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5 09:05: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2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勒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图画”。

  课前我已经要求孩子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呼兰河传》这本书导入,了解作者,让孩子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萧红。意在让孩子学会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我出示我搜集的资料,要求学生默读,并提出新课标中的默读要求,每分钟300字,这里有197个字,用时四十秒。这一要求一提,学生立即集中精神进入默读状态。由此,我意识到,在布置孩子任务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

  字词教学中,注重字词的积累,比如“种”“溜‘”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利用意思来辨别读音,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栽“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近字辨析的方式,让孩子自主换偏旁,组词。课文中长句子的检查,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一般会答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这时我追问,听出了什么感情?这一追问,让孩子明白在作评价时要有明确的指向。另外给他们小提示,在评价朗读时,可以从字音,断句,是否通顺流利,情感等方面去评价。

  走进课文,享受乐趣时,我以一个问题”你认为哪儿最有趣?读出这份乐趣来,做上批注。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指向不明确。我的意图是让孩子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但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找到了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通过生机勃勃的园子来体会趣味。这个是我忽略的'点。一个孩子站起来将这一段读的有滋有味,而我却忽视了及时表扬这个环节。这是课堂的生成,我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指导孩子朗读。这段文字虽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很长,这里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细细品味,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体会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展环节,我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段落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给充足的时间,便径自拿起孩子写的文字读了起来,读完之后,匆忙结束了这节课。课间孩子跑来说,’老师,刚刚许孟宇的故事还没有写完。他写的是,小时候他发现镜子里有一个人,然后他就对着镜子做鬼脸,觉得很有趣。之后,他又一脚踢上去,镜子碎了,他对妈妈大喊道,妈妈,那个人碎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禁笑起来。是的呢,照镜子这件趣事的有趣在后面这部分。而我,却没有耐心等一等,让孩子写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由头,打断了这个趣事。对的呢,平时的教学中,我多半处于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状态,而忘记了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等一等,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等一等“这三个字,是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极力做好的一件事。

  另外,我的教案上写着四个字”不说废话“。作为一个职初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啰嗦,会不停地重复孩子的回答,这是大忌。此外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在孩子自主回答的时候,超过预设,我的课堂语言就贫乏了。另外评价语言的积累也是当务之急。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4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一:学生抓住课文中快乐的事,体会小女孩的自由。无论栽花、拔草,也无论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更勾起孩子们的回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我也用这样的感叹来回应着孩子们的朗读和交流:“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是呀,玩得累了,玩得睡着了,玩得多尽兴呀!”……

  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是这份温暖的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甜甜的笑时,萧红的心中的园子,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园子,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园子。”至此,孩子们才从更深的情感中感受着课文的内涵。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5

  由于是借班上课,在课前谈话时占去了上课的时间,上课中,学生活动时间较长,这都影响了进度,导致课尾的匆匆收场,以至于没有计论好:为什么在17自然段没有一处是写“我”的自由、快乐,却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自由和快乐?这一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同学从感性中理解,但还应让学生有一个理性思维,明白这种“借物言志”的写法。学生交流这一段的学习所得时,提到了“愿意”这个关键词,老师还应让全体抓住它,放大它,通过自由读来体会它的意义。在组织上文的学习汇报时,虽然没有发现学生划出“瞎闹”、“乱闹”等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在这一自然段中它们最不能少,从而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阅读能力,这更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所为、大有作为”的地方,略读可以减掉一些,但这里须加强一下,合理运用好时间便能够做到。

  在布置学生写“广告语”时,如果引导其力争在写话中运用上“愿意”、“瞎闹”、“乱闹”等词语,不仅深化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还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延伸。教学本该如此,在败笔与遗憾中生长教学智慧!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6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想象萧红生活,借《呼兰河传》里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萧红的生活,并随着推荐这部作品。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7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气。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 。” 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平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倒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矛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9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效果

