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能够在此做关于数学教学心得的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重担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切身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认知数学教育的重要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依教学大纲,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实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首先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要时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入学之前,因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阴雨绵绵,阻挡不了我们培训的脚步,烈日炎炎,燃烧了我们培训的热情。有幸成为第一批培训学员,带着疑惑,带着欣喜,带着希望参加为期10天紧张而又认真的数学新课程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首先,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取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在内容上的不同,掌握了新课程中的增减内容与知识的分布,清楚了新课程在讲解时应把握的深度与广度,对新课程不再紧张,不再茫然,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方向。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识的更新与深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其次,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灵魂。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主,而新课程是以人为主,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终身的发展。学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学数学的文化,因此,新课程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在介绍数学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网络交流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我充分认识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深入浅出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通数学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通过对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分析,清楚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充实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
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培训,我感觉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同行朋友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迅速发展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修养的一代新人。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立动手能力比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用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大部分能听懂,但一到自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一道题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到大脑中,不会举一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又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经过中考进入高中后,高一学生对数学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到太枯燥、泛味、抽象、晦涩,经常抱怨听不懂。有的在课堂是好不容易听懂了,但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却又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甚至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打好高一的基础至关重要。高一上学期,特别是第一学期,是实现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轨期”。这个“轨”转得顺不顺,好不好,对于能否顺利适应高中三年数学学习特别关键。如何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能够敢于学习、乐于学习,以至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摆在高一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学生现状
这届高一开始罗定市的前1100名学生都集中在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
二、初高中数学学习对比
表面上看,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续。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主体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1)知识量不同:初中数学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学习内容少、浅、易、窄。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由于整体内容增多,每节课的容量也大于初中数学。
(2)知识结构不同:在初中数学中,数学规律大部分是由特殊的例子直接得出的,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而且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函数的概念,初中的: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如果给定一个值,相应的就确定唯一的一个,那么就称是的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应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高中的:设,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叫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的子集。
(3)能力要求不同。初中数学主要培养计算能力和对数学规律的运用,对数学思想方法要求较低。高中数学不仅要求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而且要形成科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教师常常用有充足的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演练、巩固(包括到黑板上板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到了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侧重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学、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或提示中理解、掌握知识的精髓,提高学习的能力。学习高中数学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要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三、措施
既然我们例举了初高中的这么多的差异性,我们的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去做?
(1)学习内容的衔接:
要在高中学习中需要补充的内容:
①立方和与差的公式,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
②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③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④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⑤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⑥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坐标轴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⑦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教材中同样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这部分内容被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⑧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这些补充不一定需要在高一开学的一个多星期内完成,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渗透。
(2)对学生做好学法的指导
高一年级开始的前半学期直至整个高一都要以教学生如何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目的,加强学法指导。①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②建立好笔记本、错题本,养成练后反思的习惯,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3)加强题型归纳,加强规范训练,注重知识落实。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题规范性与条理性训练,典型例题详细讲解,完整板书,做学生的典范。对学生练习和作业中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正,阅卷中应严格扣去不规范的分。我们上一届高一在学完三角函数后也作了一个题型归纳的专题练习①给值求值;②给值求角;③给角求值;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值域;⑤单调性;⑥图象及图象变换。
