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讲授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现象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并逐步参与系统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尤为重要。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之后,对身边出现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本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小节,也是一节难点。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进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并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能力虽然已经有所发展,对于生活中的声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但还不善于总结归纳。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并保持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尽量通过小实验把声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现象,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尊重学生的想法,适时反馈。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影响因素,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钢尺振动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发现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它们的决定因素。
【难点】
探究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练习题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教学过程是一堂课的核心,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取的是情境导入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播放出不同的音乐,教师对乐音下一个定义,并提出问题: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声不同。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之分?让学生在疑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声音的特性》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是想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介绍乐音的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大体感知声音的特性,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在提问中让学生感到不能用生活经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接下来的课堂展开】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通过视频播放男高音和男低音,先引导学生发现两种声音的异同点,再介绍音调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这些因素进行猜想,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之后是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会演示三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钢尺放于桌子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并保证每次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多次实验,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并仔细听钢尺的发声情况。
实验二:撕一张纸,比较快撕、慢撕发出声音高低的不同。
实验三:用硬纸片划动木梳,改变划动的速度,比较木梳发声有何不同。
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三个现象,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讨论结果。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及时点拨,并总结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三个易于操作的小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出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过程,增强了分析概括能力,易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接着我会引入频率的概念,先讲解频率的单位及物理意义,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为什么人能听过到蜜蜂飞行时“嗡嗡”的声音,却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学习,然后通过PPT展示生活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讲解完音调之后接下来回会进入响度的讲解,在讲解响度这一特性时我将采用与讲解音调相同的方式,通过实验,进而总结响度的影响因素。在这一环节设置的实验为:
实验:用不同的力敲打音叉,使音叉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在通过观察悬挂着的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的振动,得出响度大小和振幅的关系。
通过这一实验,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
学完响度之后我会带领学生进入音色的学习,通过提问:是否响度和音调相同就可以确定某一声音?提问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播放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音乐《二泉映月》,让学生加以判断,进而得出音色的概念和音色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的结论。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声音的三特性过程中通过常见的实验,得出准确的结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句:在新知识讲授完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会通过习题的形式进入巩固环节)
列举出几个声现象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属于声音的哪一个特性。如:听声识人属于声音的音色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能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系统化理解。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回去收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并用声音的特性与之相对应做出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通过作业的形式学生能在课下及时加深对知识的巩固,通过收集类作业也可以发散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