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6:34: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作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作文课题是《我爱我家》。下面我主要从课题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讲述这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课题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的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材,教科书第一册一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其中编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写作,形成一个系统。这六次是: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其中,①③⑤为小综合性学习,②④⑥为大综合性学习,但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始终是一样的。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生活化、情景化。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我就选择了第五单元的《我爱我家》写作活动,本次活动指导将以培养学生真情作文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说真话、诉真情。新课程写作目标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选定"我爱我家"这一学生特别熟悉的话题,更能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2、学情分析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学生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生气勃勃的世界,充满了探索、充满了希望。同时,他们处在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启迪与开发功能是巨大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展露心灵、表现自我。我们认为,这是恰当的,是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人""文"统一,无疑是作文教学理念的巨大进步。"言为心声"、"吾手写吾心"的时代到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的功利性,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教学中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了课标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

  (3)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4)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目标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其中重点是感悟亲情,说真话表真情。难点是把真情实感具体生动地表达在作文里。

  三、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导入新课,使学生心情放松,通过音乐减少了师生间的陌生感,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打好基础。

  2、分组讨论法

  新课标中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这堂课中,在预定的时间内学生讲述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告诉同桌的或者是前后桌的同学。让他们小范围内交流自己的故事,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说学法

  为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自学品味、同伴互助、情景再现、合作探究",将"三维目标"落在实处。

  四、教学设计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导入新课,这首歌来自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一些幸福的家庭照片。音乐因其美妙深得学生喜爱,图片因其温馨唤起美好回忆。

  (一)、"回忆爱"——分享童趣的温馨

  学生讲童趣,面对一幅幅生活照片,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回忆起童年美好的生活,产生了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愿望。我因势利导,先采用了同桌互助法,边欣赏照片,边互述呵护情。然后我选取了"幸福一家人"、"陶醉大自然"、"勇敢小天使"、"上进好少年"四幅照片在全班展示并讲述。在大家的讲述中,父母的呵护,成长的快乐,家庭的温馨,无间的亲情伴随一张张照片一一定格。在温馨甜蜜的气息中小结,深化对家的'认识。

  (二)、"感受爱"——畅谈父母的贡献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普遍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担负起责任,我采取了"讲述父母的一天、体味父母明理、实例分析深化"的三步曲来突出重点。

  1、一步曲:讲述父母的一天

  我让学生互相讲述父母一天所做的事,猜度父母做事的感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走近他人和关心他人。讲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去甄别"哪些事应当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办?".议论中大家明确了在家中的权利和义务,应与父母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2、二步曲:体味父母明理——"夸夸自己的父母"

  在教学中,我组织了"谁不说我的父母好"的发言,大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勤劳善良、省吃俭用、宽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学们会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回报的太少,我们要向乌鸦学反哺之义,向小羊学跪乳之恩。

  3、三步曲:实例分析深化——借助链接话"秀怡"

  让学生参与到秀怡的故事的讨论中:秀怡因是一个女孩被父母遗弃,寄养在奶奶家中。"秀怡有家吗?""秀怡的爸妈爱她吗?"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有家才有亲人,有亲情,得出"爱"也是一种责任的结论。

  (三)、"走进爱"——让爱永住我家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温暖,重在让他们感悟和体验。这部分,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来教学。播放春节时车站、码头人头涌动的情景,千千万万的人不顾路途劳累,奔向那温暖的家面去。合家欢聚,学生产生共鸣:"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地,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四)、"分享爱"——制作温馨卡片

  制作家庭温馨卡这一活动,我借用了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送温馨卡给父母,以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家,因为有了血缘,我们和父母组合成温馨的小家。其实,我们还有更大的家,那就是学校、社区、国家乃至地球,我们必须以超出血缘关系的博爱之心,人人献出一份爱,才能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五)"写下爱"——我写我家。

  这是本堂课的难点。

  五、板书设计

  展示本堂课的教学框架

  (一)、"回忆爱"——分享童趣的温馨

  (二)、"感受爱"——畅谈父母的贡献

  (三)、"走进爱"——让爱永住我家

  (四)、"分享爱"——制作温馨卡片

  (五)"写下爱"——我写我家。

  六、说媒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了远程教育及网络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时间。

作文说课稿2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主要表现在:

  1、淡化标题要求,选题宜自主化;淡化对学生作文的过多要求,强化自由作文。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情趣来,表达真情实感。

  2、遵循“无活动不作文”教学理念,预设教学环节:先前有生动活动,再先说后写,其次重视学生写作成就感感受。

  3、通过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实践,感受写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分析学生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写作基础,喜欢写,但写作中也有难度,如无话可说,无条理,少优美词句等。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学生主动想写,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教法介绍:

  1、“创设情境活动——说活动——写活动”:先前有生动活动,再先说后写,其次重视学生写作成就感感受。

  2、采用“先写后导”“导评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并顺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的尝试。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3、强化自由作文。淡化标题要求,选题宜自主化: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标题不做要求,从标题上给学生以写的空间,结果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事,都是自己熟悉的,出现了大量的情满胸怀,让人动容的.好作文。所以我们平时作文标题宜淡化要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情趣来。标题淡化了,也等于给学生选材上松了绑,这样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写作。

  四、板书: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我手写我心

  总的来说,教学中,教师做到了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课外,到广阔的空间中开源拓流,观察体验,索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完成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作文说课稿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生活因思考而精彩》作文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学流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标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将努力贯彻以上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只在八年级上册编排一个议论文单元,而且所选取的课文,对议论文的.写作缺乏示范作用。这就给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现在各种考试对写作的要求也多为文体不限,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更是避而远之。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课标要求及学情特点,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思考”的真正意义,把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点。

  2.培养搜集及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思考”的意识。

  “多方面搜集论据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论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结合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能很好地做到论点和论据即叙议的有机结合,即不能叙议结合。因此我们把叙议结合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法指导

