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5 07:53:19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xx为期两天的培训,听了一些专家的介绍,感知了xx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

  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2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安排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设计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纪律,课程的组织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教学管理也与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与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课任老师在班级中的威信密不可分。综上所述,课堂管理是一项与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项工作。今天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课堂的观念与构成

  什么是课堂我们给它下一个定义: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情境。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课堂首先必须是一个物理空间。这是基础。而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往,互相构成的社会组织。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说,课堂是围绕两个要素来构成的,一个是物理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

  (一)物理要素

  物理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对这个方面有相关的规定,一般约在50 — 55人左右。这样大约每个学生可占有空间约为1平方米,同时对于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学生也有相关的规定,即第一排与黑板距离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应保持在9米之内。与此同时,教室里面有采光要求,一般来说,光线应从左手照进来,以免右手在写字的时候产生阴影。教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5度左右,教室的颜色主要以浅蓝,浅绿为主。这样容易给学生安静的感觉,避免用一些过于艳丽的颜色。教室里面还要有办公区域,可以有作品展示区,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个公布栏,来记录学生取得了那些成就。另外,还应该有学习角,摆放一些图书等。一个教室至少有一个储物柜,这个对于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教室的布置也是有一些最起码的要求的。

  除此之外还有讲台和桌椅。桌椅的布置和安排近年来也有很多的研究,比如说:我们可以改变秧田似地学生座位,改成圆桌式或者马蹄式,或者双圆桌式等等。但是,在大班教学中,这样的桌椅摆放是不太恰当的,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还是坚持那种秧田式的摆放方式。后来亚当斯和彼德尔发现,在秧田式的学生桌椅摆放形式之下,教室的中间部位很容易纳入教师讲课的视线中,而两边容易忽略。因此,亚当斯和彼得尔就将容易受到教师关注的地方叫做行动区;而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地方就叫盲区。如果说一个学生长期处于盲区的话,那么他的举动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很难引起教师的一个反馈。老师很难捕捉到那些信息。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轮换的办法,尽量避免这种长时间处在盲区的这个状况。

  (二)人的元素

  人的元素包含教师和学生,教师这个群体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喜怒哀乐,所以这个群体也就是一个小社会。而学生则可以分为四类:

  1、创造课堂喜剧的学生群体

  他们经常活跃于各个课堂,他们相对来说比较聪明,反应也快,但是学习成绩未必是名列前茅,往往处于中等水平。他们不安于沉闷的气氛。一旦他们感觉课堂有些沉闷,经常会制造一些喜剧来缓解气氛,和同学们放松。比如出怪声,拉长声音,目的就是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2、高傲的学生群体

  这个群体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好,名列前茅的学生。聪明,守纪律,受教师喜欢。很少和教师有冲突。也会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松。认为第一类学生都是小儿科,相反他们则趋向于成人。他们的一些放松方式不容易被教师发现,但是周围的同学还是知道的。这些学生也会是很幽默的,当他们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微笑的点头接受,此时他们心里面会想,自己比老师聪明多了,没必要去和老师去争。

  3、玩世不恭的学生群体

  这一类学生的成绩是非常差的,他们经常被老师发配到最后一排。他们在课堂上经常做两件事,要么就是睡觉,要么就是眼望窗外,做自己的白日梦。这一类学生似乎走出这个教室,没有融入环境,但是他们仍然很在乎他们在自己的小团体中的一个形象,比如说,是不是很讲义气等。

  4、服从的学生群体

  这一类群体在任何一个老师的课堂里面都是占比例最大的,最大众的一类人。这类群体被老师认为是最听话,最好管理的一类学生,最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但是一旦课堂上出现混乱,出现课堂失控,他们也会随波逐流,跟着起哄。

  综上所述,这些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应该格外注意。对于课堂中的老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注重团体规范的教师

  在对待教学时,是非常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恪守规矩的。同时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严格按照学校领导的规章制度去行事。

  2、注重个人情意的教师

  不太注重自己班级能否得到全年级的优秀,能不能评优等,他们特别关注的是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是不是受欢迎,是不是有威信,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等。

  3、强调动态平衡的教师

  这一类老师就是能将第一类和第二类老师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追求动态的平衡。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第一种分类,按照程度的差异可以分为:

  1、不适当行为;

  一般而言,情节较轻,比如自己偷偷地看课外书和同桌说点话,搞点小动作,对周围人影响不大。

  2、总结为三大压力:

  第一,高度学业压力。中考,高考压力大,教学内容多,焦虑也就多。

  第二,家庭教育的自相矛盾。独生子女多的现状和让人为难,家长的溺爱与永远不满足的自相矛盾等。

  第三,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背景。孩子的习惯不同。

  三、如何创建健康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构建健康的课堂环境首先,如何为课堂保持足够的动力。

  维护一个健康的课堂首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入手。如果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是恰当的,那样就会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样课堂管理的问题也就自然会减少。那么怎么获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呢也就是说什么在影响着学生专注于课堂活动呢就动机而言,我们可以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角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这样他会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那么,在什么时候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策略的问题。

  先来分析一下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情况。第一阶段,0-5分钟,注意力转移期。可能是课前大家都专注于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第二阶段,6-20分钟,注意力稳定期。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第三阶段,21-40分钟,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经调解31-40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又会重新关注这堂课老师给上了什么内容,老师应注意如何总结着一堂课。

  我们了解了注意力与课堂节奏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在什么时间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注意力疲劳的状态。那我们又该安排那些活动来缓解注意力疲劳呢比如说,在导课阶段,可以采取制造悬念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老师还可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动机。外在的学习动机都包括哪些呢比如说,学生获得了奖赏,一些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另外呢,获得了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扬,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尊敬和羡慕,这些都可以引发外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关注学习。虽然不在意对本身内容的兴趣,但是,由于奖赏、表扬、赞扬和尊重,学生也会关注学习内容。同时老师在运用这些办法时,也找到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这些手段也是管理课堂的一些辅助手段,当然这些手段,老师在运用时,也要考虑到它的适时、适度性。这是从第一个角度,从激发学生动机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健康的课堂环境。

  (二)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

  第二个角度,我们认为呢,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这种尊重和信任,即便课程内容有一些枯燥,那么学生也会愿意自觉地去维护这个课堂。一次,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高中老师,他在课堂上正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有一位男生举手发言,这位男生有一个特点,说话有点细声细气,同学们平时觉得他有点女孩子气,所以,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小李子”,说他的声音很像女人,很不好听,甚至有的孩子会模仿他的声。,以前在课堂发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在这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出怪相,做怪声的表现,这位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正面批评过这些孩子,忽略不计,那么,这次课堂上又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觉得应该好好教育一下这些孩子了,但是呢,停一下教学,自己发一次脾气,未必能够真的让学生获得了一次教育,而自己的情绪,发脾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跟课文内容完全不相干。这时,老师突然看见窗外有一颗茂盛的大树,随着微风的吹起,很多的树叶划过教室的窗户,老师突然有了灵感,对那些出怪声的学生,老师狠狠的看着,然后说,世界上的树有千姿百态,世界上的树叶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每一个树叶都有它的特点,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爱每一片绿叶。一边说着他对树饱含深意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一边用眼睛盯着那个出怪声的学生,这时候全班极其的肃静,大家都非常专注的看着老师的表情,同时回味着老师刚才说的话,课堂上非常的安静,老师说完这些话后停顿了几秒,接着拿起书继续讲课文,后面的课堂极其的安静。然后下课了,老师回到了办公室,这时候,有其他老师路过这个办公室,找到这位班主任,就问他,在课堂中跟同学唠过了些什么啊,下课后这些学生都好奇怪啊,大家都围着窗台,看着窗外的树,而且都在议论树叶,你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内容啊,怎么学生都在议论树啊。所以,这位班主任老师会心的一笑,他没有回答,但是他知道,他的教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呢,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问题,同时这些解决办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又有深刻的教育意蕴,这是能够理解的,能够起到这种教育的意义。一旦学生对老师理解了,能够尊重与信任,那么,下面师生的关系就更好相处了,课堂管理会更加有效果。这是第二个方面,老师应该去建立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

  (三)了解“逆反心理”,把握交往的尺度

  逆返心理:当儿童在学校面对失败或者自尊心挫伤,把因素归为外界或者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让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三个方面,要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把握学生交往的尺度,一般来讲,儿童在接近青春期开始,就已经出现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在学校面对失败或是自尊心受到挫伤,就把这种所有的因素归于外界或是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的儿童身上出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是极度明显的,这样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那么,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光是儿童,不光是青春期的儿童,甚至是成人也会有这样的一般的心理特点。一些心理实验表明,我们包括成人在内都会想要有意识的粉饰自己,把自己不能胜任的原因归于外界,何况是处于自尊心极度敏感的青春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儿童的逆反心理会更明显一点,所以老师和同学交往时,有时会出现老师觉得自己说的话是在帮助学生,但是学生并不感到满意的现象。譬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现在比以前强多了”,老师觉得自己是在表扬鼓励学生,但是这句话说完了以后,学生非但不高兴,反而生了自己的气,非常气恼,这一堂课都在和老师作对。老师又觉得实在不知道哪里错了,怎么会跟学生的交往不通畅,找不到原因。原因很可能就是学生觉得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以前成绩不好、状态不好,看不上自己以前的表现,觉得老师和自己是有隔阂的,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不看重自己。

