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

时间:2024-08-04 18:47:5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集锦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集锦15篇)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语文在岗研修日志

  参加骨干教师国培初中语文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20xx年4月,我结束了国培初中语文培训研修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后,又投入到紧张的为期三个月的在职研修阶段,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岗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 培训计划贯彻情况

  网上培训学习后,就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国培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在岗学习研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在岗学习研修计划。学习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在岗学习研修要求,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在岗学习研修工作。

  二、把国培精神贯彻到在岗学习工作中

  在岗学习研修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语文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发扬我们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在国培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张旗鼓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教学中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和学科的趣昧性教学。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学情趣、初步的文学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认真完成了在职期间的研修任务

  培训研修后,我分别于20xx年4月30日和5月13日向全校教师汇报了国培学习研修的成果,一次是学习情况汇报,介绍了国培学习研修的具体学习任务、内容和要求。一次是学习成果情况汇报,让老师们了解我在国培中的作品和培训期间完成的作业。其次,我根据国培要求和学校安排,主办了公开教学三次,独立设计了5个教学案例,坚持每周写2篇教学反思,每月读一部教育名著,并撰写读后感。并在今年的5月份完成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设计教学研究方案》的艰巨任务。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2

  作为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真正的踏上工作岗位,心中有无限的不舍,也有无限的渴望。

  经过为期数月的实习训练,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工作的难与累。然而,一个毕业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现实的。在这几个月的实习生涯中,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五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学习一篇多角色的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的阅读,甚至表演,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课文,而且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团结。这对孩子们来说,学习无疑变成了一种快乐,达到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变换形式,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在“玩”中学,是吸引学生注意的一个极佳的方法,也是五年级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第三,教师是学生的一个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记得在教《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由于开始时用钟表等道具的正确引导,学生们最终正学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感情深度问题,一开始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于我的引导有些偏颇,结果不甚佳。

  还有,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创设平等的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而且,还要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放下长者的威严,去掉严肃的表情,和学生们成为朋友,很多时候,以朋友的身份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可观的。

  然而,毕竟我只是一个实习语文教师,教学经历有限,心得也有许多不足或偏差之处,不足以与大家公论,总结的这么些,或许也不能表现些什么,但是希望与大家分享,共同体会语文教学这一门艺术。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3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从08年安师大毕业后,我来到了三十八中学任教,这里人才济济,精英辈出,带着年轻的梦想和追求,我成了两个班孩子的语文老师。转眼,4年过去了。由最初的忐忑没底,到现在的从容应对,我从老教师们那里汲取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技术,自己也多多去看书研读,总结点滴的经验。欣慰的是,我的两个班不管是毕业的那届还是现在的这届,成绩一直都是同层次中的前列。现在,把我点滴的教学经验简单罗列一下,渴望交流中有所提升

  一、认真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

  求智欲望呢?我尝试着以下的方法:

  1,用新颖的导入调动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我从生活中抢劫需被判刑引入到英法联军抢劫却召开庆功会,调动学生情感上的痛恨。还有上《行道树》我用田震《好大一棵树》的音乐导入,学生在音乐的轻松氛围中走进文本。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用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

  教学课堂上感受到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僵化呆板、默默无闻、做模范听众。他们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再不阴暗冰冷。课堂上充满着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3用积极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

  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1、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以提高他们的语感。

  对于有些同学,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连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两班中这样的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20分钟,然后站起来读给全班听。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2、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演讲比赛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让几个同学自选对手,朗读PK一下,全班学生点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还有,我会定期给一个题目,自选美文,小组推选人员,组组之间对抗,有时是一组四人共同演绎,和其他组比赛。有时是邀请其他班的到我们班来参加对抗。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我班的整体朗诵水平在同年级可谓是首屈一指。每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或朗诵比赛,我班都几乎是名列前茅。

  五、加强课外阅读、写作和习字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我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两篇课外文章并写两篇作文。课外文章的阅读要适合初中生,写作训练是每周三一次,周日一次,其中一篇写所读文章的读后感,另一篇以本周内所闻、所见、所经历的事为主,也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等。同时,两班里也有不少学生卷面书写不认真,为了提高他们书写能力,我规定他们每天必须练字,每天一页,每周一交上来。所练内容主要是以字帖为主,也可以以抄课文,总之要认真书写。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他们进步还真不小。

