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15篇(实用)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
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字,好的字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菁华,妙发灵机,创物我同心的大境。那怎样才能写好三笔字呢?首先毛笔是硬笔和粉笔字的基础,所以要写好三笔字,必须要先练好毛笔字。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书法要有恒心和时间,恒心,就是坚持,时间就是几乎每天一两个小时,其次.选好自己喜欢的`古帖,再次就是临帖不止,一直到每个字烂熟于心,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写出象样的书法作品来.将别人好的成为自己的适当添加自己的风格。
二、练习书法要保持心态平静,不急不躁,康有为说;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让我说,只要不停耕耘,迟早要有收获的
三、练书法要温故而知新,每天练习1-2个字足亦,然后再复习以前所学过字,并切要求字字入帖,只有这样才能循循渐进.四、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不要认为自己笨,不是那块料,练不出来。实际上很多人都能练好毛笔字,为什么最后只剩下少数人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因为能坚持到底的也是少数人。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教学心得体会2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途径和小学生阅读教学策略
研究课题论证会心得体会水城县一小
王洁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来到美丽的钟山小学参加小学生阅读习惯养育途径和小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论证会,听了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做课教师的授课,心中有一些收获,廖廖几笔,把它梳理如下:
一、领导的重视和课题研究的迫切
本次活动中,市教育局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县教育局领导组织大家学习了相关文件,县教研员王虹宣读了课题报告。这些都表明了市、县教育局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和老师寄予了厚望。
二、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有市实验一小、县一小、县二小、县四小、钟山小学、发耳小学的老师参与。各个学校都有老师授课、听课、评课。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地听报告、听授课、听评课,并且认真地做笔记。这当中,要数授课老师是最辛苦的。因为他们上的课,是研讨课,势必要在本校小范围内经过反复的打磨,方可把这种理念设计带到全县较大的范围内展示,展示后又要倾听别人的意见,经历众人严格的剖析,探讨有关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策略是否恰当可行,是否可以推而广知。听课和评课的老师,相比较授课老师是要轻松一点儿,但同样肩负着重任,要对所听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有理有据,大家互相讨论交流。所以,在听课时,要把自己当作一名小学生的同时,还要把自己当作一名评判员,评判授课老师的方法,小学生能否听得懂,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得到正确的导向。也就是说,在这次活动中,参加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而热情。
三、不断“充电”的鞭策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话都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在听课当中,如果自己对某些方面不了解,就不能妄下评论,自己要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判定授课老师的方法是否合理,传授的知识点是否正确。比如,在听《江雪》这首古诗的授课中,要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判定授课老师讲的“这种每句五个字的古诗,叫五言绝句”的定义是否正确;要对古诗的`平仄知识有所知晓,才能评判授课老师给《江雪》这首古诗划的平仄是否恰当;要对古诗的吟诵方式有所知晓,才能感知授课老师的吟诵是否正确。
四、学习的平台
本次活动,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市、县教育局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旨在各校的老师积极地参与当中,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以及科研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同样的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不可能用一根没有任何能量的火柴棍打败英勇的奥特曼,熊大和熊二总是让光头强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促我不断学习。
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初次听到“微格教学”,感到十分陌生,于是问了一下度娘,得到的解释为:微格教学,也可直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其中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近三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份量,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一名老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班级学员被分为A、B两组,各自组成微型课堂,操作中严格遵守微格教学的理论及过程要求。在微格课堂上,以这次参训的教师学员为听课对象,检查实践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目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掌握了教学技能,检查是否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问题,找出教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以明确改进方向,使真正的课堂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避免了无效、低效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在两位微格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首先练习设计教案,这是讲课前必须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解决难题,作为一个老师就必须做足功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这就需要设计教案的时候把该讲的内容弄清楚、正确,既便是查资料或者请教别人。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就是这个道理,这点我感觉自己做的不是很充足,内容上不是很充实,不是很严谨。设计教案需要有耐心,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导入及具体教学内容,到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设置问题及讨论方式,两位微格导师和同批学员们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正,使教案初稿得到了细节性的修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微格导师强调了丰富的教学导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教学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这个过程,其次是讲课,这一环节要注意很多问题,具体包括:
(一)教态,教态自然不自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形象。一旦教师站在讲台上,虽说讲台三尺而已,但是教师已成为学生目光中的焦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全在学生的视线之内。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目光和表情以及着装都要有个教师的样子,对于初上讲台的我们举止难免还会有些学生气,我想这还需要我们以后多加练习和揣摩。
