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湖秋月》,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平湖秋月》是花城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G调,4/4拍,情绪舒缓,旋律优美,描绘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西湖美景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钢琴独奏与小高独奏的异同,感受作品表达的意境美,从而获得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平湖秋月》,感受广东音乐的意境美,培养对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湖秋月》的欣赏,并配以感受、体验、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对比钢琴独奏与小高独奏,并能够哼唱作品的主题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欣赏两个演奏版本的《平湖秋月》,并能够哼唱作品。
难点是钢琴独奏与小高独奏的对比。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述法、示范法。
学法:感受法、模仿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对比聆听、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导入,在上课伊始,为同学们播放西湖十景图片,并为同学们介绍其中的“平湖秋月”,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学生成功的带入课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乐曲;其次,我会提问乐曲的感受并总结乐曲优美舒缓;然后,我会再次播放钢琴独奏版本乐曲;最后,我会提问乐曲的主奏乐器并总结该乐曲的主奏乐器为《小高》。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向,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
第三环节是对比聆听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请同学们聆听小高独奏版本的乐曲,我会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小高独奏版本的《平湖秋月》有何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我会总结乐曲《平湖秋月》有两种演奏版本,一种为之前听过的小高独奏版本,由我国著名的小高演奏家余其伟演奏,而另一个版本则是由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演奏的版本。在之前聆听小高演奏版本时,旋律的速度极慢,给人以舒缓的感受。在刚才的聆听过程当中联想到了西湖美景“平湖秋月”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下,映照着月亮影子的一湖秋水在随清风摇曳,晴空万里、波光粼粼,所有的景色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营造出了一幅绝美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其次,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独奏版本的《平湖秋月》,并在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刚才老师描述的画面,感受两首乐曲的异同。在聆听完成以后请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完成以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我会给出鼓励性评价并进行总结:首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可以得知,钢琴独奏《平湖秋月》与小高独奏最大的区别在于音与音之间的连贯问题,小高可以连续的进行发声,而钢琴则更加具有颗粒感,所以钢琴使用了大量的琶音进行弥补,使得音乐在听觉感受上更加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受。其次,在钢琴演奏版本当中,更加注重音乐意境的表现,小高则给人以直接的画面。钢琴版本独奏缺少了小高版本的民乐伴奏,略显单薄。
最后完整聆听小高独奏,并在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跟录音轻声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请同学们都参与进音乐课堂,更关注到了音乐实践,达到了课堂的教学目的。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给出民族五声调式请同学们按照本节课乐曲节奏进行创编活动,并请同学们上台进行展示,我会给予鼓励性评价。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同学们在创编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请同学们轻声哼唱乐曲《平湖秋月》。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同学们在课下分享这首乐曲。
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13册第三单元喜乐年华。本单元共分3课时,我主要说第一课时唱歌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教唱歌曲《喜乐年华》
(一)教材分析
《喜乐年华》是一首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欢快的,带有民族特点的通俗歌曲。歌曲以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热烈欢快的情绪唱出了红红火火的喜乐年华。歌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e羽调式。
歌曲在情绪上十分统一,同时通过节奏型的变化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进行对比,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
(二)本单元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喜乐年华》是一首欢快、带有民族特点的歌曲,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关注和感受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聆听《金蛇狂舞》、《花好月圆》、《小放驴》,引导学生感受民乐合奏、丝竹乐、吹打乐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独立完成音乐ABC中的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辨别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唱歌曲,掌握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
2、通过演唱歌曲《喜乐年华》,启发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加以关心,关注和感受祖国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及歌曲音乐情绪的感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词,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谈谈家乡的变化等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好的喜乐年华。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唱时,应着重提醒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可以先结合拍手体会,再用念白的形式配合手打拍子进行练习,最后结合伴奏音乐进行演唱。
五、教法设计
1、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运用了指挥学生采用按节奏念歌词的方式来熟悉歌词,逐渐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这种节奏型,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歌曲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展示课件中的“神六”和“嫦娥一号”的升空等图片,让学生感觉到祖国的强大带来的骄傲和自豪,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悦,再在这种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气氛中来学唱歌曲。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歌曲的。
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
如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以便学生在演唱时能唱出真情实感。
4、视觉图象法:运用课件等教具,讲解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学法设计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歌曲。
3、学习歌曲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先念白在完全掌握后再来学唱歌曲。
七、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电子琴等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屈的'精神,辉煌的成就,令全世界瞩目。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们为祖国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欣喜若狂。看,“神六”和“嫦娥一号”的升空,让太空中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踪迹(同时展示课件中的相关图片)。我想,大家看了这些后,怎能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心中一定充满了胜利的豪情,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谈谈家乡的变化(当然图片中的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家乡的建设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来总结,导入新歌: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吧!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喜乐年华》。
