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4 08:17: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途接手教学班级,教材又是全新部编教材,着实在工作上增添不少负担。众所周知,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学业的分水点,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教师好好反思。就语文教学及部编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基础仍然要重视,尤其是字词积累;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是分薄弱;写作方面应该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同时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编排体系、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只得在教学中探索前进,在探索中不断反思。

  一、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等,是每一个教师接受教学之前,务必深入了解、细心分析的;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就得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以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要求的清晰、明确理解。

  篇2在注重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主要是强化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仅是一个教学范本,教师应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去挖掘相关生活及人生道义,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还有,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教学,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一切从实际出发,方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课堂实践,以师生有效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践行自己职业职责和价值的主要场所,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去落实

  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仅是一个引领者,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自己课堂实践提供便捷措施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答疑的预设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教师务必充分考虑;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将课前预设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并展开讨论,落实有关答疑问题,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三、充分认识自己

  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不足;再差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的觉得自己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有些老师有种感觉,某段时间自己教学似乎比较得心应手,心情十分顺畅;某段时间自己的教学老是不顺,总觉得教不好了,这里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因素。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维持一定的显性期,任何一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当教师不断地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并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新方法就会即将破壳而出。

  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道呢?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正是这些课堂形势迫使教师积极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教师自己必须穿越更宽广的教学天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学习,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教材、课堂,更离不开教师自己,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学生、教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尝试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方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进行正确的角色转变,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课堂质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我谈几点学习教学策略体会:

  一、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二、好的语文老师是开路先锋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师要身正为范。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人文素养,也是我努力要一直去做的。教师要有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功。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听了有关微课的讲座,感觉受益良多。微课,对于许多老师来讲,虽有耳闻,却认识不深,究竟什么是微课,怎样制作微课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我们会以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陈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需要教师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阴暗冰冷的“死角”。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一、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

  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 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二年级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理解“儿歌,”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近期,我参加华龙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陶醉

  邵老师在讲《搭石》时,通过简介什么是搭石,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感知到了课文中的更多信息和情感,也就意味着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祝老师在讲《猫》中的生字时,采用“开火车”和“小老师领读”的游戏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书写规范美观,板书设计美观

  如《猫》一课,板书设计成长方形,所有内容围绕“古怪”、“淘气”板书,和课文很相称;《搭石》和《长城》板书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四、教师教态自然大方

  三位老师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大方,恰当的微笑,使人感觉亲近。手势简练、明确,运用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促进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更利于教学任务的进行。

  五、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

  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的设计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自然地衔接教学的知识板块,也能灵活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效果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那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六、注重语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邵老师在讲《搭石》一课时,趁学生学习体验了那感人的品质,感到心潮澎湃时,指导学生激情练读,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1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次要求。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充分感受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后,她再让学生用激动而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七、注重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以“学”为主。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想办法让学生去触及文本,并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体会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这样的评价细节随处可见。

  三位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制定了如下努力方向:

  1、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尤其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课堂语言的锤炼。

  2、要在备课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对文本真的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方法。

  3、从教学内容总体出发确定好每节课的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三方面的目标。再精心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

  4、注意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使用要合理恰当。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在“春的使者”招引下,4月19日至21日,受学校的派遣我前往成都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武琼,张红,吴勇,宋运来的作文课及讲座。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精彩纷呈

  这次创新力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无论是贾志敏老师的示范课《古文今译》,还是武琼老师的的《活动作文》,或是张红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以及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印象最深的还是贾志敏老师的《古文今译》,从一篇37个字的古文编写出500字现代文,让我知道了原来听课也是一种享受。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贾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他不断地让学生听后复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他要求学生听四句话后写下来,并且有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工整,标点写完整。在学生写的时候,贾老师边巡视边说:坐得正坐得直的小朋友字写得好。马上,学生的腰板便都挺得直直的。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二、专家报告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本次活动之二就是名师们精彩讲座。贾老师告诉我们,作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要形成“高、真、活、实”的特色。使一节枯燥的作文课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宋运来老师在讲座中送给了我们几个耐人寻味的字“能说会道,顺意写作”,他告诉我们,首先要知道一篇作文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如何评等几大特点,使我茅塞顿开。各位专家们各有特色,使我受益匪浅。

