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七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所以“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便利,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我们学校地处南岗区宣庆小区,随着这几年商业发展,这里的实际居住人口不断减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式,适应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98年率先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在过去几年小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到小班化教育外在表现是班级人数少,而实质上是优质教育与人本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不仅是一个涉面及广的大课题,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整体优化的育人工程。为此,我们认为这一实验课题的核心应该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尤其是教师能否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时间、空间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这样小班教学才能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小班的有利条件让学校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把学校建成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形质兼美的三园式(花园、学园、乐园)的精品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作为切入点,并在南岗区教育局初教科的引领下,经过严密的课题论证和认真准备,最终将“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可以说在从事了几年的“小班化”
小班精品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即按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多种教育要素、教育资源形成最佳的教育结构,使得“小班化教育”潜在综合性教育效益得到充分开发。小班教学研究中我们没有单纯停留在我校本阶段小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上,而是实施了教育教学同步研究协同管理的策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同时体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研讨两项工作有机整和的
教育实验的操作过程就是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为此,课题论证结束后,我们便按照操作过程的详细规划展开课题研究,对预设进行全面检验。但仅仅两周的行动研究,我们便进入了最初研究的高原期。出现的问题是理论培训效率低、成效差,教师感到行动研究无从下手。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并没有找到;方案中研究设想提到的教师明确实验方向、主动参与、笃学慎思的积极的行动研究状态我们并没有看到,实践使我们感受到预设和生成差别太大,最初我们确实感到了困惑。
行动中的挫折让我们的感到:修正方案是迈过挫折,使研究获得进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拿出新的研究思路。而新思路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可以说新思路来自于管理者的深度的另辟蹊径的学习、思考;来自于班子成员深入研究现场,立足课堂,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实践考察;来自于团队成员不断的探索实践来自于初教科领导的思想引领,来自于协作体成员的互动交流的顿悟。
随着“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发感到小班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为此要潜心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掌握具体操作的技术与方法。那么打造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将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
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要使“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课题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强化个体持续性的专题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努力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足探究实际激发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教师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专业技能。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到教学评价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技能培训。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探索中我们在小班协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协同教学方法初探。这就需要实验教师成为多专多能的全科教师。为此,自课题实验不久,我们就开始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学校在个人自培基础上的深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培训,有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等。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每周都固定了时间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由于实行这一特殊培训,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小班化的协同教学法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小班化”教学方法亦如此。它是用来指导具体的小班教学实践的,没有良好的小班教学方法,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那么,要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就应该引领教师采取行动研究,紧紧抓住影响“小班化”教学方法的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知识及其载体”、立足于小班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的时间空间优势反复实践,不断地锤炼这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启发、指导、激励、影响训练的小班因材施教的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让小班教学过程变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2、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课题中的“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a主体意识参与,让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b主体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应从中得到体现;c主体行为参与,学生的感官要积极参与;d主体时间参与,除师生共同活动外,要安排学生的自主活动;f主体参与深度,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活化”。
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量化进行横向比较,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显现出来,有时却是隐性的,给评价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尝试通过学生“参与度”,就是从一节课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学生有多大比例,通过“有效度”,就是问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本身的意义、价值有多大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虽然是方法,但根子在“小班化”的教育观念。“小班化”教学方法是教师智慧的折光,它来源于对“小班化”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教者对于小班课堂教学的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小班化”教学相关知识的储备及研究深度的有限,让教师在短时间内直接探究创生出“小班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我们认为立足小班教学实际辩证客观地模仿移植有关“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前期成果是深入探究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方法个人探索阶段,我们鼓励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采取自我研习、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于上海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十种小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模仿性探索,做到以模仿实践验证体验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师“自我演习”“模仿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采取“部分移植法”进行研究。引领教师通过学情师情分析,通过自我研习的感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理念精心选择,将他人总结出的“小班化”教学方法中成功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采取“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策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音序查字法”一课教学中,实验教师李英采用“自我研习”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模仿移植,她立足学生对知识掌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在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了小班化教学方法前期研究成果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教学法和个别指导法”。分层教学中教师让本节学习有余地的学生们自己练习音序查字法并与同伴互动交流。而对于感到吃力的学生则采用个别指导法给予适时充分的点拨引领,让其逐步领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取得了大班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这两种小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运用,使教者跳出了原有的`教师面向全体讲,学生被动听的大班传统教法的局面,近而使小班分层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班化”教学方法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课堂同样的教法,教学效果迥然。