  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教学时,我发现课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平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让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处时,我尝试进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平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后让学生读读原文中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学收获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这篇课文很多词语很有特色,都是儿童的表达形式,很受学生喜欢,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有些动作的词语也是很口语化,如“东一脚、西一脚、踢飞”,这些动词充分写出孩子无拘无束,园子里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乐。

  课上完后,学生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文中所写的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此时,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我继续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让学生明白:小萧红是快乐的,她看到的蜜蜂、蚂蚱等都是快乐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们的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快乐,学生畅所欲言,由童年的快乐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0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

  这篇课文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美丽的文字间。

  课上我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通过三问:先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通过解读,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把园子称作“祖父的园子”,感情朗读时,也就融入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对故乡回忆录中的精彩片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决定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她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兴趣。

  课前我找到了《呼兰河传》节选的文章以备用。铃声响过,让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并激情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接着引学生入情入境去品读文本,孩子们和我同时被萧红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快乐所吸引。顺利地朗读、感悟、融入真情,再现文章的生命……引导想象:“我就变成……啦!我想……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孩子们一个个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文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园无拘无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快乐,正是这样她才对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喜爱,同时包含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的样貌和园中的景物,重点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在讲述祖父园子样貌的时候,通过以读带讲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内容显而易见,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对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重点做了区分,让学生领悟到详写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萧红在园子中那种激动,欢快,天真烂漫,放肆玩闹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原来童年乐园的那么的美好。尤其是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黄瓜吃黄瓜,黄瓜没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蚂蚱,她放肆的玩闹,玩的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此时祖父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没有任何责备,反倒宠爱有加,由着我放肆的瞎胡闹。而这更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喜爱,他是那样的.慈爱、宽容、有耐心。

  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特别,就连太阳在园子里都显得特别大,特别亮,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就连天空也显得特别高,光芒四射的太阳让祖父园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发了作者不仅喜爱祖父的菜园,还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而祖父园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采用寄情于物得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上,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在祖父园子的快乐,自由。用重点读,重点体会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品味。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么的重要,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中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文字是美丽的,富有魅力的,让我们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学习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

  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学习园子里其他生物的表现,重点为练笔。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

  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板书:“就像……似的”、“愿意”

  4、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5、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6、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情”“景”“交融”)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阅读补充材料A《一朵中国北方原野的花——致萧红》,深入了解作者。

  4、阅读补充材料B《呼兰河传》(节选),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在1和2之间选择一题;在3与4之间选择一题。)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3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而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这篇课文可谓是名家名篇。课文作者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种菜的园子里的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我校教研组以“崇简、务本、求实”为教学理念,以文本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从而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一、用心去研读文本、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刚接到上课课题时,自己思绪比较乱,于是就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好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觉得每位名师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这样依葫芦画瓢,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肯定不利于我的教学。陈校长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用心读课文,先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读出自己新的感受。于是,我静下心来,捧起课本细细地读,反复地品、用心地悟,再从网上查找萧红和《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萧红的身世,再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因为有了祖父的爱,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

  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更是个充满爱的园子。而从整篇课文来看,这种快乐自由和爱,不仅洋溢于作者各个生活场景片段里,更多的渗透在作者那平淡、质朴的'特色语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复句式里,有了这样的顿悟,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课堂流程也就清晰起来:课堂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我童年生活的“乐趣”,再感悟祖父对我的“爱”。

  二、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中,全课围绕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你觉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引领,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过交流,指导朗读品“趣”,从而完成第一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在园子里,我除了拥有了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什么?”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而认识到我还更多的拥有祖父的“爱”,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细心阅读文中语句,品味祖父爱的细节,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看插图想象说话、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教学中,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所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在其它任何读书的时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品“趣”的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读书、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联想、边读边体会作者感情等各种读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口味“我”在园子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环节里,我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会品读作者语言、关注作者表达的方式去读书,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当着人来写的写法、全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种写法的语句形式,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这种写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复中表达出我快乐、自由和祖父对我的爱。相信如果能长期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肯定会在读书的质量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由于顾虑过多,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没有能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2-25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6-20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2-17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6-30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优]07-10