  在千头万绪的教学中,我的这点小小的总结也许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方法。在浩瀚的语文世界里,我愿一直快乐的徜徉于此。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4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才能烹饪出浓汁浓味的语文课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师在初教《学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种观念交锋)。生1:喜欢那个走神的学生,因为他有个性,不喜欢的课,他没有假装认真听讲。生2:那个学生做事不专心是对的吗?生1:假如那个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的话,他还会走神吗?假如他很喜欢下棋的话,他还会分心吗?……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是对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会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存在两个问题: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课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较明白的,作了这个辩论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东西都应该为语文服务的,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责任感?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若偏离了这些基本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丢掉西瓜去捡芝麻。再活跃的课堂也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最终的结果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语文课的根基是文本语言,是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过程,将文本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么湿,为何还那么高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 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的,你真的读懂了吗?考考你:

  A.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老人,祝愿他(健康长寿)

  B.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姑娘,祝愿她( )

  C.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小伙,祝愿他 ( )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 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导教学“本色点”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经历了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教师的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之后将语文简单化,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本色语文”的最佳的注释。“本色”是浓缩,是提要钩玄,是减去“非语文”的肿胀。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课堂。再教《学棋》,我就注重于教学过程,渗透学习方法,走进课文情景,获取真实感受:1.读课文第二节,将学生怎样“学棋”字、词圈出来。2.轻读课文,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学棋的?3.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况。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这一环节,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渗透学法指导,让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设计的本色点是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扎根于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走进文本,获取真实地感受。

  有诗云:“轻拢慢捻抹复挑”。在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潜心研究,静心思考,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入“百草园”,使语文课堂进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5

  时间匆匆,站上讲台的日子已经三个年头多了。在这几年年里,我经历了初上讲台的青涩,到逐渐过渡的适应,如今我已经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那个新人教师了。在这期间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学到了知识让我感慨颇多。

  在教学的最开始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好像语文课堂就是教学长长的课文、枯燥乏味没有趣味,但是随着在课堂上的摸索思考我发现,其实语文课的趣味不仅仅是需要说教式的阐述来表现,而更应该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让孩子们主动地探索寻找语文的趣味,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而这些效果能否达到全看老师的功力和准备。

  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有一个环节让我逐渐的明白了它的重要意义:提问互动环节。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是从想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未知的兴趣和渴望可以更加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动脑思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避免问是非的回答题,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这类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虽然有了课堂互动,但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引导孩子跟上你的思路。在提问时可以提出带有暗示性词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产生继续探究学习效果。问题有了启发性,不仅孩子可以更跟的紧,课程吸收效果也会好。

  同时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我教的是低年级语文,但是作为最基础的语文教学,考验的同时也是老师个人深厚的基本功和知识储备。对于文学,对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充分了解,对于最简单的字词的来龙去脉只言片语的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沉淀和积累,才可以把这门简单但是重要的学科语文课讲好、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如果所学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的兴趣,那么肯定是很难真正把它学好的,只有让他们喜欢上语文,对这个每天都运用的学科产生兴趣,才能逐渐对于语文有全面的了解,有全新的认识,这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更深的目的。

  通过这几年语文教学,我在教学的经验上有了积累,也学习到的很多技能和知识。慢慢的,我心中的目标也逐渐清晰: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做得更好,更加出色。我会不断努力,保持着这份对于教书育人的热情,用心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更真诚地和孩子们的交流,积极地向前辈学习经验能力。我希望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培养对于语文的热爱,一同成长。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6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真是手忙脚乱,对于教学更是摸不着边,完全不知道怎么上课,于是总是在网上、在教案书里淘现成的教案,可是似乎也收效甚微!因为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好长,根本记不住,有时候自己上课都觉得毫无章法、没有线索,真是可怜了之前的那些学生!

  20xx年秋季学期,随着教科书一起来了《教师教学用书》,起初,我并没有在意,以为不过又是一本教参,还是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教案来得方便,于是我继续着痛苦的但又自认为必要的记教案之旅!

  后来,我无意中翻开了这本书,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本教参,却又不仅仅是教参,且绝不是让人越变越懒还理不出线索的教案书!开始时,上课前,我还是主要翻看教案书,查看教案,但在看完教案之后会再来翻翻这本书,后来觉得教师用书似乎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于是先查阅教师用书,再看教案书,上课时,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脉络要清晰了许多,也轻松了一些,不过,当时我还没意识到是这本书的功劳,但我似乎离不开这本书了!

  转眼到了20xx年春季学期,又是一年领新书之时,这回在书堆里我主动寻起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来!之后我又循着头一个学期的步骤,继续使用这这本书和教案书,只是有渐渐抛弃教案书的趋势!

