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面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环面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1
同学们例3这道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14×52-3.14×42
你对这种算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算法是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综合式
能用综合算式是一大进步,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3.14×(52-42)
多简便,只用两步,你们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种算法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计算。
你真会学运用知识,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齐:同意)
我还有一种好办法!(学生很兴奋地)3.14×(5+4)!
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看出来的,52-42=5+4
我们验证一下。
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验证下,比如:62-52是否与6+5相等;102-82是否与10+8相等
我们试了,第一题行,第二题是不行的
我们看出,两数相差1时,行的,差2就有行了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表达上有问题,应该说当两数相差1时,两个算式相等,当两数相差2时,两处算式不相等,我们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那么,请大家算一算,多少?
102-82等于36
36与10、8有什么联系?
36=(10+8)×2
2与10、8有什么联系?
10减8等于2师写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我们写了几个算式能证明这处算式成立,52-32=(5+3)×(5-3)122-82=(12+8)×(12-8)
大家是不是都认为这样的算式是成立的?(齐:同意)
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所发现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圆的面积,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平方差公式推导验证的过程,这本来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可是无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生成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发现数学,生成数学的感受。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2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在认识圆环的设计中安排了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剪环形的过程知道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知识比我们直接传授给他们记得要更清楚、牢固。虽然,在这个环节耗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很好。没有特别的错误问题出现。看来“做数学”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之处:1、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2、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3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弗赖登塔尔强调,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因此,我在认识圆环的设计中安排了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剪切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剪环形的过程知道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由于学生体验了剪环形的整个过程,所以在我提出怎样求环形的面积时,学生能很快说出“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环形的面积”。这个过程使我感到在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知识比我们直接传授给他们记得要更清楚、牢固。
环形的特征: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此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这个环节耗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很好。没有特别的错误问题出现。看来“做数学”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题的处理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所以例题我采用自学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验证,比较计算方法,归纳并优化计算公式。 练习环节,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 “环宽”,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
不足之处:
1、练习题没能全部完成,导致没有实现练习的层次性。其实,我准备了不同的有关环形的练习题,由于在刚开始时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动手操作的时间给的充足,所以到练习题时时间不充分。设计的一道求半环形面积和一道拓展题没完成。
2、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在认识圆环特征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只是让学生在圆环上指出了“环宽‘‘但没有让学生将环宽与大半径、小半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大半径与小半径都是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而环宽是小圆上到大圆上的距离,表示环形的宽度。R-环宽=r r+环宽=R)为今后做题提供很好的保障
这节课有许多欣喜的地方,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但不遗憾的是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4
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 的本质问题。
根据以前的经验,也总是通过实例 ,也就是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圆环的面积该如何求,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总有疑问,如何改进呢?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人却总不明白,主要问题还是不明白圆环的概念,另外教学进度过快,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总是认为这类问题很简单不需要有过多的解释,倒致后来无论如何补进,学生总是不会,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不容易忘记,与其后来的反复强调,不如现在改进,因些,我想这样做,首先是一明确概念,。概念的理解,是呈阶梯状,分层次来理解,首先是初步感知生活的圆环,用课件出示,轮胎,光盘,胶带等,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步画圆环, 通过观察或量一量圆 环,你有什么发现?