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包含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能够成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呈现方式,落实了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与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学习本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分析我的教学对象。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高一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初中阶段的基础,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在探究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氨基酸结构通式;在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最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探究法等,总结归纳氨基酸相关计算;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此环节,通过提问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哪些食物富含蛋白、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目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为了使学生认同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并知道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通过讲授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氨基酸的结构具有哪些共同特点?“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及其种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基础。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那么20种氨基酸如何构成种类众多的蛋白质呢?教师通过图示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脱水缩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涉及计算题目的考查,因此讲解过程中会结合氨基酸结构通式讲解脱水缩合过程中肽键、氨基、羧基以及形成水分子的数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讨论总结,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的原因:每种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蛋白质常见的功能。教师提问蛋白质功能多样的原因?学生总结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塑造。
环节三: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阐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清晰直观的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据此,板书设计如下:(略)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 “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理解主题,紧扣 “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范仲淹 陶渊明 刘禹锡 李白 杜甫 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 太守
乐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二节的内容。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判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成为未来公民的一个较为基本的素质要求。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各种数据,并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章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而本节是在 第一节对调查方式的介绍和如何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不同的调查方式的优缺点,从而能采取合理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初步经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一些真实的素材的初步调查、收集数据、加工和处理数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应用于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如下几点:
1、知识目标:
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
2、能力目标: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也就是如何合理的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加工。难点在于抽样调查时如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也就是如何合理地抽取样本,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真正体现总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的过程,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抽样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课前的背景音乐停下后,在学生中展开调查,你能说出歌曲的名称吗?同样的问题让同学在听课老师中展开调查,把结果在课件上做出对比。然后再次在学生中调查八年级学生进入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的情况,把调查结果和某郊区农村中学的调查结果做对比。让学生很自然地由身边熟悉的事例进入一个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世界,并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样本群体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并能简单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学会初步分析问题------即为什么不同?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处理面对的这个问题,从而能初步探讨出怎样才能合理地抽样,并初步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利用学生感兴趣 的调查活动,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互帮互助中,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的学生共同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再探新知
在前面经历过讨论交流的过程后,让学生能自主地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并能较为完整和规范地叙述出这些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合理启发引导学生能规范地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解决面对的问题。
在这里要鼓励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升华,加深理解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到怎样采取合理的方式去调查收集数据,并能形成理论的小结。然后从学生自己举的例子中去实践这些理论,达到能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
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4
一.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我们的国庆节》是六年制小学思品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课文。热爱祖国的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永恒的主题,要使广大少年儿童成为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尤其需要他们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具有为祖国献身的志向。本课教学内容是对一年级学生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和小学生奠定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2.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行为:爱自己的祖国。
3.依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要点
(1)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2)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国的国庆节是十月一日。
(3)我爱自己的祖国。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学《我们的国庆节》这一课时,遵循学生的主体、主导性原则,我将采用讨论式教学和情景教学。依据如下:
1.遵循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引导者,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在讨论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认识带有直观性。教学中,我以多媒体课件、录像作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因而采用情景教学法,学生不仅对丰富、生动的画面大感兴趣,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品课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基本环节
(一)开门见山,问题引课
(二)相互交流讨论,学文激情
(三)巩固新知,
(四)检查反馈
(五)用歌曲结束学习
(一) 导入新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课出示地球图片,通过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吗?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学习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我的祖国是中国。
(二) 相互讨论交流,学文激情。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设计教法上,我注重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层层深入。开课引出“我的祖国是中国”,引导学生知道了祖国的名字,紧接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了解祖国的样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祖国妈妈像什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和录像片段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在帮助学生了解首都北京、五十六个民族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些知识点时,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画面、倾听深情并茂的介绍,会进一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学到这里,他们会发自内心地高呼: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三) 巩固新知。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一首节奏轻快、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 检查反馈。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积极倡导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地动起来,我在检查反馈阶段设计了两个有趣的小游戏——找朋友、摘星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增长知识。
