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7 16:52: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春晓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晓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晓教学反思15篇

春晓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春天是粉红色的,因为有许多桃花;有学生说到,春天是绿色的,因为小树都长出了绿绿的新叶子;还有学生说春天来的时候,小鸟都在唱歌。这么多的'答案,可见学生真的有看到春天,感受到春天。接着,我们观看了图片,看看大诗人孟浩然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学生通过歌曲的欣赏以及教师的解释,也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阶段,由于歌曲存在三个长音以及一个一字多音(三拍),还有休止符,所以,直接演唱有难度,在教授时,我采用多次聆听的办法,首先解决的是休止符,在聆听过程中采用拍手的方法。接着解决三个长音,学生还是采用掰手指的方法,四拍四个手指,非常的清晰明了。最后解决的是一字多音,这个非常难,我在第一个班的时候采用的是直接演唱的方法,但是学生唱的有点乱,第二班叫上了(哎哎)这两个词,但也不是特别的整齐,后面两个班在前两个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划旋律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好的掌握时值和演唱时音的高低变化,更好的演唱歌曲。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一些细节的地方不是特别的好,比如在三角铁伴奏的时候,由于我说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学生在操作时有点不明所以。下次在这个方面还可以加强。

春晓教学反思2

  《春晓》这是一篇古诗词的课文,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处于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3

  春晓这首歌曲在本单元出现,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作品加深,加强对这一题材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在哼唱,学唱,对比唱的多种形式中学会了歌曲,并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歌曲感情,恰当的处理了歌曲。

  通过教学歌曲《春晓》,使我感触颇深,它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把同学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崇尚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年级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也特别关注同学们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学生之所以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在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题材的了解已经很深刻,不但能够静听歌曲,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还能用语言描述下来,用作画的方式画下来,也能通过指挥的方式表现出来。多种方式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

  这节音乐课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了。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并在音乐课上有了不少的收获。

春晓教学反思4

  《春晓》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生学习这首诗,不仅仅是识字、解词、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要把这种情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底,让学生以这种情感、这种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整个人生。这就是说,要给学生打下情感的底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进入优美动人的诗境,在诗境中学习,在诗境中感受和创造。《春晓》的诗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挚。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我采用了讲故事、听音响、看图画等方法,结合学生对诗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联系自身经验体会诗中的感情。

  《春晓》一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诗人交流、对话。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等方式唤起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与诗人交流,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

春晓教学反思5

  《春晓》这首古诗,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很多幼儿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所以学习这一课时,我把学习重点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了解故事的大意。

  上课开始,我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了诗歌《春天》,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古诗《春晓》。请幼儿听磁带朗诵以后,我马上让幼儿分别背诵,给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幼儿表现的机会。幼儿背诵完以后,大家的心才平静下来。幼儿的背诵虽然很流畅,但是缺少诗的朗诵节奏与感情。我示范朗诵了两遍,让幼儿试着学了几遍。我没有急于让幼儿学会朗诵,而是觉得应该在了解诗的大意以后,幼儿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我先讲解“春眠不觉晓”的意思,要知道“觉”是知道的意思,“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然后逐句解释每句诗的意思。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句,书上还设计了诗句和图画的连线。通过连线练习,幼儿结合老师的讲解,找出对应的图画,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加深了幼儿的记忆。

  幼儿对诗中描写的意境有了理解,就可以更好地朗读古诗了。再次范读古诗,让幼儿注意老师的语速和语调。在老师教读几遍以后,幼儿就能带着感情朗诵古诗了。再通过朗诵比赛对幼儿进行激励,幼儿的朗诵水平就有了更快地提高。这次教学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春晓教学反思6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到创作到再学习到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3、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将情境、音乐基本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三、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才形成了不同的学科。近代开始学校教学分学科进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把关于世界的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学科,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就是在学科交叉、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从教学设计时开始,我这节课就采用了音乐与古诗词的整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在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字声关系就包括“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和“语言节奏与旋律的节拍、节奏”两个方面。古诗词的声律美其实质就是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汉字是单音节而且有声调高低的变化,这种特点决定了古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语音的高低走向;语音的长短组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语言色彩的亮与暗、软与硬等方面)。这些特征形成了古诗词歌曲字声关系中的两个方面:语言声调的高低在歌曲旋律音调中的体现,语言声调的长短在歌曲节奏、节拍中的体现。

  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静夜思》的配乐朗诵、演唱系列古诗词歌曲如《咏鹅》、《悯农》、按不同的节拍(2/4、3/4、4/4)的节奏规律拍拍古诗词《春晓》的节奏等,通过诵一诵、唱一唱与拍一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音乐美,了解韵律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谱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可以使虚拟的音乐形象变得更直观具体。在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课件、乐音创作软件和网络,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最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3 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还有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音乐很好听,但是写出来却和自己想的不同。

  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辩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3、教师在对个别问题的提问时,语言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和精准。

  结语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因此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

春晓教学反思7

  第三周行政听课,我上《春晓》这一首古诗,其中,我在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分析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从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你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时侯吗?(生1:春天)恩,是春天,但你能说具体一点,是春天的什么时侯呢?(生2:春天刚来的时侯)(生3: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侯)你真棒!老师也同意你的意见,这里说的时间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侯,因为花儿经风吹雨打,花瓣就要落下许多,说明花儿已经开了好长时间了,春天也将过去了。