(4)认真研究教材与大纲,提高课堂的效能。要研究好各种课型的教学,不要把所有教学都变成解题教学,特别要做好概念课型的教学。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概念符号化是概念教学的必要步骤,这是因为数学概念大都由规定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使数学的表示形式更简明、清晰、准确,更便于交流与心理操作。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概念符号的意义,并要进行数学符号和其意义的心理转换技能训练,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符号意义的理解。高中的概念的形成很多遵循以下规律:直观化认识(实例)→文字语言的描述→符号化语言的描述,这也符合我们学生学习的规律。例如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直观化认识:
的图象,当时,图象自左向右是下降的;当时,图象自左向右是上升的。
文字语言的描述:在区间上,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减小;在区间上,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也增大。
还可以给出单调函数的“描述性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则区间上,若随着自变量
增大,函数值
也增大(减小),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符号化语言的描述:在区间任意取,当时,都有;在区间任意取,当时,都有。
单调性的定义: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由此概念教学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①直观化;高中对函数研究一般方法就是,加强“数”与“形”的结合,由直观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如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图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函数的增、减变化的直观特征,进一步量化,发现增、减变化的数学特征,从而进一步用数学符号刻画。
②通过正例和反例深化概念理解;概念的例可加深概念理解,通过“样例”深化概念认识是必须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实,数学思维中,概念和样例常常是相伴相随的。提起某一概念,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它的一个“样例”,这表明例在概念学习和保持中的重要性。
③利用对比明晰概念;如“排列”和“组合”,通过对比可以避免混淆;“最值”和“极值”,通过对比可认识它们的差异,即前者有整体性而后者仅有局部性。
④运用变式完善概念认识;
⑤对概念精致浓缩,也就是回到简单而本质的关键词上,对关键词的表征就是概念本质属性的表征。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一、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同时新《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ASP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
将D列的数值设计为“E1/B1”,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在B列和E列中填上相应的数据,D列则自动算出扩大或缩小的倍数。通过动手让学生自己找到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此书的一些读后感,也许还有许多地方不成熟,但毕竟朝着某种方向开始迈出了步伐。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还是最近省教育厅的“五言禁令”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时间矛盾,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所知道的高中学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师无论如何也还是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我想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时衡量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阶段均应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各项措施,以便在“教师在轻松的交、学生愉快得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上佳的教学效益。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教师除了必须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因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点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视的,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因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阶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师的“硬压策略”,强灌强压强练,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会长久有效。一个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固然为其在课堂教学中胜任某学科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内容很好地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必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点往往是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视的,也是做得最不够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而应是因课而异因情而异,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已达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比较完美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上好一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仅仅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没有备好课肯定上不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备好了,老师上课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到位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应付各种突然情况或者说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还能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备课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问题呢?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有没有什么提升备课技能的好的途径和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看这本书。
一、新教师如何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当然是最基础的,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来有三点要注意:其一:应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其思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构成,有教材作为中介联系起来,而钻研“标准”的一般步骤是:(1)先通览一遍,对其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2)重点阅读“学科课程标准”部分,从目标、课时建议、教学内容和要求到教学评价和核定,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点往往被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经常有新教师问,这节课或者不分内容讲什么内容啊?与以前一样么?这些方法还介绍么?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事实上“标准”有相应的要求的。(3)这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因为它更具体,理解透彻有利于备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4)吧“要求”和“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根据教材所属的年级“对号入座”
其次,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理清讲课的思路,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重难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是教材重点但要老师着重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教学重点除了应关注是否是教材重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说分清重难点是新教师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参上标注一下,或在教案中写一下而已,新教师是要去思考辨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抓住了这点我想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同样所谓难点:是指那些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技巧。这对教师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难点往往来自以下几点:
一、来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以及表面容易实则容易混淆的内容;
二、来自教师,这容易被忽而略,教师受思想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对教材专研的深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的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地发现和把握难点,或不能巧妙地化难为易;
三、来自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考虑,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3、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
(3)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能力,这很重要,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对学生比较了解时,你会感到教学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会较好,自己也会觉得课比较成功。