  新课程语文标准要求:“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力求做到这一点,因此将采用如下的学法指导:点拨引导法、片段示范法。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张经典的罗丹雕塑图片——《思想者》导入。

  设计意图:以此迅速入题,既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创造一个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

  (二)打开思路,搜集论据

  1.说身边事。

  2.举名人例子。

  3.列名言警句。

  4.关注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身边事关注到社会事,启发他们更深层次的去感悟生活,体现新课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要求。

  (三)写法指导,片段讲析

  1.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及“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论据的选择。

  3.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明确论据的选择要求,同时做到论据能更好的为论点服务,既紧扣教学重点,又能突破教学难点。

  (四)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发言之后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学习收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文采飞扬,妙笔生花

  教师在这个环节布置作业,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六)板书设计

  板书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一个帆船的图形。此设计新颖简洁,直观形象。

作文说课稿4

  新材料作文时20xx年高考出现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学生虽接触了很多,但是理解掌握得并不好,还需要系统的进行讲解强化其认识,促使其掌握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不陌生,但是在审题立意时还是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跑题的现象,以致于在写作时总是不能很好得拿到作文分数。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三步法”的基本步骤。

  学生学会运用“三步法”分析新材料作文。

  四、说教学重点

  作文材料立意角度的寻找。

  五、说教学难点:

  立意的创新。

  六、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教学讨论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害怕写作文吗?害怕的同学究竟是怕什么呢?

  如同学所说,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至关重要的一个——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的发放和步骤。

  (三)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征,使得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2、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主要方法?

  理清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析清含义。

  (四)通过导学案给出的作文材料及设置的相关问题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作文说课稿5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就刚才执教的《心理描写》进行说课。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但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和文字编辑工作中发现小学生大都能正确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是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要求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像《凡卡》、《小抄写员》、《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课文都是心理描写的优秀范例。因此,我结合12册第五组中几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的课文,设计了这堂《心理描写》的读写结合型习作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知识目标为:掌握内心独白、旁观分析两种心理描写方法,初步了解幻觉描写。

  实践操作目标为:能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来口头说话、书面作文。

  情感目标为:能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意图和感受。

  其中,以掌握内心独白、旁观分析这两种心理描写方法为重点。难点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从旧知中去总结,去发现,给空间让他们运用新知去判断,去说话、去写作。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范文引路--在范文中发现、归纳

  教学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现用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我从旧知入手,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内心独白"、"旁观分析"、 "幻觉"三种比较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稍后的巩固练习,我将小组竞赛贯穿始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小组竞赛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辨别巩固--在拓展中巩固、提升

  练习是最好的巩固,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抢答题--判断心理描写方法,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心理描写的例段,举三反一,逐步深化对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的认识。

  三、表演迁移--在活动中加深、运用

  新课标主张开放式作文,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迁移环节,我创设了一个人拣到盒子以后打开盒子的情境。重在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让他们全员参与交流,引导他们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相互说一说。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我适当进行点拨、总结,并发动学生来点评,突破难点,让他们明白心理描写主要是达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目标。

  四、动笔操练--在练笔中深化、提高

  读百篇不如写一篇,可见练笔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每人加100分"的激励手段,让每位同学都全力以赴,为小组争光添彩。此时的写作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而是为小组的荣辱成败而写,写作已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

作文说课稿6

  古人将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增彩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理。人们称好的的结尾为“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开头、结尾的几种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察古今中外的,其基本结构以三段为主,即:头、中、尾。元人乔梦符说过,写需要“凤头”:小巧玲珑,短小精美;“猪肚” :内容丰富、健美、充实、容量大;“豹尾” :干脆利索、收束有力。今天我们就看看怎样的作文开头才是好的。

  二、具体方法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 开门见山法

  开篇即点明要叙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出之感。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口头练习:《良师》《第一次 》

  (二)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如: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 ——《离别的礼物》

  口头练习:《我的挚友》《我尝到了—— 的滋味》

  (三)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点题法

  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我祖国的朋友们…… ——《谁是最可爱的人》

  口头练习:《童年忆趣》《成长》

  (四)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如: P45《最先与最后》P48《这是在前进》

  口头练习:《榜样》

  (五)引人关切悬念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口头练习:《意外的收获》

  (六)抑扬相衬法

  即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开篇的感情基调和正文的感情基调相对或相反,以开头对比给文,使感情色彩丰富,九曲回肠,耐人寻味,艺术效果强烈。适用于抒情散文。如《荔枝蜜》。

  口头练习:《我的 》

  三、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 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四、开头常见的毛病:

  1. 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 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结尾的几种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称好的的结尾为“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技巧。

  二、具体方法:

  1、自然收束式

  即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我的叔叔于勒》

  口头训练:《良师》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又如《秋天的小树林》。

  口头训练:《我》

  3、画龙点晴式

  即在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拜谒史公祠》

  口头训练:《童年忆趣》

  4、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秦俑漫笔》、《尊严》。 口头训练:《我尝到了 的滋味》

  5、意犹未尽式

  不直接收尾,留有余地,可运用省略号,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的。

  如P101《凝固的微笑》、《离别的礼物》、《生死抉择》

  口头训练:《意外的收获》

  6、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在长城上》

  口头训练:《榜样》

  二、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

  1、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的主题。

  三、小结: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临场发挥,存在于我们的“诗外之功”。

作文说课稿7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小精灵儿童网站

  2作文指导过程中,渗透人的高尚品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习作怎样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写好有关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上《基础训练6》的第6题。出示小黑板: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题,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写人)写什么人?(写熟悉的人)写几个熟悉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师板书习作题)要我们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明特点拓宽思路

  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师注意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

  2出示小黑板:

  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

  师,下面就描写我班崔岩学生,开头对照镜子,那是一个留着短发,长着一对大眼,翘着嘴唇的小男孩,那就是我,他活拨好动,爱帮助别人。下面就写他怎样帮助别人或别人夸我有哪些好品质等等。

