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谈物理教学反思

谈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5 16:04: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物理教学反思

谈物理教学反思1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作业批改,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与完善

  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如何完成的教学设计,是上课的指南、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通过课后反思与体验,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便会一清二楚。然后再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保优弃劣,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谈物理教学反思2

  教材第一章是学生启蒙学科物理的开篇。这一章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翻开教材的第一章,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跃然纸上。简要的文字说明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按照教材的编排,需用三节课,即一周的时间来完成。然而,中考的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既要兼顾“课改”,又要兼顾“中考”真是困难重重。笔都在此作了大胆的设想,并进行了创新的设计,仅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课堂实录如下:

  一、实录一(第一课)

  1 物理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

  1.1 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

  讲:请同学们翻开你们的书,看到自然界,---宇宙、太空,电闪雷鸣,来势汹猛的龙卷风---。生活中,饮料怎么倒不出来?拉链闭合、开启的诀窍是什么?圆珠笔写字的奥妙?---(带领学生快速翻阅。重点、简略地介绍两幅图。)

  议:学生争先恐后地要解释这些现象

  讲:物理无处不在。它是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一个基础学科,其应用非常广泛。

  (带领学生翻阅后面的几幅图)

  讲:我们看到的和没有看到的,大到宇宙、太空,小到物质内部的原子、原子核,----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我们可知和不可知的,自然中的和生活中的,令我们迷惑不解现象都是物理现象。

  (快速介绍原子之小,宇宙之大。)

  讲: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寻找规律,并为人类服务。因此,物理不单向我们揭穿谜底,还将带领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去探索。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会感受到解谜的欢欣,还会初步体验到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到科学家们获得研究成果的喜悦。

  1.2. 观察与实验

  讲: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个模拟和研究物理现象的'过程。

  演示: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议:弗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讲:在此之前还有位科学家献出了保贵的生命。

  讲:探究过程常常是根据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然后做实验去验证,思考。

  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演示:将小试管套入盛有大半水的大试管中。

  猜:当大试管倒立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有的答:小试管会掉下来;有的答:小试管不动;有的小声地答出:小试管会上升。)

  再问:一定掉下来吗?

  学生齐答:一定掉下来!

  老师迅速地将试管倒过来,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徐徐上升,即使朝下抖动,小试管仍然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

  讲:物理学习中要观察许多现象。

  问:同学们会观察吗?

  答:会

  学生实验:拿着放大镜观察。

  问:看到什么?

  多数答:看到物体放大了。个别答:看到变小了

  问:是怎么看到变小的。

  (叫回答的学生作示范。)

  问:还看到什么?

  有的答:变大了;有的答:变小了;有的答:是倒立的。学生再观察,还发现当放大镜使用时,是放大的,当移动透镜时,像的大小在变化,且有的还发现变化的规律。

  1.3. 小结

  物理很有用,很有趣,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它。物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 。学习时,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知识的应用,善于提问和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2 简略介绍目前新课改的形势,让学生初步触及到(课改)的脉搏,明白自己的责任。

  讲:希望同学们主动配合老师教学,做一个开拓、创新的改革先锋。

  3 布置作业

  (1) 阅读教材第一章第一~三节。

  (2) 就教材中的插图,选出一幅或两幅加以猜想或解释或提出一个问题。

  (3) 做1~2个小实验,并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注意报告中应有,看到什么现象,提出什么问题,什么猜想和假设,研究过程以及还发现什么新问题等内容

  (4) 写出课后或作业后的启发和感受。

  这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学生兴趣高昂)感受到物理应用很广,一定要把它学好,感受到物理的神秘并产生强烈的向往(学生惊叹不已,想不到有如此之大宏观世界和小得可怜的微观世界。),了解物理,激发兴趣。

  建立探究意识,产生探究、研究的欲望。知道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是实验,激发兴趣,感受到科学家为科学的献身精神,(学生惊呀地叫出声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感受怎么去猜想,(学生惊呆了,简直不可思意。学生被这一奇异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在心底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引爆出无尽的刨根问底。),(学生的情绪激动达到高潮)体会什么是观察,怎么去观察。(一些学生感到惊呀,并跟着学。)

  培养观察能力

  感到观察很有意思,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名堂

  立志学好物理

  树立(课改)意识,增强对学习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自己去提出问题。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录二(第二课)

  学生演讲:(满怀激情地)

  大自然中的神奇 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山河;神奇无处不在,令人震惊。生活中的神奇 生活中的事物人们司空见惯,仔细观察却能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东西,其中蕴藏着人类非凡的智慧。

  科学探索精神 物理学的产生来源于古文明的科学思索;而物理学的进步,则归功于物理学界一流科学巨匠的不懈探索总结。哥白尼、伽俐略:向我们展示敢于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精神。爱因斯坦、波尔: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

  航天、材料、交通、通信等各个方面 向大家展示了物理学的实际而广泛的应用;现在科技的研究,使人类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同时还将物理学的研究应用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

