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助人为乐》,这一教学内容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展开的。学生在前面一阶段学习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对文件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类型有所了解。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windows98操作系统中的“查找”命令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本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开展以“助人为乐”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会根据文件名或文件夹名用查找命令简单查找文件或文件夹(这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2. 学生会根据现有信息使用时间或高级选项查找文件或文件夹(这是针对部分学生的提高要求)
3. 学生学习“storehouse”“etter”“rabbit” 等英语单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 分析、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
5.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提高操作电脑的应变力和灵活性
情感目标:
1.感知“人多力量大” ,与他人合作的优势
2.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在本课时中,帮助不仅仅体现在虚拟情景中帮助小动物,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查找”命令,找到所需文件或文件夹是本课时的重点,分二个层次,一是掌握最基本的“查找”方法;二是了解使用时间和高级这二个选项的“查找”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分析现有信息,灵活运用,快速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结合“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让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也是辅助他们学习的工具,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字典。
学法分析:
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hep”文件了解“查找”命令中的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先集体看“hep”,再尝试使用“查找”命令,到学生演示、交流查找的方法,和最后学生独立操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并能及时提出疑惑。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景引入3-5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二年级英语教学内容,以一则英语谜语引出淘气的主人公“rabbit”,一句“如何把躲藏在电脑中的‘rabbit’这个文件找出来?”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寻求的方法,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后面学生能主动学习打下了辅笔。
二.小组协作,学习新知10
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利用“hep”文件先初步了解“查找”命令中的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再尝试使用“查找”命令找出文件名为“rabbit”的图像文件,然后学生演示、交流查找的方法和初步小结查找文件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并能及时提出疑惑。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应用实践——助人为乐15-19
这部分内容共有四个环节,以rabbit邀请小熊参加party为故事情景,每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信息,灵活、合理使用信息。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对于上网搜索出来的信息以及现有的信息,常常是拿来主义,很少会细细阅读其内容,进行合理的删选和使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灵活、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在以下四个环节中,先让学生先分析你们看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处?让学生体会认真阅读、分析信息是必要且重要的。
第一环节:在D盘中寻找文件名为“etter”的文本文件
这是学生第一次独立查找文件,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是一次巩固的过程,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第一次尝试使用高级选项的过程。
第二环节:寻找名为“bear”的文件夹,他住在名为rhdemo2的机器中。
用查找文件的方法迁移到查找文件夹,使学生体会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局域网中的文件查找。
第三环节:请在你们的电脑中找出一个fash文件,文件名中包含“cake”这个单词。
到了第三个环节,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查找的方法,这一环节除了完善小结查找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包含文字”这一概念,为第四环节打下辅笔。
第四环节:请找出符合下面要求的文件:(1)它是一个word文档;(2)文档最后修改的时间是:今年的四月份;(3)文档中包含“storehouse”这个单词;(4)文档在组长电脑的C盘;
这是一个提高、综合应用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分析信息的结果,灵活选择,使用信息找到所需文件。当学生根据所找到文件提供的线索,在教室中找到小熊和小兔为感谢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行为的小小心意时,学生心中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喜悦!
四.交流体会3-5
教学接近尾声,请学生从学习收获、助人体会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理今天的知识要点,并感悟助人为快乐之本!
小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字的'书写规律—整齐平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写有名人名言的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2、边看边想:这一段话写得漂亮吗?为什么?
3、小结并板书:整齐平正。
二、指导书写:
1、指导写“卫”字。
〈1〉横向笔画较平,竖画要直。
〈2〉范写:卫
〈3〉生试写一个。
2、指导写“不”字。
〈1〉横较平,竖宜直。撇、点相称。
〈2〉范写:不
〈3〉生试写。
3、生自学自悟。
〈1〉学生看书P9—10。
〈2〉讨论如何写好“革、寻、歪”这三个字。
〈3〉指名谈并演示:
革横向笔画上下对正,长竖居中。
寻长横较平,上下部对正。
歪横较平,上下两竖对正。
〈4〉学生试写“里、至、目、墨”。
三、名人名言练习。
1、读、想含义。
2、讨论:如何写好名人名言?
