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9 11:24: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而课文语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主要讲了四个小故事,我先给出第一个故事:相依为命。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按照老师给出的模式学着概括每个故事:相依为命——结为夫妻——临终嘱咐——隔河相望——鹊桥相会。学生通过小标题式的概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课题,先来品悟课文主人公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品质,学生边读边感悟,交流得很轻松。再让学生当堂完成了《补充习题》的第四题,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后,我以问题导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织女为什么会嫁给牛郎?②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织女?③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会感动众人,流传至今?学生讨论之后,我加以点拨总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地巧妙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分析,问题的合作探讨,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复述课文。复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因此,复述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的准备工作可以做得充分一些。如可以说一说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理一理课文内容的'顺序,画一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等。复述应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可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进行;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照。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内容连起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了学生复述的兴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 ;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从他们身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后被王母娘娘强拆散,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在熟读的基础上,先在全班集体交流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名字由来——老牛指点——树林相识——幸福生活——王母强拆——鹊桥相会。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交流课文内容。在细细品味人物形象时,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想象、情境表演等形式,逐步体会感悟,也学到了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其中,想象的`环节深受学生的喜欢,比如,让他们想象牛郎织女林中相识时的对话,想象王母娘娘知道织女私自下嫁凡间之后的暴怒,想象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时的倾诉,等等,学生们竭尽全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说的有理有据,比较到位。

  最后,我还问了学生,为什么织女放弃天上的“富丽堂皇”。而喜欢人间的平常生活,学生们的回答也让我刮目相看,有的说有牛郎相伴,抵得上任何金银财宝;有的说人间自由自在,纵没荣华富贵,但有爱人在身边,也是幸福的。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5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成效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中国那些民间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可取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习,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需要改进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6

  《牛郎织女》是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奇幻的想象,神奇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也让我们这些大人们百听不厌。这篇文字内容很多,篇幅很长,一共有2200多字。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文字多的长篇,再根据单元目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求,我思来想去,决定采用扶放结合,讲演并用的方式教学。

  第一课时除了完成当前的字词句教学之外,我还精讲了牛郎“童年”这一部分。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抓住牛郎童年的不幸和老牛做对比。老牛在牛郎的照顾下,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可是牛郎呢?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两相比较,让孩子们懂得牛郎的身世悲惨,居然不如一头老牛。

  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成亲”这一部分。其中,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道破天机;

  2、纱衣留人;

  3、互诉衷肠;

  4、同意成亲;

  5、回到草屋。然后我把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表演这五个部分。孩子们一下就投入其中,好不快乐。大家有的演,有的'说,有的讲,整个教室里顿时话语绵绵,气氛热烈。最后我请各个大组的同学上台为大家见故事。每个人都尽情地展示自己表演的才能,或说,或演,精彩纷呈。

  看着孩子们如此地对原作进行了更新的演绎,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7

  课堂实录

  4月28日的早晨,在胜浦中心小学六(2)班的教室里,一堂苏教版教材《牛郎织女》的语文课正在进行着。教师与学生关系在课堂上表示十分融洽,课堂教学氛围也热情高涨。突然……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师:你有什么问题?请说。

  生:我看了插图上的牛郎和织女,他们怎么都有青丝呢?

  [一时间,我被愣住了!学生们也都仔细地观察起了这幅课文插图: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老牛在一旁见了,眉开眼笑的。的确,图上牛郎与织女额上发根处似乎都是青丝!怎么办?在备课时,我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于是……]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啊,牛郎织女怎么都有青丝呢?是不是画家又画错了?

  [因为我跟学生讲过,在人教版教材上有一篇课文《飞夺泸定桥》,那上面的插图就是画错了。画家把红军战士画成了个个都是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双脚踩在铁索桥上,一手拿着枪,一手还在指挥,似乎在说:“同志们,冲啊!]

  生(1):老师,牛郎织女的青丝是天生的,没方法!

  生(2):因为他们太相爱了。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他们相思之时,青丝也就出来了。

  (班内学生议论纷纷。)

  师:那时,他们才刚刚相识与相知,也刚刚开始了相爱。他们还没有开始分别时的相思,哪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呢?

  生(3):老师,我知道了,是因为他们追求时尚。

  师:真的吗?他们特意将黑头发染成了白头发,为了赶时髦?就像现在的女年轻都将自身的黑头发染成了黄头发,赶时髦!

  (下面有一位女生说:“现在将黑头发染成黄头发的,男的也很多。”)

  生(4):或许是因为他们吃的饭菜都不好,营养不良,还睡不好,而导致他们有了青丝。

  师:有一定有道理!

  生(5):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在天上待了很长时间,到人间来就变成白头发了,或许是水土不符吧。据说牛郎也是天上的神仙,到了人间头发就变成白的了。

  师:“天上人间,水土不符”而造成的,有意思。

  生(6):老师,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知道,牛郎的青丝是因为他每天天不亮就被哥哥嫂嫂赶上山放牛,辛苦而来的;织女是因为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地织布,为王母娘娘装饰天空,所以她才白了头发。

  师:是啊,牛郎织女的青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相思而致,更不是为了赶时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停地工作、劳动而引起了青丝的出现。大家想象丰富,联想出色,学习得真不错。

  [正当我结束这一问题讨论之时,又有一位学生要发言。]

  生(7):牛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第一种,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织女在天上生活了那么久,到地上来当然会长出青丝啦!而牛郎呢,是被织女污染的。

  师:俗话说,有夫妻像,所以他们都是白头发。不过,就这么一会儿就污染了青丝,简直比“SARS”污染还快,真是不可思议。

  (全班学生大笑。)

  师:那么,你认为的第二种原因是什么?