2、欣赏歌曲《喜乐年华》(播放录音)
在欣赏歌曲前,我把歌曲给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是一首欢快的、带有民族特点的通俗歌曲,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歌曲G调、2/4拍,热烈欢快的情绪唱出了红红火火的喜乐年华,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大地呈现出一片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
3、发声练习:
1=C→G 3/4
3 2 1│3 2 1│
咪 嘛
要求: 气息流畅、平稳,声音要柔和,教师先示范,然后学
生跟琴唱。
4、点同学有感情的地朗诵歌词。
5、难点突破:后半拍起音的节奏。
这首歌曲中间一段(B段)使用的是后半拍起音的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它,我先带学生学习两条视唱来进行节奏训练(课件播放)。
a. 1=G 2/4(配合手打拍子进行练习)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66 56│66 56│
b. 1=G 2/4
065│35 065│35 065│16 065│6 065│35 065│
35 065│16 065│6 ─│
(紧接着我指挥学生采用按节奏念歌词的方式来熟悉歌词,逐渐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音这种节奏型,同时让学生了解Rap这种音乐形式。)
06 61│332 1│22 616│22 616│05 53│56 1│
过 上了好日 子红红 火火红红 火火 赶上了 好时代
66 56│66 56│06 61│332 1│22 616│22 616│
喜乐年华喜乐年华 你看那 山捧金 水流银那 水流银那
05 53│56 1 │66 56│66 66│65 665│35 065│
春夏 秋冬里 大地开花大地大地要开花那个喜呀 那个
35 065│16 065│6 065│35 065│35 065│16 065
乐呀 那个敲呀 那个打 那个喜呀 那个乐呀 那个敲呀那个
6 ─│
打
6、教师范唱。
7、教师教唱。(在解决了后半拍起音的节奏型这个难点后,教唱时可将重点放在中间B段领唱与和唱的衔接上,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领唱,一组和唱;也可以采用一领众和的方法)
8、学生跟琴演唱。
9、播放录音伴奏教师指挥学生齐唱。(分组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法)
10、师生互动:
(1)课件播放一组歌颂祖国的歌曲,同时播放一组祖国各项重大建设的图片。
(2)让学生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说说你们对歌曲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变化.
师述: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盛世年华、风调雨顺的情景.
11、课堂小结:
(1)检查新歌掌握情况:采取分组进行领唱与和唱的形式来演唱。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唱了《喜乐年华》这首歌,我们也表达了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请大家课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进行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12、好,让我们在欢快的《喜乐年华》的旋律中结束这节快乐的音乐课吧!(课件播放歌曲)
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龙船调》,此次说课我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认为,教材是评判教学的依据,也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所以首先,我先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龙船调》是花城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这首歌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音域宽广,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其中的土家娃娃和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音乐视野、提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通过介绍歌唱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对唱的概念与形式及衬词的特点,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能够熟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法、示范法、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俗话说,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表演导入法,分别为学生演唱《达坂城的姑娘》《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和《沂蒙山小调》,请学生进行聆听,猜测歌曲曲名以及所属地域。在学生的回答中追问湖北有哪些民歌?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歌曲《龙船调》,并请学生感受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又带来怎样的整体感受?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的速度中速,情绪优美抒情。
随后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着重聆听歌词,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聆听能够判断出歌曲讲述了妹妹去过河,请艄公来推她过河的情景;特点是有很多衬词,生活气息浓厚等。
结合多媒体补充总结歌曲《龙船调》的特点: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并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学习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学唱旋律,我会利用钢琴进行示范弹唱,学生看谱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方言发音、衬词情感表达等比较困难的地方,对于这个阶段他们对这些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我会在解决遇到的旋律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衬词的'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其次,讲解对唱的概念及衬词的相关内容,借用音频引导学习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达。例如: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随后,组织学生对衬词部分分角色加以演练,再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男女及分组练习演唱。
最后我会播放音频请学生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完整表演对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实践运用新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分享并给予评价,再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通过听辩最后总结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用带有流行元素的《新龙船调》能够符合这一学段的学情,迎合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学习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其他地区的民歌并与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初中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雪绒花》是湘版13册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中的一首歌曲,是美国著名电影里的一首插曲.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湘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让初进中学校园的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尽情地歌唱,让音乐老师发现人才,是本课的主要意图.而且“热爱祖国”是音乐颂唱不绝的永恒主题。
二、说目标
针对音乐课程价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为目的,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感知、理解、分析、辨别等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了解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指挥手势,了解
2、能力目标:
优美、深情地演唱雪绒花,学唱英文版,和谐统一,自信大胆地表演.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以优美、深情、自信、大胆的歌声演唱雪绒花。
