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时间:2024-07-03 14:22: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可能性》说课稿精华[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能性》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说课稿精华[15篇]

《可能性》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可能性》说课稿2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可能性》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盒子、棋子、小黑板。

《可能性》说课稿4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 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 多 少)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可能性》说课稿5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P64—P67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和统计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为五年级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存在各种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摸球、抽纸牌游戏、装球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体会可能。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四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球、摸扑克牌等活动来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在活动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

  出示一枚硬币,把双手背后,把硬币藏在一只手里,再伸出双拳,让学生猜硬币在老师那个手里?

  师:在老师没松手之前,你估计硬币在老师哪个手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板书:可能性)

  环节二: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体验“可能”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摸球游戏吗?(玩过)那我们一起来玩摸球游戏好吗?(好)摸之前我们一起来明确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摸球活动的要求(指名回答)现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明白了)那开始游戏吧。活动结束之后在黑板上汇总

  1.1-4组请这几组同学分别说说你们八次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指名回答)请这四组的组长拿出来看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1个红球和1个黄球)。

  在这样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呢?。(红球或黄球)指名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任意摸一次,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2.5组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有什么想法?(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红球)。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大家真棒,猜的十分的准确。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红球。

  在这个口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任意摸1个,可能会摸到哪个红球呢?让学生完整的说。

  小结:在这个袋子里摸,一定摸出红球,可能是1号红球,也可能是2号红球。

  3.6组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又有什么想法呢?(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黄球)。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大家真棒,又猜对了。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黄球。

  在这个口袋里可能摸出红球吗?(不可能)

  小结:在这个袋子里摸,不可能摸出红球。

  (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棒,看,谁来了?出示刘谦的照片?这是著名的魔术师刘谦,他呢准备给大家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来看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四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思考一下,从中任意摸1张,可能摸到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先让学生思考,再交流。(不能确定,有四种可能)

  师:下面我们把牌合上,魔术开始啦,魔术师把红桃4变成了黑桃4,现在4张牌中有3张红桃和1张黑桃,现在任意摸1张牌,可能摸到哪一张?(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红桃)为什么?(红桃的张数多)

  我们同学都同意吗?(同意)那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要证实我们的猜想,我们需要(试一试)那我们来进行摸牌游戏吧。摸之前老师来给大家明确下摸牌的要求。

  这次要请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记录(用写“正”的方法,最后写成数字)另外六人每人摸5次,共摸30次。

  红桃共()次

  黑桃共()次

  4.组织交流。看到这六组同学的摸牌记录,你有什么想法吗?(摸到红桃的的次数比摸到黑桃的次数来的多)

  师小结:现在摸出的牌共有4种可能,红桃有3种可能,黑桃有一种可能,所以红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摸出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环节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同学的掌握情况,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按顺序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吗?你是怎样想的?在下面的袋子中可能摸出红球吗?指名回答(1号和2号可能,3号不可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哪个袋子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的四张牌中任意摸一张一共有几种可能?(四种)可能摸出什么牌呢?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几的可能性最大?(6)因为梅花6有两种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装盘中也存在着可能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呢?偶尔是什么意思呢?(很少,可能性很小)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经常落在红色区域呢?经常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呢?指名回答

  环节四: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老师打算奖励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实践操作

  1.装球:往口袋里装6个球,要求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蓝球。(学生小组合作装球,装好之后展示,组长分别说说)上面的同学能根据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小排排队。(大到小依次站)

  师小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展示你知道吗,知识拓展,摸硬币实验,硬币抛出之后,有几种可能呢?(两种)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环节五:链接生活

  其实,像这样藏着“可能性”的游戏生活中还有很多,元旦期间超市准备开展回馈顾客活动,凡是在超市一次性购物满1000元的均可以转动转盘一次,一等奖自行车一辆,二等奖电水壶一个,三等奖护手霜一支。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怎么设置一、二、三等奖?指名回答(绿色一等奖,蓝色二等奖,黄色三等奖)

  师:大家都十分的精明,长大后一定都会成为出色的老板。

  环节六:全课小结

  大家今天表现的十分不错,老师准备送一段话给大家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看下吧,但是其中有几个空需要大家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补充完整,你们能做到吗?(能)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一定)得到了周围许多人的关爱与呵护,时光(不可能)倒流,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不要怕,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就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一个思考过程,比较清晰,简单,能突出说出这节课的重点。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五、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可能性,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可能性》说课稿7

  教材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摸球游戏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让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可能性》说课稿8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说教材

  教材的结构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节,是小学阶段学习可能性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等内容。因此,将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来表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扑克牌,利用扑克牌的点数和花色,以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示“不可能”、“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观事件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想不想玩?

  [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从1(a当成1),2,3,……8 这八张扑克中抽牌,抽出第一张扑克,将数字写在十位或个位上,(选定不能更改)再抽第二个数字。

  2、组成一个两位数,组成的数大的一方获胜。

  [1、通过男女生对抗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到等可能性的应用,唤醒学生旧知;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师: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诀窍。第一次摸到较大的数(像5、6、7、8),应该在十位;摸到较小的数就放在个位,这样获胜的的可能性要大些。

  [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来这个游戏还有诀窍,我也想来试一试。老师来一次,好吗?