此时的学生已有了深度的理解,在些基础上,剪圆环,并出示一些同心圆和不是同心圆的图片,来让学生分辨,明白圆环是同心圆,第三步则是认识各部分的名称,既大半径和小半径,环宽,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认识,练习一些找大圆直径或小圆直径的,半径的等练习,经过上面的一系列的缓慢过程,有实际操 作也有课件濱示,还有练习, 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为下面的从而为下面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而后是求圆环的面积,自然而然,学生肯定也明白了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有了亲身的体会,学生很容易求出圆环的面积,但是为提高课堂效率,仅此一点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接下来我打破常规,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练习题目,进行单纯的练习,这样做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随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知道了圆环的面积如何求,如果给出了两个半径可以很简单的求出圆环的面积,但在实际生活是不是只会给出半径,求环形的面积?如果不是,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展示出现了各种类型,事实证明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验证,比较计算学生正确,并应用大半径、小半径、 “环宽”之间的关系练习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本节的课容量大,既有基础又有拓展,学生的积极性也极高,全体参与,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5
《圆环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我利用多媒体图片播放各类图片,创设学习环境,凸显情景教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圆环。然后由几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回想圆的面积的探索过程,你能得到启发,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得到环形面积计算的另一种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分圆,剪出环形,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观察边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操作、观察,经历了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认识到环形的面积的求法。学生在此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我感觉还有几个值得探讨的地方:1,列举生活中的圆环放在哪里更适合?2,圆环是否一定是个同心圆,如果不是同心圆,他还是圆环吗?事实上,如果不是同心圆,也一样可以求出两个圆之间部分的面积,也是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3,在拿到学生的作业在台上展示时,是否应该先出示正确的解答?如果给他们的第一思维呈现出正确的知识,然后再呈现错误的解答,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晰的掌握方法和知识点。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6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
然后,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说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我们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 本节课我感觉有几个思考的地方。
1、学生展示课前研究的时候,不能与下面的同学展开互动,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圆环是否一定是个同心圆?如果不是同心圆,它还是圆环吗?事实上,如果不是同心圆,也一样可以求出两个圆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
3、可以利用学生做的圆环来贯穿下面的练习。首先可以让他们量出他们做的圆环的'大小半径和环宽,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环宽的概念。避免了我在练习中涉及环宽的概念而说不清楚的尴尬。然后可以求出圆环的面积,这样学生就通过实际操作,真正理解了圆环的面积计算。达到理想的效果。
4、3。14×(R2—r2)这个公式还是出现比较好。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运用这个简单的运算方法。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7
今天教学了圆环的面积。(请学生预习什么是圆环,并制作圆环)。
1、很快就突破了重点。圆环面积的计算。同学们亲自做了圆环所以对圆环的制作很有发言权。课始请同学们说了说你怎么做的圆环。有些是用圆规,有些是用唱片,他们都强调了先画一个圆再画另一个圆,2-3个同学们说出了是从外面这个大圆里面剪去一个小圆。那么这个圆环的面积怎么计算呢?思考2分钟后有同学举手大胆地说说: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这样这节课的重点圆环的`面积就解决了。
2、教学时时时刻刻不让今天的重点就是计算圆环的面积。我请同学来说一说算式怎么列。学生很快变说出来了。我们又进行了对式子含义的理解。前面表示什么,后面表示什么。加深求圆环面积的思考思路就是大圆面积剪去小圆面积。
3、对求圆环面积的另一种方法,有同学自己写出来但是问他理由他说书上看来的。请同学仔细看看还有10来个同学看出这个是乘法分配率的应用,(我给予了肯定,)。
4、有效利用了课堂的自然生成。通过有些同学剪的时候他们对折再对折请同学们计算对折后的图形,半圆环面积即圆环面积的一半。这是同学们自己折叠出来的,算是课堂的自然生成把。后来却没有让同学门计算再对折后的图形的面积。
今天值得深思的地方
1、头痛计算。通过巡视发现同学们在计算平方时却出现了252-52=202的情况,还有学生252=50。我请学生来说一说平方是怎么计算的,还有把平方减展开,然后计算。再翻开口算训练计算1-10的平方,希望能亡羊补牢。2、对半圆环的面积计算。因为同学们做了圆环,所以当我把圆环对折后问同学,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时,学生们都能说出,就是圆环面积的一半,但是在课堂上面却没有列式计算,课堂作业本上面就有这样一道题目,从做的效果来看,全班39人中,有10人没有把圆环的面积除以2或乘以1/2。拓展题都没有时间做。还有1个学生还是对圆环的面积计算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课堂中间已经强调过了)。好学生的说法掩盖了后进生的计算问题。看来在课堂上面不仅要弄清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还要带领学生好好计算。
3、没有即使表扬学生。当有同学们说把圆对折在对折再对折好剪时没有好好表扬学生。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8
1、大多数学生对圆环的认识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但是对于它的形成过程缺少理性思考。通过本节课的训练,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及其应用。所以很容易接受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欠佳,对于已知内圆直径和环宽求外圆直径及已知外圆直径和环宽求内圆直径,概念模糊,学得很吃力,我想,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多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来理解,避免解题错误。
3、对于题意深奥的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得到或者做得好,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学生分层对待,分层测试,让后进的学生也同样有胜利感和成就感。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圆环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2、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例证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计算圆的面积
r=5厘米d=6米C=15.7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实物,认识圆环
出示光盘。提问:谁能用语言描述这个光盘?
2、实践操作,感知圆环
(1)刚才我们简单认识了圆环,现在你们能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一个圆环吗?