【热】《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2-19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02-22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2篇02-21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精选20篇)06-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2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勒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图画”。

  课前我已经要求孩子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呼兰河传》这本书导入,了解作者,让孩子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萧红。意在让孩子学会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我出示我搜集的资料,要求学生默读,并提出新课标中的默读要求,每分钟300字,这里有197个字,用时四十秒。这一要求一提,学生立即集中精神进入默读状态。由此,我意识到,在布置孩子任务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

  字词教学中,注重字词的积累,比如“种”“溜‘”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利用意思来辨别读音,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栽“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近字辨析的方式,让孩子自主换偏旁,组词。课文中长句子的检查,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一般会答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这时我追问,听出了什么感情?这一追问,让孩子明白在作评价时要有明确的指向。另外给他们小提示,在评价朗读时,可以从字音,断句,是否通顺流利,情感等方面去评价。

  走进课文,享受乐趣时,我以一个问题”你认为哪儿最有趣?读出这份乐趣来,做上批注。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指向不明确。我的意图是让孩子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但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找到了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通过生机勃勃的园子来体会趣味。这个是我忽略的'点。一个孩子站起来将这一段读的有滋有味,而我却忽视了及时表扬这个环节。这是课堂的生成,我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指导孩子朗读。这段文字虽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很长,这里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细细品味,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体会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展环节,我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段落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给充足的时间,便径自拿起孩子写的文字读了起来,读完之后,匆忙结束了这节课。课间孩子跑来说,’老师,刚刚许孟宇的故事还没有写完。他写的是,小时候他发现镜子里有一个人,然后他就对着镜子做鬼脸,觉得很有趣。之后,他又一脚踢上去,镜子碎了,他对妈妈大喊道,妈妈,那个人碎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禁笑起来。是的呢,照镜子这件趣事的有趣在后面这部分。而我,却没有耐心等一等,让孩子写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由头,打断了这个趣事。对的呢,平时的教学中,我多半处于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状态,而忘记了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等一等,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等一等“这三个字,是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极力做好的一件事。

  另外,我的教案上写着四个字”不说废话“。作为一个职初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啰嗦,会不停地重复孩子的回答,这是大忌。此外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在孩子自主回答的时候,超过预设,我的课堂语言就贫乏了。另外评价语言的积累也是当务之急。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4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一:学生抓住课文中快乐的事,体会小女孩的自由。无论栽花、拔草,也无论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更勾起孩子们的回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我也用这样的感叹来回应着孩子们的朗读和交流:“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是呀,玩得累了,玩得睡着了,玩得多尽兴呀!”……

  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是这份温暖的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甜甜的笑时,萧红的心中的园子,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园子,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园子。”至此,孩子们才从更深的情感中感受着课文的内涵。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5

  由于是借班上课,在课前谈话时占去了上课的时间,上课中,学生活动时间较长,这都影响了进度,导致课尾的匆匆收场,以至于没有计论好:为什么在17自然段没有一处是写“我”的自由、快乐,却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自由和快乐?这一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同学从感性中理解,但还应让学生有一个理性思维,明白这种“借物言志”的写法。学生交流这一段的学习所得时,提到了“愿意”这个关键词,老师还应让全体抓住它,放大它,通过自由读来体会它的意义。在组织上文的学习汇报时,虽然没有发现学生划出“瞎闹”、“乱闹”等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在这一自然段中它们最不能少,从而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阅读能力,这更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所为、大有作为”的地方,略读可以减掉一些,但这里须加强一下,合理运用好时间便能够做到。

  在布置学生写“广告语”时,如果引导其力争在写话中运用上“愿意”、“瞎闹”、“乱闹”等词语,不仅深化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还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延伸。教学本该如此,在败笔与遗憾中生长教学智慧!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6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想象萧红生活,借《呼兰河传》里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萧红的生活,并随着推荐这部作品。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7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气。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 。” 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平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倒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矛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9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效果