(二)讲话,首先要求会说普通话,再就是口齿清楚。学生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如果作为老师口齿不清,那如何向学生传达知识。当然在讲课时也要注意口语化,讲解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三)板书,板书的规范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满黑板的龙飞凤舞的草书、杂乱无章的文字,学生怎么记笔记呢?这就要求老师的板书要认真,排版条理整齐。以上是对老师讲课的基本要求。除了这些还有讲课的方法,比导入新课要自然,就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或讲一个与所讲内容相过的实例引出所讲内容。讲课内容要连贯,有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气氛,有互动交流环节,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课。
通过第一次15分钟的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讲课内容不够充实,衔接不自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等。分析原因主要是备课不够充分,讲课方法不当。我想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揣摩。两位微格导师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课件设计上的问题:部分内容文字过多、字体过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讲课和以往科研汇报的区别,课件制作上要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内容求精不求多,可以适当留给学生拓展的空间。
教学心得体会4
课程实施来,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确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绝大部分的老师已经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地关注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应是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教师在课程观、教学方式、教学材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教师还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经过一段的实验,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减少定性评价,增加性评价;减少批评与否定,增加鼓励与表扬。在现在的课堂中,“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真不错!"“再想一想”这样的词已经取代了“不对!”、 “不要胡说!”,“没脑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表达与质疑的勇气及尊严。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了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大胆对同学、老师的方法提出疑问;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了与同学合作及交流。教师只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所获得的就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自信、自强等品质也在逐渐。新课程的确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所未有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与疑问,下面就我在教学中问题及做法反思如下:
1.双基落实问题。
在多年的课程后,教师们往往对“双基"的落实问题感到困惑,往往担心学生的“双基”变得薄弱,知识点不能落实,运算能力减退,运算速度减慢等等。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双基又要提高能力个性很难两全。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双基”我们以前所讲的“双基",究其根本只是“书本知识"而已,所说的“双基落实",只是“书本知识落实"而已,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对“双基”本身而言,我们应看成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较,不再要求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计算",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同时在小学中将计算器引入,帮助学生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这样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就更加降低。所以不能拿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应该重温《课程标准》,更加准确地把握在课程标准下,对“双基”的新要求,新标准,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
2.数学教学中的方法优化问题
在课程标准中,我们提倡在数学教学时,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不提倡方法的单一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担心,让学生的多种方法存在,不优化方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运算能力只使用自己的方法是否就是个性得到了我们认为,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并不是不能优化方法,而是看你在什么时候优化由谁来优化强调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让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去体会成功,体会探究与创造·的快乐。但老师在学生充分挖掘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好方法的优势,从而接受并掌握。我们不提倡的是教师直接灌输的优化,而学生自主探究、比较后的优化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做法。
3.课堂活动与教学任务完成的矛盾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要倡导的课堂活动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倡导我们教师要从实际中、活动中、游戏中引人数学知识,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任何的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备课环节,深挖教材,研究教法,把握好重难点突破,备好学生、学法,备好xx环节过度等。真正能够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活动两不误。
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并不是在每一节都需要安排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同样也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要求适时、适度地采取xx种教学形式,能够探究的就开展探究,不能开展或不必要开展的也不能强行安排。始终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教学形式的选择都要为教学的目标服务,就应该是有效的,有利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而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思考,不全面,不准确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教学心得体会5
3月15日,在周测和月考来临之际,我决定专门用一节课给六班和十一班上一节练字课。正好今天下午上完课就放假了,学生们可以在家里买习字本,练字“大业”也就能顺利进展下去了。
