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5 19:27: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积月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1

  《语文园地》作为每一单元的结尾,相比于先前生动有趣的课文来说总是略显枯燥和乏味。而《语文园地》又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板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6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惊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说字”做起。对于”多,吕,从,森,品“等这种特殊的字,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其特点,领会了其意义,记住了其字形。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多次鼓励了能发现规律的学生,致使这样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运用新规律指导了自己的学习,识记了生字新词,而且初步培养了识字能力,形成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读读记记”里有六个四字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教材上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在备教材时我感觉到,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多读几遍直到让学生能背诵下来,这样的方法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可能几分钟就可能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但是我意识到这个可能大多数老师都想采用的教法在新课程中已不合乎课程理念,其一、这是一个机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渐渐枯燥,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将走入死胡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了。其二、这样的教法根本没有没顾及到新教材“删繁就简”之后留给教师驾驭教材的空间,就几分钟的教学不仅学生没有深层理解识记而后拓展,而且教师浪费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空间。

  那么,如何施展才华,把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放到文化的平台上,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闪耀光彩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这些词语,要求把词语读准了,之后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等他们大概理解了这些词语以后,我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小段文字:(课件)夏天的一个午后,天空突然间( ),紧接着,下起了( )… 雨后( ),花儿在微风中( ),( )。那“嗡嗡”飞着的蜜蜂,穿着( )的衣裳,成群结队地在玩耍呢!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再来读这些词语,这一次,孩子们读到的这些词语已经带有了情感!孩子们读“阳光灿烂”时,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开心,读到“芬芳扑鼻”时我看到了几个嗅着鼻子陶醉的小脸。是的,无论如何,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而要求孩子感情读词是很难的,也不实际的,而在语境中读词,不用太多技巧的指导,孩子们也会读出情感来的。这是因为语言文字已经站到了文化的平台上。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说过: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把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还原为生活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提高。

  在这次精品课程的研究中,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在形近字的对比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两者的偏旁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形近字利用偏旁区分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错别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做练习放在了整堂课的最后进行,像此类知识性板块没有较大衔接的练习,可在一个知识板块结束后直接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2

  我们六年级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已经两个星期了,现在已经做了十一张综合试卷,也背诵和默写了很多有关古诗及日积月累的题目。

  一般考古诗和日积月累,都是给学生半句,让他们填写另外半句,或者给学生古诗的题目(有时也给我们古诗的题目及作者),让他们默写古诗,这样的题目占的分值不少,一般填一句话是2分,默写一首古诗8分。如果一张试卷上既有填句子,又有默写古诗,这样就能占到18分。如果有一句话不会写,甚至一首古诗不会写,那就要丢很多分,而且不注意小细节,也有可能丢分。

  如果不会背熟和默写会日积月累和古诗,考试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而且毕业考试不仅仅是考六年级的内容,还有四年级,五年级的内容,所以我让学生要复习前面的日积月累,如果忘记了,那就要把它们重新背熟。而且还要会默写,注意每一个字怎么写,因为错一个字就要扣0.5分,错四个字,就相当于不会了。

  我们这一段时间复习了四到六年级的古诗和日积月累,大多数都背过了,但还是不够熟练,还要更加熟练。其次就是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标点和错别字,比如要看一下是否需要自己写句号,或者古诗中有分号等标点符号的要更加注意,还要把字写规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这学期接近尾声了,在最后这些时间里,我们师生还要继续熟练,因为日积月累和古诗是基础题目,学生要做到尽量不丢分,多注意细节,不要丢不该丢的'分。另外让学生还要多注意一些课文中的诗句,比如上次考试,让学生填“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下句,那就是《梅花魂》一文中出现的,有很多同学很少注意课文中的诗句,所以不会做,学生在背熟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还要多背一些课文中的诗句。只要背熟写会,考试中肯定能保证不丢分,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3

  有了其他老师宝贵的建议,在经过简单修改后,在四月下旬,我开始了我的精品课程的第一次磨课。

  在上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谚语这个环节时,我在学生熟读成诵后,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这些谚语填空,由于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对谚语不管是字面意思还是当中蕴含的含义都了解得比较透彻,所以这个环节完成得比较理想。学生的正确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两个环节间的转换时,我运用当时上课的情形巧妙地过渡过来,再也不生硬和不自然了。

  课后,老师们都说这节课比上节课更实在了,学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效果更好了。当然,不足还是有的,如果在引出比喻句时,能更深入浅出地介绍比喻句会更好。

  感谢科组的老师给我提出这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有这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深入钻研教材,多听取别人意见,竭尽所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4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古诗教学缺乏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古诗本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给学生带来理解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古诗教学需要避免教师枯燥的就词解词、就句解句的教学模式。

