试讲调理逐渐清晰。
(二)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抓重点的词语,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1、首先,阅读第二节,适当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枝、叶、花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3、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然后出示真实的石榴果,让学生观察和品尝,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石榴果子的形和味。
(三)感知中仿写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后,我安排了个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节描写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水果,做到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整体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时,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简洁概括的说,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好好品读感受。
2、在最后总结时显得仓促,没能体现出升华主题的作用。
3、评价语不够精准。
4、板书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概括、提纲挈领的作用。
石榴教学反思8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习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习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9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10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我最爱吃的一种水果》。
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孩子们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
如罗枭展写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圆圆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切开绿油油的它,只见黑红相间,红通通的肉里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极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顿时感到清甜无比,生津止渴。贾瑶瑶写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开一半,顿时手里就像拿着一只开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
诸如这些,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11
《石榴笑了》一文是语文s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片文章,主要讲了王力力盼着石榴快点笑,为此他做了很多事来逗石榴,可是石榴都没笑,到了秋天石榴成熟了,自然咧开嘴笑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植物收获的季节,同时让我们看到了王力力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四个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三是明白石榴到秋天才能成熟,所有的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识字教学。先让孩子们了解会认字,知道会认字的记忆方法,指导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一数等方式,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记忆生字。除此之外还注重强调字音,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开火车读,学生互相配合读,组词,说话等,让孩子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抓住课堂时间多方位练习。
在指导会写字时,我特别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写得一首好字着实令人羡慕,另一方面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以读品结合的方式,先从题目上入手,石榴笑了,让学生发出疑问,学生们有的会说石榴为什么笑?石榴是怎样笑的?石榴什么时候笑?等等有价值的问题,我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
对于课题还要强调一点,笑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方法,虽然孩子不一定了解和及懂得,但是要适当的渗透,让层次和基础好的同学先有一个了解。这也是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知识。课文第一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我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这样通过读读想想比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
来读读、悟悟、品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让石榴的笑在学生头脑中发芽。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变得更开阔了。然后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秋风一吹,石榴就笑了。体会石榴笑的原因,实现教学目标。
石榴教学反思12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我所教授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我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习生字词,二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力求有感情地朗读,三是学习一、二两小节。
首先,我通过谜语来接题,然后通过实物展示来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诵整体地把握一下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扫清字词句方面的障碍。等学生读完之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攻克长句子。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我就教他拆开来理解,在弄清了驰名中外的意思后,我应该追问一句:你能换个词语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脑海中积累的词语,做到迁移学习,但是我没有这样做,说明我课前还没有思考周详。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投影第二段课文指名学生朗读,事后想想可以先让所有学生自己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然后再请个别学生来读。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一节写了哪两个季节,然后分开来看看分别写了石榴树怎样的状态。春天里我主要抓住“抽”和“嫩绿”来让学生体会石榴树的生命力。夏天我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总的来说,我的这节课上的节奏有点慢了,前面在生字词的教学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另外课堂纪律控制的也不是很好,没有抓得住学生。整节课略显平淡,没有做到高潮迭起。而且板书也忘记写了,只写了一个课题。此外,对于学生的激励性的语言还远远不够,需要多多积累,多学多用。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的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13
《石榴笑了》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石榴教学反思14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15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石榴》教学反思11-06
石榴教学反思02-03
石榴的教学反思02-25
石榴教学反思15篇02-07
《石榴》教学反思15篇03-20
《石榴》教学反思(15篇)03-21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03-17
《石榴》教学反思(通用20篇)05-19
《石榴》说课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