3、学生试写。
四、同桌之间互相欣赏、指正。
五、生边听音乐边练习P9—10的字各两个以及第二条名人名言。
小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一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观赏夜空的美丽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又要挖掘出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要求学会四个词语、六个生字、两个偏旁,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
想,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
认知要求:学会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认识两个偏旁,会认4个字。
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一个“船”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船”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船?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书:“小小的”。告诉学生“小小的船”是说这个船很小且很可爱。本课“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样的船呢?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引导学生说出:弯弯的月亮船。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
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
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
今天,我准备说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
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句话,想象这三句话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
3、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
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相机出示课件:星空、弯弯的月亮。)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这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随机让船和月儿重叠)并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个叠音词,结合课题“小小的”指很小,在这儿“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先比较“弯的月儿” 和“弯弯的月儿”,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到“弯弯”比“弯”更弯些,程度加深。再让学生诵读比较:“很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知道“弯弯”更可爱些,带有喜爱的意思。并相继指导:第二个“弯“读的时候要轻一点,要读出美感。除了弯弯的月儿还可以说什么。在这里把课后第三题的训练渗透其中。其它三组叠词用相同的方法体会。
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小小的船两头尖。
画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它们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月亮的两头也是尖尖的,他们很相象。
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
4、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设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只小小的船,我们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来穿去,看到了什么景象
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这个句式说话。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水到渠成了。灿烂的群星,奇幻的云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可能会谈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卫星等等,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
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⑴ 引读。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仍保留着学生如坐在摇晃的月儿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飞神驰,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⑵ 美读。
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⑶ 演读──唱游。
本文是诗歌,韵律优美,课后第四题要求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完成课后第四题学唱《小小的船》的要求。
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现象,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巧记: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将课时划分为两教时。第一教时,通过录像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登山”的.涵义、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登山”、讲述我的“登山”经历、关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时从意志力测验承接上一课,再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意志力,总结“登山”诀窍。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的。
二、说目标
1认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3方法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对“登山”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的激发。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具备情感上战斗力是本课的重头戏。因此,从两个层面来激发这种情感,一是从自己说起,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谈谈当时克服困难的感受、体验,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学、名人、科学家、奥运健儿等。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社会》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外,还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中渗透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从爬山说起,通过逼真的登山录像,让学生对登山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义,即“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比作登山。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讨论生活中的“登山”问题。这样设计,为后面我的“登山”经历做好铺垫。
(二)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1让学生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谈起,先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难。以贴“困难山”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感受和体验,重在把学生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出来,教师相机点拨、揭示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情感,让学生获得“我要攀登”的决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诸多层面的体验,这样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这里也渗透了克服困难方法的指导,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这个内容是建立在对克服困难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发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克服的意志力。设计这一板块
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辨析同学克服困难的经历,采用帮助的形式,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同学张小虎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次:回顾学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等为了人类的进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梅兰芳学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勾践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明镭……第三个层次,学生把收集到的奥运健儿奖牌背后的故事,自己来进行介绍,这样既结合热点时事,也激发出学生学系奥运健儿勇攀体育高峰的精神。整个过程既是对他人克服困难了解的过程,也是勇气、信心、力量的过程,更是“我要攀登”情感迸发的过程。
(四)总结、升华
此时学生的感情深入内心,教师以赠送奖牌,铭记格言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希望。
四、说课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为下一节课的实践与方法总结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小学说课稿 篇5
世界的海洋是第二章最后一部分的内容,结合我们6年级的要求,从本节课的要求来说,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边缘海和内陆海概念,海峡和海湾的概念,海底有哪几种地形,海洋有什么资源,怎么保护海洋等5个方面的这些相对简单的内容。结合我们地理课的学科要求,不能知识了解概念,要能在地图上指出世界著名海峡海湾,边缘海和内陆海,能够读图说出五种海底地形的特点及分布。通过讨论、举例,初步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保护海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从学生本身来说,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地理的读图分析等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的是读图分析后的结果表达,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最后再落实在自己的导学案上。这样部分的学生可以立刻结合书本找出答案,另一些学生也可以听过老师的点拨找到答案,起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单干的特点,导学案采取2人一份的方式,督促他们经过合作得到共同的答案。
而从内容来讲,本课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结构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组织,通过学习黑海,以点带面,让学生做一个小小军事分析员,从黑海的位置了解“海湾和海峡”,“边缘海和内陆海”这2个方面,从黑海的资源了解“海底地形”和“海洋资源”最后通过怎么利用好黑海来诠释“保护海洋”,本节课一课时,部分内容作为课后讨论。这样一可以把本来结构不明显的内容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和学生所看到现今正在目睹的'一些社会时事联系起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见识。让他们培养地理并不局限于课本中,而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学习观。
在教学手段上,方法上我采取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在方式上,有看视频,看书本图册,看模型等多种,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有了兴趣,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起后续思考和主动活动。
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在第一题关于边缘海和内陆海的内容中,我先用相对较完整的填空题的方式来让学生找到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再在地图上找相对应的边缘海和内陆海,然后当他们学到了这种方法后,海峡和海湾的内容则相对简单,找书本和图册,然后自己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立刻确定答案。在海洋的资源和保护方面,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得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得出海洋资源的几个方面,也得到海洋保护的方法。这样也能做到有收有放。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说课稿07-05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
小学体育说课稿02-1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