英语练字的要求其实我是受益于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她真的是一位很优秀很负责的英语老师。她教我们习字时的规则我一直还记得,真的是一套很奏效的方法。
由于日常考试以及高考中英语作文的答题纸给出的都是横线格,所以我首先提出了练字本的要求,那就是:一律使用横线格本,不再用四线三格本。这样做也能让学生们的练字成果更好的融入考试中,以免造成考试时紧张慌乱而导致书写被“打回原形”。接下来我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七点要求:第一点是“向右倾斜15度”,这指的是每个字母都要统一向右略微倾斜,15度是一个最佳值,毕竟我们做不到那么精确。我以单词“world”为例,在黑板上给他们做出了示范。讲到这里,有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倾斜15度呢?我解释到,相同的倾斜度会让作文整体看起来更整齐,防止写的歪歪扭扭。第二点是“重心水平”,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重心”,那就是它们最圆润的部分,比如字母“p”的重心就是它的.半圆部分。各个字母要保持重心水平,其实也就是在四线三格中的占格问题,上中下三格要占对。第三点是“0.5mm”,学生们都能猜到,这里指的是笔芯的要求是0.5mm,这同样是高考的要求。可能更粗一点的写出来会更好看一些,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先给他们订了这个标准要求,毕竟有的学生用的是更细一点的0.38mm签字笔。第四点是“挨线写”,单词要贴着下横线写。第五点是“三分之一”,单词的书写要占整个格宽度的三分之一。第六点是“圆润”,字母中含有半圆或者圆圈的要写饱满写圆润除此之外,带竖的字母还要写挺直。最后一点,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举,那就是:字母间距和单词间距。字母之间要分隔开,以不挤为宜。单词之间则以间隔一个字母为宜。
讲完这些要求,接下来就是实操了,我从练习册中找出了一篇范文,让他们以这篇作文练字。我下去巡视,发现真的有几个同学写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写的还是有些许欠缺,不够饱满,但这正是需要进行日练的理由。希望开学来了之后的考试,我能看见他们在作文上的进步!
教学心得体会6
11月23、24日,国培计划湖北省送教下乡项目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在松滋市进行。全市小学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活动形式多样,有4节现场观摩课,湖北省特级教师任利君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刘进老师的专题讲座以及和专家的互动交流。纵观这几节课,上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不断发出这样的思考:自己与名师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与名师之间到底还相差些什么呢?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一、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流淌不息的泉水”,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求知欲,无法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有效、进而高效。纵观那些有成就的老师,谁不是爱读书,善于积累的人呢?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乐趣。今天坐在台上那几位名师,之所以对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做到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对教学设计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与她们丰厚的知识积淀,是密不可分的吧!今天任利君老师的讲座让我充分认识到老师多阅读对于指导学生阅读,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试想,一个老师自己都不爱阅读,那他还怎么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了?当学生有困难时,自己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何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不大量阅读,自己的语文素养都没法提高,又谈何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再看看我自己,工作之余,一些专业书籍都看得不多,文学著作更不用说了,而且总是不断给自己找借口,每天工作那么忙,又要教学,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忙得晕头转向,哪有时间读书呢?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像海绵,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你想读书,就会见缝插针,只有你去读了,才会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所以要善于读书,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用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二、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研究
今天的三位专家,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那么精彩,他们的讲座之所以那么吸引人,和他们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与解读是分不开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进老师这句话“教学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是啊,不同的文本我们有不同的教法,刘老师上的这节课是《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刘老师就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上出了神话的“神”。反观我自己,上课都是同一种模式,按着一种套路走,对于不同的文本根本没有区别对待,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深入研读文本对于老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出一个合适的教案,使教学不再仅仅是停留在教课文上和把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掌握。
三、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看看今天三位专家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她们都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干劲,都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习上、研究上舍得下功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的日积月累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一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漫长的等待。可是,我自己很多时候做事就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到底。听了专题报告后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钻研,可是没过几天又恢复了老样子;听了名师的课,再次下决心要向她们学习,可由于工作中太大的压力,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像平时教导学生一样,我这毛病得改。
四、缺少工作的激情
我常常厌烦于学校的日常琐事,每天几乎按部就班地生活。但这次学习,我看到了好几位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在临近退休时依然能够勤于学习、不断反思,这不正是他们身上那种工作激情吗?与这些年长教师相比,我感到惭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带着满腔的激情走上讲台,用爱心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每天努力超越自己。
要想让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成绩,没有辛勤地付出,是不会有丰硕的回报。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让自己与名师的距离越来越近!
