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19 19:33:2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一、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很多化学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把它作为第二外语来使用。因此,它充分利用了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对化学好奇,还会思考;通过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保持着持续的学习热情。经过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其他学科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渴望,可以取得中高年级。

  作为中考新增加的科目,我们复习时间不长。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记笔记、写作业、纠错等方面建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他们将来会学得很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情况,如:战争、医疗、经济、环保等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改一道题或多道题,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问题:

  1、初三的化学特征从初三开始。一年不到,就要迎接中考了。教学任务很紧。这几年我们新课程的结束时间是最后一次,基本都是三月底,复习时间也短。所以出现了追课的现象,大家都想尽快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节省更多的.复习时间,拼命追赶教学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让一些跟不上学习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没有知识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3、在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仍然缺乏一般的科研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从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而言,上学期化学实验开展较少,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此外,由于赶完新课,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结果也不理想。学生在各种科目上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大部分时间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复习预习,没有时间思考学习内容,所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第三,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1、打好基础,拼命赶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重中之重。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努力通过教学的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掌握基本功,掌握化学术语的使用技巧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每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能“强调结论,忽视过程,强调简单实用的机械练习,忽视问题情景和对解决方案的分析”。而是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学科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内容出现在化学试题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注意知识的应用。中考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近年来,对这类问题的审查逐渐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局限,减少机械操练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11月8、9日xx市高三化学教学工作第一次研讨会在前黄高级中学隆重召开。活动安排充实、紧凑,会议的主题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高三课堂的有效复习进行,在这一主题下,众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复习经验和历年的高考模式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非浅。

  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比较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对于有变化的地方特别关注。

  1、分析真题。立足基础,突出三基,全面覆盖。

  2、核心概念不放松。

  3、渗透思维、能力为先。新背景下尝试自主开发原创题。

  二、从容应对,在变化中寻找生机。在构建高效课堂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有所突破。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学生一次性审题过关能力,规范的.表达书写能力等。

  三、精益求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认真备课。备课不仅仅是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题目。

  2、高三课堂多为习题讲评课,讲评课讲什么很重要,课堂时间有限,不提倡逐一讲解。可以重点讲评:(1)错误率高的内容;(2)解法多的内容,展示多种解法,让学生比较;(3)易于变式的内容。讲解不是为了讲评完就结束,而是引发相关知识的回忆应用,让学生易于迁移。(4)讲强化弱点的内容,防止知识遗漏。

  四、高三复习中,强化实验教学的作用。有些内容借助于实验的直观教学比空洞的讲练要有效的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以诱导、驱动和支持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指出,知识是情境的,是应用文化、背景和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通过情境中的活动生成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在未来情境中重用所学知识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现实世界的情况下,学习才能更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有一种天然的魅力。教师如果能熟练运用与化学相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视频等材料,就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颖性、新颖性、形象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状态,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和知识、技能、经验的联系。这里,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

  首先,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利因素。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比如人民教育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家里带小玻璃杯子、勺子和适量的蔗糖。上课开始,让学生自己搭建一杯糖水,引导学生观察蔗糖是否可以无限溶解在一杯水中。当学生发现添加过量蔗糖会在杯底出现沉淀时,老师指出他们现在得到的上清液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定义饱和溶液。大多数学生认为饱和溶液是不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但他们往往没有想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老师可以提问:如何使蔗糖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温度升高或溶剂增加,原来饱和的溶液会变成不饱和的,所以他们认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量固定的情况下,谈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搭建糖水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可以容易地理解饱和和非饱和溶液的两个重要概念,而且还可以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创造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此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视野,而且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如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定”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小明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装着纯碱和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什么化学方法帮她鉴定?通过创造这样一个真实而亲切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定方法。

  简而言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实际生活,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将学习过程还原到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自主、主动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构建和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3)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4)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习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高中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生基础扎实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化学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为高三冲刺打好基础,是我们高中化学组老师经常研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场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基于此,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体会,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简练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如过滤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三、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具体作法: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四、开设化学第二课堂。

  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五、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如何着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情境是进行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景来或得某种知识的。因此,教学情境,并不是一个无关的因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经卷入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乐谱晓得学习。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中,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为了从以成百吨计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设计了用酸处理矿渣并在数百个蒸发皿间进行重结晶操作的实验方案,历经四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实验,终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镭,从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教育,又让学生认识了科学的试验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就有效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学案导学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而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内容;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丙烯加聚反应的教学中,我形象的用了一个“吊”字来比喻,告诉学生,可以将非双健部分“吊”在双健碳原子的下边,加聚时,只将双健打开就可以了。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象这样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四、优化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应是一节高质量的'思维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地化学教学,是学生有效思维展示的一种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概念、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本质和规律,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必要时,要“放慢”这些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形成“定格”,产生“慢镜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顿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学家戈登曾说过,“创造的机制主要有两条,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求思维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其实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20xx年3月31日,我和贺方菊、徐庆和,三人去大王庄中学参加了县教研室召开的初中化学复习研讨会。

  先听了两节课,大王庄中学穆春江老师讲的《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复习,学案内容基础知识主要分成了三部分: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能应用题目是针对上面三块知识点出的题。四中的仲济才老师讲的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与探究复习专题》,学案设计主要分成了两大部分: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检验、除杂。