  所以,保护青春期学生这种脆弱的自尊心也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是建构课堂的和学生交往应关注的第三个问题。

  (四)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偶然事件

  每一个课堂都会发生很多的偶然事件,如何处理,这是考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这些偶然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课堂上一些行为,需要老师马上去制止或教育,给学生一种震慑以教育全班同学,这样的问题就要采取热处理的办法,及时处理。还有一类问题是有些学生调皮捣蛋,故意引发问题,目的是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越是注意他,他的满足感就越强,这样的问题,老师就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置之不理或忽略带过。第三种问题是由于老师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课堂骚动或一些其他偶然事件,对于这一类问题老师可以用一些机智的办法,通过教学机智出奇制胜,超乎寻常加以解决。当然,老师首先要诚恳的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有一些错误学生没有发现,老师要马上纠正。用一些机智的办法把它忽略带过,尽量避免引起课堂的骚乱。另外,对于学生发生的一些不自觉行为,无意识错误,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巧妙暗示的手段,不要公开批评,以免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些热处理法、冷处理法、机智带过法巧妙暗示法,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一些不同问题可以采取的手段。在采取这些手段时,老师必须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问题得严重程度以及其背后原因去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儿童各个心理阶段的特点都会使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阶段性特点包括: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越来越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和尊重,如果一些孩子在学习领域很难引起他人的注意与尊重,那么他就会找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说出怪声,搞一些奇怪的动作,引起其他人的哄笑,他就会觉得自己被别人注意了,也获得一种满足的感觉。

  其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成人的行为会越来越挑剔。他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都是那么的容易,如果自己当老师,会比老师们做得好得多。这时候他就会用更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老师,老师讲解的内容、语言甚至是穿戴都会成为儿童挑剔的内容,所以这时候他喜欢挑老师的毛病。这也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心理问题。

  除了以上两点外,儿童还会在特别的年龄段出现一个特别的心理特点。这个特别的心理特点我们把它称为限度检测,就是儿童在探索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时所采取的一种行动。在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时候,是用嘴、用手。譬如说在两岁以前,儿童要了解一个东西,他的习惯是把这个东西含在嘴里去尝一尝,舔一舔然后又吐出来,所以有的时候家长会觉得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看住孩子,别让他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随着年龄增长,在了解外界物体的时候,儿童会喜欢用手去触摸,这时家长会说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上,他都要去拆开来看一看。再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到了学龄阶段,他会用语言去探索周围世界。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也有这么一句话,“七岁讨狗嫌”,就是他的语言很不招大人喜欢。他会用所有的语言,大人喜欢的抑或不喜欢的来试探大人,试探周围的世界,来了解这个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再长大一些,儿童对限度的检验,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要探索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对于老师来说就包括老师性格是什么样,忍耐力是什么样,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所以,对于小学中高年龄段的老师来说要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恐怕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想要来了解你,了解你的忍耐力是什么样,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出一些难题来测验新老师、了解新老师。这也是在一些特别的年龄段,儿童身上容易出现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都会引起课堂中跟老师的一些矛盾或制造出一些课堂事端。对于这些课堂事端,老师的行为原则首先是要宽容儿童,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特别的年龄段必然会出现这些心理特征。有了这种宽容的心态自然就能做到控制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这是第一个原则。有了沉着冷静之后老师就要争取控制局面,把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控制局面后,行为的第三原则就是要捕捉这些偶然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把这些偶然事件变成老师对学生进行一项品德教育,激发学生情趣的一个良好契机。

