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1,联系《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一篇精读课文,处于第七册音乐单元的开篇处。在它之后还有《月光曲》《林中乐队》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自渎课文西班牙民歌《我的吉他》。这几篇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的神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特点《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围绕中华民族最强音这个主题,文章汇集了大量信息,并做了精确的阐释。课文主要记叙了三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写国歌的诞生,在整篇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本课时重点挖掘的段落。特别是通过对聂耳情态的描写,可感受到国歌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鼓舞和震撼。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已是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大量有关爱国性质的课文,如三年级的《回自己的祖国去》,四年级的《晏子使楚》等,说来对本文的学习应该容易,但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对于这些内容学生非常陌生,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我认为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但根据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在图画,声音等媒介的作用下,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的情况,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课前收集资料到课中感悟最强音的内涵-2-再到课尾音乐伴奏,学生演唱国歌,无不体现在数字化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结合本课教学特点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我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仿写优美的语段。
(3)感受音乐源于生活,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好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并非偶然。
(2)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体味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为研读课文,激发爱国意识。我本次说课为第二课时。
具体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文中两个重点语句。
(2)谈一谈中华民族最强音是什么?本课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争取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交流中感受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并非偶然,体味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即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难点也在于此。
三、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根据本课特点和我班学生已有语文水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我将采用以读为主法,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法,情感教学法-3-等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2,学法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活跃开阔。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多读,细找,敢疑,畅谈,深品,综合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朗读,解疑,讨论,说说等学习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以景引入,激发感情
我以中国体育健儿夺金后升五星红旗的场景引入,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投入到学习。
顺势三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完生动的画面,学生很容易谈到画面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由此我引出课题:“是啊!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震撼人心的歌曲吧!体味这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同时板书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学生读完课题后,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顺势让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我想,其中一部分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最强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一部分的设计以生动的画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质疑,学生便点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他们就会带着这样的目标进入后面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情知交融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部分,是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渠道。在此部分,我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自身的特点,将教法和学法融合,以读为本,突出情感,强化思维训练。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小环节:
(1)带疑畅读突破重点-4-第一部分学生的质疑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学生能很轻易的找到《义勇军进行曲》即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随即我便引出课后的第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以此学生回到第七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在默读第七自然段后,进行全班交流学习,我立即抓住“力荐”一词。让学生谈谈对“力荐”一词的理解。“虽然大家都力荐它,但在初定国歌时也遇到了一个小插曲。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处设计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趁机抛出一问:“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力荐这首歌?”以此提练出这首歌的特点“高昂激越,催人奋进”。
顺势一问“从那些地方可看出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引出重点语句“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死誓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了让学生读好这句,我设计了以下朗读步骤,先让学生自由读,而后抽人读并评价,评后再读领会感情,最后全班齐读。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以读为本,并突破了本课的重点目标。在学生读好本句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这里“最强音”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找到“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等重点词句。“聂耳刚拿到歌词时有什么样的表现?他是怎样创作歌曲的?”学生在找出重点句子后,自由朗读,从读中找出表现聂耳情态的词语,如“热情”,“立即”,三个“一会儿”等。采用品读上一个举子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此处的阅读。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这一部分的设计学生通过找描写聂耳情态词句,感受了这首歌的特点品读了这些重点句子,真正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2)联系国情,课外延伸这部分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部分,结合到国情让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饱满。设想如下:在学生点出最强音后,我趁机一问:“今年的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那些事也体现了这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学生很容易点到5.12大地震。这时我用课件出示5.12大地震中,中国人自救的感人画面。学生在图片中感受那浓浓的最强音,激起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以“看完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你想-5-做些什么?”为诱饵,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做。切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引读回文,次要内容简约处理当年这首歌曲不仅深深感染了聂耳,今天我们听到它,也会很激动。所以当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战斗号角。)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热情的唱起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四)小结全文再次唱响国歌课文的结尾我以自己对文本的小结引出学生唱响国歌。“音乐是作者情感的奔流《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心,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斗志,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让我们再次唱响它吧!”音乐伴奏,学生齐唱国歌。这部分设计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学生在唱响国歌声中升华了爱国情感,并能以情促行。
五、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诞生传唱定为国歌
团结一心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