  在参加完活动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位特级教师犹如春的使者,插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讯息,唤醒冬眠的动物,踏破河床的厚冰,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名师的成长道路让我深深地明白:未来的教学路还很长很长,只有自身成长起来,强大起来,前面的`道路才会宽广,未来才有希望!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篇4近期,我参加了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感受颇深: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到老师们的课时,感觉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大多数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2、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3、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4、评价语言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来鼓励学生;”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走近名师,一睹名师教学的风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诗性化。我从此真正的认识了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和更好的驾驭教材的重要性。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的方向。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不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上课注重与学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如刘璟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播放了一组图片,回忆去年她与这群孩子在一起学习的样子。而何世千老师则是让学生看着他评价他,并与他们谈各自的梦想。这样,互不相识的学生与老师就立刻熟悉起来了,让学生的身心变得愉快了。从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教授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不仅起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而且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其次,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位上课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比如何世千老师的《圆圆的沙粒》这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扮演了沙粒及他的同伴们,分角色有感情了朗读了课文中的'对话。 而刘璟老师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理解文中的“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从中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过是一个引导者。

  再者,课堂以词语教学为核心。三四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写作阶段,词语和语句的积累对他们的写作环节是一个重要部分。每一位上课老师都是以词语组合复习为切入点导入新课,最后又以积累词语与语句做收尾。在何世千老师的课中,老师开始让学生用出示的几个词语简略的讲述课文内容,课文总结时有让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词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那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运用也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我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出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内容与形式的运动统一是万物存在、发展的本源动力,语文亦然。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直指语文的“意”与“言”。20xx年版“课标”明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诚然,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言”与“意”的运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往来于“言”与“意”的双向通道上,领略途中风景,体验语文“言”“意”共存共生之妙,从而最终实现学习语文的高峰体验――“言”“意”的双向新生。笔者现从课堂中学生的“学”、教师的“导”以及教学的“过程”三个方面来绘就“言意共生”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

  一、“学”的状态,在于欢畅

  “言意共生”语文课堂中,欢畅的学态是学生的本然之举。教学的本质是“让学”,即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学。“让学”首先是教师主动的移位行为,用意在于给学生“腾出”学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说,这比起学生所要学的“道”或“业”本身更为重要。事实一再证实,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自我主导的活动,学习才会发生,教育也才会真正有效。就语文教学来讲,王尚文细化了“让学”的两层含义:一是“让热爱”,二是“让实践”。“让热爱”,即让学生爱上语文,当然也只有教师对语文的爱才能诱导学生对语文的爱,因为“感情只对感情说话”(费尔巴哈语),不可能想象一个不爱语文的教师能教出爱语文的学生;“让实践”,就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门径(学习的路径),知道该怎么去学(学习的方法),即所谓“授之以渔”。语文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言意共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先意识”,是语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期许。

  儿童的语文学习本身就是“言意共生”的。关于儿童习得语文一直有两种观点:感悟派与训练派。我们无需在此论述谁是谁非,我们一方面不能做语文的“玄学”,儿童是不能在“不可言传”状态中去感悟言语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丢掉“悟”,要悟感情、悟方法,悟“言”“意”之妙。说到底,“言意共生”既不是枯燥的模仿,也不是空洞的说教。既然,儿童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来自“言”“意”的感悟与实践,那么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留足感悟实践“言”“意”的时空,实现真正的“让学”,实现一种若无其事状态下的言语学习,无论是合作还是自主探寻,在言语的跌打滚爬中习得言语能力,在意义的感悟场中熏染人格精神,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让热爱”与“让实践”。

