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时间:2024-07-16 09:13: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1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8——100的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用从生活中的电影院中位置的确定来引入数对的方法。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的问题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课的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电影院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2.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题西林壁》这首诗学过吗?为什么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指出: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告诉我们要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视角观察人、事、物,才能更准确。

  (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图)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看过电影吗?这是电影院一个厅的平面图,竖着的一排叫什么?横着的一排呢?(板书: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老师想要观察这个厅所有的观众,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银幕的位置)

  指出:会选角度观察,我们今天的课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数学之旅吧!

  (二)、认识数对

  1、游戏——寻找幸运观众

  (1)给出任务:电影院今天搞活动准备在这个电影院里选择三位观众免费观看,已找出两位,剩下的一位,让学生自己寻找。

  (2)寻找幸运观众

  第一步:漫无目的寻找。

  第二步:根据提示寻找。教师给出提示(3,2),学生根据提示指一指幸运观众可能在的位置,教师用投影显示8个可能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视角寻找。进一步缩小范围,点击鼠标,寻找出幸运观众。

  提问:为什么一个提示出示8种可能?(不知道哪个数据表示行或列,也不知道是从哪边开始数起的),你认为观察者在哪?根据观察者的视角和(3,2),你认为可能在哪?

  (3)理解数对的含义。

  提问:(3,2)表示什么意思?(板书:第3列,第2行)列是从观察者的哪边开始数起?行呢?(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指出:像这样用一组数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提问:你觉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好处?(简洁)能不能将逗号省去?能不能将()省去?(逗号将列和行分开,括号是数对的特征)

  (4)运用数对

  用数对表示出前2位幸运观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提问:以谁的视角来观察,哪边是第一列?(选5个同学,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正误,)

  提问:比较一下,你和你的同桌写出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小军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军的位置吗?

  生:小军在第4列第3行

  小结:一起数在第四列,第三行。用数对表示,小军的位置是(4,3)。

  2、★师: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圈,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圈表示)

  师:小军在班上的好朋友小林坐在教室的这个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小林的位置吗?谁来说一说师:这些实际上是我们数学教学用书上的,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数对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

  (1)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这是他家厨房一面墙上的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2)各自在书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讨论:你发现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注:两块出示后讨论,再出示第3块讨论)

  在同一列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在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2、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学校要举办艺术节,准备放置一些花来装饰一下我们的校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盆花的位置吗?各自在书本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找规律:观察这些盆花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3、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也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找字的游戏,好吗?

  出示题目以及游戏规则,玩四次。指名交流思考题,安排位子

  你知道吗,介绍笛卡尔如何想到数对。

  拓展延伸,拓展到三维的角度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很棒,摩斯侦探想再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用今天学习的数对的知识找出摩斯密码下的秘密吗?下课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就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一个思考过程,比较清晰,简单,能突出说出这节课的重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从前往后数对。

  横排叫行从左往右(4,3)

  五、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用数对确定位置,而不能将此类课型简单地的教学。

  学生从生活实际慢慢的到需要引入数对来确定位置,比较自然,学生在学习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我将为大家介绍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本次说课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段研究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通过研究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其次,我们来看教法和学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以便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此外,我们还会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及想象的有意性的培养。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实物图形、点子图、方格图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读写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我们也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并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读写法,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教材情境设计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关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问题意识。数形结合法则是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合作研究法则是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会和同学们玩一个“谁是卧底”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出列与行的概念。

  接着是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先让同学们了解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然后,我会让同学们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发挥想象,创造符号,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最后是游戏环节。我会让每个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然后从中抽取4位同学的位置让大家猜猜是谁。同时,我也会说出数对,让同学们听一听是谁的位置,从而加深对数对的理解。

  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对的概念和应用。

  观察数对(3,4)和(4,3),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数字在数对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因此它们所表示的位置也不同。

  在使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需要注意两个数字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使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学家们想出了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圆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就能看懂了。现在让我们来找一找卧底的位置。

  现在请你试着用数对表示你喜欢吃的水果的位置。接下来,我们来帮老师抓中药,包括麦冬、五味子和当归。

  最后,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找位置”。在课堂总结中,我会利用数对知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列行,数对(4,3) 在本节课中,我们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研究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然而,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的引入不够吸引人,没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不够及时。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我们也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简洁利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的教学设计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会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4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学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 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也是我们数学家用来记录位置的方法。你们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哪位数学家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吗?(让学生收集资料之后进行交流,如果没有,老师介绍)