(4)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仅供参考而已。而决不能将教案写成教参的翻版,具体要求有:
应该在教学大纲理解透彻及对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后再参阅教参
应该在理清教学思路及搭好讲课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参阅教参,比如你的课
你想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怎么引导,如何组织,重点例题是什么,练习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念几遍课,不断发现问题、调整,差不多后再看看教参,合理取舍,再调整。
(3)应该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借鉴和利用教参,同时加以认真分析,不盲信书,不唯书,特别对新教师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问,书也是会错的。也就是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应注意,这点更容易被新教师忽视,因为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什么还用优化呢?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教参、教科书是以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教材揭示教学大纲原理的”所以“还应系统地更新陈旧性例证教材,时刻考虑当前的迫切任务,不能不注意到由于教师的能力、专业水平不同,他们对教材大纲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对新教师而言,要关注这点,具体办法不妨放在听课、问老教师和集体备课中解决。
然后,关于课型。一般而言,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备课也应分为不同的类型,现今到处流行自主学习,没错自主引导探究是好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效率能否得到保证?比如,对高一的函数而言,我个人觉得预期盲目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讲授引导为主,为什么?因为对学生而言,高中函数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新教师而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包括“讲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课,新授的知识与前面内容有联系,备课时应把两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是复习课,备课时应多补充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例题。
另外还要注意通览教材,这是备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册书的教学内容无一遗漏地重看一遍,这很必要,一些新教师还根据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素不知很多内容、技巧、方法已经更新或改变了,所以往往新教师看一遍还是不够的,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摸清编者的总体意图,准确把握整册书(或整章、整节)总的教学目的和基本教学要求;(2)应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区别重点与非重点;(3)应关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有关内容,即注意“问题引入”与“思考练习”,我觉得新教师首先应该将教材上的所有习题提前,在备课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在阅读教学内容时,新教师最好要同时考虑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备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因此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通常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点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唯一的知识目标,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新教师如果能多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教参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处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难点兼顾之处,同时注意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3、安排教学程序:要研究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既要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使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4、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否较快地讲清知识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标准加以选择。
5、选择和编制练习:练习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二是使学生在练习后能将知识迁移,在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对新教师除了课本对应的习题外还得精选,包括选做题。以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关于课时备课,即写教案,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案写起来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要写清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两堂课以上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备课适应十分注意上下堂课之间的过度和巧妙衔接。教案的主要格式应包括: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的结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
4、教具和板书准备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作业要求
9、效果检查(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等)
10、教后记(上完课后对本节课的综合反思)
教后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记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其重点应放在实际教学效果及简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学的心得体会,应紧扣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交易阐述。
二、教师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专研得再透,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知道备课有备学生这一环节,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的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整个班级来说,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新教师更要考虑这点。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要求,那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其他应注意的方面还包括,学习兴趣,这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备课的着眼点应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上,丢掉大多数学生的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以引导他们较快的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相应地应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选做。
总之,备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新教师新接手班级时最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师或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不应局限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二是分别开一些座谈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多提些教学建议,还应不定期地经常了解,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的改进有很大的好处。
上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生听课的表情是教师讲授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晴雨表”,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问题的当堂练习,以测定学生的某方面实际水平。另外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仔细分析其中的错误,尤其要关注那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统计错误比例。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改作业或试卷将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要超过上一节课。
三、如何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就是指解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一般来说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根据课的性质,每堂课以一种方法为主(如新授课一系统讲述为主,复习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备方法很重要的一项原则是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备课时要注尽量做到选用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要考虑学生是否会通过亲身经历感悟知识,学习的激情是否会得到提高等问题。这点新教师很容易忽视,要引起关注。
四、如何备教学问题?