  生(7):牛郎的青丝是因为他哥嫂对他不好,而且还要起早放牛,过度疲劳再加上营养不良,才有了青丝。至于织女的呢,每天都要不时地织彩锦,非常疲劳,所以有了青丝。

  师:是啊,如此勤劳而又善良的人,真是天生绝配。正如老牛最后所说“好心有好报呀”。

  教学反思:

  1、开拓学生思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需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笨拙;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牛郎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考虑与交流,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身敢想的,说自身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发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2、构建师生平等。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由上所述,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课堂教学氛围也热情高涨,因此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积极、乐观。整个教学过程民主、平等,又充溢了幽默与风趣,学生在课堂上有说有笑,有课堂知识的学习积累,有课外生活的补充与丰富,一切都源于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开放课堂生成。

  教学活动被“精心设计”之后,怎么能保证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呢?这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不论是问题的`“开放”,还是课堂上教与学的“生成”,都不是目的,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教室里实实在在所发生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最终所追求的也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不只要关心课堂“开放得如何”与“生成得如何”,还要计较课堂是“如何开放”与“如何生成”的,更不能不论课堂“开放了什么”与“生成了什么”。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开放”与“生成”。开放课堂生成,让全体学生来考虑,教师也参与进来,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吗?“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一起提高,这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这是中国教育家茅以升在《学生考老师》一书中所说的话,用在我这个教学片段上,真是再合适也不过。

  4、归源思想教育。

  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师生通过对“牛郎与织女为什么会有青丝”这一问题的讨论,其实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勤劳,做一个善良的人,让学生相信“好心有好报”的中国谚语。同时,针对牛郎织女的青丝讨论,师生对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与鲜明,并使主题得到了更高的深化与升华。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8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9

  上星期五,我们班学习了《牛郎织女》一文,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古至今,它已经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善良人们的心灵。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对于王母娘娘,在他们眼里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着力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由同座配合完成:

  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

  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拓展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古诗《乞巧》,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要勤劳善良,要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0

  《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如何将这样的.民间文学瑰宝展现给学生,我作了如下尝试:

  课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主线,分为“体会织女之决”“ 体会爱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三大板块,使得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流畅。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想象说话众仙女劝告织女的情境,以此来体会织女下嫁人间的决心;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想象人间生活的温馨美满;想象写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进了语言文字,体验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较符合课文情境的过渡语创设 情境,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唱词等丰富课文内涵,更好的展现了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因而学生学习投入,情动辞发,学习较有效。

  许久没有上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课了,但是还是感觉有明显的欠缺与不足。课堂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放了两遍,另一遍纯属多余,使得后半堂课仓促,特别是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环节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不可谓是一个遗憾。

  追寻完美的课堂,这是一个遥遥的梦吧!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我想应该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整个课堂大有辩论赛的意味,作为老师的我根本没有插嘴的份。我边听边思考,我必须得表明我的观点。可是我到底站在哪方才是对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价值观的判断。

  “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坏呢?”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任何阻止和破坏剥夺别人幸福和自由的人,我都不喜欢。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所谓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群众创作,在群众中流传的,故事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听了我的观点,孩子们信服地点了头。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完本文的感受,孩子们都说,原来读《牛郎织女》,只是觉得故事吸引人,神奇、有趣,没想到故事中还包含着这样多的思想。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2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几个人物,学生也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几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去体会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完成对课文的脉络的把握,列出小标题,展示汇报后,全班一致通过“名字由来——相依为命、老牛牵线——树林相识——幸福生活——隔河相望——鹊桥相会”这样的提纲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方便复述课文。为了降低学生复述课文时的难度,对于“隔河相望”一部分,我又引导学生按照“知道下落——发誓抓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的顺序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以分散复述课文的难点。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对于课文的结构层次,文中的人物等内容,学生都能比较好地去掌握,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学生好像对于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怎么感兴趣,好像都是在应付老师,没有多少的主动。在《上好课的智慧与策略》中的“课堂教学中的师德修养”一文里,我看到这样的话“要能低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听课时最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学习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近教师。”读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问自己: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我了解多少?在上课时,对学生我知道他们掌握了多少?在课后,对学生我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对于学生,我知道他们希望我怎样去教他们吗?……一连串的'问题之后,我如坐针毡。原来我的教学是处在空中楼阁,对学生我一无所知,我怎么能上好课呢?怎么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调动起来呢?“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思想单向灌输的过程。”这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

  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后来,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新的知识已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或是想知道的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该怎样去备课,怎样去上课。

  但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情况会有所转机。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3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4

  《牛郎织女》是一篇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 追 ,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课文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我让学生读文后,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织女各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读课文 2 、 3 自然段,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透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仙女们佩服织女呢?学生们明白了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然后再让学生们想象思考: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这样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意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透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如“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是一个中心句,学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没有什么要讲细悟透。但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是个怎样的人。(心底善良,吃苦耐劳)然后再读课文2、3小结,学生会有更深的体会。

  透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

  思考1: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聚焦: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

  思考2: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4-06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3-23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篇04-19

牛郎织女说课稿07-05

《牛郎织女》教案03-23

牛郎织女教案02-14

《牛郎织女》教案02-21

《牛郎织女》说课稿03-31

《牛郎织女》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