2、教学难点:八分休止符的演唱,英文版的学习,用不同形式大胆自信地演唱。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情景创设法: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断,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发展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开展音乐活动,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学生的群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法很重要,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看、听、唱、说、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探究、合作,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钢琴,本节课的课件是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而成的。根据本节课的需要,利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课件融视、听效果为一体,既有文字说明、歌(乐)曲谱例,又有声音图象等音频、视频资料的播放,整个课件简洁明了,操作灵活、方便,实用性强。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新课导入、聆听、学唱、探究、音乐演唱会等五个环节。
1、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师:同学们,花是每个人的最爱,你最喜欢哪一种花?为什么?
生回答师补充:玫瑰花,代表爱情;菊花,代表怀念;百——代表幸福;康乃馨,代表健康——油菜花,代表奉献。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花,而且是几种特名贵的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们都是某个国家的国花,请问,你认识它们吗?
这是什么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牡丹、樱花、郁金香,引出课题《雪绒花》
2、聆听:在聆听《雪绒花》这个环节,先听《雪绒花》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引导学生感受3拍子的旋律起伏及强弱规律,学习3拍子的指挥技巧,教师总结歌曲所表达的意义;第二遍聆听是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感知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通过学生充分的聆听,积极的表述自己的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奠定良好基础。
3、学唱:为了在学唱的过程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时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唱歌中享受到快乐,我把重难点的解决都融入到学唱歌曲这个环节中。
(1)演唱前指导学生唱歌时正确的方法,微笑着唱歌,口腔打开、嘴巴张开、让口里的水能流下去,科学用嗓、均匀的运用气息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然后跟钢琴伴奏用WU哼唱《雪绒花》的.旋律,引导学生在哼唱旋律时感受旋律的变化并分出A、B两段,接着A段通过唱谱子、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并感受A段旋律抒情、平稳、起伏小的特点,然后通过模唱,师生接龙等方法唱谱填歌词,使学生掌握A段旋律。
(2)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B
段旋律活泼、起伏较大的特点,并找出歌曲节奏发生的变化,出现了八分休止符,通过引导学生打节奏、唱谱子来解决这节课准确的演唱八分休止符这个难点,然后还是通过模唱,师生接龙等方法唱谱子填歌词,使学生掌握B段旋律。
4、探究:播放在影片《雪绒花中》第二次出现的场面B,(教师讲解:在德国侵占奥地利时,冯特拉普上校不愿意为纳粹德国服务,准备离开祖国,摆脱德国的控制。在告别祖国的演唱会上,面对侵略者,面对众多的奥地利人们,上校再次唱起《雪绒花》,由于内心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他声音哽咽了,他的情绪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个奥地利人,会场里所有的奥地利人无畏侵略者,一起唱起了《雪绒花》。会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探究1:《雪绒花》二次出现,分析场景,分析主题。
探究2:电影音乐的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反映人物内心变化、抒发人物感情、表达电影主题。
5、音乐演唱会:师:多么炽热的爱国之情!多么动情的演唱!情境的渲染,语言的描述。学生怎能不想渲泄内心的情感,饱含着深情地去演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来演唱《雪绒花》,小小演唱会现在开始!让学生在演唱《雪绒花》的基础上按座位分组进行创作表演,教师伴奏,学生通过齐唱、重唱、领唱、尝试唱英文版、歌伴舞等形式表现歌曲,使整节课达到一个高潮,在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对音乐的兴趣,还锻炼了自己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表演结束后各组进行相互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最后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尽情的享受了音乐带来的乐趣,学习了优秀的电影插曲《雪绒花》,当你发现其他优秀的电影音乐的时候,请你把它用自己的表演方式介绍给大家,好吗?最后让我们站在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之颠,伴着艺术家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演唱《雪绒花》。音乐中结束课程。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初中音乐说课稿5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6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灵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体现了黑人歌唱的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呼应歌形式。其旋律比较简单,多重复,节奏极具特色并富于变化,它对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设计为: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聆听非洲鼓乐、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学唱非洲民歌、为歌曲创编伴奏伴舞,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在此设计中,三个纬度目标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识技能呈一条暗线分布,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因素,以培养学生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表演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合学生个人感受、见解、体验,自我操作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正确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动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动形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备用,自制鼓及其他打击乐器、非洲人面具、旧报纸等。
说学生:
初二学生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音乐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拥有从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力量。并对非洲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误解最深的地区,导致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接触较少,与学生热衷的流行音乐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非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乐器等相关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时所表达出的强劲刚健、充满活力、生命的力量、坚强等。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观的核心价值。然后本课就从聆听非洲音乐、探索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过学生交流与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学法:
用心聆听 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索中学习音乐。在演奏演唱合作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
教法: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各种要素,对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反映,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以“感受非洲音乐特点”为重点,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根据音乐的实践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由“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创编“再现新知”五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课前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非洲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内容的Flash画面,伴随非洲音乐,为营造非洲文化氛围,我选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为课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艺术的发源地,我选用抽象的非洲地图,作为课件的背景,这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唤醒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和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起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一、听一听:
上课铃响,老师通过激情问候,亲切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聆听一段非洲民间音乐片段,老师提示学生“听一听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让我们想象到怎样的情景?”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
知识探索:认真的观察第二单元所有插图中反映的内容,并体会你所搜集的资料,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对非洲的了解。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分析能力。并通过交流共享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敲一敲: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观赏精美绝伦的非洲鼓,聆听加纳鼓乐,感受非洲鼓复杂多变多声部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进行多声部节奏模仿练习。我采用先分组练习,然后各组按老师的指挥逐步加入的方式达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音乐的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演奏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的多声部特点及丰富多变的节奏。
三、唱一唱
1、老师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节奏,让同学所感受并分析其变化特点,然后导入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产生深刻印象。
2、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作品介绍,感知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难点部分
a、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通过有表情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别歌唱与说话时的声音不同,轻松找到歌唱时的声音位置,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歌唱。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性的发声练习,把纯技能性的训练变为审美活动的过程。
b、教唱齐唱部分:齐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难点,我采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它们旋律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唱谱加深印象,然后填词。
c、完整演唱:在学生熟练掌握齐唱部分后,可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再学生领唱老师齐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从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演唱时体现力度的变化层次。整个歌曲的学唱过程以学生的听觉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把识唱歌谱作为学常歌曲的手段,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创编
1、从表现歌曲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模仿非洲人边歌边舞边敲鼓的形式,用欢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动作热情的歌声分组合作设计表演,时间为3-5分钟。
2、才艺展示:在音乐伴奏下鼓乐队歌舞队按自己的设计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与过程,及新课程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再现新知: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对非洲音乐特点有哪些认识?2、聆听两首音乐,听辨哪一首是非洲音乐。这一环节设计是通过语言表述、对比辨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本课学习的收获。
初中音乐说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的音乐李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校本课《国粹京剧之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校本京剧教材和国家音乐课程京剧单元教材的融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校本课
设计意图: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进行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示范激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形声并茂地再现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念”、“做”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既掌握了明晰的京剧知识,并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京剧欣赏能力,增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本课通过欣赏、模仿、合作、创造来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功中的“念、做”,结合京剧打击乐的“锣鼓经”尝试为京剧武戏片段配伴奏。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模仿,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性。
学情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京剧的形成、行当、唱腔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京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以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念和做”为主线,加入京剧打击乐器和锣鼓经的介绍,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的模仿、体验,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并在积极的状态下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共同创设浓郁的京剧氛围,让学生了解和喜欢表演京剧,真正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热爱京剧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合作、体验来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中的“念、做”。
3、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京剧四功中的“念、做”来学习京剧《卖水》片段;辨别念白中的京白和韵白;学习京剧“锣鼓经”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为武戏配伴奏。
教学重点:
1.结合京剧表演中的“念、做”学习《卖水》“表花名”片段
2.京剧打击乐“锣鼓经”学习体验
教学难点:
京剧《卖水》片段的模仿
京剧打击乐锣鼓经的学习体验
教学方法:
本课利用引导示范法、感受体验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教学形式:
1、它能够直观地满足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的需求。
2、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看、听、想、说、演,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去影响带动学生自己模仿表演体验京剧的“四功”之“念”与“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复习旧知: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唱腔
我们在前一节课中已经了解了京剧的唱腔,也对名家名段进行了赏析,今天我们将围绕京剧表演中的“念和做“来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1、念:
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a.欣赏念白对话
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b.介绍京白和韵白
辨别念白对话中的京白和韵白
c.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
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2、做:
京剧除了通过语言,还要要通过行为,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便是京剧中的“做”。讲究五法即“手、口、眼、身、步”。
a.教师示范《卖水》表花名片段让学生欣赏
b.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c.学生进行表演
d.京剧片段欣赏
这段精彩的武戏表演也有没有伴奏
3、京剧的伴奏
a.教师讲解京剧的乐队,俗称“场面”,分为文、武场。文场四大件:京胡、京二胡、三弦、月琴。武场四大件:鼓板、大锣、小锣、铙钹。
打击乐是京剧伴奏的灵魂。“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锣鼓经。
b.引导学生认识、感受“锣鼓经”
锣鼓经介绍:京剧各种打击乐节奏型式的泛称。我们刚才观赏京剧的片段的伴奏就采用了“急急风”和“四击头”这两种常用的节奏型式。
(1)“急急风”介绍
学生“走场”体验
(2)“四击头”介绍
“亮相”学习体验
c.用“锣鼓经”为表演配伴奏
学生为京剧片段配伴奏
(“急急风”与“四击头”相结合)
三、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念与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体验了锣鼓经的在京剧表演中重要作用,关于京剧表演中的“打”功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深入了解,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我国的国粹——京剧,成为京剧爱好者。