  设计意图:整个第一步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主介绍笛卡尔,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探究数学的热情。

  第二步:用数对表示我们班同学的位置

  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为了巩固教学重点。

  我会针对性的板书如:小红(4,2),小民(2,4)

  追问:同样是4和2两个数字,他们所表示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样,从而再次强调列在前,行在后

  第三步: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对

  教师出示一个数对,请对应的学生站起来,这一步体现了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找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数对里有2个特殊设计:(5,X)和(X,5)是为了让他们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找位置:学生观察例2示意图,找到书报亭的位置,并交流找的方法。再次强调先找列,再看行。

  2.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景点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大象馆和海洋馆位置的数对,看看发现了什么。并追问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景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标出一些场馆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找路线:请学生根据例图设计一条合理的游玩线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平移后数对的变化情况,由行想数,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数对的变化让学生想像小明的运动情况,由数想形。这样,既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1.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1)谈话: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出示练习三第2题瓷砖图)这是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

  (2)仔细观察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1)谈话: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

  (2)课件出示国际象棋的画面,并以此完成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好的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四)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3.课外作业: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布置的作业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教法与学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关键词的落实上。第1个关键词是思维。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接楔处激起思维的火花;第2个关键词是思想。强化符号化、简约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渗透。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5

  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习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我把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等。

  第四、情境互动说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式情境导入。

  通过我和学生“握手交朋友”这一细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个要求:只说位置,不说名字,让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的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并揭示本课的课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习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过则。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班长小红的位置。在这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答案:有的可能会说第几行第几个,也有的会说第几排第几个,或者说左边第几个等等。但是学生所说的行和排都是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确定的,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由此引发学生的争论: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人说是第4排第3个,还有的同学说是第3排第4个呢?在争论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义: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竖排叫做列。在数列的时候,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接下来,在列的基础上学习行,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了。明确从“排”到行,从前到后的顺序后,我打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列和行的训练上。在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来找一找班长小红的位置,以及联系本班的实际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这一层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出用圆圈表示小红的位置。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二个层次——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跟随老师的速度,记录“点”

  的位置。老师说的速度越来越快,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很不简便,为后面教学数对埋下伏笔。顺势,老师提出要求:有没有比这更简便的方法记录位置呢?

  学生课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过全班交流和争论,让学生逐一发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最科学的记录方法:(4,3)。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发现多种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到最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此,老师明确介绍数对表示位置:数对中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红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上一个“,”

  把两个数隔开,也就是(4,3)。我们读作“四三”。之后,老师随机指方格图上的圆点,让学生练一练。

  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再回答。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里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课本中的练一练: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考察学生对数对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在这设计了第二个题:2、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然后,多媒体导入练习3: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再给出学生四个数对,让其找到位置并用铅笔标出,看一看,组成的什么图形?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

  回想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收获有哪些?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第五、回顾课堂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为了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一个直观、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点,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确 定 位 置

  竖排→列 左→右

  横排→行 前→后

  ( 4 , 3 )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 二 单元 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 . 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 . 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2)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3)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 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 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 . 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 看图填空

  2, 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 和 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7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流程:

  一、孕伏“冲突”

  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

  师:我们班的班长坐在哪里?请同学们不用手指、不用眼看,而是用语言告诉我,好吗?

  (师作相应板书,让学生一一说清楚根据,并加以肯定)

  师:有这么多的表示方法,那我们今天就来讨论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学习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第一层: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认识行和列

  2、用行和列描述位置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学生看书后,在发言中强调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定,即列在前,行在后,用括号表示一对数,两数间用逗号隔开)

  第二层:初步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里的座位。

  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级的位置

  第三层:以点兵点将的游戏形式巩固,体现惟一。

  教师用课件出示几组数对,分别让相应位置的学生站起来。

  当出示数对(4,)时,第4列中可能有一生站了起来,接着站起了全部第4列的学生。

  师(走到第一位站起来的学生跟前):你认为你该站起来吗?

  师又出示数对(4,5),请这个位置上的学生站着,其他的都坐下。

  这样的设计是检查学生能否顺利实现由实际坐的场景和圆圈图之间进行转换,使学生体验到用两个数(数对)才能明确表示一个具体的位置,强烈地感受到“数对”具有的确定性。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观察一下数学课代表的位置,看看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

  (2)猜同学:在我们教室里有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猜一猜他是谁呀?