  接着,我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完诗句后继续我的教学: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那些花美吗?(很美)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这景象真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什么感觉?(生1:舍不得春天;生2:春天,我喜欢你!;生3:春天,我要抱着你……)诗人爱春天、珍惜春天,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

  第二天找梁主任评课,梁主任谈了对我们班的第一感觉,课室整洁,学生行为规范很好。对于我的课,在课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朗读的方面都做得不错。但也有向我提出意见,就是在分析是早春还是晚春当中,梁主任觉得跟我的看法有出入,花落不代表就是晚春,花落了不知多少不一定表达的就是诗人不舍得春天的感情。

  细心一想,觉得梁主任说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对诗的理解就局限了学生对诗的体会,压制了他们的真实的感情。因此,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限制学生的真实情感,把学生引向正确阅读的轨道,修正学生阅读理解的偏颇,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春晓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全日制弱智教材第十册的古诗课文,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弱智学校语文教学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虽然全班的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古诗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课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在这册书中第一课就是《春天的颜色》诗说小动物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春天颜色,由于有这篇课文作铺垫,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同学们,学了前面的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学习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我在课前也看过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和感悟到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虽然学生是智力残疾的孩子但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对于这些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我们这些弱智学生在学古诗时光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这些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问题要提出要直接明了,不可提出含糊问题。

春晓教学反思9

  这一环节确实起到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兴趣极高,课堂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来,但与此同时因为孩子们先天智力方面的障碍在启发中也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解读课题,走进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形象具体的感知,为学习这首古诗打下感情基础。其次,看图,了解图意。在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你们能从图上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除了花还有什么?作者有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诗人正在观察这些景色······,从图画入手便于培智学生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为学习古诗打下感性认识。第三步,听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美妙的配乐朗读,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对古诗整体感捂的作用。也唤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第四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然后进一步对照大屏幕理解句意。

  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回答问题虽然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常态课时的有效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春晓教学反思10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抓重点字词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

  5、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适时地进行表扬激励;

  6、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不佳。

  7、指导看图与学文融合的不够到位。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识字入手,并能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中,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研读古诗时,教师能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诗句,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注重要把图和文融合的更加紧密些,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文的进一步理解。

春晓教学反思11

  昨天与今天的语文课,我与一(1)班的孩子们共同走进了第一单元的第4课《古诗两首》,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另一首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春晓》一诗孩子们似乎十分熟悉,朗读与背诵看上去朗朗上口,面对《村居》一诗,诗人是清代的高鼎,孩子们都瞪大眼睛问我:“老师,清代是什么代?”这个问题出自于一年级,把我问得很是搞笑与奇妙,突然间想到了孩子们可能爱看的`影视剧中,会让他们想到清代的一些元素,我问学生:“还珠格格、甄环传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清代宫廷里面的事儿,大家喜欢小燕子吗?”如此一来,学生由电视剧情节想到了清代是什么概念。

  语文课堂中面对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们首先要做到不厌其烦,然后认真对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距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会让语文课更加有声有色。

  《春晓》一诗,学生们可爱的动作表演读,如听到处处鸟鸣声,小手放在耳朵上,那情景依然浮现;可是谈到诗人为何对院子里的花与草那么心疼时,孩子们再次感到了不解。我趁机与学生联想到了孩子们心爱的玩具或图书,自己或是别人弄坏时,那算不算心疼,学生猛然间也明白了诗人的疼爱,同时我补充了一句:古代诗人多半都是奍花生情富有情趣的才人。

  《村居》一诗,最让我感到难忘的情形是,孩子们读到诗句中儿童在春风中放飞风筝,那无比羡慕的眼神、快乐的神情,我趁机让孩子们展开联想,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口语交际,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与父母在春天放飞风筝的事儿,大家说得比较精彩,张书畅说:“老师,我放得风筝是燕子的,它飞得很高,最后都看不见了。”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还说了许多许多......

  语文课堂中,文本单方面的素材实在少得可怜,要做好充分地备课,还要抓住有力的时机,让语文的内容真正有效地延伸拓展,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乐于表达的信心与能力,这个平台,语文老师说了就算!

春晓教学反思12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

  读的没有一点感情可言,我想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从表演启发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现在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春晓教学反思13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

  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春晓教学反思14

  《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

  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春晓教学反思15

  这节课,通过《春晓》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小朋友在没上学前就能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了。现在请会背的小朋友试着背一下。背不下来的认真听一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课上我充分利用《春晓》意境悠闲,学生早已耳熟能详,采取配乐读、比赛读,感情读,组内读、领读、跟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在头脑中形成古诗描绘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在识字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本课的形声字较多,因此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并试着给会认的字组词,或说说生活中哪里能用上这些字,在小组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精神。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本课的形声字多,课上老师在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识字的合作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春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春晓教学反思04-21

《春晓》教学反思10-26

音乐《春晓》教学反思03-08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3-13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3-28

古诗春晓的教学反思02-21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3-19

《春晓》教学反思(精选12篇)04-07

《春晓》教学反思 15篇03-12

《春晓》教学反思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