教学反思:
本课能够以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将对学生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使本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有效方式。
亮点:
1、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欣赏、模仿、合作、创造来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2、通过教师的示范,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模仿京剧名段,使其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
3、引导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京剧的片段配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感受京剧打击乐器的渲染作用。
不足之处:
1、作为音乐教师在示范方面不够专业,略显拘谨。
2、学生的模仿还不够规范到位,需要强化。
初中音乐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 ,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 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 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 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音乐学科特点,从欣赏、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欣赏课,是一首双管独奏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经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无论作为双管独奏曲,还是作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引出主题。乐曲第二部分音调平稳,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转调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转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调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由哭诉、沉稳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阶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自己独立演唱简单的音乐;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初中阶段处于变声期阶段,在进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学生保护嗓音,并注意健康、卫生用嗓。在这一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组织授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忠于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悲愤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比较、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知道哭腔音乐和乐曲《江河水》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双管;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分析各段落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难点是试着学唱主题部分的旋律,根据音乐要素进行分段分析。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对比法、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感受体验、分段聆听、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视频导入法,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包括巴乌、钢琴、葫芦丝、双管,学生说一说能听出哪些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乐器得名称,之后向学生们展现双管,观察双管的外形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不同的乐器能够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用双管演奏的乐曲《江河水》。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并提问同学们歌曲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从低音区起奏,整首乐曲让人感受悲伤、凄凉、低沉。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可以拿出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学生谈论分析后可以回答出,乐曲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音乐特点以及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聆听环节
分段聆听乐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听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后分享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通过聆听学生可以发现节奏自由、情绪是凄凉地。紧接着聆听第一段并进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倾诉的,感受乐曲所表达出主人公的茫然无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的乐谱旋律,并跟琴弹唱,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段,并让学生说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对比有什么样的不同,学生可以发现速度变换了,第二段为原速,情绪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学生对比聆听第三段与第一段,学生可以发现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速度与力度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有哭诉、沉思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最后学生带着情绪完整的聆听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学生对比欣赏,开拓视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乐情绪,以及不同音色的乐曲特色。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收集《江河水》有关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共同分享。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 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乐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 4 6 7 1 ,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 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 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初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春舞曲》,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教学难点是: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本节课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对于刚上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将来所教的学生,是落后地区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1、组织教学:
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多媒体播放新疆维吾尔族歌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3、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教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学唱歌曲
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4、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4、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5、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02-03
初中音乐《牧歌》说课稿03-18
初中音乐《采花》说课稿12-16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05-21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品]05-21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7篇)12-30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3篇)11-18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8篇)07-28
初中音乐说课稿四篇06-28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