  老师的上课思路差不多,都是利用学案,每一部分知识点先让学生填写,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回答,统一答案,针对重点教师再简单总结、强调。练习题的处理,两位老师都注重方法、学法的指导。例如穆春江老师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让每一组选一名学生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相应的黑板上(教师四面墙上都有黑板,一共5块黑板),再让组内成员检查书写情况,让学生进行了自我纠正。仲济才老师在讲离子的检验时,给学生总结了方法:取…….药品,放…..试管,加…..试剂,现象…….,结论是………..。再另外出题让学生进行了巩固应用,还特别强调了“原溶液”巩固完善了学生的语言描述。两位教师学案的复习题目都是选自20xx年各地市的中考题目,题头上都带着,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部分知识中考怎么出题,也让学生感觉中考不难,复习起来也很有信心。

  听完两节课后,接着进行了评课、每位学校也选出代表说了说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思路。大多数学校主要用了《同步练习》。

  石云江老师最后讲了一轮考试时间:5月10号以前。第二轮考试时间:5月底6月初。实验考试:4月20------5月15日。《县化学教学研讨会听课学习体会》来自!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

  20xx年7月9日上午10:30在绥江一中南华楼报告厅开展的第一次研修活动中,研修员周贵复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学困生的概念,以及如何去帮助学困生。通过这次研修活动,我对学困生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见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不是复制品。每个人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导致我们班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学困生,对他们的关注,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症下药

  李镇西老师把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三种:1.家庭方面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2.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尝试失败)3.个人方面的原因(接头交友、身体状况、治理方面)。学困生大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不能认真对待。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在课余休息时间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象朋友一样谈话。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他们各自学困的真正原因。

  二、培养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困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我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自己的上进心。

  三、写“家校联系本”。

  让学困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学困生带回家跟家长看

  四、游玩

  利用节假日,邀约班上的学困生和帮助人一起去郊游,增进感情。

  总之。转变学因生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事,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学困生会改变的。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2

  通过收听、观看专题讲座《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使我感触很深,对概念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起来的。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概念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利用实例对概念进行分析和辨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包含着丰富科学方法, 学习化学的过程要发展能力,而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就是方法,所以学习概念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方法的学习从教育的目的上看比知识更重要,而离开具体知识的“学习”也谈不上方法的运用。可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和发展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化合价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帮助,从教材看,化合价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掌握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属于典型的枯燥概念,对学生来说,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二册中《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教学中如何把枯燥概念趣味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接受并利用,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学习这一主题时,我采用了“两比喻、两寻找”的教学方法,。 “商品有‘市场价’,那么元素为何称作‘化合价’呢”; “你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第一名’”。通过这两个形象比喻,学生能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元素化合价的概念及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这一事实。最后寻找“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与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何关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特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化合价口诀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总之,学习概念的过程是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3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3)加强规范教学、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是高考中赋分最高、得分最少的题目,也是考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因此答好实验题是做好高考化学试卷的关键,也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从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做实验题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文字不简炼,词不达意,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答题,从而造成大量失分。另外,答非所问也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

  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

  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年年高考题相似,高考年年题不同”,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4

  近几年来,我一直教九年级化学,而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反思了一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课程改革的重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学生的上课时间、作业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而初中化学又是在初三才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又涉及学生升学,时间短,任务重,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备好教材就是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哪些应该了解;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

  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现在的情况,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学过但还没有掌握、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比如:在教学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是在寒假回来学习的第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在上学期熟悉了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学中确定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化学式的书写,教学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他们无法通过自学获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一堂课的每一环节尤其重要。

  1、做好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塑料瓶的变瘪现象,会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这个性质;镁条燃烧发出的耀眼的光,会让学生记忆终身。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应该加以改进。比如: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多教师就感觉不容易做成功,但只要做以下改进就一定会在2分钟内看见石灰水变浑浊,5分钟内有红色的铜出现。木炭用木材烧制(自己烧制,不能用市场上烧烤用的炭),在研钵中碾得非常细,然后加入氧化铜,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用带有网罩的酒精灯加热,5分钟左右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或者将准备好的混合物,装入内壁附着有水的试管中,然后加热。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如在讲授氧化反应概念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概念中的“氧”这个字,不能只理解氧气,还包括化合态的氧,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作好准备。又比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应该先复习氧气的制法,归纳反应装置选择原理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来决定,这样就会使这节新课变成一堂复习课的延伸,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容易。

  3、语言规范准确,详略得当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抑扬顿挫,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下课铃声,并发出一声感叹:化学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

  4、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我们现在有教师经常报怨学生很懒惰,布置的家庭作业总是完不成,交作业的时候就照抄。殊不知,学生的懒惰是事实,但学生的情况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与时俱进”,我们的作业布置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了,教师的心态也好了,何乐而不为。

  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课堂作业的难度、精度、知识的密集度要科学。否则,量大、太难、知识点过多,学生当堂不能完成,你也就无法及时反馈矫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之,量少、难度小、知识点过少,学生就“吃不饱”,一节课的宝贵时间就浪费了。作业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作业量应大一点,难度应深一点;中等学生,作业量、难度适度降低;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只要能完成简单的、基础性的作业,作为教师应该感到很高兴,千万不要吝惜鼓励、表扬的词语。可不能全班都是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当然,学生作业完成后,更应该及时反馈矫正,真正作到讲一讲,练一练,还要评一评,使知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过手。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第一单元教学中,演示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益,必须精心的备课,既把握教材,又知晓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既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大幅度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5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在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其它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6-26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推荐】12-20

【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2-20

化学教学教育心得体会01-13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热门】03-02

【精】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1-05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荐】01-05

【推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1-05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热】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