  巨人的肩膀 众多科学家形成一个进步的台阶,抽象成巨人的肩膀,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融成新时代的巨人。推动新时代,攀登更高的科技高峰的责任将落在各个在座的同学们的身上。

  一、20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情况

  学生争先恐后地登上讲台演讲。有幸被选中的学生趾高气扬、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讲台上.有的提出一个个小问题,令台下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自己动手做个小试验,像玩魔术似的令台下的同学兴奋不已,齐声喝彩;有的则讲述起自己的小论文俨然一幅小科学家的味道。纵然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处。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仍不能说其一声。课堂在这种热烈有序的气氛中进行着。

  二、布置作业

  写一篇课后感想或提出一个问题,并就提出的问题写出一个小论文,带领学生走进神奇(学生被科学家的精神深深感染),感受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宽容他人的伟大胸襟,被伟大的科学成就所震撼,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终身学习愿望。

  三、教学后记

  两节课结束后,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课堂中达到的效果极好,真有些出乎意料,完全达到了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目标。

  1.学生不仅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被科学家的精神深深感染,被祖国的伟大科学研究成果所震撼。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物理,并立志学好物理,为祖国作贡献。看到他们那种认真探索的态度,渴望求知的欲望使我深受感动。如有位学生仅天真地说:“如果要选副科话,我首先选物理(体育课除外)”

  2.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想象。他们对教材图形的猜想之广泛,出乎老师的意料。如教材第一幅图,仅有学生猜想为电脑冲击波病毒在发作。教材图125猜想为下雨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图案。有个学生制作的“小制作”更是有趣。只见她双手各提着一个细线吊着的纸团,声称是龙卷风演示器。当我问怎么演示时,只见她嘴对着两纸团中间用力一吹,纸团顿时旋转并飘动起来。这就是她想象的龙卷风。见此状,我禁不住笑起来。

  3.学生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所增强。他们不仅根据自己做的实验和提出的问题,写出了象模象样的探究报告和小论文,还制作出了好几件“小制作”。

  四、创新使用新教材之后的思考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使用新教材之后,思绪万千,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教材如何用:就我个人的观点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应试教育”中的精华补充进来,找准中考和课标的结合点,大胆创新使用教材。如在第一章中我没有采用传统教学中的“一堂课”或“按步就班”的三节课,而采用两节课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新课标如何渗透: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双赢,特别是教学过程,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结果。从这个上层面上讲,新课标与物理学科特色相结合是一条良好途径;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实验特色,充分让学生在过程中去达到“三维一体”的效果。

  3、新教材如何教:那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发现新教材在编写中突现本学科课程文化的同时,淡化了概念与说教部分,而突出了学生体验过程和科学史的阅读过程,将科学成果用“过程”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与学生一起实验,一起探究,一起体验,从而达到真正的“三维一体”效果!

  4、新教材培养学生什么:毫无疑问,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力争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们发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拥有激情,并在探究中已经初露创新的势头。

  5、新教材使用时还应该注意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寻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统一,使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紧密地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谈物理教学反思3

  一年一度的中考结束后,作为九年级的任课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反思弄清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自己在中考以后的反思与今后的打算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方面,始终从自身(主观方面)寻找原因,不从学生(客观方面)寻找原因。

  2.在教学中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略教学中的检测环节和学生自我小结环节;在教学中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太注重所有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强化和突破;对所学内容不能及时的抽查,即知识的抽查不到位,致使一些学生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即使在聪明,也无能为力学好这门学科。

  3.没有充分利用上课前的1~2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强化记忆,没有注重积少成多的原则的充分应用。

  4.课堂兵教兵的环节不是最佳(兵与兵的对象选的不对口,只是盲目地凑合,而未精心选择,只是走形式,而未发挥作用);课外的兵教兵落不到实处,没有发挥好学生对教学的主体作用。

  5.教学反馈不到位,每次上完课后,没有对本节课进行很好的反思,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6.对于重要的实验在教学中太注重讲解为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实验答题技巧的培养。

  7.课堂内教师讲的太多,学生练的太少;记忆时间太少;小测验太少;提问的学生太少,致使学情的了解太少,致使教师的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使教与学相互脱节,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多次教,大大地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8.课堂再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到位,课堂再生资源是教学中必教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再生资源,学生将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9.备课时没有认真地备好学生的学情,学法指导,优秀的教法,习题的精选,而只是注重知识的机械传递。

  二、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课堂教学

  1.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做到三清四性:一清是影响本节课所授新知识的旧知识有哪些必须清:二清是本节课所授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必须清:三清是本节课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所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清:四性是测试题选择要有典型性、层次性、梯度性、拓展性。

  2.有效模式的构建,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十二化教学法”。

  (1)目标细小化。即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个小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全体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如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较难的电学计算时,可以将一道复杂的电学题分解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先化简电路,第二步弄清已知量和要求的量,第三步弄清需要的公式再带入单位进行计算。

  (2)知识问题化。将所学的知识有意识地设置成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可以设置成以下几个问题。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需要哪些器材?(2)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3)电路图如何设计?(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什么量不变?改变什么量?

