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大及教学反思

大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1 14:00: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及教学反思

大及教学反思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大及教学反思2

  初一是我校学究将用新模式的试点年级,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缺乏意识或者有时候抓不住重点和难点,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对教学的自觉反思,阶段经验总结,遵循“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对于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二是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相符合;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数学。

  二、反思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反思听课感悟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的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一是要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二是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上是本人上完初一课程之后的几点感悟,我一定会紧跟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步伐,抓住学校学究将用模式广泛推进的契机,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大及教学反思3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一、教学效果: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出示自探提示二(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第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三、不足之处:

  “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以后在备课中要更下大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的出现。

  四、改进措施:

  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让学生用“____”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大及教学反思4

  1.从兴趣入手,抓住注意力。

  本节课是初一数学的第一堂课,如果仅仅完成课本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丰富了,从这节课中就能体会到。因此,不但要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件中我设计了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训练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块,其中穿插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好,这不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2.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标准》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要相结合,教学中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在活动室和竞赛室中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他们画了许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瓶、圆锥体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简单的建筑物等),我给他们充分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此外,我还特意设计了探究室这个环节,因为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思想。

  3.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大及教学反思5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

  (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

  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扎实语言训练上有了充分的体现。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如一开始的比较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阅读,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和简练。注重了联系实际去体会感悟,如课文中的.有一句“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让学生实际去体会你爬上高山后的感觉,并且把我自己的感受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是真实的,饱满的。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走教案,因此学生有的问题我也没有好好地和他一起去探讨,如有学生问,为什么小松树很小却站到了大山上?没有好好地研究透文本的内容,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但对于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至今无法回答,似乎是很深奥的生活道理渗透其中。当我阅读了教育报上的一篇《是孩子的不幸还是教师的不幸?》分析了一二册中出现的课文,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的确要比大松树看得远,尽管他有点不谦虚,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实在没有必要让其丧失信心,“惭愧地低下了头”我看着很顿悟,也许本身的文本有问题,为什么小松树问大松树,而大松树不回答,或者就是以上问题,其实,课文虽是童话故事,看似接近孩子的生活,但实际中孩子很不明白这样的文章内涵,很多都是老师硬着钻研出来的,很多老师就在大松树没有回答这儿大做文章:这时的大松树是怎么样想的?假如他说,他会说什么?但经过这样教学,学生并不满足。教学总是给人一种感觉,用成人有意识的片面性来判断孩子无意的片面性。

大及教学反思6

  上这课的时候,正值蟋蟀欢叫时,带领小朋友们徘徊在林间小路上,为发现一种新奇的小动物或小植物而大声欢呼的局面还记忆犹新。

  为上这一课,我特意跑遍了整个学校的角角落落,因为我知道上这课的难度——肯定会被同学这样那样的问题问倒。于是我查了不少的资料,请教了不少的老师,希望自身能一看到一种生物就能马上指导小朋友哪里去查找资料,怎样去熟悉这种生物。我感觉我备了一堂大课,有点累,但也幸福。

  带领小朋友们去熟悉学校生物的时候,我在布置说课稿的时候,根据实际对观察范围做了适当的调整,因为我们的学校比较大,把整个学校观察遍,估计布置半天时间都来不和,这课的教学要在一堂课上完成学校生物的记录那是很不实际的,时间上不太允许,于是我缩小了调查的范围,将教学楼前后一个50米见方的范围作为我们调查的区域。虽然生物观察得不怎么丰富,但是我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课本中提供的两张记录表远远不够。

  在调查中,意料中,小朋友们对很多生物都是陌生的,只知道蚱蜢、西瓜虫、狗尾草,而对于很多常见的生物他们其实也是叫不知名字的,在教学中,对于有些生物我是给他们直接介绍的,因为我感觉种种画下来,去调查,这是不太实际的.,于是只布置了5种左右容易查找到的生物,让小朋友们自身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名称和特性。布置的时候尽量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然这样课的教学是很会失去调查的兴趣与欲望的。

  整个课下来,前面几个班级因为自身教材的理解上、时间的掌握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感觉不怎么流畅,但是但第四班上的时候,自身很有感觉了,而且自我感觉效果也还可以。

大及教学反思7

  师:(小结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太阳和风比本领的事。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老师想请小朋友再来听听这个故事,然后来当当评判,看看究竟谁的本领大?