教学心得体会7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
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
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教学心得体会8
在教授《孟子》的过程中,跟学生一起体会到了跟学习《论语》时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相信学生们收获到许多自信与知识,而我也收获到了许多现实的快乐与精神的富足。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西方人能创造出诸多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现代科技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开发并贯彻了一套人类交往的规则,这一规则是基于对经济活动方式的摸索与路径依赖,对人性善恶交织的深刻认知,对社群整体价值观的认同维护,并有效抑制了机会主义和权力的滥用。这些规则统统被称为——制度,在东方古老的华夏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上,它被称为周礼,或叫“礼乐制度”。承载着我们中华先人这一政治与立世思想的儒家学说,由孔子始,在孟子这里,因其灼灼其华、雄辩滔滔的精彩华章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到后面的《大学》《中庸》,是哲人反复论证这一治世处世理想在思辨上留下的余韵。所以,《孟子》承前启后,在备课时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有时为了查证一些思想的缘起,会重新学习整理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资料。
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处理自己作为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不管男生女生,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要做的功课。认识我们所处社会的形态、本质、架构它的思想基础,是每个东方学院的小学员从现在就开始已经在做的功课。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正是儒家思想最迷人之处——对自我、他人所具有的强烈社会意识,从“已”和“人”的关系角度,儒家强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警醒的社会意识,并且要积极地维护这种关系。那么在《孟子》的学习中,除了继续认识和熏陶礼乐治国这一传统文明的基石,我们又接触了同时代农家“与民并耕”、墨家“爱无差等”、杨朱“为我”之说、於陵仲子“清高于世”等先秦诸子的社会人性意识,同时还能获取另外一种平时生活中不太会有、但也极为难得的视角——帝王家的视角,帝王之家观念意识形态如何,为何出言必“言利”,孟子如何漂亮地反驳引导“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上种种,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极大的冲击力,不仅仅使其认识到先哲思想领域的丰富性,还能从对比中去感知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去思考个人的价值观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那么我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自己对国学授课内容的理念,帮助学生克服长篇大论学习中的难处呢?
01、纵深地、不厌其烦地梳理重要篇章的思维脉络。不论是孟子与国君还是与其他名士的对答论辩,都要在逻辑上一点点理清其中的`主要观点、常用话术。很多名篇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论辩对象提出什么观点,孟子如何回应,话术的陷阱在哪里,如何巧妙地避开,孟子又如何给对方设置陷阱,怎样在打击别人的观点中一步步建立起来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一遍遍细致的思维梳理中,一定会有所获得,这也是今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撰写议论文的基础。比如2.3、2.5、2.6、4.4的类比推理,2.8、4.8中概念的转换在辩论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惯用的、遍布各篇的比喻论证方式,这一方式使用起来优劣之处是什么。还有一项常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带领学生细细体会和比较孔孟两位圣哲的不同之处,从“人和人性”的角度看到孟子作为“王者师”和“大丈夫”,截然不同于孔子的雄辩滔滔的气势与情感。当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把圣人还原为一个鲜活的人时,他们更能感知圣人的胸怀、情绪、好恶、爱憎,也更能领悟圣人的真正“可贵”之处在哪里。
02、通过紧扣文本和模拟生活化场景的讲解方法,使学生理解孟子时时站在“民生”“民意”立场上忧国忧民的情怀。还记得去年有名女同学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感慨“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家长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在群里,当时引起了我深深的触动,因为我上课时并没有做到让自己与每一位同学达到比较深的互动,我都想不起来这位同学上课时是怎样的听课状态,但她在课下竟然顺口说出这句经典的孟子之言,运用的场景也挺恰当,让平凡琐碎的生活瞬间充满了一种经过厚重的文化审视过了的“审美”感!思及教学,我很惶恐,也很敬畏。惶恐自己会不会有讲得不恰当的地方,他们像海绵一样都吸收了,我只能在备课上对自己要求更严,查更多资料,教给孩子一杯水,我必须有一桶水;敬畏的是,一个个孩子都能做我的老师,他们的思维力这么灵活,记忆力又如此出众,我在现实生活场景里,都用不出这样的句子,并且用得这么好!我对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接触得比较多,喜欢从社会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启发他们比较古今与中外不同社会管理制度中所着重的不同点在哪里,区别是什么,进步者为何被称为进步,社会治理的智慧因具体的什么东西而切实体现,贯彻这样的思想理念,对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政治环境代表了什么,让他们在感受先哲智慧的同时,扩展他们观察社会的角度和视野,思考自己将来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提高对社会和历史的认知高度,教学相长,功不唐捐,我也从中获益良多。
03、孟子的论辩有气势,文辞铺陈华美,读多了背多了用多了,也会让我们谈吐说话、遣词造句、申辩观点更具有美感。重要篇章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背诵,有时让同学们相互背诵,在这中间大家反复揣摩的“歌诀乐读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语句中找出节奏规律,在音韵中找到句子怎么读更有味道,更有利于记诵,经过这么久的引导和实践,很多同学都喜欢这种方法,并且记诵得也很快。比如1.7“齐桓晋文之事”章共20xx多字,大家一开始畏之如虎,但经过多番鼓励,分层引导,一遍遍地梳理孟子和齐宣王两人的对话逻辑,班上大部分同学也都会背诵了,经此一役,他们对学习孟子建立了很强的信心,只要有心、有技巧、有逻辑并且付出努力,背诵长篇都不是太难的事。对于长篇古文的学习建立起自信心,在反复背诵中培养起语感,都是最难得的。
04、孩子们从论语学到孟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人生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深度也不可小觑。比如学到6.1时对“枉尺与直寻”“合规与诡遇”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进行了激烈而尖锐的辩驳,展示了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多角度把握能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孟子》的学习依旧任重道远,我有信心带领孩子们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而出色地完成我们国学班整体课程的学习!
教学心得体会9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展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互相关联的完好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的)、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假如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方案(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聚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藏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老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确实,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老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假如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那么“备课〞根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老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方,教学目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等,?老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假如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老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
