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4-24 18:21:1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锦10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锦10篇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河北省小学的地方课程。要成为高素质的学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树卫“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的第一素质”的观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和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课主要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克服自卑、树卫信心。

  第二部分:积极主动,学会学习。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力投入学习生活。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 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 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 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 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 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 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 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 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 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 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 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 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 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 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 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 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 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 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 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 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 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 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 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 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 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 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 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 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 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 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 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 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 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 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 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 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 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 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 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 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 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 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 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 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 能组建基本电路。

  9、 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 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 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 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 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 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 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珠心算是我国发明的文化特产,从珠算发展到心算,可以开发幼儿的右脑,发展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训练中不仅培养幼儿认真仔细、坚强毅力,竞争意识,分秒必争,不断追求的意念,还能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

  2、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拨珠方法。

  3、通过熟练拨珠、珠数对应,进行空拨、想拨,发展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4、学会双手拨珠,建立两档珠映象。

  5、在多位数的加减混合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指法,在算盘上数位对齐。

  6、通过摹拟拨珠,数珠互译过渡到大脑思维,从而由珠算技能转化为心智技能。

  三、教学内容:

  1.认识算盘,会正确拨珠,看珠写数,看数译珠。

  2.能珠算一、两位数五笔、七笔、十笔加减法和加减混合题,并能正确地看心算、听心算。

  3.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4.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的基本拨珠方法,能正确珠算十笔两位,两位与三位,三位的加法和加减混合题。

  5.熟记乘法口诀,学会看心算两位乘一位、三位乘一位、四位

  乘一位,并能达到一定速度,并能正确地听心算。

  6.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训练,夯实发展基础

  (1)珠算是珠心算的基础,珠心算则是珠算的最高形式与目标,在珠心算训练中,首先要抓好珠算训练,只有实打算盘打得正确,打得快,才能促进珠心算正确、迅速,每节课开头都要进行3~5分钟的`珠算基本训练。

  (2)从起步抓起,根据珠心算的特点,重视教学方法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动作操作的训练,强化基本训练和形成心智技能(内化)。在习惯养成上要求拨珠时姿势正确,指法分工明确,布数合理灵活,算法表述等训练。突出实拨,空拨和想拨,注意描述拨珠过程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较熟练的珠心算能力。

  (3)在珠心算的训练中,学生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在每节课的训练前,反复训练,排除干扰的能力,使学生在每次训练时都投入全部注意力,养成好习惯。其次珠心算训练要按实拨、空拨、看拨、想拨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特别在看数,听数、记数、写数、拨珠和心算等方面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严格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规范认真操作,逐步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2.优化训练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结构等方面要做到日益优化,尽可能做到内容、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要“动”。

  (2)认真备好课,记录好每位学生的训练情况,高效规范地训

  练,并且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精英苗子,同时要勇于探索、科学训练、乐于奉献,走出自己的路子。

  (3)珠心算训练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的效率,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夺星星等激励方式,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避免简单、单调的方法,给予孩子的知识要更富于立体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构建评价机制,创设竞争氛围

  (1)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会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表现,我们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接受慢的给予及时辅导,不让他们的问题积累太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以竞争促进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共同进步,并建立轮换淘汰的机制。

  4.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能力

  珠心算的教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一个孩子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课后陪练辅导,所以我们注重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合作,形成家校合力,要让家长对珠心算有所了解,共同关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每一滴。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教导处工作将继续围绕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培训工作部署,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常规管理、师资培训、质量监控、课题研究等工作,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深思并总结我校近几年教学发展的过程,汲取有用经验,联系实际,重新定位本学期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坚持精细化管理,务实求真,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我校的教学科研力度,突破进取,开拓一个崭新的教学面貌。

  二、工作目标

  1、常规管理更精细;

  2、校本教研更有效;

  3、教学质量更稳定;

  4、师生素质更全面。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落实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教师再次学习《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和《湖里区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意见》,并在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积极贯彻执行。对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并针对常规检查反馈结果,及时改进不足,努力提高学校的常规管理质量。

  2.严格执行《厦门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减负令”要求,配合体育教研组认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课外锻炼1小时。校长室、教导处加强巡课,对不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课不准时进课堂、课上随意离开教室、随意调课、挪课等现象及时纠正,形成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3.各教研组在开学初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根据教导处工作安排,结合上学期区校本工作调研提出的建议,制定出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教研内容做到具体明确,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以高质量的活动为教师服务,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学科教师要熟悉新教材,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实质,及时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并安排好教学进度。