  生:看课文动画后交流。

  生1:我认为太阳和风的本领一样大。

  生2:我认为太阳的本领大。

  生3:我认为风的本领大。

  (本来以为象这样的课文,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书中所蕴涵的道理学生应该都能懂,都能领会到太阳和风各有各的本领。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他们是怎样开展比赛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看来现在要想拎出一条主线来有困难。于是只能改变我的教学计划。)

  课尾:

  师:究竟谁的本领大,刚才大家没有评出个所以然来,现在谁继续来当一回评委,说说你的看法。

  生1:风的本领和太阳的本领一样大。

  师:这是你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吗?

  生2:我认为风和太阳各有各的本领。

  (说的多好,到点子上了。我刚想表扬这位同学,又有学生举手。)

  生3: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太阳的本领大,因为如果人来没有太阳的话就无法生存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从你说得这个角度来说,的确太阳的作用是很大,看来太阳有太阳的本领啊!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4:我也认为太阳的'本领大,太阳能让植物生长!

  师:你说得对,不过人类如果缺少了风的话,估计也会一团糟了!看来他们呀各有各的本领!

  教后反思:

  细想今天的一堂课,我努力的想让孩子们能明白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可是,事与愿违,有些孩子偏偏对太阳情有独钟,始终都不接受其他小朋友的说法。而我却好像有学生没认同我的观点,课就没完成似的,好说歹说把他们引到那个理上来。现在想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定要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这个理是否要求太高了呢?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又怎能和成人相比呢?对于这堂课,认识这么个道理真那么重要吗?我想并不!如果在课上我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应该会更好些!由此想来,在不违背常理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积极的求异性,能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张扬;鼓励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才华才得以更好的施展;激发学生灵感的创造,才能让他们不断地认识世界,创造世界。作为教师真的应该把更多的关注和情感投向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获得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人生。

大及教学反思8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热播穿越大剧《步步惊心》,火得一塌糊涂,“步步惊心”也成了当下一大热词。而我在上《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用了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一时兴起,便模拟电视剧《步步惊心》来反思一番。

  第一集 梦幻登场

  我点出课件上的第一张幻灯片,逐条显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到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准确答案!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估计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

  科学书69面说“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450万种”,但根据 20xx年8月23日联合国环境署的最新研究结果公布,地球上共生存着870万种(正负误差130万种),这是目前可以提供的最为精确的数据。

  “870万种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我们能活100岁,假如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参观各种生物,那么每天需要参观200多种生物。”一年365天,每天参观200多种生物,还要看上100年,这个假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接着我话锋一转,“地球上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区,那里的生物鲜为人知,还有地表之下也生活着许多生物,大海深处的生物更是难以了解。”让学生明白,生物世界还有许多不被人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生物世界开始研究。

  第二集 快乐热身

  我把生物分为三类——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本节课仅涉及常见动物和常见植物的认识。我找来了许多动物的高清图片,有麻雀、燕子、蜻蜓、苍蝇、蚂蚁、蚯蚓、蜈蚣、蝗虫、西瓜虫、蚜虫、瓢虫、蟋蟀和蜗牛,设置动画为先出现图片后显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看图说名,个别动物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学生学的很投入。(小困惑:蝗虫和蚱蜢,蟋蟀和蛐蛐、蝈蝈怎么区别?)

  “常见的动物还有许多……”,我们不可能全部列举,“下面来认识常见的植物——”,课件上出现了一张张植物的图片,这些图片的清晰度就不怎么高了,因为大多数是我用傻瓜相机拍摄的校园植物。眼尖的'学生经常从背景中辨认出该植物在校园中的具体位置,课堂上洋溢着轻松的气氛。

  第三集 言归正传

  过渡:身边常见的动物有许多……身边常见的植物也有许多……那么,我们今天就对校园中的动植物进行一次调查。在调查时,要注意什么呢?

  这个环节设计,实际上是做调查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我利用书上的插图组织讨论,内容包括安全注意事项、调查方法指导、人员分工、区域划分等。然后,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考核题,对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能力考核”,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得知识。

  适时评价:恭喜顺利过关,现在可以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了!

  第四集 实地搜索

  校园里都有许多个种植区域,而我们大约只有10来分钟的实地搜索时间,我把校园分为“小花坛”、“中心花坛”、“操场”和“后花园”四个区域,然后把学生分为四个调查小组各负责一个区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实地调查搜索,而我则在几个区域中穿梭指导着……

大及教学反思9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什么样的瀑布,学生汇报(世界最大、雄伟壮观、令人陶醉、令人骄傲、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风,场面雄奇壮观。充满了自豪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感。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学生汇报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惋惜、失望、悲壮)。

  二、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

  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

  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

  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三、采用课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1、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还远不止一个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了许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学生观看破坏环境的直观的录象。

  2、写话:看了这些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是吗?写下来。

大及教学反思10

  本课我的方法是层层分析:

