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四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辽阔祖国的迷人景色与地方特色。《富饶的西沙群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本篇课文是学生学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后的首篇白话文写景文章,教好本课对后面课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魅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富饶、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祖祖辈辈等词语。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15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南海岛风光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了解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并学会运用。
(三)说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或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2、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多媒体课件:西沙群岛相关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读全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质疑法。学贵有疑,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到自己能解决问题。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质疑,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自主解疑,还有些疑问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逐步解决。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第二模快——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模块----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简要概括。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看看这篇文章讲课意见什么事情?富饶的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运用喜欢的阅读方法,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感知文章大意}
第四模块——精读感悟,从中感受细沙群岛的广阔和富饶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
(“富饶”一词是课文的一条红线,牵引着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因此,抓住有关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富饶”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围绕这一主题思想,我采用以下方法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一、联系上下文,初识西沙群岛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这样既进行了默读的'能力训练,又培养他们注意挖掘语言因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既训练学生自读能力),2、朗读2~6自然段,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6自然段,想想画画,看看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呢?
二、同位交流,品位重点
(1)学习第二段,找出风景优美的句子
(2)教师提示海水都有哪些色彩?用线划出,再读读,想想海水还可能有哪些色彩?(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可能地去想象和感受海水色彩的美。)在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五光十色”的意思,并进行替换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潜入海底,体验富饶
(1)研读第3~4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产。(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找出西沙群岛的物产,用笔画下来。)
(2)引导合作学习:海底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全身披甲的大龙虾,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同桌两人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讨论完成习题: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感受鱼的多而美,学习排比句的写法,并仿写。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
(3)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五)、情感升华巩固全文
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我将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有一个升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西沙群岛的了解,这样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然后再把第七自然段呈现,继续给出他的军事意义。让学生对它更加喜爱,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当学生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习理解了是按总—分—总,按地点的变化,抓住事物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点归类叙述的。 2、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使主题得到升华,课文得到延伸。
为了巩固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积累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2、练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西沙群岛。
3、阅读阅读基础训练51页《美丽的草原》。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然后在下边板出它的两个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求真,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职业理论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2、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3、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
我将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则定为,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三、说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四、说教学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讲授法、交流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
讲授法是对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达到解惑的目的。
交流讨论法是指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就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的分析、审理、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幻灯片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活动
过程
1、导入:复习旧知科学的含义?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学习探索新知识
(1)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总结:因此,幼儿对同一内容理解、掌握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类型(学生看图,讨论具体哪些活动类型,不同类型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
(3)常用的方法
3、案例点评
(1)这一活动属于什么类型的活动?
(2)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教具?
(3)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
总结:以上的案例分析一般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分析,并不是全面的分析。实际上对于任一案例,不仅可以从活动设计的方法、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如教育理念的体现、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结构的安排特点、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学技能等,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活动设计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4、组织要求【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你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满足什么的要求,才能够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5、课后拓展以"有趣的石头"独立设计一次活动六、说教学反思以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学前教育职业向导中的人文情怀。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4
一、指导思想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而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应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会变的圆。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意愿画。我班一部分幼儿的美术能力处于象征期也叫学前初期(3岁左右),而另一部分幼儿处于形象期的学前初期后段(小班下期)。在绘画活动中表现为: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这一时期儿童绘画主要就是用圆来描绘物体。所以,我选择了会变的圆这一活动内容,通过充分让幼儿感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的物品如:太阳、苹果、饼干、球、脸等,启发幼儿想象,大胆创作,表现。
2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1、初步学习在圆形内、外添画,象征性地表现物品。
2、体验圆形变化的奇妙。
3、引导幼儿对圆形进行相似联想。
社会性目标:
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地在圆形内、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难点:能自主地,创造性地联象和添画。
三、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绘画兴趣浓厚,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特别是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幼儿处于绘画活动的起步阶段,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也有待于继续培养和养成。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及范画,丰富幼儿经验。
3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低段幼儿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教学经验准备
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去找生活中的圆形的物品,六、教学程序设计
本次活动包括
一,导入:会变的圆;
二,联想游戏:我的圆圈变变变;
三,添画游戏:会变的圆;
四,评价结束环节: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然后,在联想游戏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让幼儿先猜谜,后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在圆形内外添画,变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再鼓励幼儿对自己画面上的圆形进行相似联想,这里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就是添画游戏。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创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
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本环节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5
一、说思路: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结合我园课题研究,挖掘民俗文化,我设计了本节社会活动“欢乐元宵节”,其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这天所进行的一些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二、说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三、说教学重难点: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四、说反思:
本节课两个目标完成良好。《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于是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的喜庆,让积极参与的快乐撒满每个孩子的心中。
1、课件辅助感受节日氛围
多媒体的利用能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帮助教师与孩子进行交流,并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PPT ——《欢乐元宵节》制造了这种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2、幼儿故事体会民俗文化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孩子们对元宵节已有一定的了解,而由于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事情。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及教材特点,我设置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加深对元宵节的认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园合作分享节日快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同时也让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幼儿开阔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课堂。在我们的号召下,家长主动与我们配合.有的'家长甚至还把家里做元宵的场面用数码相机拍了下来,让幼儿带来园里与同伴共享自己在家过元宵节的感受。这些活动拓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也让家与园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我以新《纲要》为指导,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场景,我把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幼儿,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和关爱时我们就向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角色又迈进一步!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说课稿06-13
幼儿园中班教学说课稿06-21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学说课稿05-20
幼儿园语言教学说课稿06-17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说课稿12-02
教学说课稿06-17
幼儿园说课稿06-12
幼儿园说课稿11-17
幼儿园说课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