  “言意共生”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儿童立场,是儿童的“学的”课堂。李海林先生在谈到课程内容开发时曾说:“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开发的根本视域和立场是学生,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写文章这样的角度来开发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本身的迁移、衍生、积累与想象中理解、感悟和创造,语文课就是要上出语文味。繁杂的设计、过多的非语文活动、频繁的教学场景切换,这些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对言语的品味与投入,不利于文字的内化(刘昕语)。要舍得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产生由文字引发的无声、无言与无字的静默,这样的教学留白,获取无声胜有声的妙境,儿童的语文生长,是一趟言意逐渐丰盈无限的言语生命之旅。

  “言意共生”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学生言语成长的本源动力,即儿童“言语生命动力学”(潘新和语)。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就应该有所定位: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更应有学习能力的。诚如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所言:“课程不仅仅是显性的,还有很多是隐性的,是无声的课程,无声的语言,常常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点。传统教育只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重视学历而忽视‘学力’。学力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式方法,尤其是动机、态度,都是隐性的,看不见的。国外学者用冰山模型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即冰山露出的`部分只代表学力的一点点,海平面底下、看不见的那部分也是学力,看得见的部分是应试教育关注的知识。而实际上,如果不激发动机,不思考方式方法,显性部分的学力很难衬托出来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学力应当相互支持,形成互补。”学习一定是显性与隐形的,所以我们的学习成果不能太短视、太显性,如小组合作就是有“隐性收入”的:学习的序列、方法、心态等方面。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视而鲜见,很大程度上,传统教学漠视了学生的“学力”。学生言语成长的本源动力,更多地体现在言语发展的“学力”,学力包括学习的动力、态度、方式方法,尤其是动机、态度都是隐形的,几乎看不见。

  “言意共生”的语文课堂追求的还是学生言语成长的个性化。无需再赘述学生言语为何要个性化,这是言语生命动力学的本质。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世间万物的丰富,当然也包含着人的丰富。如何保证学生言语不被同化,个性不被磨灭,这就需要教师清醒自己的教学角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相互制衡、动态平衡的关系。教师角色应该为旁观者和参与者的两重身份。旁观者主要指向于教学的观察与调控;参与者主要指向于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视角融合。”(王尚文语)这两种身份的聚合,才是保障学生言语发展个性化的前提。因为学生毕竟小,没有扬弃言语方式的直觉能力与自觉意识。作为语文教师首当之任就是要发现学生的言语特质,培养生机勃勃的“存在”的言语生命,而非仅仅培养学生“占有”知识。

  人不要跟自然作对,教育不要跟人的生命成长作对,语文教学不要跟个体言语成长规律作对。人是符号动物,每个人都有言语天赋,都是天生的“言语学家”,我们只需要在自然的状态下“促其发展”罢了。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上作顺应,而不应给刨除根底,重现建立。所以我们不能“圈养”,不能“驯养”,语文应该是“牧养”的。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才是“言意共生”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之态。

  二、“导”的行迹,在于无痕

  “言意共生”语文课堂中,适切的隐身是教师的应然之举。“言意共生”的语文课堂,一定是践行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课堂,一定也是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言语的课堂。教师显然要做“最大幅度的隐身”。只有最大程度地隐身了,学生才可能有自主言语的机会,才可能生长相互汲取的学力。言语成长的本源力量就是交流,个体间的言语交流是个体进步、社会进步的最基本方式。这里有必要纠正一下我们对“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说法的认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喜好断章取义或浅表理解。“平等中的首席”的首提者是后现代教育之父多尔,他原本强调的不是“外在的”“控制式的”首席,而是“内在的”“情境中”的促进者、组织者,是这样的首席。即便是权威,也是情境中的权威,就好像我们经常说外行人不会领导内行人一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习、工作情景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也可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的,这种情况越是经常,学生就会越认为自己就是学习的组织者或者促进者,这才是教学的成功,教师的成功。教师的隐身,不是说教师不出现,而是说教师应该变换身份出现在课堂之上。形象地说,就是要变成学生身份,最多只是个“大点儿的学生”而已。