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而“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中仅仅是模仿移植是不够的。“创造”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生命,只有不断地创生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地体现小班的个性化教育特点。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会创造,每个教师都必须创造。创造正是小班教学适切性的需要,这种适切性也就是它的灵活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中,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在理论上和教学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优势,当然这种“小班化”教学实效性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小班的课堂上缺的不是教学情境,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气氛,也不是个别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是充分利用小班教育资源上的有利条件来提高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尤其应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让小班教师余下的精力更好、更细微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特别是后进生所具有的那种并非靠笔和纸测试所验证出来的有潜质的智能,并以此为基础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充分地体现其适切性。(1)依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创生运用多种“小班化”的教学方法。加德纳教授的教学方法理念是“为理解而教,任何一个概念或技能都能以多种方法来教”“小班化”教学恰好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教师用余下的精力,能更好更细微的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课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智能特点从而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持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传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选择创生多元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学生用音乐智能来启发或导入很合适,有的可能用身体运动智力来教学很奏效。在北师大版第六册画“对称图形”一节教学中,实验教师对空间智能较差的学生采用了“手把手图画感知”的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智慧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和高度个性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班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充分地体现它的适切性,尤其是通过丰富个性化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展后进学生的潜在的智能潜能,使其得以更大更均衡发展,以此更好地提高小班因材施教的实效性,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4、实施“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应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学生个性储备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精品教育所取得的实效性。“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奠定基础,为实现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研究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模仿移植机械化痕迹太重,错误地把固定的几种“小班化”教学方法套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上是不科学的。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也让我们领悟到“教学方法”所蕴含的内容之丰富,对于它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入手,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立足教学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课题研究中理论引领要高,研究的实际落脚点要放低。课题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教师拥有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也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范畴。现代教学方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其特征、分类及优化组合和运用问题都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其特征充满着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些对于尚未接触过这么多现代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师来说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会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视野更加宽广,基于问题学习研究水平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也能将“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两项研究有机的结合。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小班化”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亦如此:必须从“小班化”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化教学方法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已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模式下,立足于小班个性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理论,必然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创生更多的具有实效性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小班的教师在小班教学中一定会针对每一名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左右逢源,稳中取胜。
实践研究不是简单的模仿移植,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我。敢闯、敢干、勇于改革。那么,不断创造出适应小班育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将继续成为宣庆每位教师不断超越的方向。
(2)调查法:采用向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3)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实际,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5)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统一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题美术教学,应突出关键,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描述特征、体验生活的方法和群体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互动方式
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⒈低年级—引导互动
低年级的功课是基础教学之基础,教学生画画、写字都得从一笔一画开始,学生表达一句比较完整的话都有困难。不可能让学生对一幅画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再说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差生”、“好生”,让“好”帮“差”进行互助互动,这样会形成定势,会让一个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承担“差生”的“压力”。因此,我觉得低年级实施的“互助互动”在选择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选择的内容上要适合低年级学生。我在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助互动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组的组长也要轮流替换。在内容上一般选择容易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并列式内容。如小组集体创作《走进大自然》,“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花,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的多,画得多。”这些问题学生基本能回答。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形、色、名,并不能完全统一,组织互助互动,小组成员可以把一种花的不同形、色说完整。而且有的会说不会画,有的会画不会说,通过互助合作,学生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学生共同进步。
⒉中年级—启发互动
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比低年级学生好动;回答问题思路虽广,但不善于抓住重点,容易走题。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主要来自外界(教师),一般能围绕教师提出的总是去思考,而中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增强,受外界控制力减小,什么问题都问,哪条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级美术课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抓住教学重点展开讨论,从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级《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什么是邮票?它的由来及组成部分。在中年级学生中展开互助互动的问题讨论,教师一定要把关键词、句“扶”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讨论,得到满意的答案。
⒊高年级—放手互动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小组组织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较强。因此,在“互助互动”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小组通过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综合纸版画》一课,学习目标是了解综合纸版画的一般知识,熟悉综合纸版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综合纸版画的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这一课可以开门见山地组织小组讨论,进行集体自学、集体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设计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二、根据课型“互助互动”