  到了去年,我突然发现,我竟不需要时时离不开的教案书了,反倒是上课之前一定会好好研读《教师教学用书》。首先拿到新教材,即翻阅本册的《说明》,以熟悉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等,尤其是《说明》里会出示本册的教学目标,对于经常懒于翻阅新课标原文的我们简直是如雪中送炭,知道了教什么,我们才好思考怎么教啊!然后,每一单元的单元分析,让我们对一单元的内容都有个整体的了解,以免我们割裂单元的内容,做更好地整合教学,让我们更明晰教什么。接着,进入具体的一课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给每一篇课文编写了“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案例”(精读课文有,经常是片段)、“相关链接”。每次我都会从教材解读看起,了解课文背景、内容、表达特点,以及把握重点词句;再查看教学目标,进一步明晰本课教什么;教学建议就是给我们一个怎么教的建议,虽然这个部分不长,但每次看的时候,我花的时间是最多的,边看边圈画,再看的时候就把建议逐条简写在语文书上,加上自己对授课的感受和设计,那么我的每课时的教学简案就出来了,且因为我写了一遍,上课时脉络就会很清晰,几乎不会有自己都觉得很混乱的感觉。至于教学案例和相关链接,我通常只是了解一下就过。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先告诉了我们教什么,而不仅仅是怎么教,因此当我们明确了每课时教什么了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脉络自然清晰了!

  我就这样用这本书两年了,去年才突然发现,我好像摆脱了对教案书的依赖,对于课文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前是不看教案,根本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现在查看课文后,也会有一点点自己的感受,即使不查阅教案,也大概晓得教什么了,这也是一个收获吧?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学习。经过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方言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二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背影》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有关音乐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相关的音乐,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在播放音乐时,学生非常用心,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8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情境教学法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方法。它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特点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老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儿童不光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眼去学习,这样主客观的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就统一在整个情境中,从而带来令人愉快的效果,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几节展示课中,执教老师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法、表演体验法、角色转换法、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带到情境之中,比如张老师执教的《水》一文中,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小记者去拍摄当地缺水之苦、盼水之切,再把自己想象成当地的小孩,体会极度缺水后天降大雨时孩子们的那种快乐、兴奋之情,顺势采访学生,让其描述雨中感受,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课文的语言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张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了,而是充满了快乐。唐老师执教的《乡下孩子》则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了清新的乡下生活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乡下孩子的生活乐趣。在学习中唐老师巧妙带领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朗读课文,进入角色时,使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把自己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使自己身临其境,和乡下孩子一起逮鱼,一起捉蝴蝶来体会乡下孩子多彩的生活。课堂上老师还让学生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如那只馋嘴的小花猫让学生表演的生动极了,让人看着忍俊不禁。这种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生活也更接近。这样的课堂谁不不喜欢呢?难怪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

  通过听课及聆听专家讲座,我也明白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掌握起知识来也会是得心应手,在此同时可让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受到净化。所以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贴近儿童生活,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素养,这应该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在此次学习中收获颇丰,但是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多学习,让语文教学更有深度!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9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看《小英雄王二小》时,当看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杀害了,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三、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我以“做”为中心进行X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X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X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X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

  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X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小稻秧》、《跟踪台风的卫星》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X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或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听诊器”。学习《海底世界》这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张“神奇海底世界”手抄报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X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组安排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向亲人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仿照课文内容写一份“爸爸妈妈的账单”;为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卡;共庆生日。这些活动内容,有的是这一单元中教材原来就安排的综合性活动内容,有的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紧扣教材,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学生通过“学”课文能够初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人邻居了解”、“仿写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张感恩卡”、“为父母庆生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文本、培养能力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体会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X年级上册《长城与运河》这篇课文时,我们由祖国引伸到学校,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与民族小学的学生一起夸夸自己心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制作了《校史报》,为学校光荣的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校园”,还发挥想象画下了“未来的校园”,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力日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翱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X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在X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有的小组去实地访问,追寻一条原,本干净的小河变得浑浊肮脏的原因。还有的小组搜集了许多的资料,了解嘉兴近几年来水资源缺乏、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1

  一、高二年级的特殊性

  作为一名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看见高二年级的特殊性。高二年级是高三年级的前一年,是高一年级的后一年,这特殊在哪呢?特殊在高二既是打牢基础的时期,亦是巩固基础的时期,要想在高三年级对高考的准备中稳扎稳打,那就必须把握好高二年级的学习。本人也带过几届学生了,很多学生都想向我反应,高二年级时如果没有把握好,到了高三准备高考时,极其容易紧张,在紧张的压力中,要想有成绩上的突破,那就非常难了,这种难会让学生在关键时候积极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为避免到了高三备战高考时措手不及,必须要把握好高二这一年。

  二、巩固语文学科基础

  在多年的高二语文教学经验中,本人认为在高二年级时,最适合巩固语文学科的基础。高一年级时,语文教师一般都会将学生们领进门,让学生对高中的语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或者说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到了高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则需要对学生们的语文进行基础性巩固了。语文这门学科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学生们只有多读,才能够自己把握住课本的重点,而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本人的工作也就是带着学生们一起诵读经典,让学生在下笔答题或者下笔作文时,如有神助。