  师:我们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来进行描写的,描写时,注意了这些方面。除了这些,还可以进行什么描写?(神态、心理描写。板书:神态、心理)注意神态心理描写必须真实。(板书:要真实)

  四、列提纲即兴练说

  1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指一位同学说)

  2请一位学生上来按照小黑板上规定的题目、特点、事件、着重描写的方面等项写提纲,其它同学在下面列提纲。

  同学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了人物特点。

  五、总结

  1复习一下写作方法,看黑板,跟老师说:外貌抓特征,行动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具体事例一两件,人物如同站在眼前。

  2学生自己读一遍。

  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方法,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写人的作文大家还可以多运用,多实践。下节课请大家完成这篇习作。

作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给作文排版》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本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WORD中的文字进行美化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接触文字的编辑,了解打印文字的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格式变化的基本操作,初步了解计算机打印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体会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培养动手动脑、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字体、字号、字形,设置颜色,设置字符对齐方式等操作。 4、教学难点:打印预览和打印文字。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即: “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打扮文字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及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蓝猫吗?蓝猫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听完后要回答一个问题。

  师:这首歌词当中哪一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

  师:有一位同学给蓝猫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想知道写些什么吗?(师展示)同学觉得漂亮吗?你们能帮助他吗?(生答)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帮助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些文字都变得漂亮起来好吗?板书:《给作文排版》

  (二)搭建支架,探索新知

  1、告诉蓝猫我心中的歌

  师:大家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美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出示教学任务)如何调整文字的格式?

  如何更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

  2、调整文字格式

  师:我们该如何调整文字格式呢?

  学生讨论回答:文题居中、开头空两个格。

  通过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学生:在WORD中输入《我心中的歌》并根据演示,练习调整文字格式。(文题居中、开头空两格)

  3、蓝猫美容院

  师: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蓝猫容院,将标题设置成“隶书、22号、粗体、红色”字。 通过课件提供给学生图文并茂的自学材料,通过自己尝试,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师:请大家一起把你输入的文章进行美化,比一比谁的最漂亮?

  同学之间互相比赛看谁美化得更漂亮,出现问题适时反馈,如让学生清楚对文字的操作必须首先要选择需要改变的文字。

  师:完成作品的同学可以把作品进行保存,怎样保存作品呢?

  通过看书,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探索实践,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由教师适当讲解。

  最后,通过课件展示美化的'过程,同学也可以展开想象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师:你能把设计好的的文稿打印出来吗?

  通过课件展示打印方法,学生课后练习逐渐掌握打印方法。

  (三)探索实践,巩固新知

  做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同学们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的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在WORD中“写”下去,比一比谁“写”的得长,如:天空——空中——中国——国家??

  要求把自己写的词语打扮的漂亮一些,完成后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六、说板书

  通过板书揭示学习主题,展现学习思路,简明扼要。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建构学习框架。结合教学课件揭示板书。

  附板书 : 13 给作文排版

  一、我心中的歌

  二、调整文字格式

  1、文题居中

  2、开头空两格

  三、蓝猫美容院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作文说课稿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要求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许多叙事的作品都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节刻画打动人,语言、动作描写相对容易表达,而心理活动的描写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因此,我结合我们科组开展的《在高年级习作中如何有效指导细节描写的研究》的课题。设计了这堂《心理活动描写》的习作指导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留心听,仔细看、用心想、学会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真情,大胆说话,真实表达,利用现有的环境和再创设的情景让他们感受真情,说出感受,表达心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写的.习惯。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观察现场,表达真情

  教学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创设情景是作文教学的常用的手法,如果本来就有的情景,我们岂能不好好利用呢?此次为借班上课,学生对我是陌生的,他对我一定充满好奇,期盼,学生继而看到在座的领导,校长,学生又变得紧张,学生心理肯定有很大的起伏,所以我利用上课的现场直接入题,设计了几个问题并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认真想,给时间学生想想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心理变化,一下子把学生带进课堂,首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在写作活动之前就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积极的、自然投入的情绪体验,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 回忆情景 感受真情

  新课标主张开放式作文,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在学法迁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发生在学生身边,让他们感受至深的为丘建英同学捐款这件事,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尽情地说出自己所想所做,引起学生的共鸣,捕捉自己的心理变化,我作适时的点拨,进行方法指导,并把它们贯彻到写作中去。

  三、 运用方法 实话实说

  充分的说与思考是写作的基石。但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在第二个环节的情景体验中,学生触动了心灵,思潮涌动,此时动笔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此时的心声是最真挚的。

  四、鼓足信心 分享真情

  学生完成片段描写后,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是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过程。所以我会保证他交流的时间,我适当进行点拨、总结,并发动学生来点评,突破难点,让他们明白心理描写主要是表达真情,把事情写具体的重要描写手法之一。

  五、提升要求 继续修改

  学生能大胆表达,流露真情,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我充分地肯定,让大家提供中肯的建议,相信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修改,养成习惯。最后,我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同学共勉,教育学生写作就应该养成时时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我们常叹写作难,但我相信,学生掌握方法,养成好的写作习惯,习作将成为他们的乐事。

作文说课稿10

  一、说教学内容:

  单课时作文指导课——肖像描写作文指导课。

  二、说设计意图: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刘老师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尤其是初一年段,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即先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刻画人物个性进行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专项作文指导及训练,在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行作文片段练习。刘老师认为:“小片断能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所以刘老师们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三、说学情:

  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刘老师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但刘老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都不能正确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的 “形”。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本课时选择学生在写作中不被重视的肖像描写进行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横向比较,通过对肖像描写知识的感悟、借鉴与仿写及创造与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肖像片段描写。

  3、通过范文阅读,感受优秀作文的语言气息。

  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4.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5.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了解和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观察探究法、知识迁移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朗读、观察、比较等活动,教会学生围绕中心精选细节,并大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去说,再现或创设情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而又顾及个性,分层递进教学时,做到目标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另外,还要注意德育、美育等学科的渗透,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导学法、点拨法。