实施“互助互动”要根据一定的课型进行。如上《画人物》课,由教师授课和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较好,因为描绘人物是否形象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包的世界》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包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学会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深化学习
⒈教师导动,激发兴趣
教师导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导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前瞻、铺垫、引导等工作。如“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学生能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或生硬的术语,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只强调课程内容,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只能去翻书,不能去观察和开动脑筋,作画时抄袭课本或同桌的画,无法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叶谰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有了重新认识。我经常问自己,“这样做,费心费力,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什么?”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我们已经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的几段文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能以“人”与“物”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否则,就会陷入把“一方”当作“物”来操作的危险,而是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
“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
课堂教学,人的先天素质是不能够改变的,但人的第二天性或第二素质却是可塑的。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对人进行施教,懂得如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获得落实,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从三方面要求和帮助教师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
第二,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能够促进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去探究,开拓新的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推荐给大家。与这篇文章同一层面的还有《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议大家不防一起看一看。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刚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做教改的带头人。
一、加强课题研究,结合地方实际确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可行性研究课题。
搞课题研究不能蛮目跟风,也不能走过墙搞形式主义。而要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情况搞好校本研究。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把准课堂目标。课堂目标要结合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版块目标整合落实,让课堂目标固守核心,坚持多元,要体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
2、把握课堂重点。(以小语为例)如拼音教学应以认读字母、音节为重点;识字写字音形义统一以形为重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多法结合;口语交际以说为主;写作以写为主;综合实践要注重综合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
3、利用好教学资源。以教科书为核心资源,开发外面资源(如网络教学资源,生活资源等)
4、重视启发引导。用大问题导学;引疑导释,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强学法指导,顺学而导;精确讲授,适时点拨;教师要做好示范。
5、落实学生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不但不要独占这个舞台,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算跑跳唱吹画操作等,要有足够的量让学生在这舞台上训练。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我校小班化教学从去年去上海参观学习开始,到我们自己动手实践,已经跨年了,小班化教学心得体会。每一位参与小班化教学的师生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也经历了好奇、热爱、反思的心理过程。认真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到下一轮的教学工作中。回首一年来的小班化计算机教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掌握概念
教师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兼之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极强操作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挥其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意识,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认识出发,联系实际,学习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组织小组比赛等,让学生跃跃欲试,产生动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由内心产生欲望,教师及家长再给予积极的评价,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知识。
二、要善于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如何愿意去学,并且学出兴趣、学出滋味,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关键在于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产生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发现并总结新知识的本领。例如:学习制作艺术字的过程。首先教师将课前采集的片头字如新闻联播或自己制作的漂亮艺术字展示给学生看,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其次让学生想一想艺术字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如广告设计、贺卡等;再次,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制作艺术字的过程, 这一过程让学生注意收集信息,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提出疑问,进行讨论,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制作过程,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得出处理问题的步骤:
①创建艺术字;
②设置艺术字的`格式;
③选择艺术字的形状;
④确定艺术字的叠放次序等。但并不将此作为惟一的标准定论,而是鼓励有多种形式的答案。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发现知识的过程,印象深刻,并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要注重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新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以前的计算机教材中的内容,更注重实用能力的训练,因此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一个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标,详细介绍任务的完成步骤,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软件相应功能的过程。可采用以实例讲操作,以任务带知识的方式综合运用分析法、演绎法、发现法和实验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知识和功能的应用,又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中国。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开学初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教师听了四场关于高效课堂,在听了几位专家的讲解之后,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颇多。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欢快的课堂,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导学案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前让学生对新知识做一下预习,学案是最好的载体。学案应包括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疑难问题。学案分学生能自己学会并掌握的内容和需教师点拔的内容两大部分。学生能自己领会的,让其自己学习并掌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重点讲授的问题。
(四)高效课堂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高效课堂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总之,高效课堂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它我们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2-02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6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7
【热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19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热】11-19
【推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19
【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20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荐】11-20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推荐】11-20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