  三、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于高二年级的语文学习,本人还想强调的.一点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二年级时,学生们较高一年级是要更有主见更成熟的,较高三年级又更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本人通常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多阅读,特别是那些课外自主的阅读,对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是有极大帮助的。学生们如果在高二年级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到了高三时,在紧张的复习中读到任何东西都可以帮助其消化成自己的观点,到时候写起高考作文来,也就不怕没有想法没有观点了。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2

  我任教的是一年三班语文学科兼班主任,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学期初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41人,其中女生20人(1名休学一年,现在新西兰),男生21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前教育基础,这些同学在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能为其他同学做到榜样作用,但依旧有部分同学没有学前教育经历,在学习习惯方面有待培养,如:陈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对学校、老师、同学都非常的陌生,再加上性格内向,胆小,总是有问题不敢发问,有时甚至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如:刘同学、于同学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且经常交流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建议。在家长的配合以及孩子们的努力下,我的确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无论是在作业书写方面还是课上回答问题、生活习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刘同学,经常拿着自己练习的拼音和生字给我看,让我修改。在学习方面非常有上进心!另外,我与现在新西兰休学的杨同学家长一直保持微信联系,每天沟通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方法,与孩子也保持一定的.交流,帮助杨同学适应国内的学习内容以及习惯的培养,同时促进师生交流,以免孩子入学以后会觉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语文。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校的校本教研,本学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导备法、教考练测一条线的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三、结合减负增效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上课纪律需不断加强。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时也不例外。画画的、玩弄文具的、转来转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也曾与曹主任及组内老师共同商讨过加强上课纪律管理的方法,只有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老师身上,才能保证课堂的知识吸收率。因此我利用班级评比栏和小红花,适时的激励表扬学生,并且努力地让自己在课堂上更有激情更加活跃,从而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2、培养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训练。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会时常表扬坐姿端正,书写、读书姿势正确的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并且超越同学,单一的语言要求不足以让学生们立刻意识到自己姿势的不规范,我利用课件在读书或者写字之前展示正确姿势的图片,并提醒孩子们进行对比,纠正自己的姿势,在此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纠正。

  3、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不给孩子们在课下造成学习压力,这就要求我在课上以及组织趣味活动的时候帮助孩子牢记知识点。因此我利用班级中的小展牌或者简单的装饰海报设计成孩子们的“知识展示墙”,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平时积累到的生字生词或者练习题以图片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贴在班级孩子们方便看到的地方并定期更换,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娱乐交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3

  结合学科特点演绎生命真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每天都要跟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面对着一个个鲜活单纯的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立足课堂求领悟。

  1、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当看到一颗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幼苗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彩蝶。增进孩子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当那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命的价值是因为存在,但珍爱生命并不是吝异生命,在是非善恶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态度。就如同“有的人”那样,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向于谦那样“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珍惜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读《永生的眼睛》,看到“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认识到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他人的生命。让孩子们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认识到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3、领悟生命的内涵,尊重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当战象嘎梭围着寨子走三圈的时候,它站在打洛江边仰天长啸,领悟它对帮助过它的人的感激,对战友的怀念,对辉煌岁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它在百象冢边为自己掘坟墓,它不像一头等待死亡的垂暮老象,而像一个坦然向死神走去的英雄。

  二、课外阅读求拓展。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诵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感受保尔那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三、综合学习求渗透。

  选择有关生命问题的内容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紧密结合教材,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有所接触的作家、作品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习这些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对生命的实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对生命有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更理性地认识。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确,教育就是要用生命来影响生命。我们只有关注孩子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最有活力的学科。作为国语,语文学科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改革都会出现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会使它永保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面我结合顶岗以来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境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我们老师提供必要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因其教材的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第一,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创设审美气氛;第二,在理解文本内容时,让学生亲身参与课文内容表演,创设情境(如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运用课本剧的形式等等);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借助录音、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为声、像、图文,更加生动、直观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像这类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如果我们老师精心制作课件,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意蕴。

  二、教学方法,多元互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必然对被动地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具体的方法就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亲其师乐其道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自接手高一(2)班和(13)以来,尤其是第一次月考过后,我明显的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我们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同时,作为实习老师,我们与学生年龄相仿,我们了解学生,学生也愿意和我们沟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和学生们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5

  语文教学是件非常有趣值得探讨的事,回顾这一学年的教学,我总结了许多教学的心得,现将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四、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

  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图书馆办借书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这些大型的图书馆阅读和借阅大量的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语句通顺了,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语文教学心得01-22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1-28

语文教学教师心得12-12

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心得语文老师教学心得简短03-10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2-30

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08-28

语文教师教学总结心得10-19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范文06-18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热门】01-16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推荐】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