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华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第一段:引言
语文作为学生必修的科目,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夯实语文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使他们真正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走向更加成功的人生。
第二段:注重基础教育
语文教学中,基础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写作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是需要时间、耐心和精心呵护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注重基础教育。我们要从小学开始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和语言表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段:提高语文启发
除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启发能力的培养。启发能力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启发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
第四段:注重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育的永恒话题。在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效率和正确率。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只有领略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阅读。
第五段:结语
夯实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我们应该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推动学生更高、更广、更深层次地发展。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冬去春来,在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顺利使用半年之后,一年级下册也即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级语文,首先,老师要至多耐心,做一名爱生的老师,心中有爱,那么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寒问暖,都会体现出浓浓的爱意。心中有爱,才会有更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可启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再者,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1、课文3-4篇
2、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3、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三、各部分内容的编排及主要特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写字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而且,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之下,提前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
2.识字的位置与数量。
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识字课和课文中,一课之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8个,最多的有14个。每个“识字加油站”识字7-8个。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会认400个生字。
3.集中识字形式多样。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采用丰富多彩的样式进行集中识字学习。
教材中的识字课内容尽管不同,但大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编排而成,文辞优美、韵律和谐,易于朗读、背诵。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一年级下册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如《小青蛙》《动物儿歌》,“识字加油站”中的“包字族”识字。《小青蛙》和“包字族”识字通过母体“青”“包”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意义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动物儿歌》通过展示各种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使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此外,像《姓氏歌》、“识字加油站”中的“加一加与减一减”,都体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
(2)同类事物列举识字。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起想象和联想,在同类事物之间、记录同类事物的汉字之间的相互关联中,学习生字,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和效果。如《操场上》和“识字加油站”中的“身体器官”。以“操场上”为例,这篇识字课文,首先列举了六项体育运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记录这六项体育运动的主要动词,其字形有着共同之处,“打、拔、拍”为“扌”,“跳、跑、踢”为“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一方面可以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之处,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一方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4)传统蒙学的识字方法。如:三字经、对韵歌。通过这类识字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悠久的中华文化与文明,为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搭建了一个适宜的平台,同时为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确立了一个很好的支点。
4.打好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识字方面,一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大量合体字,其中很多是形声字,教材通过识字课、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使识字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由于偏旁的构字能力有差异,而日后学生查字典时部首是个基础,所以一年级呈现的新偏旁都是构字性强的常见偏旁,且同时是字典中的部首。书后还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28个常用偏旁,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识记。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一下教材还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巩固。语文园地一中,通过大小写字母对照呈现,让学生学习并熟记大写字母;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语文园地三中,学习音序查字法;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也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利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生字。写字方面,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每一次学习一种汉字笔顺书写规则,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
5.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各种媒体、身边生活、甚至我们自身,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两次“展示台”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比如,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从食品包装上识字。通过在生活中识字,不但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课内的识字任务,还可以促使学生突破教材要求识读的字数限制,认识400个字以外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
(二)阅读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
如前所述,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比如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教材中在第三单元的《端午粽》和《彩虹》中作了明确的要求,但在之前的课文中已有铺垫,出现过比较长的句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教学中不妨随时抓住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彻学期始终。在词句训练方面,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