  4.教导处与教研组继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调研和监控,继续推行随堂听课和常规检查制度,以跟踪随堂听课和不定期随堂听课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以教研组定期检查和教导处随机抽查相结合,提高编写教案、批改作业、导优辅差等工作的实效性。

  5.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跟踪调研,虽然平时不举行单元测试,但仍然要求各学科要有阶段复习和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毕业班的质量监控,及时召开毕业班任课教师会议、毕业班学生家长会等,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动态,制定详细的复习指导方案,家校密切配合,做好毕业迎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评价方式,落实《湖里区发展性评价综合记录册》全学科评价及定性定量、细评粗评相结合的评价策略。

  6.重视导优辅差工作。建立导优辅差档案,要求每位教师一要重视课内补差,二要重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导优辅差,三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防止个别厌学、逃学情况的发生,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所教班中的差生情况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 重视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订正,人人过关,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

  7.加强对学科竞赛的组织、策划、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竞赛为契机,切实加强对特长生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丰富第二课堂,挖掘家长和周边资源,开展舞蹈、科技、美术、书法、篮球、田径队等小社团活动,规范管理,每个负责老师在开学初要拟定出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教导处对各组进行巡查,期末各组综合展示。

  (二)强化课程改革,促进有效研修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课程培训,外出听讲座、学习取经等,自觉阅读有关教育教学、课改理论等书籍,将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有效转变教学行为。

  2.加强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继续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改。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以常规教研活动与创新教研方式相结合,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研方式。加强校内同学科、同年段的教研工作,引领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教师本学期要在本组内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学科论文和教学反思等,通过听课、评课,促进交流;尝试到外校参加教研,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教研实效性。

  3.围绕我校市、区共三个立项课题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争取专家的引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合作研讨,重点突破,做好阶段小结和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力求通过课题的引领来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4.开展教师技能岗位练兵活动、竞赛,发挥新一批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练好基本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借练兵活动为平台挑选校级骨干。

  5.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导处将组织对部分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甚至跟踪听课,目的在于督促青年教师重视并切实落实好平时的课堂教学,且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有更大的收益。坚持“师徒结对”等形式,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促使她们在教学教研的各个方面,真正起示范、引领作用,并促进年轻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6.继续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再订一批推荐读书目录,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读书小组,定时定人员地开展读书分享会。

  7、加强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升教师多媒体运用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对全体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老师对计算机运用的不熟和不广的缺陷,本学期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计算机老师对全体教师的进行课件制作、表格制作、资源上传等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老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

  (三)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背诵经典古诗文,彰显书香校园特色。

  本学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及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想,或是摘抄下优美的词句,浓缩成一本本阅读小日记。学校也将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大量开展背诵经典古诗文活动,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应烂熟于心,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文化校园的特色。在三至六年级开展读经典抒体会征文比赛活动。

  2.提高写字质量,彰显墨香校园特色。

  针对我校写字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本学期教导处将着重抓学生的写字质量。每位任课老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低年级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笔画的教学。中高年级要加强钢笔字的练习。要组织作品展示,各班要布置版面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开展钢笔字比赛。

  3、继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拟开展一、二年级识字比赛、口算比赛,三至六年级应用题比赛,音乐小歌手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依托课题,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做好减负增效课题的研究工作。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减负增效的研究工作,要求人人参与研究,使减负增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总之,本学期,我们每一位老师本着我真诚,我勤奋,我快乐的生活理念,坚持心中的目标,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通常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我们掌握初学英语的学生特点,细心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其中优秀生大约占全班人数的50%,他们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稳固,能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中等,这部分学生反应灵活,理解力较强,但课堂纪律稍差。我要通过对优秀生的辅导,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较差点的约占全班人数的`7%,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家庭文化环境较差,家长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还有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头脑反应较慢在学习上被动,以至学习成绩较差,还有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学习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我要通过对待优生的辅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New Standard English 第一册是供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的。全书共11个模块,内含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两个单元,一般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一些英语歌曲、chant名、小诗或一些游戏。

  Module 1:Greetings。

  Module 2:Introductions。

  Module 3:Numbers。

  Module 4: Colours。

  Module 5:School。

  Module 6:Classroom。

  Module 7L Family。

  Module8: Friends。

  Module9:Birthday。

  Module10:Directions。

  在这一册,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我们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名称,并给予回答;数字1—10;谈论人、物品、地点、颜色、数字;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也希望学生结合语用和语境掌握语句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本册英语,使学生:

  1、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创新能力,主体意识,独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