(五) 学习总结。摘星星的游戏将会掀起本课学习的一个小高潮,随着游戏的结束,《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逐渐响起,孩子们在歌声中受到感染,拍手齐唱,结束学习。
四.板书
随授课过程由学生总结得出,板书简洁清楚,突出每一个知识,体现了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
说课稿 篇5
我设计的说课题目是高一《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的《写出事件的波澜》,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年《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
① 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依据: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 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依据: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 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依据: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二、说学生
本届高一学生经过了三年初中课改,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对有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地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还是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即便已经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1、教法:本课将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学习一课时练笔),采用 PPT 多媒体课件教学,尝试用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学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角度创设的学习情境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分组讨论,小组互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阐释,教师应该做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情分析:
⑴ 现有知识基础:(前面已有分析)虽然基础薄弱,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⑵ 学生心理特征:(前面已有分析)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改进。
预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能力,锻炼学生观察想像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展示前人对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重要性的精彩论述(见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之后提出问题:既然叙事时兴波澜生变化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者疑问走进课堂。(新课教学显示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这是写出事件波澜的前提条件)
展示图片──尺水兴波,风起浪涌。
(从直观上引发学生对兴波澜的感性领会,进而由此及彼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对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进行理性思考。)
秀一秀: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发言:试举出生活中呈现事件波澜的例子。
小结:采用教师点拨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从而上升到知识的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波澜在写作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对平铺直叙而言,就是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2、品味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播放一段生活中本身蕴含丰富波澜的短片(足球场上意外的一幕)。
(让学生在直观上感性认识生活中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引发学生亲近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展我雄风:口语表达:结合短片中的波澜,请学生尝试用口语表达出来。
牛刀小试: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两篇实例,并结合短片,试写一段事件的波澜。
目的: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由看到说,由感性认识初步过度到理性认识,更进一步领会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并诉诸语言。还锻炼学生由说到写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强烈欲望。
(通过这些策略和步骤,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重在以自己的思考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充分锻炼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过程当作发挥自身潜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深切感受事件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感到写出事件的波澜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兴波澜的艺术效果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
3、如何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通过前面的短片和教材上的两篇实例,我们已经知道事件本身是充满曲折性和复杂性的,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使事件的波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逐一突破:
⑴ 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角色扮演法。学生表演一段短幕剧《教育家》。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讨论时空:
师生互动:一起试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的例子。
小结:
教师最后点拨,在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和必然。
如何更好地把握,这就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⑵ 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温故知新:结合以前的学习和学生的现状,重点突破制造悬念法、运用抑扬法、巧埋伏笔法、设计巧合法等四种技法。
① 制造悬念法。(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小说的开头)
② 运用抑扬法。(如《荔枝蜜》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③ 巧埋伏笔法。(如《项链》中多出为马蒂尔德丢项链埋下伏笔)
④ 设计巧合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不期而遇)
超越梦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续写情节的波澜。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适时给予点评。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续写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忆里从熟悉的材料里借鉴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⑶ 拓展延伸,实战训练。课后写一篇作文(课后第二题)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和理念,主要有三大特色:
1、成功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自主参与,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发言、回答及表现能够及时地做出积极评价,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但是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课堂容量太大,这对课堂时间掌控是一个挑战,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4在教学过程应及时地加以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上,也可由此检验教法与学法的可行性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教学。
【附短幕剧《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学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时间: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
地点:教育家的公寓
剧情:(“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响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学生模样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需要为您的孩子请家教吗?”
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进来吧。”
甲:(不断地环视四周,赞叹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并未作答,把她引进客厅,面对面在客厅坐下,带着教训的口吻道)“随便单独进陌生人房间,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坏人?”
甲:(一惊,)“您……”(又立即恢复平静)“您不是。”
乙:“我当然不是!”(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教育)“我说假如,那你怎么办?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往下说时,“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又响了。教育家起身去开门,两个警察迅速冲进客厅把甲铐上]
乙:(见状急忙上前)“怎么能够这样,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摆出逮捕证)“她是一个流窜盗窃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机行窃……”
乙:(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