  2、学习方法

  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情景再现法、观察探究法、比较鉴赏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由简到繁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旧教材、名著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有言:“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一上课,刘老师就说:老师最近嗓子坏了,刘老师真想用透明胶把的嘴巴粘起来。一句幽默的话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缓解紧张的气氛,自然地将学生带进课堂,走进肖像描写。

  1、学生把听到的原话说出来,然后改成转述句

  2、让学生把看到的老师的动作和表情说出来

  3、老师的语言动作里,你们领悟到了什么?(老师的特点)

  4、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连成一段话

  5、总结过渡:你们真是细心的人,要体现老师的幽默最主要的什么呢?(语言)其实写人有很多的方法,结合学过的课文回顾写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语言,动作,神态,肖像活动,外貌等。这节课刘老师们就来学习外貌描写。

  6、外貌描写指什么?(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身材、衣着、神情、姿态等的描写。外貌包括:容貌、身材、衣着、表情等)

  这一环节通过巧设悬念,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写作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回顾片断,畅谈启发

  出示片断一、《人物描写一组》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思考问题

  (1)这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作者是谁?写的是谁?

  (2)找一位同学分析一个这段话描写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方面?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体现出这个人物的什么个性特征。

  穿着:

  眼睛:丹凤眼,三角眼 眉毛:柳叶、吊梢眉

  身材:苗条 体格:风骚 脸:粉面 唇:丹唇

  从丹凤眼、柳叶眉、身材苗条、粉面、丹唇刘老师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漂亮的女子。但三角眼、吊梢眉、威而不露又说明她是一个很凶、很泼辣的人物。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一切都说明她是笑里藏刀的个性。

  (3)“风骚”该怎么解释?

  “风骚”在这里是指轻浮、轻桃,说明作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所持有的感情态度是不喜欢,所以一些评说家就说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明似一盆火,暗似一把刀”,刻画出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片断二:《一面》“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 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思考问题

  (1)写的是谁?从哪些方面写的?

  明确:写得是鲁迅,从脸、头发、长衫、胡须、烟嘴这几个方面写的。

  (2)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脸:黄里带白,很瘦很瘦。 头发:寸把长,直竖着。 长衫:牙黄色,羽纱做的。

  胡须:隶书“一”字形 烟嘴:安烟的一头己经熏黑了

  (3)。 从鲁迅的外貌特点刘老师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具有什么个性的人? 正直、严肃、倔强。

  你们从这两个片段里发现什么了吗?畅谈写作特点或人物特点都可以

  这三个片断,分别是王熙凤、鲁迅的肖像描写,描绘的淋漓尽致,不光符合人物的身份,更凸现出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这两个语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了合理运用肖像描写能使文章更好地表现人物个性特征,揭示文章中心。学生知道了运用语言描写这么好,肯定就有运用的欲望。

  这一教学环节刘老师选用的范文是教材中的文章片段,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刘老师从旧知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挖掘,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肖像描写片段,就是为了更好得使学生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以致用的道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更验证了作文与阅读相结合不失为一条研究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三、比较片断,巩固方法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刘老师叫李华,请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刘老师的旁边,以后刘老师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长辫子,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刘老师叫李华,请多光照。”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刘老师的旁边,以后刘老师们成了同桌。

  评价: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炼了大家的眼睛,找到了这个学生的突出细节,符合了人物的个性和身份。

  四、明确外貌描写的具体要求:(板书)

  1、 抓住个性特征,做到人各有貌;

  2、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主要外貌特征;

  3、要有一定的顺序;

  4、善于用比喻来强化描写的效果。

  五、游戏,猜猜他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现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产出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

  4、过渡: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刘老师们就来写一写你最近的人,为自己的同桌量身定写一个片段。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品读经典,感受名家风范,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又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肖像描写方法的理解。

  六,给同桌画像,实践运用

  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肖像描写方法,并用诗歌的形式总结方法。然后教师说:“同学们,刘老师们已经学习了常用的肖像描写方法,接下来你们展示自刘老师的机会到了。就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给一段话,补充肖像描写,

  练笔是最好的巩固,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因此,判断肖像描写方法的应用,举三反一,逐步深化学生对肖像描写方法的认识,为下一部继续写作夯实基础。同时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七、评析文章,分享成果

  五分钟后,展示学生作品,其他生听读后给予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突破了重难点。此时的写作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学生的写作热情已经被激发到最高点,写作已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

  八、名言总结,激励提高,布置作业。

  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刘老师的天才,毁灭刘老师的才华。

  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 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刘老师写得快点,却不能使刘老师写得好一些———卢梭

  作业的布置就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与再提高,同时所创设的情境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始终激发写作的热情。

  九、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

  外貌描写要求: 有顺序,抓特征,善用比喻、夸张等

  刘老师把板书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在练习之前回顾并写出方法,突出重点。

  说课完毕,更多精彩,请看刘老师课堂演绎!

作文说课稿11

  说课导入:

  一、课题选择说明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我市的高考语文阅卷,亲历了高考作文阅卷的高度紧张与辛苦,非常幸运的是在作文阅卷过程中,我发现了那篇描述农民工子弟的文章,后来那篇文章被阅卷中心组评为满分作文——成为我市今年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满分作文公布后,褒贬不一,有人大加赞赏,有人极力痛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也向我质疑:高考作文评分是不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到底有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个问题开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不能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澄清学生心中的迷惑,学生就缺少作文训练的动力,也找不到作文训练的方向,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指望高考临场碰碰运气是多么不负责任的心态呀。其实不用讳言,作文是主观题,不可能像数学题那样,答案是客观的,分数是绝对的。既然是主观题,作文批改自然带有批阅者的主观性,作文分数又怎么可能是绝对的呢?每次作文具体得多少分确实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对于每一位能够充分认识作文本质的态度严肃的阅卷老师来说,高考作文获得高分,肯定有其必然的理由。这些必然的理由从根本上来说有哪些?我得让学生明白,他们须心服口服才行。

  二、 教学设计说明

  ——我该怎样让学生发现并认同作文高分的理由?