  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教学时,我发现课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平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让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处时,我尝试进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平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后让学生读读原文中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学收获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这篇课文很多词语很有特色,都是儿童的表达形式,很受学生喜欢,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有些动作的词语也是很口语化,如“东一脚、西一脚、踢飞”,这些动词充分写出孩子无拘无束,园子里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乐。

  课上完后,学生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文中所写的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此时,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我继续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让学生明白:小萧红是快乐的,她看到的蜜蜂、蚂蚱等都是快乐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们的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快乐,学生畅所欲言,由童年的快乐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0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

  这篇课文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美丽的文字间。

  课上我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通过三问:先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通过解读,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把园子称作“祖父的园子”,感情朗读时,也就融入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对故乡回忆录中的精彩片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决定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她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兴趣。

  课前我找到了《呼兰河传》节选的文章以备用。铃声响过,让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并激情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接着引学生入情入境去品读文本,孩子们和我同时被萧红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快乐所吸引。顺利地朗读、感悟、融入真情,再现文章的生命……引导想象:“我就变成……啦!我想……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孩子们一个个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文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园无拘无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快乐,正是这样她才对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喜爱,同时包含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的样貌和园中的景物,重点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在讲述祖父园子样貌的时候,通过以读带讲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内容显而易见,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对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重点做了区分,让学生领悟到详写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萧红在园子中那种激动,欢快,天真烂漫,放肆玩闹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原来童年乐园的那么的美好。尤其是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黄瓜吃黄瓜,黄瓜没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蚂蚱,她放肆的玩闹,玩的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此时祖父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没有任何责备,反倒宠爱有加,由着我放肆的瞎胡闹。而这更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喜爱,他是那样的.慈爱、宽容、有耐心。

  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特别,就连太阳在园子里都显得特别大,特别亮,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就连天空也显得特别高,光芒四射的太阳让祖父园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发了作者不仅喜爱祖父的菜园,还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而祖父园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采用寄情于物得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上,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在祖父园子的快乐,自由。用重点读,重点体会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品味。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么的重要,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中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文字是美丽的,富有魅力的,让我们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学习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

  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学习园子里其他生物的表现,重点为练笔。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

  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板书:“就像……似的”、“愿意”

  4、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5、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6、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情”“景”“交融”)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阅读补充材料A《一朵中国北方原野的花——致萧红》,深入了解作者。

  4、阅读补充材料B《呼兰河传》(节选),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在1和2之间选择一题;在3与4之间选择一题。)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3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而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这篇课文可谓是名家名篇。课文作者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种菜的园子里的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我校教研组以“崇简、务本、求实”为教学理念,以文本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从而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一、用心去研读文本、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刚接到上课课题时,自己思绪比较乱,于是就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好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觉得每位名师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这样依葫芦画瓢,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肯定不利于我的教学。陈校长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用心读课文,先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读出自己新的感受。于是,我静下心来,捧起课本细细地读,反复地品、用心地悟,再从网上查找萧红和《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萧红的身世,再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因为有了祖父的爱,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

  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更是个充满爱的园子。而从整篇课文来看,这种快乐自由和爱,不仅洋溢于作者各个生活场景片段里,更多的渗透在作者那平淡、质朴的'特色语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复句式里,有了这样的顿悟,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课堂流程也就清晰起来:课堂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我童年生活的“乐趣”,再感悟祖父对我的“爱”。

  二、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中,全课围绕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你觉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引领,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过交流,指导朗读品“趣”,从而完成第一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在园子里,我除了拥有了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什么?”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而认识到我还更多的拥有祖父的“爱”,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细心阅读文中语句,品味祖父爱的细节,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看插图想象说话、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教学中,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所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在其它任何读书的时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品“趣”的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读书、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联想、边读边体会作者感情等各种读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口味“我”在园子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环节里,我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会品读作者语言、关注作者表达的方式去读书,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当着人来写的写法、全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种写法的语句形式,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这种写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复中表达出我快乐、自由和祖父对我的爱。相信如果能长期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肯定会在读书的质量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由于顾虑过多,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没有能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