  2、能完成课文以外的听力练习。

  3、能运用英语在日常学校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的日常口头交际,如问候他人,询问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仿照示例或据图片提示进行简单的对话。

  4、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课内外活动。

  5、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6、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7、能使学生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养成开放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名称,并给予回答;数字1——10;谈论人、物品、地点、颜色、方位;表达自己的喜好等。

  2、难点: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也希望学生结合语用和语境掌握语句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 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把笑容和幽默每天都带到教室里,让学生在放松开心快乐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和蔼可亲的目光下轻松学习,轻松学习,重新培养兴趣。

  2、 课堂上尽量最大可能地使用英语,不用或少用汉语。

  3、 纠正错误。永远用委婉,间接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

  4、 鼓励。鼓励是帮助,是使学生树立自信,学好英语的最好方法。

  5、 利用录音磁带,影碟机,网络资源等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6、 给差生补课,且要持之一恒,永远不要放弃每一位掉队的学生。

  7、 小组活动,趣味歌曲,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贯穿课堂始终。

  六、 教学进度。

  第一周:2 —4 页。

  第二周:5 —7 页。

  第三周:8 —9页。

  第四周:10—12页。

  第五周:13—14页。

  第六周:15—17页。

  第七周:18—19页。

  第八周:20—22页。

  第九周:23—25页。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25—27页。

  第十二周:28—29页。

  第十三周:30—32页。

  第十四周:36—37页。

  第十五周:33—34页。

  第十六周:35—37页。

  第十七周:38—40页。

  第十八周:41——43页。

  第十九周:43——45页。

  第二十周:51——52页。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活动目的: 通过折纸可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五的午休时间

  三、活动步骤: 折纸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趣味折纸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本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趣味折纸兴趣小组

  本兴趣小组的成员大约3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折纸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的中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折纸起源于中国。一张完整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而成就的各种人物、动物或草木的形态的方法。这次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从人物、动物、草木入手,教给学生各种不同事物的折叠方法,丰富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小组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从最基础的折叠符号入手解决学生起点不统一,学习知识不系统的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折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折纸艺术欣赏。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折纸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六个单元,每个新授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结合功能和结构,安排了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这样设计和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来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学习技巧进而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

  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图片,音乐,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所接触的英语知识,给了他们更新颖的视觉,听觉感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好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共三十八人,孩子们刚走进校园,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年龄和心里认知的原因,在小学一年级展开英语教学,对于仅有六岁的孩子们来说在学习英语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上课时的自控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且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英语,教学难度大。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全书共六个单元,教材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内容:用英语和老师、同学、家长打招呼、问好,说再见等;运用简单句型在熟悉的场合介绍同学、老师或家人,并能做出得体的呼应,能听、说、认读关于小动物、文具、身体部位等的单词,且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发展儿童的口语为核心,培养儿童对英语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建立和增强儿童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发展儿童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2、帮助家长了解、掌握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家长的狼嚎的教育行为,增进亲子沟通,发展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

  四、教学措施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尽量创造新颖多样,赋予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运用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竞争好奇心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地气氛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走神现象,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小,要注意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并且要多在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必修1),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皆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基础、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实现——制作、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高11班金额高12班学生分为6-8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收集与技术有关的各种图片、文字资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上技术课,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1”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5、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多跟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物理、历史、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六、实施过程

  根据国家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设置指导意见,本(技术与设计1必修)应该安排38学时,但我校只在高一一学年开设《技术与设计》(必修1)高二和《技术与设计》(必修2),,每周一课时,这样我们只能压缩课时,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必修)模块课时分配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通用技术简介(第1课时)

  总1课时

  2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

  总4课时

  3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2课时)

  4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第1课时)

  5

  第三节-技术的性质三技术的未来(第2课时)

  6

  第二章-技术世界里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第1课时)

  总5课时

  7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1课时)

  8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2课时)

  9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第1课时)

  10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第2课时)

  1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第1课时)

  总6课时

  12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第2课时)

  13

  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第1课时)

  14

  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第2课时)

  15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第1课时)

  16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第2课时)

  17

  第四章-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一节-发现问题(第1课时)

  总3课时

  18

  第二节-明确问题(第1课时)

  19

  第二节-明确问题(第2课时)

  20

  复习

  总1课时

  21

  期末考试

  总1课时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5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进度表(略)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学生教学的工作计划03-18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3-16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2-17

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03-24

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3-06

语文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3-23

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02-28

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3-10

一年级健康教学工作计划03-12

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