  对于作文获得高分的理由,我已经作过深入的探究,并且有自己深刻的认识,我完全可以向学生灌输我的理念,但是没有体验的知识最后还是属于他人,发现的快乐永远大于接受的快乐。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给同学们安排了充分体验的过程和发现理由空间。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安排和课外拓展。

  1、课前准备设计说明

  在正式作文指导前,我特别设制了《08年我市高考高分作文鉴赏作业单》,让同学课外预读并书面作业。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点要说明的是《08年我市高考高分作文鉴赏作业单》里面的四篇文章,都是网上公布的08年我市高考高分作文,其中一篇是满分作文,另一篇题材相当敏感。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作文已经经过专家认定,具有相对的权威性,一般来说也应该得高分;我特别选择一篇题材相当敏感的高分作文,是想引起同学们的疑惑,并在教学中借机加以说明:题材无禁忌,看你怎么想,看你怎么用。第二点要说明的是我让同学课外书面作业是防止学生偷懒,是为了敦促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深入体会,有充分的时间寻找作文高分的理由。

  2、课堂安排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我安排两个课时,先后分为六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看似随意,都蕴含我的用苦良心。

  ⑴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总评学生作文鉴赏心得”,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对学的

  课外学习加以鼓励,激励哪些学习懒惰的学生。

  ⑵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鉴赏心得,教师书写留存。”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抛砖引玉,让同学快速进入角色,思维逐渐兴奋起来;教师板书留存,是增加内容的直观性,也是为了方便后面归纳总结。

  ⑶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请同学自由发言,补充鉴赏心得”,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反馈交流更加充分,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的空间。

  ⑷课堂教学的第四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是“教师请同学畅言对高分作文的质疑”,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袒露同学们的'困惑,让同学们集中探讨;

  ⑸课堂教学的第五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是“教师归纳同学质疑的焦点,大家集中探讨一个问题:缘何有质疑的作文高考能够获得高分?”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同学们在集体探讨中进一步消除作文获得高分理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题材敏感的作文今年为何得了高分?

  ⑹课堂教学的第六个环节说明。

  课堂教学的第六个环节是“教师结合同学回答,归纳作文高分的根本理由”。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充分体验之后,再和教师的作文理念对接,对作文获得高分的理由有一个具体的全面的认识,为同学平时作文训练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课外拓展说明

  我认为好的文章不是临场几下子就能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平时修炼的途径很多,如多阅读,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不断锤炼我们的思想,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但是高三学生似乎与生活隔离了,生活圈子很小,视野越来越狭窄。这就需要老师提醒和援助。为此我自己编辑《时文阅读》周刊,开阔学生视野,并鼓励学生在可怜的时间里保留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如阅读各种影视画报等。

  结束语:我今天的说课就到此为止,如果教学设计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及时指导。谢谢!

作文说课稿12

  一、设计思想: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古已有之的写作指导规律,是我国作文教学中的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写只能是闭门造车。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状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结合范文说出状物的方法;

  3、通过谈自己感受较深的事物,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真实、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明白如何真实、生动地状物。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范文引路、适时点拨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猪之歌》。提出要求:听完之后要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学生听歌曲,思考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感知什么是状物

  出示目标:

  1、知道什么是状物;

  2、明白怎样状物。

  提问:何为“状”,何为“物”,何为“状物”?

  (1) 学生初步感知

  结合范文说一说。

  板书:抓住特征

  善于描写

  借物传情

  (2)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投影荷花图片和三个描写荷花的片段

  提出思考问题:读三段文章,思考他们分别抓住了荷的什么特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进一步思考:荷本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客观事物,它有许多特征,但是为什么不同的人抓住的特征不同,“抓住特征”、“善于描写”、“借物传情”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情”是文章的中心、灵魂,贯穿全文,抓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怎样去描写都要根据“情” 的需要来确定。而“抓住特征”、“善于描写”又是“传情”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事物特征具体细致的描写,“情”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飘荡,没有根基,没有依托。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选一个你感受较深的事物,思考:这一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感受,你要抓住它什么特征,想怎样描写?

  注意:要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思考交流。

  (四)总结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感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比较,就会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再加上我们精彩的描写,就一定会写出既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又情深意长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的知识,选一个你感受较深的事物,写一篇状物的记叙文。

作文说课稿13

  说设计理念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相片导入,勾起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习作指导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现,让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本习作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

  三、“导”是学生习作的钥匙,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表达和评价中写清楚“第一次”的经过和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说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把内容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教学重、难点

  把事情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谈话过渡: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虽然这些“第一次”没有刘翔的辉煌,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难以忘怀的.。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让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你们的眼前。人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老师相信,这些难忘瞬间会勾起同学们“第一次”的回忆,谁来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

  (二)、让学生说出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为什么难忘?

  (三)、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相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二、审题,明确要求。

  (一)、过渡:虽然这些“第一次”已成过去,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津津有味,时时萦绕于心。今天就让我们记录下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吧!

  (二)、板书课题:难忘的“第一次”

  (三)、出示习作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请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四)、自由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说说读懂了什么?

  (五)、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经历写清楚要写出感受)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本次的习作要求,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先明白要写什么,为下面的交流分享作铺垫。

  三、交流分享,相机指导。

  (一)、小组交流分享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教师巡堂参与。

  (二)、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

  (三)、引导、鼓励学生在汇报和评价中如何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四)、教师小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

  (五)、同桌再次交流。

  (六)、指名在全班汇报,教师强调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也可以提出问题。

  (七)、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明白怎样把难忘的“第一次”的经过写清楚,怎样把真实的感受或得到的启示写下来,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鼓励,让学生在交流和评价中解决本次习作指导的重、难点。

  四、教师总结,说写结合。

  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吧!