  90多年前,陶行知胸怀报国之志归国,俯察国内教育,大声惊呼,“论起‘学校’来,都成了‘教(jiāo)校’,‘教(jiāo)学教学’,教学生‘学’”。陶老也在强调“教”的落点应在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师的“让学”,不等于说教师的“退出”。不难看出,“导”的境界高低直接表现于“让”的空间度把握。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弱化甚至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事实上,课堂无论怎么改,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点拨。”(金海清、袁?h语)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提出“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这一命题,他认为这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最高境界。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当是文化的,所谓文化,他引用美国前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瑟夫?奈的解释“谦卑的强权”。看得出,其间隐含在教师教育方式中的那份“强权”,其实就是“导”的初衷,只不过要“谦卑”一些而已。教师的“导”是任何教学改革不可丢却的属性。

  教师的“导”常常诞生于课堂行进之中,生根于学生之“不能处”。学生之“不能处”主要理解为学习自主或合作学习后仍存在的“不能为”“不够好”“不赶趟儿”等状态。我们要珍惜学生的“不能为”,当学生出现对文本理解的“漏缺”、科学认知的“空白”、语文知识的“盲点”、表述时的“语塞”,这些“愤悱”状态正是我们教师“该出手”的时刻,哪怕是“告之”,这也是学生的迫切需要,这是积极学习;我们要善待学生的“不够好”,当学生的研读不够深入、朗读不够入境、表达不够准确,都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教师就是一个大点儿的学伴;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不赶趟儿”,学生在组内交流或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或小组默默地尾随大部队之后,甚至掉队,我们要时刻洞察学情,努力建构人人参与学习的机制。诚如朱熹所说的那样,“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孩子“言意共生”课堂中的“生命在场”“一个也不能少”。

  三、“共生”的风景,在于过程

  “言意共生”语文课堂中,言意生长的过程应是课堂的独特“风景”。语文教学的实质原本就是“言意共生“的。当下的语文课堂,存在着两派:内容指向与表达指向。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不赞成这两派的对立,刘良华教授也不喜欢这样的分裂,他提出“整体教学”的语文观,即为整体阅读、整体复述、整体模仿、自由创造。整体阅读是由“言”到“意”,整体复述是由“意”到“言”(学文本的言),整体模仿,文本的“意”抵达提升的“言”(创造的言);自由创造,自己的“意”到自己的“言”(全新的“言”“意”)。“言意共生”的语文课堂追求:既强调“意”为灵魂,这是内涵的美;又强调“言”的格局,有格有致,这是形式的美。更为强调的是由“意”到“言”、由“言”到“意”的双向,即内涵与形式的互现。

  “言意共生”的另一种相似表述即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表述。我们也曾将之形象地描述为“硬币的正反两面”,意为两者的不可分割。其实语文“言”与“意”也是这样的存在状态。但这毕竟是一种静态之下的描述,语文教学从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无法去人为地分割“言”与“意”,言与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只有在认知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去实现。对于同一文本,决定教学质效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看谁能准确地捕捉文本与人本的精妙结合点,然后充分发挥“文本统一”的资源优势,贴近儿童学习心理,展开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

  教学一定是有起伏、波动和摇摆的,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一成不变地往前发展。诚如时间从来没有因为钟摆摆到两端而停止运动,决定钟摆的准确度的恰恰是钟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每一点位都很到位。到点到位而不停留,就能实现时间的高度准确。语文教学中,该凸显“言”的就要“言行”到位,该凸显“意”的就应“意识”到位,而不在于考究那一刻你是做的“言”事还是在做“意”事。静态地看,我们只能看作为“言”或“意”,但动起来看,我们就能看到“言”“意”的统一了,就能看到由“言”到“意”、由“意”到“言”的运行了。“真理就是在两极之间的运动”。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发展中达到和谐、统一、美好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能脱离这一规律呢?何况“言意共生”语文教学追求的本质就是“言”“意”之间实现过程,有了两者之间的实现过程,自然就有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教研的活动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 通过教研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重新认识到语文教学应重视交流与沟通