书中认为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问题既能连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又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这对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思路畅通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过程的一条思维路线一般是相同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的由此得到贯穿。而问题备得好,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流畅,然而要真正做到备好问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专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这样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较快消除疑问?二是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准确地把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考虑提出哪些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三是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准备的问题当然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更受学生的欢迎。备问题不仅要备具体的问题,还要安排好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时机和先后次序,要备好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教师要那个预先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备课时还应备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备课时除了以上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备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谦虚请教,通过同事间的探讨、反思能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疑虑,提高备课效率。我觉得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对新教师而言,还应增加一条,备自己,就是教师考虑自己的情况,对新教师而言包括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程度,自己的习惯、态度、心情、优点长处、不足等等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才能最终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备课上课技能。加快发展和成长。读书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充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明白了许多是是而非的东西,而且明显激励了我对课题的思考,对新教师而言,这些内容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在我的记忆里数学课堂一直都是老师讲占主导地位。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听,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会、消化的了老师都是很富有激情的讲。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很累,学生也觉得有很多问题没搞懂。长期以来老师感觉付出很多,而学生的成绩却提高很小。这种现象在普通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以前也被这种现象困扰。20xx年实行新课改,我校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教学模式。三年以来我一直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我感觉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它能把一节看似枯燥的数学课上的有声有色。下面几点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感受。
一.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讲的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多,训练的多。看似课堂上老师轻松了,其实课下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每一节课我们都需要把知识问题化。本节课知识需要设计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怎样提出?每个问题配几个例题,几个变式训练。重点知识学生应该怎样学?老师应该在什么时间点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在课前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我是一名刚工作几年的老师没有经验,所有的方法都要靠自己摸索实践。我平时是这样备课的:先把教材看两遍,再看两遍教参,然后开始做配套资料,把资料做完后我基本上把本节课了解的比较清楚了。接着开始设计教案。写完教案后再在脑子里想想每个问题之间该怎样衔接。
二.学会“放手”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做某件事,总是担心学生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耽误新课的进程。多数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辍学。在教学中学会放手,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讲《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我把我们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人必须自己动手制作两个不同的几何体,每组合作制作出四个不同的几何(两个组合体两个旋转体)限时15分钟,任务分好后,学生都很兴奋,积极动手做,有剪纸的,有粘图的??,大概用了13分钟学生都把很漂亮的图形做好了,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我用了2分钟时间分析并肯定了学生的作品。接下来我又让同学们对照自己做的图形讨论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限时8分钟)。学生归纳的性质很好,不足之处我又做了补充。我又出了一些和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有关的题型让学生做,学生很快速的找出答案。那一节课学生觉得过的非常快,对那些图形他们记忆犹新。我让他们把做好的图形保存好,以后每讲到和那些图有关的题时,我都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形看看。在多次考试中,同学们在立体几何题上失分率很底。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数学,并领会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很多数学中的性质、定理,是学生摸不到,看不见的。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去死记某些东西,效果非常不好。即便是记住了,也不会灵活运用。在普通高中中有很多学生害怕做数学中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在考试中碰到应用题直接就跳过去。课改后,我在执教《导数的综合应用》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我选择六个不同类型(利润最大、面积最大、用材料最省等)都是和生活很贴近的应用题。我是这样分配任务的:
⑴全班每位同学都要做这六个题。
⑵时间是一节晚自习,在做题过程中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查阅资料。
⑶在做题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在做应用题时应该掌握哪些技巧?
⑷第二天用一节课时间做汇报,我随机抽一名学生,抽到你你要在黑板上把某一个题解题过程写好,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给全班学生讲一遍。并回答第三个问题。那天晚自习学生都很忙碌,想尽一切办法来做题。我发现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动起来了。第二天的汇报课学生讲得有板有眼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毕竟那都是全体同学劳动的结晶。他们会终生难忘。那一节课我只说了三句话。在接下来的月考,期中考试中我们班同学对应用题做的很好。
四.学会巧妙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曾在教育时报读到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每一位老师都希望他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回答的很漂亮,尤其在优质课比赛中,这种欲望更加强烈。有些老师一听到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或根本不对,就会表现不高兴甚至批平学生,还有的没等学生回答完就让他坐下,接着提问下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有时会伤到学生,可能还会导致他们很厌倦数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尽量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即便是他回答错了。我在讲《复数》那节课时,我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实数哪些是复数,我提问了四个学生都没把是实数找出来,我又问一遍还有没有实数,坐在第一排角上的男同学说有,是实数。我说:“为什么?”他说:书上规定i2i2i2是-1。我知道这为学生数学不好,他能回答出来足以说明他认真听了。我是这样评价的:“我很感谢这位同学,那么善于动脑筋,而且有课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在知道自己数学差,还不放弃,上课认真听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再接再厉。”从那节课后我发现他变的更加勤奋了。每次我到班他都会主动问我一些问题,而且有自己的见解。有这么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学会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和力量。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数学课堂实践中的四点感受,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和经验都要“因材施教”,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而且意志不坚定,信心不足,经不起诱惑的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