  摸到“7”(“7”已做提前做了暗记),我放在哪一位呢?

  生:个位。

  生:十位。因为“7”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在这八张扑克中摸到比7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摸到比7小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最好把7放在十位。

  师:非常好!许多同学都能用数学语言“可能性”来说明这件事,有谁听懂了,再来说一次。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部分优等生的引领,在激烈的争论中,使所有学生都明白可能性有大小。]

  二、用数表示“不可能”、“一定能”:

  课件出示:a到8八张红心

  师:在这八张扑克中,有可能摸到“9”吗?

  [抛出问题,启发建构]

  不可能摸到“9”,那么,怎么表示这里摸到“9”的可能性呢?

  生:0。

  (板书:数)

  师:能干,学数学,用“数”来表示的想法非常好。用数字“0”简洁、准确地表示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我们说,从这八张扑克中不可能摸到“9”,我们就说,摸到“9”的可能性是0。

  师:有可能摸到红心吗?

  生:一定能摸到红心。

  (板书:一定能)

  师: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争论中完善建构]

  生:齐说。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用数0来表示不可能,用1来表示一定能]

  师: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三、用分数表示“有可能”:

  课件出示:1张红心1张梅花

  师:在这两张扑克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1张红心2张梅花

  师:此时,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如果将1张梅花换成1张红心

  课件出示:2张红心1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我再加入2张梅花。

  课件出示:2张红心3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红心和梅花各加入1张

  课件出示:3张红心4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通过扑克牌花色和张数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和总元素个数的变化导致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出现的可能次数占所有可能出现次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观察黑板呈现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相互说说。

  生1:可能性的大小界于0到1之间

  生2:可能和不可能的大小之和等于1

  生3:摸到目标球的所有可能和摸到所有球的可能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现在想想,老师在摸牌游戏中,第二次摸到7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大于7的可能性是多少?小于7的呢?

  你现在能否解释“不可能”和“一定能”为什么用0和1来表示?

  [进一步验证学生刚才制胜策略是正确的;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不可能”和“一定能”用0和1来表示的科学依据,升华了学生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0,你会带雨具吗?为什么?

  2、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大王、小王各一张,红心,梅花,方块,黑桃四种花色各13张)去掉大小王后,背面朝上,任意取出一张。

  (1) 是大王的可能性是( );

  (2) 是梅花的可能性是( );

  (3) 是点数6的可能性是( );

  (4) 是红心6的可能性是( );

  3、课件出示:

  (出示:红心2,3,4,5; 梅花5,6,7,8;方块9)

  你能提出哪些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4、讨论:

  在一个盒子中,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若干个,(总共不超过50个)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7,那么,总球数可能是( )个,红球可能是( )个。

  [对可能性的大小的应用,在逆向思维中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取得不同的收获。]

  [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可能性》说课稿9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对三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培养学生初步的随机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后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课堂上力求使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据新课程对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中我采用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试验分析,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新知猜想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创设情境又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课件)通过故事的讲述,问题出现了:到底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抛出的金币可能都正面朝上吗?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并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足球比赛画面(课件),讲述足球比赛开始时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队先开球。然后提问:“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为证明抛硬币的公平性,我设计了如下3个步骤:

  1、教师试验,初步感受。

  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抛一次硬币,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加深对可能事件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学生初步感到抛一次硬币下来,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2、合作试验,深刻体会。

  出示试验要求:(课件)

  A、每人独立抛十次,并记录抛掷的结果。

  B、小组讨论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关系。

  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操作分析、试验猜想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汇报交流,综合概括。

  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发现了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都是接近总次数的1/2,次数越多越接近。为验证这点,课件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课件)使学生认知与思维活动逐步深入,了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三)运用新知,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

  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课件)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只有每队出现的可能性是1/3这样才公平。

  2、提升练习(练习二十第3题)

  小强用长方体橡皮做骰子,投掷数字的游戏方案为什么不公平?应怎样设计才公平?

  此题我做了长方体,正方体骰子各一个,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两个骰子的不一样。由于前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会迅速指出长方体每个面大小不一,投掷出的概率是不相同的,只有使用每个面都相等的正方体来投掷才公平。

  展开全文阅读

  3、发散练习(课件)

  (1)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2)如果抽奖箱内放了300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上一、二、三等、纪念奖,商场会怎样在乒乓球上设置?

  此题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肯定。

  4、解决课前问题: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

  经过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得出,阿凡提把硬币反面相对,两个两个的粘起来,所以硬币抛在地上,都是正面朝上的;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赢了奸诈的老财主巴依。但是一定要指出在游戏、比赛等活动中,我们不能采用这种非常规手段,要保持游戏、比赛的公平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开放性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协作精神,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其反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朝上

  1/2 可能性相等

  反面朝上 公平公正

  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知识技能得到落实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可能性》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创设了摸棋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这一点,设计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路清晰明确。

  2、学生分析

  (1)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不确定事件,但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理论知识尤为重要。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结合己有的经验与活动情境,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难点:(1)、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1(2)、通过游戏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如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结合本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恰当的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的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激趣、组织引导、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手段

  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黄红两色球及记录卡片。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感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下面我对各环节展开加以介绍.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守株待兔”故事,设疑激趣,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四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二是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

  1、小组活动一,体验“一定”。

  盒子里放的全是红球,那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一定吗?

