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17 13:20:2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篇)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年级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理解本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资料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至20各数。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明白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片;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年的教改科研工作,切实做到“科研兴校、科研兴课、科研促师”,让教改科研为我校争创全国名校增光添彩。特制订本学期教改科研工作补充计划。

  一、主要工作:

  1、进一步落实理论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本学期里,我们重点将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以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让老师们走向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走向新成功;促使老师们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进行确认。让每一个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老师都成长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2、切实抓好几项重点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工作

  作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我们目前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学科教材进行验证性实验,各实验教师的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研究的侧重,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年级组内和教研组内的教师相互合作,协同研究,及时交流与分享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感想与体会。

  (2)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工作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越来越成为校际间竞争的新焦点,也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契机。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继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分年级或小组开展,主题就是“知礼、守纪”。让朝阳学生从“坐、立、行、着装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朝阳学生都具有初步的现代文明人的风范。

  (3)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实验研究工作

  本学期继续抓好艺术教育的研究,以新课程的精神指导艺术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教师协同教学为研究的侧重点,切实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创新人格结合进来,力争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4)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工作

  本学期学校计划完成校园网的基本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物质保障。本期将重点开展《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及《基于网络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5)健康促进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将根据“健康促进学校”课题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完成课题计划的研究任务。

  (6)其它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保障重点实验课题的有效开展的基础上,我校的其它课题及常规的科研工作也要正常的开展。特别是教师的个人课题,希望每一位老师高度的重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注意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力争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效果,争创自己的科研品牌。

  二、工作措施:

  为了保证以上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本学期,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工作。各实验年级、各实验学科要以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研究。各教研组要将课程改革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语文、数学学科要以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变革为重点;艺术学科以研究老师的协同教学为重点;科学以研究开放的课堂为重点;综合实践以研究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为重点;体育学科结合“终身体育”和“健康学校”开展研究。

  2、配合“博学工程”、“名师工程”以及“特色课堂教学研究”的开展,学校将组织老师们较系统的学习一些新课程改革方面(重点是新课程与老师角色转变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的相关理论。教科室将每月为老师们提供学习资料。内容包括: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方法等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本学期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资料的搜集、整理、整合,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切实地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搞出成效,搞出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加强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重点课题要不定期的开展研讨活动,聘请专家到校作相应指导,保证课题的开展;教师个人课题要加强过程性的检查评价,把过程性资料作为科研课题成果评审的一个重要方面。

  4、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实验课题的主要参研人员职责,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力量,保障相关课题的顺利开展。每一位参与重点课题研究的主开人员要不定期的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进度和过程性资料,并根据课题的目标进行分析整理。

  5、本期将继续修订《朝阳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里面关于课题主研人员的条款。

  6、为了让更多老师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发挥应有的功效,本期学校将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老师们发表、交流科研成果。请各位老师认真开展各项实验研究,及时提交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12.9-2.13

  开学报名

  2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3

  2.23-2.2743.2-3.653.9-3.13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

  3.23-3.2783.30-4.3

  总复习 31课时

  9

  4.6-4.10

  数与代数 20课时

  10

  4.13-4.17,4.20-4.24,4.27-5.1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13

  5.4-5.8-5.11-5.15

  统计与概率5课时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16

  5.25-5.29

  期末复习

  17

  6.1-6.7

  期末复习

  18

  6.8-6.14

  期末复习

  19

  检测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按照全套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宗旨编写的。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阅读”、“作文”和“练习”组成的。

  1、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的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图片。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接受规范化的指导与训练。是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体现。

  2、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基本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李广射虎》;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课文,如《微笑着承受一切》;有的课文介绍了科学自然常识,如《恐龙》、《海底世界》等。课文篇幅短小,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

  3、关于作文

  本册课本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次,各课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课题

  内 容

  要 求

  1

  看图写一篇作文

  仔细观察几幅图,弄清经过,有顺序具体写下来。

  2

  为别人画像后写一篇作文

  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

  3

  写写自己的新发现

  用自己的一切感官观察生活身边的事物,写一片段。

  4

  学写人物对话写

  根据图意或生活实际写一段对话,注意人物表情

  5

  写一篇板报稿

  初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6

  对周围事物发表见解

  搜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7

  学写简单日记

  学习写日记的格式,能比较具体的记事。

  8

  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4、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内容包括写字、词句、朗读背诵、成语积累、说话等,既相互独立,有各自成系列。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些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83个生字,其中能默写260个,并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入体

