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教学中关于除法计算的心得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经淡化了以往抽象的数量关系,强化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及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教学。下面就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重视“平均分”概念的形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16个桃子、平均分15瓶可乐、帮小朋友分组租船、帮小熊分筷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在用除法解决问题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如:
①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糖?
②有8块糖,每个小朋友分2块,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第①题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第②题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为:把8“平均分”成( )份后,每份是2。
2、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在情境中积累具体的数量关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之间,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如:
展现儿童商店里购物的画面,描述小明和小芳购物的情境:
通过具体情境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
又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扇叶的片数÷每台电扇用的片数=装的电扇台数”。
【数学教学中除法计算的心得】相关文章:
《除法计算》的教学反思04-06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12-16
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3-12
数学除法的竖式教学反思03-02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4-22
小学《分数与除法》数学教学反思04-07
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心得08-18
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03-08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01-28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