3.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4.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这样的编排,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童谣和儿歌,是学生学前就开始经常接触的、耳熟能详的文体,学生阅读起来亲切自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5.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有鉴于此,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6.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为此,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地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如,《小蜗牛》一课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和词语,都是可以从图画中推测出来的,如“蜗牛”“草莓”“蘑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学习方法。一年级下册,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非全文注音读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以《咕咚》一课为例,除了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见课后生字条)之外,还有“湖、腿、极、哇、啊”5个学生不认识、本课也不要求认读的见面字,这5个见面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而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上述策略猜读出来的生字,就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无法借助上述手段进行猜读的生字,标注了拼音。“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第107页的插图,看图即可知字。“拦”字,借助第107页的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材编写的思路是:构建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选择符合目标的交际话题在交际话题之下,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根据话题和情境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这其中,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一下的四次口语交际,包括两次独白类话题“听故事,讲故事”和“一起做游戏”,一次功能类话题“打电话”,一次交流类话题“请你帮个忙”。每一次口语交际,都以小贴士的方式列出一至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使学习重点一目了然,目标体系一清二楚。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前面已经涉及过的要素,都是默认向下兼容的。只要是学过的,在后面的学习中都要持续性地提要求。比如一上提过的“当众讲话要大声”“要注意听别人说话”“跟人沟通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在之后的学习中都要反复提及。不止是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也要反复提醒,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本课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未标注拼音的有6个,分别是“咕、咚、吓、鹿、象、拦”。这6个字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猜读:“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吓”字,学生之前已经认读过“了、一、跳”,那么“什么了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吓”字,没有其他的搭配;再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印证,这里可以确定是“吓”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在这不到半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雪儿>这一课的最后两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我"对雪儿的呵护,雪儿终于可以展翅飞翔时的样子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在教学实践中,读单元整体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在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以一个整体性的话题为中心,将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试验性教学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读单元整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难免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在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以生活实际中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单元中,我们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办法。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读单元整体教学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要求背诵语法规则和词汇表,而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而在读单元整体教学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被融入到实际的交流活动中。例如,在一个关于旅行的单元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并用英语进行演示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然而,读单元整体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准备教学材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读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教师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课堂活动,并进行筛选和整理。这对教师的时间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较为薄弱,有些学生较为优秀。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读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以话题为中心,将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它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交流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然而,读单元整体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挑战,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读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秋我有幸执教了我校第一轮新教材改革的实验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学旅程,在这三年的从教中,可以说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既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改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主要矛盾。一旦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通过理性地在课堂上展示来证明教学方式的改变,并证明教师新理念的正确建立。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把课标要求真正得到落实,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其核心精神。同时,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而是要正确树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并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积极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同时拓宽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我们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获得对现代社会有用的终身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景象。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参与讨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对语文课的兴趣显著提高。
“在幸福的时刻中常伴随着忧虑”,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当下生活的现状,却出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1、随着教材的逐渐升级,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分化现象变得越发严重。当学生还处于一年级时,他们能够跟随同伴一起学习识字,在学校里老师会不断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回到家中,家长也会给予辅导,所以学生的成绩非常理想。然而,到了三年级,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掌握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就成为了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他们不愿意多读、多思考,一次性无法做到,心灰意冷。每次回家都面临相同的问题,而家长们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提供有效的辅导,这导致这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学习下沉,从而出现了班级内部的两级分化现象。
2、辅助手段欠缺,学生学习出现较大的困难。北师版的语文教材,适合在条件好的城市运用,对于我们贫困的山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难运用的过程,学生知识不广,接触的范围不大,对于大山里的东西还比较熟悉,一提到山外的世界,他们就感到极其陌生,有时,老师所说的,孩子们还认为老师是在“吹牛”,他们不知道在美丽的海滩上还有新奇的贝壳,在浩瀚的沙漠中还有仙人掌的存在……如今,电教的条件较好,能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我的教学,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是间接的事物,没有亲身的'经历,他们总是有一些“不相信”,同时,现在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查的资料太多太多,学生回家没有较多的课外资料,上网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象是天方夜谭,这一切又得要老师想办法解决,“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怎能得以实现?
3、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
4、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5、考试的种类繁多,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却有限,这导致了他们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在课堂上,我们努力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虽然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但每次的综合素质考核似乎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传统的高分压力也对学生成绩产生了影响,因此他们遭受到来自家长责备和不理解的压力。这使得教师感到无从施教,倍感压力。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在大学时期就可以锻炼成对社会极有经验的人,在不断的进步中,直到大学毕业。在参加社会工作以后,直接就可以参加社会工作而不需要实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之路!