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假如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施行和深化,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进步教学质量,不失为老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老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老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根本功夫等的综合表达。假如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化,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老师进展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老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建议进展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历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构造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展详细解读。广东资深老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根底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展,所以老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根底上,就要考虑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合适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到达学习目的?详细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外表,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老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老师随机应变和灵敏调控的才能。应该设计构造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考虑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理论,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考虑、理论、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教学心得体会10
素描,绘画基础课程被认为是美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其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要让学生掌握好绘画基础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技法与理论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下,则是我在素描教学中的些许体会: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基础素描,其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的要素有不同的侧重点。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方式表现对物体的真实感受。作品应该以客观物体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特定环境和光影下的具体物体。学生的主观感受应该建立在客观物体的基础上,并受到客观物体的限制。所谓的“艺术地表现”是指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在基础教学阶段,我认为不应该教导学生使用“变形”的技巧,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养成随意变形的习惯。然而,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在素描中对物体结构进行适度强调甚至合理夸张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的主观感受也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基于对客观物体的观察,关键在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准确观察物体并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确保轮廓清晰和关注整体。确保轮廓清晰是克服造型不准确的关键方法,造型不准确是初学者最常见的错误。确保轮廓清晰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在学习素描时,确保轮廓清晰并不意味着在最初阶段就要过分关注细节。我认为在素描的早期阶段,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突出、形象明确,这样就可以说是确保了轮廓清晰。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学生应该持续努力使轮廓更加准确,不应该容忍错误的轮廓。即使发现错误,也不能马虎处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在基础训练阶段频繁出现轮廓不准确的情况,就无法建立正确的物体结构知识,也会导致在表现物体特征时缺乏准确性和敏锐性。
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技巧之一。艺术家需要善于观察周围的景物和事物,从中获取灵感,并将这些观察到的细节和特点转化为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教授绘画技法时,教师应该重点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和捕捉物象,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正确的观察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和艺术表现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方法不正确往往是盯着局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要描绘的局部,并没有考虑全局,结果就是只看到树木而忽略了森林,只观察局部的细枝末节而失去了整体的气势。在绘画时,观察和分析物体不仅是为了认识物体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体。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一幅素描作品时,根据对物体的观察和感受,构想作品的整体效果,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后应该在脑海中形成整部戏剧或电影的整体“视觉图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些学生在开始绘画时兴致勃勃,充满新鲜感,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力可能会有所减退,无法保持清醒的整体感觉来审视作品效果。另一些学生可能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厌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将调整和修改视为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该认真对待。如果觉得画面有不妥之处,一定要找出原因,并下定决心进行修改。
在调整修改时,应该以整体效果为原则,通过反复分析和比较来审视作品。要以第一眼看到物象时的新鲜感受为基准,检查画面效果,发现画面与实物之间的差距,检查实物之间的组织结构、比例、质量、空间关系和主次虚实的有序性。通过不断校对和比较,深入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以期达到更加精准的表现效果。
四、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教学心得体会11