  五、作业布置

  完成难忘的“第一次”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第一次”

  经历写清楚

  要写出感受

作文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全市语文教育界的领导、专家、优秀教师们一起共同探讨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刚才所上的一节课是《“烦恼”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研讨课。“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合肥市教研室吴申道老师领衔,和我共同主持的一项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xx年立项)。这节课是我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课。下面我主要从内容定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内容定位

  先谈谈主题活动作文的概念。

  主题,是指活动的主要内容,不是活动的中心思想或思想内容的核心。其实是活动和写作的一个类话题,是活动和写作的一个大的话题,也是活动和写作的母题。

  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

  主题活动作文,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要内容进行的创设轻松写作环境活动后开展的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命题写作而生成的作文。它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源起,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整合,它是为了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激活学生作文兴趣、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的一种作文理念。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要内容开展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寻找与主题相关又让学生感到好写的话题进行命题写作的教学。在活动引导下学生写作的题目是主题的拓展延伸。可以看作是话题或母题的拓展延伸,其实是个子话题。在主题活动作文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手段,“作文”是教学的目的。活动是努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写作,活动是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生活,为学生提供遴选生活素材的思维方向。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中找出最容易贴近学生生活的触发点,深入学生心灵,在这基础上多角度思考命题,拟出能激发学生灵感的题目。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不知不觉地打开写作思路,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和“怎么写”。最终达到让学生“乐写”“善写”的目的。

  再谈谈我为什么要选择“烦恼”主题活动作为本堂课作文教学的内容。

  “烦恼”是成长中的不变的话题,也是我们一辈子的话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题就是“成长的烦恼”,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青春随想”,“青春的烦恼”是初中生的重要话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这里也包含着“烦恼”主题。“烦恼”主题适合任何一个年级的中学生作为写作主题的。但是写作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我今天的这节课选用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原因有二:一是我们通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是从心理学角度上考虑,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心理断乳期,也是他们情感最脆弱的时期。

  管建刚老师说:“生活重于生成”“评改重于指导”。我认为,作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养育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生是生长的主体。作文就是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根据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理念,我把本堂课的作文教学设计为:通过学生评改“烦恼”主题的佳作活动,在评改中创设自由的写作环境,在评改中联系自身,还原生活,让联想的触角不断延伸,激发写作灵感,从而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改有所悟,评有所得。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悟出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从而让课堂作文在植根生活的基础上沿着科学的思维路径自然生成。因此,我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烦恼”主题佳作评改活动,掌握习作评改的方法,力求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二是在习作评改中让学生悟得“烦恼”主题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教学策略

  这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点拨法、讲授法、谈话法、训练法。因为是互动评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他人习作的评改,是习作评改活动课。运用评改活动,是让他们在佳作的评改活动中悟得“烦恼”主题的作文到底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因为开启作文思路,重在引导,同时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烦恼是一种心理活动,运用点拨法让学生悟得写作“烦恼”主题作文取材的思维方向,立足生活,联系自我,多角度思考;悟得“烦恼”主题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手法的好处。从而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问题。运用新闻资料展示和谈话法让学生沿着“烦恼是什么——为什么烦恼——烦恼的'后果(怎么样)”这样的思路展开,联系自身生活,自然引出本堂课要写作的题目“让我纠结的_______”。其目的,强调写作本主题作文,要突出烦恼的过程。运用讲授法是让学生了解作文改和评的具体步骤、方法,甚至是填表的要求、细节,因为学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去做,如何去改、去评,如何改好习作,如何评好一篇习作。运用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习作评改和点评的方法,从而明确作文前从两方面列写提纲,因为学生并没有列写提纲的具体概念。读提纲、评提纲,是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对“写什么”和“怎么写”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思路。学生作文时能想得到,就能写得出。梁启超先生说,作文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系统,二是有序。这里的“系统”就是作文的内容,这里的“有序”,就是有条理。我只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列写提纲而没有让学生当堂写片断或者整篇文章,原因在于,初中生模仿能力太强,不能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模仿借鉴的。我向来不主张学生在具体的一篇文章,在具体的文字上进行模仿。这样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会影响学生作文的创新,也容易让学生陷入缩构或抄袭的误区。当然,随后的一节课是让学生依据提纲进行当堂作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学生的佳作《长高的苦恼》进行圈点批注、点评来展开。作文没有教材,我之所以选择同龄人的佳作作为本堂课作文教学的文本,没有选择美文和名家名篇,是基于学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来考虑的。因为同龄人的佳作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小作者之间的距离,从内容到写法,甚至到文字的运用都会让学生感到很贴近,很亲切。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原来写出优秀作文就这么简单!不会像名家名作让他们感到有心理压力,感到高不可攀,甚至有畏惧感。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作文是没有差生的。每位学生的生活都比我们的成年人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活动量比我们大得多,但是为什么作文写不好,这不仅仅因为语言基础差、命题脱离生活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围绕一个作文题目,朝哪个地方去想,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没有被打开。生活就是他们写作的不竭之源。帮助他们打开“写出生活”“写出自己”的思路,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正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打开写作思路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提倡引导学生写作紧紧扣住生活,联系自己,是因为作文只有植根生活,才能绽放文化的光芒。写作是传承文化,而文化书写着生活,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情感,生活就是思想。文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是文化,黄昏与月亮是文化,黑头发黄皮肤是文化,流动的河水是文化,长空的雄鹰是文化,江南的水乡是文化,集市的吆喝是文化,安徽的黄梅戏、徽商是文化,巢湖的民歌民曲是文化,甚至巢湖、庐江的方言也是文化……当巍巍巫峡回荡声声凄凉的猿鸣,当草堂长啸“大庇天下寒士”的一腔呐喊,当风萧易水传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与“悠然见南山”的云淡风轻交融,当大漠孤烟的雄浑苍凉与小桥流水的婉约宁静相撞,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相交……我们拨开时间的云雾,感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柔美,文化的阳刚和文化的坚韧。正如文化作文创始人谭蘅君所言:“我们的一切都在文化的包裹之中,我们的思想情感浸满文化的琼浆,我们的言行举止打着文化的烙印,我们在文化中拔节成长,而后又成为生活着的文化。”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书写生活中创造文化经典。脱离生活的文化是无本之源的文化,是虚伪的文化,假大空的文化。在当今“散文化”作文泛滥的今天,引导学生拥有文化良知,担当文化责任,维护文化秩序,重建文化经典,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堂课我要求学生训练的作文题目是“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这道半命题作文,是我的原创作文命题,我之所以选用这样一个题目,不仅仅因为这道题属于“烦恼”主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好写,有写作的欲望。于漪老师说:“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好的作文命题,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一道好的作文命题,对学生作文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一向主张,我们搞教育科研,搞课题研究,要想真正产生实效,真正体现教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做课题研究时,就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扎根课堂教学,二是扎实试题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真正出成效、出成果。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把握的。叶圣陶先生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既然是作文评改活动,就应该让学生先掌握评改的方法,就要围绕“评改的项目、圈点批注、填表点评、写后札记”来设计,让学生在评改中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东西。通过具体的佳作评改演练,真正学会自改互改方法,能自评互评。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角度,让学生点评作文,而学生的点评是依据习作中具体的例子,也就是通过圈点批注后得来的,旨在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经过由浅入深的探究,逐步领会这些方法,在点评中悟出取材方向和写法。从而在写作中会运用自己悟出的方法。这就是评中悟。写烦恼不是仅仅出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去写,而是由一则关于学生压力带来烦恼的新闻资料引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烦恼,创设情境,引出新的写作命题“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__”,让学生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来列写提纲。再让学生说提纲,评提纲。简单地说,本堂课的流程就是:相机导入——评改活动(改中评,评中悟)——书写烦恼(屏显资料,话说烦恼,写、说、评提纲)。