  第一,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学生入境。

  《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学生并不了解的,但是对于“曹操”这个名字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曹植正是曹操的第三子,学生自然开始兴致勃勃。曹植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为,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这时候学生早已成为老师手拿线团牵引着的风筝,任由老师“控制”了。

  第二,了解古诗的大意,走进诗歌意境。

  《鸟鸣涧》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写景诗,利用诗歌中月亮、山涧、鸟等意象,融入特定的寂静的春夜中,感受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没有逐字逐句的刻意解释,没有过深过细的讲背,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

  最后,只需利用很少的时间进行背诵,顺利的默写过后,我引导各小组讨论为两首诗歌设计考题。

  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平时有意识的分类积累诗歌的思想,做自己主动学习的主人。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5

  以往词语盘点的教学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朗读、抄写、造句、听写”这四个步骤为主来进行教学的,总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生硬、刻板。为此,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试着在课堂上加设了一些游戏和竞赛环节,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奖罚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本单元的'日积月累是以描写英雄人物品质为主的成语,也属于词语教学范畴,另外这些词语都与本单元主题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侧重让学生联系本单元主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来理解、识记、运用它们。

  为了让学习过程少一些枯燥与乏味我设计了一些竞赛和游戏环节,希望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包含朗读、背诵、分析、竞赛、听写、评析、积累等步骤,虽然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从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情况还不是那么乐观。总体而言90%以上的学生朗读方面掌握情况较好,但绝大部分学生听写和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优生读、写、运用掌握较全面;中等生能过读、写关,但运用方面还需加强;而潜能生只能掌握到读的环节,至于听写和运用情况相当不理想。

  这不禁让我心生疑惑,耗费两个课时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因为对于优生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时间他们就能掌握,这样似乎浪费了他们的时间;然而对于中等生和潜能生这样的时间内他们依然还无法掌握,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后想让他们自觉补习那更是痴人说梦了。为此我又想是否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或许更实际更科学,想要100%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全掌握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想今后的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和内容,让其在自身能接受的范围内先完善再逐步进行提升,徐循渐进,因材施教,或许更为实际科学吧。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6

  语文精品课程从四月份开始密锣紧鼓地进行着。我也在四月初上了一节自己的精品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读记记”,一是“读读背背”。因为“读读背背”的内容较为重要,所以我安排在课的前段时间教学。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悟出谚语的含义。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同时拓展到积累课外的谚语,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读读记记”时,我通过看图说句子,让学生认识比喻句;再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学过的比喻句,再延伸到自己也说几句这样的比喻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预习较为深入,所以上课过程比较顺利,效果较好。

  课后,科组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一、谚语部分如果能设计一些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学

  会运用这些谚语更好。因为运用才是积累的重点。

  二、注意环节间的过渡语。特别在从教学谚语环节转到教学

  比喻句这环节,几乎没有过渡语,显得比较生硬和不自然。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7

  《凉州词》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我以“情”为突破口,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意境。

  一、学科整合,从历史背景导入,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因此,我从《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等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开课伊始就达到了激发兴趣、激发情感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使得学生在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课的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静心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三、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我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后两句,我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我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上很下功夫,按照认知规律,制定了“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默读、小声读、齐读、个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意境,我激情创境,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同时,学生掌握了朗读古诗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也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大量的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了古诗内涵。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如课前的赛诗会、对玉门关的补充介绍、对唐诗中“片”字的习惯用法的讲解,由”杨柳“引出的折柳习俗及相关的古诗,对“春风”的解读,描写战争场面的边塞诗的补充,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大量的课外拓展,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学习中收获颇丰。

  六、挖掘文本内涵,听说读写训练扎实进行。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扎实展开。我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围绕《凉州词》中短短28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对“黄河远上白云间”观察角度的对比分析、对黄河从白云中流出来景象的想象练说、对黄河的词语描述、想象戍卒听到羌笛声的内心活动等。尤其是古诗学完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8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而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联系所学知识,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读思议导,互相结合

  语文园地的教学是总结归纳性的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我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教学中我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合作学习,获得新知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合作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如在教学"我的发现"这个环节时,我让学生在读完句子后,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同时也能促进组员之间的互相启发,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三、温故知新,有序拓展

  在"我的发现"中,先让学生吧句子回归到课文当中,赋予学生一个熟悉的、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来体会"比喻"的作用。接着让学生仿照"我的发现"中的比喻形式与特点,自己找出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点,或根据要求说出相类似的比喻句,充分体现"温故知新"的学习之道。

  "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是由古代战争而产生的一些文化与遗产,成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经典,闪耀着古代征战讨伐的战士们无穷的智慧。成语的严谨凝练,但如果把某些成语连用起来,会有磅礴的气势,读来朗朗上口。

  在教学"日积月累"和"我的发现"环节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比喻句,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和成语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这样做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也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了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集知识性、活动性、拓展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发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02-26