武术教学经验,基层武术课安排是阶段性,很难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术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第三,在武术教学时,要根据武术的特点进行归类记忆有助于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第四,在武术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5)灵活多样的教法。
基层教学不同于高校教学,基层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四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一节体育课,一般需要安排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把课时计划好、完成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往往给基层的体育老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武术教学。人们都知道武术内容多种多样,其套路错综复杂,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武术教学课时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阶段性的。所以基层武术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1、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勾、掌、拳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然后才能顺利学习套路。例如,初级长拳的教学,其动作表面看似简单,但实质上该套路具备了长拳的穿、蹦、跳、跃、方向变化等运动特点。所以必须先教武术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练习。然后教学生五步拳。因为五步拳包括了武术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动作少而简单、方向变化少,初学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进行初级长拳的完整教学。只有对基本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才能清理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学生也会轻而易举地掌握长拳等武术套路。
2、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改单一的`徒手操为武术操,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弹腿冲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的转换、双臂绕环、仆步轮拍、正、侧压腿等。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具备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便于今后进一步学好套路。
3、根据武术特点,归类记忆
武术套路功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讲解时可以进行模拟示范,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记忆。为使动作教学简单化,应首先帮学生找出套路动作的规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势与收势方向应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练初级拳时,拳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套路,在复习课上,教师应采用启发和提问式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记忆。如在初级拳的教学中,不防这样提问:本套路中冲拳动作有哪些?推掌动作有哪些?亮掌动作有哪些等等。通过这样归类提问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套路,使表面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成有序可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4、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
(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学,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长拳时,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时就容易多了。
(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 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
(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 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 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
(5)灵活多样的教法 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教学心得体会12
经过自己的理论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现在就进入教师队伍的体会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谈的是课堂管理方面的体会。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许多东西都是从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来的。比如说,课前可说些题外话,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当观察到学生有疲劳的表现时,可说些笑话缓解他们的疲劳。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个人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就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你的课堂,这是一种避免学生因为无所事事而讲话,趴睡的有效方法。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采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再比如说,我在教历史课的过程中难免要穿插一些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小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尽量让知道这些故事的同学去讲而不是我自己去讲,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也有以下几点体会:1、针对学生基础较差这一实际情况,在整个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上,可采取由易到难的做法。比如一开始对他们的课堂提问或课后作业,可以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做既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摆脱了一味迁就学生的尴尬局面。
2、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且让他们掌握这些方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再模仿:有一次在讲到老子这个人物时,我先让一个同学起来概括一下老子的`哲学成就,他说得不是很完整,于是我让学生注意听我是怎样去介绍的,介绍完后,我还特别给他们强调了一下怎样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紧接着在介绍孔子时,我让另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孔子的思想时,他介绍得就全面多了。有时还可以将一些思维方法融于你的板书和授课过程中,那么学生听多了你的课后,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这样思路,也就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
3、在课堂上,要多留意学生的反应,如果能够发现那些能回答出你问题的学生,并把他们叫起来回答问题,那么受到关注的喜悦感和答对问题的成功感,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方法。
4、我觉得一个老师要讲好一堂课除了认真备课外,还应该多阅读,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进而提高课堂上自由发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许多在备课时设想到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并且讲出来后对整节课具有要求自己去扩大知识面,以提高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