  结语:作为课题研究,本堂课还可以采用收集有关“烦恼”的名言、诗句、歌曲等比赛活动来引出命题写作,可以开展“如何看待烦恼的讨论会”这样的活动来引入命题写作等。作为一般的写作课,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烦恼事,采用聊天式引入写作话题,也可以就“让我纠结的___________”这道题,从审题、立意、选材上交给学生思路方法等等。我今天的这节课,选择作文评改作为活动,是基于管建刚老师说的“评改重于指导”的认识,是基于我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贯追求:那就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都必须是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如果采用其他形式的活动,我事先都要和学生提前一周的左右时间接触,安排学生一些任务。我安排这样一个评改活动就可以避免和学生事先接触,看看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觉得真实的课堂才真正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真实的课堂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功力,真实的课堂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真实的课堂能还原教学的本来面目,促进教育科研日常化。所以我每次上公开课,我都讲究原生态的课,即使在本校,同样的课题,如果我在本班上过了,我一定借班上课。我这个人脸皮厚,不怕“献丑”。本堂课在文本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一篇病文或者中等文章进行评改升格,由此让学生悟出“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最好”。毫无疑问,我今天这节课只是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探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多多批评斧正。

  最后,我想说的是,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修养的文化人。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养育工程,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文化人。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学生珊,一个语文考试成绩从来没超过15分,作文从来不做的学生,我的学生川,一个语文考试成绩从来没超过30分,写的作文从来没超过3行字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文时的痛苦与无奈的表情,那种一提写作文就头疼,就惧怕的眼神,那种思路被打开时的惊讶的目光和表情,让我终身难忘。就是因为一堂像今天一样的主题活动作文课,就是一次和我简单的聊天导入,彻底改变了他们。今天,他们不仅不怕写作文,而且不少于600字。还有像国这样一个中考总分不超过180分的学生,语文居然考了91分,因为他的作文很有情感。这也正应了曹勇军老师的话“学生的作文水平上去了,语文成绩不会差”。现在已经获得上尉军衔。还有考上清华大学硕士生的祥,一次聚会上,他紧握着我的手说:“金老师,我虽然学的是理工课程,但是我的毕业论文和应聘时文采和口才得到普遍的赏识和认可,完全得益于您在初中时的作文指导!”……这些许许多多的成功个例,让我再一次明白:作文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谢谢大家!

作文说课稿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名为《写景抒情作文讲评》。写景抒情与写人记事、议论抒怀都是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写作能力。学生现在学习的第二学段的教材,四个单元的作品欣赏,其中有两个单元是写景抒情类散文,一是第一单元的《荷塘月色》等现代佳作,二是第三单元的《赤壁赋》等古代名篇,读写结合,读书时所吸取的语言、技巧、思想情感等养料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提升作文水平,写作时的体验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完第一单元、正在学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布置学生写一篇写景抒情作文。本课是在批改完学生作文之后的讲评。

  2、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高一学生,甚至高中学生,大部分人的作文的一个不足之处是空泛、平庸,以写景抒情作文为例,语言通顺但却文采不足、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但没办法更深刻的写出事物的特质与美感。

  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比对阅读中学习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学习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与想象,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在写作时多考虑写与自己个人有独特联系的事物与风景,写出事物的特点,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联系,避免空泛。

  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

  过程方法:

  学习在对比中评判作文的特点和优劣得失;

  学习在阅读吸取作文的写作营养;

  学习反思自己的作写特点,以图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发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1、对比欣赏法

  本课将让学生在对比中欣赏各个写景的段落和篇章,以评判作文的.特点和优劣得失。

  2、用图片和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领会事物之美。

  四、教学过程

  1、、讲析本次学生作文的偏向

  在批改完两个班的作文后,发现学生的写作题材相对集中,写得最多的是下面几个题材:四季(各种节候的不同特点给了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雨(和流水一起,都是一种能惹人遐思的东西)、黄昏(晚霞的景致最为迷人,黄昏又是一个安祥而适合欣赏事物、思考生活的时刻)、大海、寺庙(我们这里的人熟悉这两样东西)。