《日积月累》教案03-04

教学教学反思03-22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2-04

经典教学反思04-21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03-08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2-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积月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1

  《语文园地》作为每一单元的结尾,相比于先前生动有趣的课文来说总是略显枯燥和乏味。而《语文园地》又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板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6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惊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说字”做起。对于”多,吕,从,森,品“等这种特殊的字,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其特点,领会了其意义,记住了其字形。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多次鼓励了能发现规律的学生,致使这样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运用新规律指导了自己的学习,识记了生字新词,而且初步培养了识字能力,形成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读读记记”里有六个四字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教材上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在备教材时我感觉到,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多读几遍直到让学生能背诵下来,这样的方法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可能几分钟就可能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但是我意识到这个可能大多数老师都想采用的教法在新课程中已不合乎课程理念,其一、这是一个机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渐渐枯燥,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将走入死胡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了。其二、这样的教法根本没有没顾及到新教材“删繁就简”之后留给教师驾驭教材的空间,就几分钟的教学不仅学生没有深层理解识记而后拓展,而且教师浪费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空间。

  那么,如何施展才华,把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放到文化的平台上,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闪耀光彩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这些词语,要求把词语读准了,之后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等他们大概理解了这些词语以后,我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小段文字:(课件)夏天的一个午后,天空突然间( ),紧接着,下起了( )… 雨后( ),花儿在微风中( ),( )。那“嗡嗡”飞着的蜜蜂,穿着( )的衣裳,成群结队地在玩耍呢!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再来读这些词语,这一次,孩子们读到的这些词语已经带有了情感!孩子们读“阳光灿烂”时,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开心,读到“芬芳扑鼻”时我看到了几个嗅着鼻子陶醉的小脸。是的,无论如何,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而要求孩子感情读词是很难的,也不实际的,而在语境中读词,不用太多技巧的指导,孩子们也会读出情感来的。这是因为语言文字已经站到了文化的平台上。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说过: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把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还原为生活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提高。

  在这次精品课程的研究中,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在形近字的对比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两者的偏旁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形近字利用偏旁区分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错别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做练习放在了整堂课的最后进行,像此类知识性板块没有较大衔接的练习,可在一个知识板块结束后直接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2

  我们六年级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已经两个星期了,现在已经做了十一张综合试卷,也背诵和默写了很多有关古诗及日积月累的题目。

  一般考古诗和日积月累,都是给学生半句,让他们填写另外半句,或者给学生古诗的题目(有时也给我们古诗的题目及作者),让他们默写古诗,这样的题目占的分值不少,一般填一句话是2分,默写一首古诗8分。如果一张试卷上既有填句子,又有默写古诗,这样就能占到18分。如果有一句话不会写,甚至一首古诗不会写,那就要丢很多分,而且不注意小细节,也有可能丢分。

  如果不会背熟和默写会日积月累和古诗,考试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而且毕业考试不仅仅是考六年级的内容,还有四年级,五年级的内容,所以我让学生要复习前面的日积月累,如果忘记了,那就要把它们重新背熟。而且还要会默写,注意每一个字怎么写,因为错一个字就要扣0.5分,错四个字,就相当于不会了。

  我们这一段时间复习了四到六年级的古诗和日积月累,大多数都背过了,但还是不够熟练,还要更加熟练。其次就是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标点和错别字,比如要看一下是否需要自己写句号,或者古诗中有分号等标点符号的要更加注意,还要把字写规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这学期接近尾声了,在最后这些时间里,我们师生还要继续熟练,因为日积月累和古诗是基础题目,学生要做到尽量不丢分,多注意细节,不要丢不该丢的'分。另外让学生还要多注意一些课文中的诗句,比如上次考试,让学生填“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下句,那就是《梅花魂》一文中出现的,有很多同学很少注意课文中的诗句,所以不会做,学生在背熟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还要多背一些课文中的诗句。只要背熟写会,考试中肯定能保证不丢分,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3

  有了其他老师宝贵的建议,在经过简单修改后,在四月下旬,我开始了我的精品课程的第一次磨课。

  在上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谚语这个环节时,我在学生熟读成诵后,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这些谚语填空,由于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对谚语不管是字面意思还是当中蕴含的含义都了解得比较透彻,所以这个环节完成得比较理想。学生的正确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两个环节间的转换时,我运用当时上课的情形巧妙地过渡过来,再也不生硬和不自然了。

  课后,老师们都说这节课比上节课更实在了,学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效果更好了。当然,不足还是有的,如果在引出比喻句时,能更深入浅出地介绍比喻句会更好。

  感谢科组的老师给我提出这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有这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深入钻研教材,多听取别人意见,竭尽所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4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古诗教学缺乏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古诗本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给学生带来理解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古诗教学需要避免教师枯燥的就词解词、就句解句的教学模式。