5、要大胆尝试:新老师因为经验不足,对许多事情该不该做,该怎么做,没有十足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除了多问别人请教以外,还应大胆尝试,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
6、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教学也不例外。对一个老师来说,当他想出了一个教学的好方法,并且实施起来非常有效后,他就有可能一直采用这个方法。我个人认为任何方法都是有利又有弊的,因为经验不足,所想出的方法不一定就时时有效,经常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多想新方法。
教学心得体会13
园艺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不仅包含着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知识,还涵盖了花卉、果树、蔬菜等植物的栽培技术。在园艺报告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植物生长、栽培的知识,并且通过实地考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园艺报告心得体会。
首先,报告中提到了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园艺报告中,我们讨论了植物生长需要的阳光、水分和温度等因素。通过实地考察,我发现一些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而另一些植物则对温度要求较为苛刻。了解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培,以及为植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其次,报告中提及了植物的栽培技术。通过园艺报告,我了解到了一些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如喜阳的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足够的水分和肥料,喜阴的植物则需要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中进行栽培。学习这些栽培技术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现在已经开始尝试自己种植一些花卉和蔬菜。我发现,通过合理的浇水、施肥和修剪,可以使植物长得更加茂盛,并且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收获。
第三,报告中讲述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通过园艺报告,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一些果树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炭疽病、绿椿象和苹果腐烂病。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防治剂进行喷洒,或者采取物理的防治措施,如清除受害部位和病虫害传播源。通过学习这些防治技术,我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四,报告中提到了一些有关花卉和果树的养护技巧。园艺报告中,我了解到了一些花卉和果树的养护方法。例如,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花卉养护技巧,如及时修剪枝条和清除残花来促进花卉的生长;在果树的养护方面,报告中提到了给果树施肥的时机和方法。这些养护技巧的学习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我在家里拥有一些花卉和果树,通过学习这些养护技巧,我能够更好地照顾它们。
最后,报告中讨论了植物的繁殖方法。通过园艺报告,我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繁殖方法,如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等。这些繁殖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植物。通过学习这些繁殖方法,我能够更好地进行植物繁殖,扩大我家庭植物的数量。
通过园艺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知识,还了解到了许多植物的栽培技术和养护方法。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以后的园艺学习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园艺的魅力,愿意积极参与到园艺的活动中去。
教学心得体会14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引导: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彰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识记字词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归纳了如下方法:
1、掌握规律法。
2、形象记忆法。
3、总结记录法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筋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4、复习巩固法。
学生天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写出来。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学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不断总结外语教学心得。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因此,我认为应该对高校外语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第二段:教学自身问题的总结。
我认为,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传统的“讲解-练习”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现代化学习需求,而我国很多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却仍在沿用这种传统模式进行。另外,外语课程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启发性的引导和探究。此外,一些高校外语教师也存在缺乏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能力提升不足、沟通能力不佳等问题。
第三段:尝试创新方法。
要改进高校外语教学,我们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首先,可以试探性地采用互动式探究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观灵活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以更贴近学生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其次,通过调整外语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多元化、个性化、实践性。此外,外语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增加多种教育技术与方法运用,加强即时沟通能力与反馈机制,以及重视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让学生充分受益于外语教学。
第四段:关注学生学习动机。
高校外语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外语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点,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多方位加强对学生个体学习特点与状态的关注,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并注重课堂交流与互动,从而形成应急教学机制,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五段:总结。
总之,高校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我国的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外语教育的作用,外语教师必须提高教育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技术、面向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等方向来进行进一步提升,让高校外语教学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的心得体会11-03
教学心得体会06-12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精选)教学心得体会07-07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5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教学的心得体会05-20
教学心得体会(经典)03-25
教学心得体会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