在一个月的实习期内,我主要进行了教学的实习工作,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对我来说这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不啻为一笔巨大的财富,现将我个人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与收获作一总结。
一、社会调查方面
我在批阅作文时从文中发现的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并以“从高中作文谈起”为题完成了一篇五千字的社会调查报告。
二、在语文教学实习方面
我一共讲授了朱自青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的散文《花未眠》,以及“想象与联想”“表现与再现”两个大题目的作文,共计六课时,并完成了笔记作业的批改与作文、周记的批阅工作。在授课过程中作到了依托“新课标”,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立体式教学。在指导教师罗长春老师的帮助下,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积极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个人简历教风教态与启发与提问的方式,努力吸收罗老师宝贵的授课经验以及高尚的师德师表,认真、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语文教师实习。并得到了罗老师的肯定与同学们的欢迎。
三、班主任实习方面
我被安排担任221班的实习班主任,在班主任指导教师李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展开了班主任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班主任老师“早自习”“课间操”“眼保健操(一天两次)”“午休”“读报”“晚自习”等时间段查勤工作与班级日常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与同学们沟通与交流,通过谈心、打篮球等方式与同学们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并向班主任指导教师李霞老师学习宝贵的带班经验以及李老师优秀的管理才能与师范师风,成功的完成了班主任实习工作,并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
总的说来,我的实习是成功的。在实习期间我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实习是一个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摔倒过、迷惑过,然而却没有动摇过,因为在系领导与老师、同学们甚至班上学生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授课风格与带班方式,并体会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参加教学工作实习,在以后的工作路途中,这是一次宝贵的社会财富!我会记住这一次实习得到的收获,我会不断的进步,直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止!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岁月清浅,学无止境。在10月下旬两天的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什么是大单元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大单元教学以及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经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大语文”的概念,我的教育理念又有了新的改变,教学思想有了新的更新。
一、聚焦――目标教学先行
房院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课堂教学原本是‘打靶’,我们有时却在打猎。”打靶课堂,人人有”箭“,方向一致,精准学习。而“打猎”的课堂,老师有箭,知道方向,优生有箭,中等生在到处找箭,方向各异,薄弱生手中无箭。
这个说法生动地讲出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既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又要贴近学生实际,做到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让学习有方向地学习。记得在听徐主任公开课《精卫填海》时,徐主任单独用一张PPT把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了出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明确的`“靶”,能够引导学生那节课要“到哪儿去”。
二、育人――创设情境教学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创设情境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发展、个性品格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课程体系在教给学生抽象的、符号化的知识之外,更应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中,在自然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丰富自己的大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就是学习的最大情境。
以《凉州词》这一首古诗教学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他们就是即将出征的战士,对酒当歌之际,他们可能会说什么、想些什么?其次,我配上音乐情境,让学生带入感情进行诵读,学生在这两个情境中更好地体会了将士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他们为国捐躯的悲壮。
三、提质――引入导学案
要想学生学得好,老师一定要教得好,大单元教学的主阵地依然是在课堂中。上好每一堂课是拿下这一主阵地的必要条件。而导学案的引入是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实施自主探究的重要渠道,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培训当天我们6人组成的小组亲身体验了一场导学案的设计活动,我们这一组是多学科老师组成的,所以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份历史学科的导学案,针对“鸦片战争”这一主题,我们从目标、任务、评价等多个维度来设计导学案,任务可分解,评价可实操,能够大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大单元研无止境,让学生更好地学,无论对学校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命题。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近年来,语文教育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学改进心得体会。
一、重视阅读教育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把阅读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并加强阅读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开展多种思维训练。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强化作文教育
作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热爱生活,开展多样化、生动有趣的作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待学习充满热情,但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热情可能会消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朗诵比赛、写作比赛、阅读比赛等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五、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创造性地应用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改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注重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有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家国情怀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我有幸能够参与孩子们的成长,教导他们学习饱满,成为自信而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教育的道路上,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许多教学心得。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所领悟的点滴,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我发现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会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我认为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因此,我会不断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供学生们阅读。我还会定期组织阅读竞赛,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此外,我也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另外,我意识到三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经常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思考和交流。我还会鼓励他们进行朗读和口头陈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我也会组织一些写作比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此外,我发现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生们的情感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最后,我相信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关键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职业态度。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我注重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反思和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时刻保持耐心和关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总的来说,三年级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兴趣、表达能力和情感发展。只有在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在阳春三月,我有幸观摩了由云南大学科技咨询发展中心联合云南大课堂中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在昆明市举行的“20xx年全国小学名师优质课示范教学观摩活动暨云南小学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活动。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聆听了来自云南省各个地州的十余位老师的精彩语文阅读教学,被各位老师的风采深深折服。收获颇多。听名师上课,听专家解读,让我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美妙感受,如聆听荡气回肠的名曲,又似品余香缭绕的香茶。
课堂上老师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昆明之行,不但让我有幸认识了方茹、温雅、龚桥花、杨清、俞玲、陆赟、王雪、李娟、张丽君九位个性鲜明、多才多艺的老师,而且有幸聆听了来自北京的王文丽和吴琳两位名师的两节精彩绝伦的示范课。她们端庄沉稳、语文综合素养深厚,在课堂教学上的游刃有余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追崇。
她们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师生水乳交融;她们的教学设计精巧,极富感染力,令人心仪,油然而生敬意。到现在想起来,我依然仿佛置身于那一堂堂鲜活的观摩课中,随着这些一线名师一起情感起伏,被这些老师所牵引、感化、折服,从而惊叹教学艺术魅力的至高无上!