  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尤其对课堂导人这一方面加强努力。 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远程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

  四、学习

  “今天教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提高到政治的角度说,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放低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层面,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小学新课程的全面推行,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成就自己。学习,不仅仅关涉着教师专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所面对的是不断成长中的学生,面对的是渴求学习的学习者,他们不断成长的心态,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一本黄历翻到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谈得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五、反思

  也许众多的教师认为,这节课我已经讲完了,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我大可放心地去休息了。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你的教学中还存不存在问题,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哪些细节问题还没有处理好,哪些知识还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当这些问题摆在教师们面前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教师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有没有必要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教学目标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抑或是从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从学生是人、是需要学习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的角度,反思自己对学生成长的帮助是否足够,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从教师自身专业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资源是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等等。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六、尝试

  当教师学习到了足够或者还不足够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时候,当教师满怀信心走出教师培训的教室的时候,当教师面对着自己的.学习者的时候,是教师需要将自己学习到的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教师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担心因自己运用这样的新的教学方法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担心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下滑,害怕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失败……也许正是这些担心,让我们的教师内心充满了矛盾,踌躇观望,日益失去了在教学中进行尝试的信心,也就失去了教学创新的精神。何必呢尝试,哪怕是在你的日常教学中尝试一点点,哪怕你失败了,不要紧,在反思中去进行教学设计,再去尝试,总有你成功的一次,总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尝试,不是拿着你的学生当作你的试验品,而是你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在你反复的尝试中,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渐点燃。

  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创造性正是诱发儿童创造的潜能。这种爱,在教育上也应是一种“活”的教育,应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学生也就能插上奋飞的翅膀,尽情翱翔。

  通过这些教研活动,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与同行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交流中,新课程的气息如一股暖流,冲击着教师心头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困惑和疑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争成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呵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备课充分,内容详实,在讲述《红楼梦》之前,不仅把作者曹雪芹的背景讲述了,还把曹雪芹的家族关系讲述得清清楚楚。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红楼梦》这一课,还让学生了解到了作者书写《红楼梦》时的历史背景。

  何必钻老师示范课《绝招》

  何必钻老师上课亲切自然,善于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使得文章脉络更加清晰,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在教法上,将原文填空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学生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学会了通过动作、表情、心里感觉来书写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沈玉芬老师示范课《姥姥的剪纸》

  一个人瘦,喜欢这个人的夸她苗条,不喜欢就说皮包骨。同样是瘦,但用了不一样的.词,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教会学生读书注意节奏。讲解课文时脉络清晰,先出示姥姥技艺高超的词语——褒义词;

  再出示作者自贬形象的贬义词,再问作者为什么自贬形象?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挖掘课文信息,观看本堂课仿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重现在眼前,听着学生的朗读也感觉有声有色。

  薛法根老师示范课《珍珠鸟》课堂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循循善诱,开启学生智慧。

  经典语录: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致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珍珠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狼和羊》欲辩解,先有礼;

  先否定,后说理。

  《画》薛老师教法独到,先对对子,再熟读成诵,发现矛盾,为什么?因为是假山假水假人假鸟,这是画。

  《谈礼貌》整理跟礼貌有关的俗语,古语,名言。再通过事,理,法找到三件事之间的递进,从而归纳人人都要讲礼貌。

  薛法根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好的语文课,孩子的能力看得见,看不见孩子的成长,这堂课是值得怀疑的。

  肖绍国老师示范课《香菱学诗》

  将思考的主动权给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最好的方法是旅行;