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无疑是对高中数学教师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给予高中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设想,最终要拿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实现,此时,就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要改变高中教师习以为常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通过一年的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学习,我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课堂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听讲——死记硬背——大量练习,再现数学知识”这一模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式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对数学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以至于竞争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知识面窄、技能单一、丧失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针对原有单一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重视他们判断能力的培养,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多种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比较轻松愉快,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即教师将由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下的数学知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将改变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要的主体,这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内容的垄断者,而是和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数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业习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过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但这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则强调教科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参考,加上现行的教科书有6种版本,这就要求教师要经由文本来“教”书,而且会“编”书。也就是说,对教师能力上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随时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力度、深度、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课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当好一位组织者,引导者。
此外,教师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和各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分段函数”时,有一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要很清楚,还有在“向量”中,教师就要对物理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把向量和物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好??教师要掌握这些联系,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打破只掌握单一狭窄的数学知识结构这一局面,还掌握其他知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我国已经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有很多难学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如函数的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等知识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如计算机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及方向的转变
随着改革的进行,知识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现在学习数学不再是只为了学习其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怎么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打破以往用纸笔测试,给学生分值,用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形式,教师还可以人通过作业,课堂提问,学生报告等途径给予学生评价。既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给予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之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破除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结合以往的数学经验和现代的理论指导,创造新的适合课程发展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力求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以跟上课程改革前进的脚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变化。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生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在过程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教学习惯了“满堂灌”的模式,学生不知不觉成了知识的容器,在课堂里,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无情地失去了。对数学问题,根本不可能充分展开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更不可能有创新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欠缺,便成为学生的通病。为此,我们应该探索数学过程教学及其实施的问题,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中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恰当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作为施教的载体;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问题外,最好能创造自己的问题,把课本题进行改造,成为情境题、开放题、应用题,并加以积累,不断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通过启导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充分展开数学过程教学,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抓住知识生长点,展示概念的提出过程。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数学离不开概念。在引入新概念时,要紧扣学生熟悉、已知的'旧概念,由概念引出性质,进而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的概念、公理有所理解,惟有透彻的理解才能使知识溶入其认知结构。准确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多对学生阐释几个为什么?这样做自会引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进而体验到发现的喜悦,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教师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要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要多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 展示性质、法则的发现过程和推导过程。
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法则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定理、公式、法则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3、展示问题、结论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深化过程。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理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没有出错?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敏锐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支持、鼓励;并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进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解题策略,要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成就感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重重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及时提出具挑战性的新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问题,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反馈、反思,可修正思维策略,概括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系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网络,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在20xx2年的7月14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校管中心组织的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学习。在倾听名师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我与许多老师一起学习、交流。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平时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极少关注自身的发展,教学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专家们的发言,让我拓宽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的思考现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校管中心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老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校管中心的领导、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讲座为主,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几个著名专家的几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几位大牌数学教育家的各个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讲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对策,数学教学等等。
来自丹阳的林伟民特级教师给我们作了“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的专题报告。他在第一大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讲到第六小点: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我印象颇深:“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在数学中,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地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本,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始终。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它们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知识点,不能等同于技能,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方法,它们反映了数学中更为丰富的东西,是数学的灵魂。它们将伴随着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这些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需要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领会和掌握仅靠做题是难以实现的。在董林祥老师的“数学教师的智慧”中讲到:课堂要关注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如何学;在课堂中重要的不是题目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传授,更多的应该是探究。这便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我们只有将眼光从传统的着眼点处逐渐移开,才能看清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才能真正的将课堂的中心放在学生的身上。