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是为教的激情,为学的严谨,为人的真诚与坦荡。我深深感到教育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幸运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以“活到老,学到老”,同时我也领悟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听名师授课后,我不断地反思,感悟很多,受益匪浅,像这样朴实无华,通俗实用的好课,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特别有指导意义,现在说给大家分享。
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目标就像指向标,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观摩的这十几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比如张丽君老师执教《学与问》中,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学与问的关系与联系,从用导入,注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法,注重拓展资源,注重语言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安排,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顾茅庐》中王雪老师根据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来品读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好词好句,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厚。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比如在方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老师以小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用文中话归纳课文梗概并采取了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配乐朗读、教师导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尤其是用各种各样的节奏来朗读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兴趣。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比如在王文丽老师所执教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一文中,老师以小游戏的形式出示诗歌,让学生自由编写诗歌,在一种轻松、自由、有趣的环境中学会了诗歌的押韵及简单的诗歌撰写技巧。
3、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除此之外,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了孩子们的书写。不管是低年级的写字训练还是高年级的写作训练,都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1、教师语言具有艺术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如,陆赟老师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朗读指导和训练到位,板书行云流水,体现了深厚的语文功底。温雅老师执教《生命,生命》一课时,声音甜美,声情并茂,既烘托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2、教师的字体工整。新修订的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就要起到示范作用,在课堂上,不管是板书还是在田字格里示范写字,每位教师都很认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尤其是李娟老师所执教的《“红领巾”真好》一课,不但老师的字体很漂亮,而且还对上台板书的学生做了及时的书写纠正。
3、教师有着很强的综合知识素养,渊博的知识功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的调用已有知识对学生新学知识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很好的疏导。同时,还能在新学与旧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即利用旧识辅助记忆新学,利用新学辅助回忆旧识,是学生的知识面无论上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调动与积累。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课的教学中,王文丽老师所教学的是现代诗歌《月之故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穿插进了《乡愁》、《思乡》等现代诗,同时引入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相思》等几首较为有名的'思乡古诗,最妙的是王老师还设计的师生合作歌曲《月之故乡》一环节,不但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体会诗歌的情感,还调动的学生极强的求知欲望和创作欲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简练,学生学习更加充分,课堂训练有效,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五、课堂教学注重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堂课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采用多形式的表扬,让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这对于平时听到都批评多的学生来说是很少有过的,因而上起课来兴趣更浓,劲头更高。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这次培训学习,名师们的语文素养、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非常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这正是我们语文课中所缺乏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有待改之。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也在呼吁这种课堂氛围,我们的授课方式应进行转变,虽然我们都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效并不大。这些老师的教学机智更是我要学习的,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问题做到“开口即答”,对于学生出现的理解偏差能及时引领。
课后,崔峦专家点评指出,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应做到以下六点:①教学目标要更加明确;②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厚;③教学环节要更加简化;④教学方法要更加简化;⑤学生学习要更加充分;⑥课堂练习要更加有效。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像一盏指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这次活动我的收获真是很大,对我的触动很深。这得感谢学校对我们老师的支持,不惜花费资金送我们去学习,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培养,我一定要将所学到的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艺术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短暂的一天半,听了11节课,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相比较而言,顿生许多感慨:教书难,教好书更难!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小结这次听课的感受:身为新课程改革一线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注重锤炼语文功底,加强文化底蕴,焕发语言魅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好老师!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学问,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承受学问,还要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这种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学语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需要求用语的精确性、科学性,语义的连贯性、规律性同时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调和语音吐字的清楚。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随着不同时代的进展与进步,这三种美慢慢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当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呈现。
音乐美:在诗论中,音乐美符合古典诗词的朗读与押韵,在现代教学中音乐美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的范例朗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需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面对不同的诗歌文章要有不同的情感,要求和谐,符合文章人物的心情,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身临其境。如:七言诗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则包含诗歌音乐美中的节奏根据“二二二一”式节奏而来。通过节奏的划分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和古诗文与现代文的区分。《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里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则是音乐美中最重要的情感,除了教师示范性的诵读带着学生体悟,还可以让学生参加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绘画美:诗论中的绘画美不仅强调辞藻的鲜亮颜色感还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课堂教学中的绘画美除了引用辞藻、颜色和画面感还可以借助课堂上四周的事物来进展详细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体会。如中心电视台有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康震教师现场绘画,选手猜诗词,很受欢送,其间就表达了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语言和工具外,教师的行为动作仪态也是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教师的手势要有强调、示范等功能。通过眼神,自然的手势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获得教师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动作行为进展推断学生的状态。
建筑美:建筑美在诗论中强调“有节的均匀,有句的均齐”此点在教学语言艺术中我运用的还较少,后期将在教学中多加讨论。一般表现为文章或诗歌中。以及班级的布置和对学生分布中。