  写这些题材的占了三分二左右。题材这么集中,而且集中在这些人们时常见到的事物中,这不是好事,这容易写得空泛平庸。

  我将引导学生在写在自己的生活中占着特殊地位的某种事物、或个人比较偏爱的哪一处景致,或本土独有的一些风光。比如衙口海滩、闽南的民居、英林中学校园,我将用结合图片和语言,向学生展现这些景物的可写之处、美丽之处。

  接着,我将介绍本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选材比较特殊的作文

  《再游黄山》、《一山一水一天莲》、8班蔡志添《家乡的海》(简介之)、7班张连冠《忆莲》(简介之)、8班洪萍瑜《那美》(简介之)。

  2、我将用多媒体展示一篇学生作文---《闽秋》,并在学生阅读之前,提示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故都的秋》作对比:1、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2、所选取的秋天景像,及其所展现的美感;3、人与事物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充分思考与发言后,老师总结如下:1、两者都在对比中感悟事物的特质,但《故都的秋》领悟得更透彻;《故都的秋》所写的秋天景物更典型、更有美感;《故都的秋》所表达的感情更深厚,在故都,作者找到的不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最后,向学生指出,写景抒情作文的写作要旨就是:写出事物的特质与美感,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感情,应该把事物当做自己的一个朋友或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来写,而不仅仅是一方客观的风景。

  3、在明了上述两个写作要旨后,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对比中阅读几个不同同学的同类题材的写作片段,让学习进一步领会写作要旨。

  比如,我们将展示三个写雨的段落,具体如下:

  1、雨

  A、春雨洒落,总会牵动我的心弦,把我带入那如烟如雾的世界。天下起了丝丝细雨,桃花在雨中绽放,小草在雨中发芽,树儿在雨中伸懒腰。

  B、春雨,如云如雾,如丝如烟,把山岭的苍翠化成一抹一抹淡淡的灰绿色,宛如一幅幅水磨大理石的图画。(7班蒲婷婷)

  暴雨,像一条铁丝银链,鞭打着颤动的山;又像有千针万线,把天地密密集集地缝合起来。(7班蒲婷婷)

  夏雨,落在土地上,卷起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笑窝。(7班蒲婷婷)

  C、这些天,雨下了个不停,天色灰暗,整个城镇被笼于一层安静的阴影里。马路上依旧车来车往,人们穿棱于车流之中,带着各自的情绪,空气中能嗅出点水墨画的味道。(8班周铭仁)

  听着这雨声,总能依赖地进入梦乡,呼出倦怠的忧虑。(8班周铭仁)

  在学生作出对比性的评判之后,老师总结:

  A、写出了春雨的一些特点,但不够独特鲜明

  B、写出了各种雨的特点,形象生动(比喻、想像)

  C、写出了对雨的独特观察与感受。

  同时,我将向同学指出,上述写雨段落之所以有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善于观察,也在于作者善于感受与想象。

  再如,我还将展示两个写在某一个季节中的感受的段落。

  A、在秋天,孤身一人前往开满雏菊花的山坡上,置身于漫野的花丛中,看着被风吹过而泛起波浪的花海,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雏菊香,心中便像被山泉洗涤那样平静、安宁,一个人回忆,一个人思索,享受着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天空,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B、冬天里的阳光是昂贵的。

  在那片灰黄色的枯草地、白细沙的河滩,或者亮丽的阳台和走廊上,把自己摊晒在阳光中,任那暖烘烘的金色穿透厚重的冬衣,从里到外把周身浸透……那时候,你感觉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根藏在土中的草芽,或者一只沉入冬眠的小动物。你会告诉自己:醒来吧,萌发吧,再生吧,延续你生命中所有的幸福与痛苦!

  老师小结:两个段落都不是纯粹的赏景,都是抒写在景物中的感受,但B段的感受已达到了“物我冥合”的境界,不是一般的感受,而是一种切切实实的与自然的交融。

  4、赏读学生佳作《嘘,小声点!》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赏读这篇作文。

  (1)、作者如何感悟事物特质、发现事物之美

  在学生充分思考与发言后,老师总结:写大自然之美和环保的文章很多,但这篇文章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就对于作者对自然的特独感悟,即感悟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和灵性这美。

  (2)、对《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的超越。

  我将向学生指出:教材中的三篇名作,写于同一个时代,都是解放前,风格也是同属一个类型,都是优美而伤感、深沉,作者与事物的关系,也是大同小异:都是作者从景物中得到安慰(喜悦、启发)。这实际就是中国文人的格调,也是一种传统的美学范式。大家的作文也大部分是这种风格、这种境界,其中,典型代表作是8班欧阳晓峰的《观月》(简介之)。

  而本文,是对大自然奥秘的独特发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和灵性之美,不是给作者带来安慰、喜悦或启发,而是一种自在自由地呈现的生命力;作者发现它、礼赞它,并批判人类对此的破坏。(不同于课文传统名作的新风格,有之前让学生读过的诗歌《台风》。)

  在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如何感悟事物特质、发现事物之美就该会有新的认识。

  5、本课还将留下一个机动环节,若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赏读一些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段落。

  五、教学效果的预估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本课如若上得成功,学生应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写出事物的特质和美感,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联系,至于具体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则当是因人而异。

  再者,本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学会对比鉴赏、学会反思自己的写作,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当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今后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特点也将多一分清醒的认识。

【作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颐和园说课稿圆明园说课稿03-25

说课稿05-17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怪兽说课稿08-25

《养花》说课稿06-27

信任说课稿06-27

观潮说课稿06-27

《秋游》说课稿06-28

燕子说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