  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盘缠怎么旅行?最好的方法是将自己摆进去,而把握好节奏是打通文字和画面最好的桥梁。

  感想:我跟这些老师比起来实在相差甚远,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修炼、总结。在教学设计环节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寻找到最好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细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为了更好的将教学大纲应用于课堂,我认真学习和领悟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与学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不强,识字能力不高,汉语拼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让学生们把这些弱项变强项,我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现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它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影响学生感情和制约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宽”,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不能过于“严厉”,经常上课板着脸,不苟言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保持一种“激情”,时刻以积极的状态去授课,学生感染到教师的热情,自然而然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学方法也需要多转变,采取不同方法去授课,时时给学生惊喜,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大。

  二.加强汉语拼音的认读能力。

  学生的汉语拼读能力不高,就说明了他们对声母,韵母的记忆不够。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早读前对声母,韵母进行朗读,课堂上进行听写,先加深他们记忆,再从练习入手。作业中多布置拼音练习,多练以提高拼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低年级,所认识的字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把内心想法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书,抽空浏览课外读物,摘抄好词好句,增加词语的`积累,从总体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其次,多阅读对于他们的识字能力也有帮助。学生表达能力弱,就直接导致写作能力不高,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开拓思维,积极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再逐渐深入,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还得多下功夫。语文要靠多读多记,其中难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懂得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把教学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在探索中进步。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在我数几年的低段语文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说,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级语文,首先,老师要至多耐心,做一名爱生的老师,心中有爱,那么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寒问暖,都会体现出浓浓的爱意。心中有爱,才会有更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可启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再者,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三个小伙伴》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讲课要言之有物,切忌废话连篇提高语言讲解效果,首先要言之有物。在教学中,只要于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只有言之有物,就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积极的反应。对一些动作的讲解只要抓住了本质与关键也同样可以起到一语破惑的效果,关键要言之有物。比如教“立卧撑”的动作时,让学生知道“两直一快”是做好立卧撑的关键,在动作时要求做到“俯卧要挺直,站起要立直,动作要快速”就行。在讲解 怎样掷得远、跳得远时,只要讲清“角度、力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行,切忌废话连篇,影响讲解效果,浪费教学时间。

  三、讲课要言之有序,切忌语无伦次

  提高语言讲解效果,要精心设计讲解顺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勿东拉西扯,语无论次。体育教学的讲解顺序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的讲解顺序一般是下肢→ 躯干→ 上肢→ 头部,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讲解顺序,比如“立正”的动作要领,如果你脚下一句,头上一句,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对较难动作的讲解更要抓住特点,更要力求合理的讲解顺序,层层深入, 逐一破惑,才会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讲课要富有情趣、使师生产生共鸣

  提高语言讲解效果,要注意富有情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巧妙地运用形象的比喻,合理地穿插一些风趣的语言等,都有利于增强语言讲解的感染力,比如在讲解跳远的踏跳时,用“踏板狠、离板快、好象弹簧跳起来”有比喻句讲解,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茅 动开。否则,一味地从头到尾都有是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讲解与强调,语言讲解就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五、讲课速度要快慢得当

  讲解时,速度太快,学生往往只是盲目地听教师灌输,而毫无思考的余地,不利于启发学生,影响讲解效果。速度太慢,则显得平铺直叙,无有节奏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讲解时要根据不同情况,把握好讲解的速度,如讲解新动作时速度应放慢,讲解复习内容,简单练习要求时,可稍放快讲解速度。对低年级学生讲解动作时,切忌速度太快。教学中切不可因教学法时间因素,有意地放慢或放快语言讲解的速度。

  总之,一年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需要我进一步去摸索、去探讨,我们的担子不轻,责任不小,因为我们老师的工作是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研修教学心得体会04-26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08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22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1-15

语文主题教学心得体会08-19

语文线上教学心得体会12-31

语文级教学心得体会11-25

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11-28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12

语文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