  (师板书:一定)

  2、小组活动二,体验“不可能”。

  盒子里全是黄球,没有红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可能是红球吗?(不可能是红球,因为里面没有红球)(师板书:不可能)

  3、小组活动三,体验“可能”。

  通过刚才摸球,你们发现能从盒子里能摸到黄球吗?(能)一定能摸到黄球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摸球游戏”的情境贴近学生,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摸到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是非常有益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判断生活中的事件。

  为大家展示课本练习二十四的3种现象,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这些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深化提高

  拿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人一张,进行涂色比赛并贴在黑板上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

  涂色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增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维。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事,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比比谁想得又快又多。(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在的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教师即兴的口语评价与引导,对整个课堂气氛,学习情感的激发起了很好的渲染,促进作用。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经历了“质疑—探究—建模—形成概念”的过程学习,使得教学思路一脉相承、水到渠成。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设计遵循了数学概念教学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可能性》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交流和评价。通过“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投掷一次硬币出现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图后,出示问题“篮球赛中用猜正反的方法决定选择场地,公平吗?为什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在解释和交流中认识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与可能性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认识到数学是规则的的制定者,是幕后的策划者,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的“试一试”用逐一添加球的办法,让学生明确“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引发关于是否公平的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让学生经历推理“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不但复习了分数的意义,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情况下的摸球游戏变化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进一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二)迁移中提升。

  把例2设计成摸牌游戏,第(1)题的三个连续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题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我将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随后的“试一试”我将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的条件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幷出了两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拓展题的练习,能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丰富、加深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教师提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以及“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思考,就会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交流学习收获,能够进一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今后更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许多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能性》说课稿12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新增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而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随机性观点理解世界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自己解决,但他们没有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可以联系实际出发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情境——学生实践验证——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整节课,学生在猜想、验证、判断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着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试着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二)说学法: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这节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实践、验证、游戏等。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 板块: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本板块开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例二的处理,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安排学生自己去学习汇报,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使学生有可以施展的平台。然后,再次调动积极性,采用了用喜欢的手势判断生活中的事例一项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对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理解。

  第三板块:巩固升华,活用知识。

  本版块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四个小练习。其中涂一涂和举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细心地判断,而且在举手的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符合要求,这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铺垫。我设计了说、涂、动手结合的练习模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深化知识。

  一方面是总结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并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的关系。

  四、说反思。

  我的整节课重组教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组织学生活动中验证事件发生出现的三种可能性。学生学的兴致勃勃,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与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的时间安排上还不太科学。

《可能性》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生活经验,所以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夸自己和赞同学使学生不断找到自己的进步,并懂得赏识他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六、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14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收集、记录、分析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数据或涂颜色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初步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在本册中继续学习“可能性”。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按教材的编排是把学习统计的内容和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统计的内容前面已经学过,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侧重于可能性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过程,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使学生能有根据的.说明理由,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精神。2、通过游戏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可能性的知识按要求进行设计。

  四、教学理念

  1、给学生创设大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才更丰富,更深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一开始上课老师与学生猜石头、剪子、布,重在出拳前的猜测,体验老师和学生都有可能赢。接着是摸正方体的活动,教材是先让学生知道袋中有3黄1红,再来操作体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些?我觉得如果知道3红1黄,不用摸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说摸中红的可能多些,这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先猜再摸再验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体验。从而理解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自己设计抽奖转盘。

  2、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本课的设计主线是:猜测——实践——验证——运用。本节课有两次猜测正方体的环节,第一次是老师在袋中放了4个正方体,让学生猜测这4个正方体的放置情况(有5种可能)。接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摸正方体的实验,实验之后让学生再来根据摸正方体的情况,猜测袋中正方体的放置情况(既然摸出了红色的,那0红4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摸出了黄色的,那0黄4红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剩下的3种从各组的实验和全班的总数来看,3红1黄的可能性最大。),猜完后当场开袋验证。怎样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呢?生活中与可能性大小密切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就是商场经常举行的“摇奖”活动。在教学中,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游戏规则,再让学生动手设计摇奖转盘,通过扮演老板、顾客的角色,充分体验可能性的大小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反思:

  “可能性”作为新课程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正在被广大的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慢慢熟悉,但是相关的教学还仅仅是一种尝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问题把握不准,像我在试教时就对可能性的大小的或然与必然的关系把握不够。如何准确把握数学基本的实质东西,更好的钻研教材,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可能性》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6-07

《可能性》说课稿05-23

《可能性》说课稿07-27

[热]可能性说课稿06-08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07-12

《可能性》说课稿范文通用02-26

苏教版《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03-20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9-20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1-1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