而黄厚忠老师指出了,不管是怎样的课堂模式,其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便是学生有无发展。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或者说是检验的标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好的教学?唯有将检验的标准也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检验指标。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篇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
现在在教学中都要求是采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再做全班展示汇报。做汇报的学生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步骤??,汇报展示之后,台下的学生如果谁有疑问,谁就可以随时站起来进行质疑,主讲学生能释疑的就进行讲解,而老师则适时对学生作出点评。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很少,起到引导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以往陈旧教学模式,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得不累、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体现数学课标中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快速的转变以前的教育教学的模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我觉得我们教育应该真正的去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这种传统评价手段,应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现在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班上的有的学生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更加积极。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会反复强调会和不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近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让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不远万里,来到了大漠新疆,在让我领略新疆有多美,祖国有多大的同时,收获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人民教师。很荣幸被二二四团中学接纳,让我第一次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实现自己的教育事业梦。至今在二二四团中学工作已一个学期,感触颇多,与各位领导、同事分享。
首先,借此机会我想先感谢一下二二四团中学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工作上,作为一位新教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我们的培养,学校的培训囊括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目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着实让我受益匪浅。在援疆教师吕洪秀,北京教师李朝阳,学校骨干教师蔡伟军,郭自璞不吝赐教,悉心指导下,很快让我完成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并且在让我能够在讲台上更加游鱼得水,放任自如。我担任高一2班,高一3班,高一4班物理教学,班级情况较为复杂,有一定的管理难度,但很幸运我在二二四团中学这样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之中,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都给予我热情真诚的帮助,让我顺利适应新的工作。
其次,在这一段适应过程当中,逐渐发现,老师并不是那么简单,在知识的储量上一定要达标,一定得脱口而出,随时提取,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学识浅薄,不能更好的在教育事业上发挥自己的思想,问题只有一个,学的不够多。然而解决的问题也只有一个--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在每天晚自习完成备课的'同时看书学习,不懂就请教,请教教学方法,请教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方式,处理学生的方式,因为我清楚课堂同样是一场战争,那是属于自己的战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与新课标结合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现代化教学,利用网络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阅历。
最后,我清楚地知道,态度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高度,在对待教育上,在对待学生上,在对待学习上,都应该认真负责。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做人。在自己的事业上同时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之时,在俯瞰荆棘路上留下的美好记忆。也希望在自己工作经历中始终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同时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般的决心。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正课上,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体会;互动交流
教育家施瓦布曾经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教学和学习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思,师生探究互动,建立模型,并加以应用与拓展,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效能。
那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改下体现,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呢?经过笔者近3年的课堂教学实验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向量及其运算》这一课是整个向量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向量的产生和发展,体会到向量本身存在我们的周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开展全方位交流,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交往中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如何构建具有互动性质的课堂教学呢?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在:
在学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开始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大问题):不等式组x3的解集是xa,则a的取值范围是:
生甲:a3,(多数同学都同意,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乙:a≥3,师:有理由吗?(好戏开始了)
生甲:大大取较大,解集是xa,说明a3,师:(点点头)有理有据,生乙:可当a=3时,解集也是xa呀?
师:说的也有道理,到底谁说得对呢?问题出在哪了?(此时同学们开始倾向于生乙,却又驳不倒生甲,开始了积极讨论)
生乙:不是每句话倒过来都能用,当a3时,解集是xa,并不能说明当解集是xa时,一定a3,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于不等式xa,若ab,则解集xb,一定是xa,是不是解集是xa。就说明ab呢?之后,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小于的时候呢?或者加上等于又怎么样呢?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握不同意见,牢牢抓住争辩苗头,组织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发展,在争辩中活跃思维,撞出火花,不断提出新问题。2.师生换位:引导学生充当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老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书的内容、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方法。这样,在数学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同时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试卷讲评课的时候用到。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合作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的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小组之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它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要求学生表明愿意和哪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与考虑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三、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实验猜测推导论证。例如,研究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完美的展现出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
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的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得出结论。
四、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一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6-22
高中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2-24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3-26
(精选)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5-17
关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心得体会09-13
【优秀】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5-16
(通用)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5-16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优选)06-20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集合】06-21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