  (3)猜好朋友:现在你不用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用数对把你好朋友的位置表示出来,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通过用数对描述数学课代表位置、自己位置的活动,以及根据数对猜同学、猜好朋友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教室中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的含义的认识。

  2、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1)谈话: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出示练习三第2题瓷砖图)这是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

  (2)仔细观察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3、用数对表示礼堂中的座位

  (1)(课件出示练习三第5题图)找一找在这张位置图上一年级一班的位置在哪里?六年级五班的位置在哪里?

  (2)如果有一个班级所处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你能确定是哪个班级吗?可能是哪些班级呢?为什么?

  (3)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现在你知道是哪个班级了吗?

  练习的形式设计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

  1、介绍

  (1)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

  (2)部分城市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在北纬39°57′,东经116°28′;无锡在北纬31°35′,东经120°39′。

  (3)经度和纬度在航海、航天、气象、军事等方面的运用。(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全课总结

  (1)讲述: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和我们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道理是一样的。

  (2)课外作业:数对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这样的设计,结合数对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布置的作业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8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位置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段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基础。

  学 情 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学会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学习中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描述和根据描述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行和列(或者排等)描述学生座位的经验,虽然他们所说的第几行或者第几列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确定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些经验却是学习本课的内容的重要铺垫,这些经验有助于孩子们对数学化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理解。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行和列的确定位置,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从文字描述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及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创造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越性,渗透数形结合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创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本课 重点环节设计意图说明:

  1.把书上的主题图改成自己班级的座位图,目的既为激发学生兴趣,也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描述班长的位置,旨在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这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通过交流、谈感受,是学生认识到:多种不同的说法不便于交流,从而产生统一说法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在这样的状态下揭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想到用“列”和“行”来说明一个人的位置,但是,对于这两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也不难理解,所以让他们自己尝试解释“列”和“行”就是希望实现“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与提升”,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从生活到数学的思考过程。

  3. 在确定哪边是第一列时学生出现分歧,有的从左数,有的从右数。师再一次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创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发意识到统一规定的必要性,再一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再一次经历数学化过程。

  4. 让学生自己独立创造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们经历从文字描述到符号表示的数学化过程,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对的优越性和数学的简洁美;在展示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式点评,主要是想让他们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思维共享。

  5.在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可儿位置的时候, 教师为学生刻意提供反例,一方面为了突出“规定数对书写顺序”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个数对对应着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只能写出一个数对,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6. 游戏的安排既为了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也为了让学生从数学回到生活,真实感知数对的生活化,并能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的理解。游戏中设计的几个问题是想让学生观察到:一个人变成了一列人,一列人又变成了一个个人。通过这样的变化使学生清楚地发现: ① 通过不完整的数对(4,x)使学生感受到数对是两个数,两个数缺一不可,只有一个数不能确定一个具体位置。

  ② 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只对应着一个数对,再一次感受“一一对应”。

  ③ 表示位置在同一列(或者同一行)上的数对,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相同,反之亦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7.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对教材的安排做了简单的调整:即,把格子图寓于座位图中,让学生借助已经初步具有的符号意识和教师的提示(比如这一列可以怎么画呢),把座位图简化成格子图。通过这样的独立创造,让他们再一次经历从直观座位图抽象出方格图的数学化过程,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从座位图演变成格子图的完整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列线和行线的交点就是学生的位置,看懂了这一点,就看懂了格子图,这正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8. 拓展“鸟馆”旨在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将方格图向上下左右延伸,培养空间想象力,又能和中学要学习的坐标系建立联系,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9. 把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发挥使用,是想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对确定位置的实用价值,并在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0. 课堂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建构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知识链,并把学生的思考延伸到课后。

  现在回顾这节课,还是觉得练习设计比较少,其实这个问题在备课时就想到,比如课后关于数形结合的根据数对涂一涂的练习,还有生活中的知识拓展,地球上的经度维度问题,以及想介绍创立坐标系的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尔的相关信息,顺便渗透数学文化,但是考虑到时间的问题,而且这节课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创造过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试着设计数对,其实这也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比较困惑的地方,到底是该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是结果,也是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帮助,谢谢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07-02

[精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8篇07-02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5

确定位置说课稿11-15

确定位置说课稿11-05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篇04-14

《确定位置》说课稿15篇12-01

确定位置的说课稿15篇12-12

《确定位置》说课稿(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