  (五)惩罚是教育,不是报复

  第五个维度老师要注意课堂中的惩罚要慎用,但不是不用。也就是惩罚是教育,但不是报复。很多的课堂惩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不好的结果也并非老师所要看到的。有的时候是由老师情绪冲动引起的,老师并没有事先预谋,老师并不是要为难某一个学生。只不过是有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老师又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才造成了对学生的比较严重的伤害。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现在的学校中惩罚甚至体罚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对于这种惩罚行为是否应绝对禁止呢当然惩罚有时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惩罚和严重的体罚不是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搞惩罚惩罚并不是要去报复学生,而是要通过惩罚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惩罚本身不能够去教育学生,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惩罚只能够让学生记住自己错了。所以,惩罚一定要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惩罚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问题:一方面他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对学生的兴趣愿望或主动的行为造成一种抑制,造成浪费时间;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强化、劝善、警示他人的作用。惩罚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老师如何运用。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需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另外,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曾经说过:“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所以,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关键是要将教育与惩罚结合在一起。所以教育与惩罚老师要考虑一些适度的因素:首先老师要考虑在惩罚过程中自己的语气、态度,惩罚的人数,以及惩罚之前是否已经和学生讲明道理。其次,惩罚要和尊重相结合。老师尽量要避免当着同龄人的面去惩罚学生。再则,惩罚还要一定的感情基础。老师是否确信学生是相信自己的、信任自己的。如果这一点没有把握,惩罚就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惩罚并非报复,所以应该划清正义与权威的界限,老师做的是正义的事情、教育的事情,并非学生冒犯了权威才必须报复。最后,老师要划分出错误行为和糟糕结果的界限,有时学生是无意犯错误的,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掌握这种惩罚的度。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3

  8月24日,在xx教育局的组织下,我们全体老师参加了xx县xx中学教师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主题报告,让我们切实领悟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快乐地学到最多的知识,高效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的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我们要充分吸收上冻各名校的方式方法,把他们的精华融入进我们的课堂,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课堂上不仅要留住孩子们的身,更要想办法留住孩子们的心,要让孩子们热爱学习的知识,不厌恶、不讨厌、不放弃,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结合环境和孩子们的心理,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不能死搬硬套,别人用的好的方式,也许搬过来时,就不适用了,所以我们要自己开发设计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适合自己,并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的方法。用最高效、最有价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大量的'知识。让孩子热爱自己的课堂就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高效课堂上,要想教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老师在上边教,学生在下边听,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多少效率。要让多的孩子融入并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不要让大多数孩子做观众。要想教好每一节课,就需要一个高效、实用的教课方法,把提高效率作为课堂的第一要务。传统方法的改进,可以作为我们提高效率的借鉴。提高效率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掌握大量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这需要时间,但是一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提高效率就成为孩子们吸收转化知识为己用的瓶颈。

  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传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就要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刚刚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着下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天职就是传授孩子们知识。新颖高效的教育方式,是比传统教育更能让孩子们吸纳新知识的关键。没有天生让人厌恶的事情,同样也没有哪个学科天生让学生讨厌。这说明一名老师的好坏是关键原因。高效率的方法能使学生们感觉老师简洁,爽朗,能带给他们快乐,虽然教授的知识很广很多,但是能让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你。让更多的老师发现你讲课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4

  学习完《课堂教学管理》,深有感触。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捣乱行为和各种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成功管理课堂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预防,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如何解决。

  一、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

  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觉得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盲目地把课堂教个学生,使得学生“一放就乱”。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师的权威,“一管就死”。这是对新课程理解和把握不当造成的,新课程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开放的课堂文化,但不是抛开传统的课堂学习规则和良好的学习纪律。

  二、合理的教师期望与真诚的关爱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成长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在每个学生心中,都非常重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期望很有必要。对注意力不集中、约束力较差的孩子,教师更应该对其关注和重视。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每天上课时,要记住微笑的面对学生。对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微笑能让她高兴一天。教师不仅从语言上来表达自己的爱,更要从自己的行为上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系与爱护。

  三、有趣的学习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调动人的注意力。孩子主要有了学习的欲望、需要,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1、巧妙导入;2、合作学习;3、进行游戏、比赛;4、采用多媒体手段;5、不知适当的练习。

  四、机智的处理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上课老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气氛。怎样既制止学生违纪,组织好教学,又增添课堂情趣,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可以试一试以下几种方法:1、旁敲侧击法;2、目光暗示法;3、变换语调法;4、行为指导法;5、心照不宣法;6、小组管理法。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课堂教学管理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课堂讲座心得体会12-30

课堂教学讲座心得体会04-12

教学课堂讲座心得体会14篇12-30

教学课堂讲座心得体会(14篇)12-30

教学课堂讲座心得体会15篇06-21

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心得体会10-26

听语文课堂讲座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5-24

初中班级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精选3篇)04-04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精选24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