学生用一张白纸剪一个圆环。
(2)学生操作,动手剪环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3)说出剪圆环的过程。
让学生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3、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
(2)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时,边说边演示从一个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变成环形的动态过程:先求出外圆和内圆的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
思考: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师生交流后,明确要计算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外圆(大圆)的'半径或直径和内圆(小圆)的半径或直径。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尝试解答。
(5)反馈解答情况。
方法1: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方法2:大圆半径的平方与小圆半径的平方差乘以3.14。
观察比较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乘法分配律,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其实它们是一致的。
小结: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求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10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有好多地方都应该改进。
1、教学语言不丰富,导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提问方式单一,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教师都很累。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拓展题的训练感觉学生再囫囵吞枣,大部分学生根本就很不会做。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在引导时大半部分都是自己把着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在一定的程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4、由于习惯问题,我语速非常的快,可能学生只要稍微有一点不专心,就听不清我在讲什么。
5、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不够。在认识了解圆环各部分名称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概念:“环宽”,只是让学生在圆环上指出了“环宽”,但没有让学生将环宽与大半径、小半径进行对比,导致学生对环宽的理解有点模糊,致使拓展训练第2题只有三四个学生会做。
当然,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学生课堂生成的巧妙处理,每个学生的能力否得到培养等都值得研讨,因此我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给予我更多的批评指正。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圆环,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圆环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进行快乐填空,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作为知识铺垫,预习展示环节设计了三道小题,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紧接着就设计了两道计算题,一道是 已知半径求面积,一道是已知直径求面积,每组的1号同学板演,2号批改。结果发现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第三个小题是检测对新知识的预习效果,画出圆环的外圆半径。学生经过预习展示,收获颇多。
课堂顺利进入交流展示环节,我首先组织大家小组合作说说圆环的特点,并讨论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汇报展示时根据同学们的总结课件出示圆环的特点,两个圆的圆心在同一个点上,也就是同心圆。俩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然后先自主学习例2,独立计算圆环的面积,这时,我让每组的2号同学板演。当大多数同学都准确计算出结果时,我看着讲台上的4位同学,心里一愣,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呢?刚才如果让4号上台多好啊!时间的.关系我立即让他们停了下来,通过评讲发现,4人中仅有一人做对了,其余三人都是计算错误。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三位数乘法计算掌握的不够好,有的计算了两位就写出了结果,有的虽然计算方法正确,但准确率低。对照学生的板书,我及时让大家观察,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一致认为郭江龙的计算简便,他利用了乘法分配率使运算简便。为了让学生好记,我和学生又一起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环=3。14×(R2—r2)。然后,看着公式我又追问:要想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必须知道R和r。如果没告诉怎么办?学生一起研究R、r和环宽之间的关系。得出:R—r=环宽。
课堂进入反馈展示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两个习题,结果做的还是不理想,很多同学出错。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原因有三点:
1、第一小题是告诉了大圆的直径和小圆的直径,没有直接告诉R和r,必须先求出来,比例题多了两步,造成有些学生列综合算式出错。
2、圆环这节课虽然比较简单,但毕竟是一节新授课,学生原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每一点,每一步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演示。
3、要提高计算能力,还必须牢记一些常用的数字,如2π、3π ……9π以及计算公式。
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拿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进步,才会有收获。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12
圆环面积是在圆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学生接受并不太困难,但圆环却要把握住外圆和内圆这个形成圆环的本质问题。
弗赖登塔尔强调,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鉴于这种情况,我反思如下:
一、操作引路,感悟新知。
我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生活中的环形物品,谁愿说一说你还见过那些环形物品?火炉盖、餐桌转动的部分、轮胎等。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了环形,现在大家动手做环形,(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同学们在紧张制作过程中,我不断巡视,发现有个别同学剪出的小圆和大圆圆心不在同一个点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组交流剪环的过程,展示自己作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环形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征? 环形的特征:两个圆必须是同心圆,其次,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环形的宽度等于外圆半径减去内圆半径。在此我有效的利用课件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
二 、合作探究,凝炼新知
反复演示从大圆中取出小圆,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环形的面积等于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例题的处理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所以例题我采用自学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展示,分析验证,比较计算方法,归纳出计算公式, 即S=∏R—∏r或S=∏(R—r)。讨论:这两个算式运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哪个算式计算更为简便?
三、强化练习,深化新知。
为了让学生正确应用大半径、小半径、 “环宽”,练习时除了设计基础的练习与判断题,还设计了4道对比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处理大半径、小半径、“环宽”的关系。虽然,在剪环环节耗费了较长的教学时间,但作业反馈较好。没有出现计算方法的错误。计算中错误,有待强化练习中来补救,看来“做数学”确实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13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三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引出圆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出另一种方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本身是为探究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提炼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然后,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说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我们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在课堂评价时,我想了很多鼓励学生的话,学生在得到赏心悦目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尽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探索新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学习,孜孜不倦的探究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圆环面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04-12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02-04
《圆环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04-14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14篇04-14
圆环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02-28
面积教学反思02-23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2-25
《周长与面积》教学反思04-15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