除却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三美”以外,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言艺术还需要具有肯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学问,还要着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功能。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在我们语言引导下,结合课本以及自身经受综合获得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语言的文学性。思想性直接表达在教师的谈吐中,教师的`三观会直接通过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供应自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步骤,了解背景个人经受状况后要对学生进展正确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想引上正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作品中仆人公或的情感,从而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既表达教师的教学力量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进步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只有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枯燥无味,学生们会觉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时间消逝,转瞬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当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谨慎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踊跃地参与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状况进展合理的支配、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表达素养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
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谨慎。课前谨慎作好充分打算,细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敏捷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细致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接着推动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实力。
依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意根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造就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实力。重视学生的朗读实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根底上通过朗读精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索,通过老师的指导,绽开探讨沟通,鼓舞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索,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起先缄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舞学生,并运用各种鼓励手段:语言的确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异:这些孩子似乎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爱上写作。于是尽量缔造轻松的习作气氛,赐予学生鼓舞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觉身边的优秀更有鼓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观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展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番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细心选择,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爱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实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语文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借助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小学生年纪尚小,学习的目的尚不明确,教师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认为在课堂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为主。
一、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教好。
教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教师是否相信儿童,这是教师对儿童能否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罗森塔尔应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学伯特.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当老师感到迷惑时,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这样,教师们从内心里承认这份名单。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对18个班进行复试。结果发现,他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学生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特别深厚。原来,他提供的名单是随机的,根本未作任何测试。他只不过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改变教师不相信后进儿童的观念。观念变了,顽皮儿童在教师心目中也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儿童,于是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评价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成长的加快。可见,充分相信儿童是个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必然会对儿童充满信心,必然会设法鼓励儿童获得成功。
二、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
儿童在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启发或同学之间的启发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闪耀。我们把这种智慧火花的闪耀称为“闪光点”。儿童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闪光点是十分可贵的。它是儿童自我努力,积极思考、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标志。此时的鼓励性评价,作用有三: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三是儿童的长处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励中得以强化的。
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那么是随处可见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问:“这个‘官’字怎么记?”一个学生回答:“这个‘官’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那个东西,像我们家里的双门电冰箱。”学生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学生“善于联想,善于发现”的闪光点,实行鼓励性评价。又如在一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班上几位同学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时,我及时地评价到:“大家看看这三位同学,他们一边读一边圈划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方法。”这时,更多的孩子那起笔一边读一边圈划。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仅仅表现好的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当好伯乐,当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
三、巧妙运用语言,注意鼓励性语言的多样性。
对小学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我就会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回答了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等等。有时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你的回答会这样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师想的还要好,真不简单!”有时我会把一些学生的思考问题予以归纳,要求全班同学学习。而当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我不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你读得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也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如:“动了脑筋,但答案有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非常勇敢。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错了,要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平时极少发言,偶尔举手发言,又可能出错,我的评价更要着重鼓励主动发言的行为,而不要在发言质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课堂即时评价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贴学生学习时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为语文课堂添新的活力。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现将我进入小学以来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总结如百下:
一、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我们的思维要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
二、温习与预习:下课或放学后,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顺便预习下将要学习的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作为上课听的重点。
三、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靠记忆,背诵的重点就是老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
四、课外阅读和摘抄:在考试中,作文是一度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阅读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试技巧: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回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答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解放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22
(精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7-05
语文级教学心得体会11-25
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11-28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1-15
语文线上教学心得体会12-31
语文主题教学心得体会08-19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08
语文单元教学的心得体会05-20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