  第一,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学生入境。

  《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学生并不了解的,但是对于“曹操”这个名字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曹植正是曹操的第三子,学生自然开始兴致勃勃。曹植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为,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这时候学生早已成为老师手拿线团牵引着的风筝,任由老师“控制”了。

  第二,了解古诗的大意,走进诗歌意境。

  《鸟鸣涧》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写景诗,利用诗歌中月亮、山涧、鸟等意象,融入特定的寂静的春夜中,感受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没有逐字逐句的刻意解释,没有过深过细的讲背,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

  最后,只需利用很少的时间进行背诵,顺利的默写过后,我引导各小组讨论为两首诗歌设计考题。

  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平时有意识的分类积累诗歌的思想,做自己主动学习的主人。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5

  以往词语盘点的教学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朗读、抄写、造句、听写”这四个步骤为主来进行教学的,总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生硬、刻板。为此,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试着在课堂上加设了一些游戏和竞赛环节,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奖罚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本单元的'日积月累是以描写英雄人物品质为主的成语,也属于词语教学范畴,另外这些词语都与本单元主题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侧重让学生联系本单元主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来理解、识记、运用它们。

  为了让学习过程少一些枯燥与乏味我设计了一些竞赛和游戏环节,希望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包含朗读、背诵、分析、竞赛、听写、评析、积累等步骤,虽然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从最后一个环节课堂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情况还不是那么乐观。总体而言90%以上的学生朗读方面掌握情况较好,但绝大部分学生听写和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优生读、写、运用掌握较全面;中等生能过读、写关,但运用方面还需加强;而潜能生只能掌握到读的环节,至于听写和运用情况相当不理想。

  这不禁让我心生疑惑,耗费两个课时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因为对于优生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时间他们就能掌握,这样似乎浪费了他们的时间;然而对于中等生和潜能生这样的时间内他们依然还无法掌握,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后想让他们自觉补习那更是痴人说梦了。为此我又想是否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或许更实际更科学,想要100%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全掌握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想今后的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和内容,让其在自身能接受的范围内先完善再逐步进行提升,徐循渐进,因材施教,或许更为实际科学吧。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6

  语文精品课程从四月份开始密锣紧鼓地进行着。我也在四月初上了一节自己的精品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读记记”,一是“读读背背”。因为“读读背背”的内容较为重要,所以我安排在课的前段时间教学。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悟出谚语的含义。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同时拓展到积累课外的谚语,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读读记记”时,我通过看图说句子,让学生认识比喻句;再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学过的比喻句,再延伸到自己也说几句这样的比喻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预习较为深入,所以上课过程比较顺利,效果较好。

  课后,科组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一、谚语部分如果能设计一些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学

  会运用这些谚语更好。因为运用才是积累的重点。

  二、注意环节间的过渡语。特别在从教学谚语环节转到教学

  比喻句这环节,几乎没有过渡语,显得比较生硬和不自然。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7

  《凉州词》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我以“情”为突破口,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意境。

  一、学科整合,从历史背景导入,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因此,我从《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等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开课伊始就达到了激发兴趣、激发情感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使得学生在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课的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静心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三、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我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后两句,我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我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上很下功夫,按照认知规律,制定了“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默读、小声读、齐读、个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意境,我激情创境,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同时,学生掌握了朗读古诗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也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大量的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了古诗内涵。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如课前的赛诗会、对玉门关的补充介绍、对唐诗中“片”字的习惯用法的讲解,由”杨柳“引出的折柳习俗及相关的古诗,对“春风”的解读,描写战争场面的边塞诗的补充,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大量的课外拓展,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学习中收获颇丰。

  六、挖掘文本内涵,听说读写训练扎实进行。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扎实展开。我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围绕《凉州词》中短短28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对“黄河远上白云间”观察角度的对比分析、对黄河从白云中流出来景象的想象练说、对黄河的词语描述、想象戍卒听到羌笛声的内心活动等。尤其是古诗学完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积月累教学反思8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而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联系所学知识,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读思议导,互相结合

  语文园地的教学是总结归纳性的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我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教学中我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合作学习,获得新知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合作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如在教学"我的发现"这个环节时,我让学生在读完句子后,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同时也能促进组员之间的互相启发,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三、温故知新,有序拓展

  在"我的发现"中,先让学生吧句子回归到课文当中,赋予学生一个熟悉的、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来体会"比喻"的作用。接着让学生仿照"我的发现"中的比喻形式与特点,自己找出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点,或根据要求说出相类似的比喻句,充分体现"温故知新"的学习之道。

  "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是由古代战争而产生的一些文化与遗产,成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经典,闪耀着古代征战讨伐的战士们无穷的智慧。成语的严谨凝练,但如果把某些成语连用起来,会有磅礴的气势,读来朗朗上口。

  在教学"日积月累"和"我的发现"环节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比喻句,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和成语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这样做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也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了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集知识性、活动性、拓展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发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