  1、繁荣背后的危机——分析出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结合动脑筋:)

  2、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即特点。(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和表格强化记忆并分析,从而得出危机的'影响)

  3、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各不相同。以美国为例——罗斯福新政。

  4、强调新政的目的、中心措施和作用。

  新授课时,对这样的教学思路还比较满意,因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问、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认真地阅读课本。但总体上嫌单调一些,形式单一。

  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确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需要进一步探索。

大及教学反思11

  教案目标:

  1、感受造桥工人的艰辛和伟大,激发对造桥工人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2、喜欢念,理解内容。

  教案准备:

  1、有关现代桥梁的图片或照片。

  2、有关工人造桥的'视频。

  3、《工人叔叔本领高》。

  教案过程:

  一、看图引题

  1、出示现代桥梁(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桥?它们美吗?美在哪里?(启发幼儿用形容词来形容大桥的美,如雄伟、壮观、气派、别致、独特等)

  二、交流讨论说一说,议一议:这么美的桥是谁造出来的?怎么造的呢?

  小结:这些美丽的桥是造桥工人不怕风吹日晒,不怕困难艰辛,用血汗造出来的。

  三、观看视频。

  1、播放有关工人造桥的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工人叔叔造桥的情景,感受工人叔叔造桥的辛苦。

  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造桥工人的感谢,如"叔叔阿姨辛苦了,谢谢你们!""叔叔阿姨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真了不起!"

  四、学习。

  1、老师有感情地念一遍,请幼儿欣赏。

  2、交流讨论内容:工人叔叔造桥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造桥工人的辛苦,激发对他的热爱与尊敬的情感)

  3、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学念数遍。

  活动延伸:

  继续引导孩子们在结构时设计大桥。

大及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将军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杀掉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高贵品质,赞扬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黑骡子是彭德怀将军最钟爱的坐骑,但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了他,这样一位爱兵如子的将领形象便展现在读者眼前。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所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长征中的小故事,利用晨会时间让大家讲故事、谈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那特殊的年代、环境中,粮食对生命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彭德怀将军深爱大黑骡子(将自己的口粮省下来喂它),更能体会彭德怀将军爱战士的思想感情(杀大黑骡子拯救战士生命)。

  如何设计这课的教学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本课分两课时讲完。第一教时通读全文,同时通过读让学生弄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第二教时在学生反复练读、体验的基础上读懂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课文重点在第二部分,通过彭德怀将军痛杀大黑骡子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等具体描写,体现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在杀大黑骡子的过程中,设计这样的提问:“从哪里看出彭德怀将军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将军为什么要杀心爱的大黑骡子?”同时,让学生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彭将军,当时你会怎么想?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领略到彭德怀将军的矛盾心理。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以及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与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来展现彭德怀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

大及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

  课文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思路对比入手,展开情节。这是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可贵的沉默》

  1.谁说说什么叫沉默?(不说话)

  2.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自由读文,解决疑惑。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郝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或体会出)什么,在边上可做记录。

  2.你哪个词、句不懂可用~做上记号。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班上交流。重点体会交流以下内容。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2.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郝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4.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正是为师的快乐)

  六.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七.小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课文题目叫可贵的沉默?

  (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八.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能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大及教学反思14

  上完《别董大》,我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

  首先,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创设送别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处处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较完整。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使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大及教学反思15

  《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讲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非典”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亲身经历过,可“非典”那年我的学生才刚上幼儿园,他们对“非典”肯定感受很肤浅,甚至没有什么印象,加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备课时我有些担心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理解起来吃力。我对这课进行了充分认真地准备。

  昨天,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尽量读熟课文。

  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二课时的学习。我先要求学生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学思考小组交流后小手如林。紧接着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们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叶欣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无私的爱心和对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说到动情处他们还不时地发出赞叹,有些同学还动情地朗读朗读。他们在思考交流中被叶欣的精神感动着。

  然后指导学生说话——“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这个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就鸦雀无声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有点大了,我赶紧提示他们从哪些自然段中找。小手慢慢地举起来了。可是自始至终不太如意,学生只是读着课文里的句子,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些语句的意思。表达能力跟不上。

  最后,我问学生,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为什么?为什么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学生能说出叶欣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牺牲的,所以她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叶欣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所以说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我发觉学生和我越来越融洽了,课堂气氛也比原来活跃多了,他们已经和我有了一定的默契,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我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大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皮球》教学反思10-04

《大花瓶》教学反思03-22

《大的和小的》教学反思02-08

谁的本领大的教学反思05-15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02-19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03-13

《大铁椎传》教学反思12-22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02-14

《别董大》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