  (3)问题生活化。在设计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最佳迁移。

  (4)学习自主化。即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自学检测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学生自学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习题进行检测,掌握真实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实现以学定教。

  (6)检测反馈化。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因此,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的得与失,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以实现盲点知识的消化。

  (7)延伸适度化。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生。但是延伸要适度,否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适得其反。

  (8)知识小结化。每节课学完后,教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9)作业分层化。学生的能力天生是有区别的,经过后天的再次努力,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时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必须作业要实现分层化。

  (10)课堂容量适度化。课堂教学内容要适度,若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就会盲目跟随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理解和消化的时间,久而久之,使教学质量逐渐下滑。若教学容量太少,使学生在课堂内无事可干,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使教师的教学将会出现用力不均,同样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因此,课堂容量适度化至关重要。

  (11)学情准确化。中考之后总是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合格,仔细想想,究其原因:是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未能准确地掌握这些学生的真实学情,使他们学习的表面现象迷惑了老师,如作业中没有出现问题,教师就认为他们学得好,平时不与他们交流,也不去太多地关心他们,使教与学相互脱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管学困生的作业做得如何,教师要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使他们与老师成为朋友,实话实说的朋友关系,这样老师就能准确地了解学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中考物理合格率为百分之百的标准。

  总之,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坚持按照以上有序教学模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才而奋斗。

谈物理教学反思4

  学生是学习复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引导、提示、规划、试卷的设计和组合,帮助学生查找遗漏,切记多讲,应给学生的反思归纳、总结、内化、活化和对知识的梳理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对测验的多数试卷不必批改,而应发动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批改标注过的试卷收回并统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只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关于错题纠正应该重视,纠错应该以点带面,既不要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纠正上,而应该帮助学生查出错的原因,对于属于知识点或物理方法上的问题应该采用迂回包抄或由点辐射式地进行复习和纠错。学生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谈物理教学反思5

  多年的应试教育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优秀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物理新课程改革把探究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在科学探究中,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即完全探究;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即部分探究。本文就以“探究平面镜成像”为例,谈谈侧重于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部分探究。

  1 提出问题

  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镜子,物理学中把它叫做平面镜。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能够在镜子里清晰地看到自己,镜中的那个“自己”就叫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将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2 提出猜想与假设

  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面镜,仔细观察物与像有什么特点,像、物与平面镜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

  生:像与物在平面镜的两侧,像与物是完全一样的。

  生:物运动,像也运动。

  师:很好。有同学说像随着物的运动而运动,那么,这样的运动满足什么规律呢?比如当物靠到平面镜时,像是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呢?当物远离平面镜时,情况又如何呢?

  生:物靠近,像也靠近;物远离,像也远离。

  师:对了,也就是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到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增大而增大。那么,你们是否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猜想?

  生: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是相等的。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有时学生提出的猜想比较随意、生活化,教师可通过师生对话,共同讨论,以及在关键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提出的猜想更加科学化、模型化以便于下一步探究活动的展开。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使学生明白猜想虽然是一种假设,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观察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的。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请大家四人一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几分钟讨论,许多组在设计方案时遇到了困难。大多数的同学想到用直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但与又发现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无法进行实际的测量比较,只能靠视觉进行判断。要设计出教材中给出的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对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让学生去尝试设计探究方案,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并体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师:平面镜所成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穿过平面镜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像叫虚像。

  师:在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距离的含义是什么,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段?

  生:距离指的是垂直距离,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指的是蜡烛到平面镜的垂直线段。

  师:我们观察到平面镜的后壁是不透光的,怎样能同时观察到像又能看到镜后的物体呢?大家观察一下窗户上的玻璃板,你们什么想法?老师发给每组一块玻璃板和两支相同的蜡烛,让他们提出合理的方案。

  生:我们组认为要测定物与像的距离,最关键的是把像的位置找到。于是,我们想到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使其成像,透过玻璃板把第二支蜡烛放在与第一支蜡烛的像重合的位置上,这样第二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最后我们用粉笔把物与像的标记下来,用直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如果这两个距离相等,就可验证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师:玻璃板的位置需要确定吗?

  生:需要。可事先在桌子上画一条线,在做实验时就将玻璃板放在这条线上。

  师: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粉笔记号会不会很容易被抹掉,或者在测量的时候变得模糊呢?

  生:可以用白纸。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线,将玻璃板放在线的位置上,然后把蜡烛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用笔标出物与像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

  此时,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方案已基本形成了,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都想马上动手操作。鉴于本探究过程并不是很复杂,老师可让学生立即进行探究。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每个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及时为学生答疑或提供帮助,必要时也可参与到学生小组活动中去。

  最后每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完成探究报告。完成报告实际上是对整个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总结和反思,也能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如有同学提出将白纸对折,而不用画线;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把物放在距玻璃板5厘米的地方,再测量出像的位置。

  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方案,是整个探究得以完成的关键,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加之他们对问题缺乏周密的思考,所以实验探究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另一方面要针对他们设计的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将其操作步骤告诉学生。

谈物理教学反思6

  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体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安装,弱化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互相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安装技巧、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贯彻,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