  (2)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听话说话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通顺,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和实物,写出较具体的片段,能修改、排列句子

  (2)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

  实有人数

  参试人数

  参试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总分

  平均分

  2、基本技能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听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结合言语交际的训练,多数学生能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但也存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有话却不知如何说起的现象,还有待于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有1/3同学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但缺乏感情;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有待于深入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写作方面多数同学能写出生动、具体且富有丰富想象的片段。有1/3的同学语句没有条理,错别字较多,且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字作为学生的强项,多数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入体”,结构美观,线条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引导他们学写字贴,争取字形上的舒展,摆脱目前的拘谨、呆板。 3、智力和非 智力因素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

  智力好非智力差

  智力差非智力好

  智力非智力都差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谨防时紧时松,出现“回潮”。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教学,双向互动,体现交际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4、注重有目的、有计划的上好作文指导课,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经过两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对数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数感不断加强,但还有一些同学思想不开阔,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

  1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3 、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好课堂内容,学生认真准备好学具等学习材料,课上共同配合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 、在课堂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枯燥、单调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游戏中学习知识启迪思维。

  3、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 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形式多样化,给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每次趣味数学课都有中心,有准备,课后有总结反思。

  4、练习的设计做到有易到难,层次分明。

  5、对于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导。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其次是努力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最后,每节课都事先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东西,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

  二、关注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差生的辅导。因此,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差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差生掉队。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其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巧用奖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两种奖励机制,个人奖励制和小组奖励制相结合。个人用集小贴画对表扬信进行奖励。小组之间的比赛,针对各种项目的积分、评比,如纪律、卫生、作业、背书条、发言、路队、课间操等,对小组进行加分和扣分。每月一总分,积分第一名的小组可免一次作业,积分最后一名的小组要加作业。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7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建议

  2.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3.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4.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7.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8.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第一部分:学情判断(个体分析、整体判断、家庭背景、可用资源等)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相关措施等)

  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1、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2、采取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3、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阶段目标

  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

  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

  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长度。

  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

  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一面的形状。

  10、《统计和可能性》是通过收集数据,让学生能用方块统计图表达数据,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1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1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1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1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1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1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2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2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2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部分:工作进度(教学进度、班级工作进度或部门工作进度等)

  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

  18/29—9/4《分一分》

  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

  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

  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59/27—9/30《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610/1—10/7国庆放假

  710/8—10/15《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810/18—10/22《单元复习》、《位置和方向》

  910/25—10/29《量长度》、《量一量》

  1011/1—11/5《乘和除》(一)、《练习七》、

  111/8—11/12《乘和除》(一)、《练习八》、

  1211/15—11/19《单元复习》、《时、分、秒》

  1311/22—11/26《乘和除》(二)、《练习九》

  1411/29—12/3《算“24点”》、《观察物体》

  1512/6—12/10《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

  1612/13—12/17《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继续教学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初步教学简单的分数与小数,开始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结合认数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教学观察形状相近的物体,比较它们的视图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视图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教学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突出对给定的面的大小的测量和估计;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重点放在利用平均数描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者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涉及的内容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计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算法等等。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第二,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想方法交叉应用;第三,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3、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4、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000米,1吨=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 限结果是整数 )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40人,男生多,女生少。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班里的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三、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9、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上研究课为载体,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名师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形成独自的教学行为。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化教研过程,培养名师。鼓励教师留心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养成反思习惯,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为教师积极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做好差生的转变过程,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学习《新课标》。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者,有咋样的思想就有咋样的教学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组织科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用课标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继续坚持每周三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上研讨课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时的到会情况和参与情况严格按照《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作为教师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依据之一。

  3、教研活动工作。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数学科组内所有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校内研讨课,为使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互助互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积极投稿,争取一年内有一篇论文获奖,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

  5、积极开展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6、继续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两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把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7、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8、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7-18

2022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3-16

2024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3-10

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3-11

小学二数学教学计划02-07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4-04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4-0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优秀02-04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03-03

【热】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