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6-29 10:58: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说课稿汇编十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课文。俗话说,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更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这个单元就是围绕“多彩的春雨”这一主题编写的,其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融入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善于欣赏和表现。《春雨的色彩》以富于童趣的语言写了小鸟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一童话故事。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1.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教学重点:

  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3.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二、说教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我从教材特点、教师本身及本单元训练重点出发,教学本课我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辅助教学法”、“引导法”。

  三、说学法

  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前时代的要求,因此,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应用“激情朗读法”、“情境表演法”、“举一反三法”。

  教法和学法的实施将在教学程序中具体展开。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课

  1.(播放课件)导语: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 )说:春雨是( )。

  3.小鸟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自己朗读3~5自然段。

  (二)情境感悟,对话朗读

  1.学第三自然段

  (1) 我们先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

  (2) 看课件,说说小燕子看到了什么?

  (3) 指导朗读:个别读,生评议。

  (4) 师引读:小燕子自信地说:“……”(生接读)

  (5) 师小结:真美!春雨听了小燕子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2.学第四自然段

  (6) 师:可麻雀却认为:春雨是红色的,你们能从图上帮麻誉找找理由吗?

  (7) 生自由说说

  (8) 麻雀认定了是红色,而燕子却认为是绿色的,麻雀听了心里会怎么样?

  (9) 生个性化朗读

  (10)说得多有道理,春雨听了麻雀的话,下得——

  (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听到这儿小黄莺的意见可大啦!它又是怎么样说的呢?小朋友先自己练一练。

  (2)生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师小结:春雨听了小黄莺的话,下得——

  (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4.演一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

  ①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小童话,并且试着用上课文中的词。

  ②指名戴着头饰上台表演。(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表演情景)

  (三)拓展“争论” ,习得语言表达的经验

  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

  (四)指导书写“花”“草”

  (五)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小朋友表现真出色?把老师带进了春天,欣赏了春雨美丽的色彩,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同学们回去反它画下来,也可以旁边给它配上一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图片) 绿色

  麻雀(图片) 红色

  黄莺(图片) 黄色

  五彩缤纷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优选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创新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 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

  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一是教法,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情)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第一文库网,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是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孔子论修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 朗读探究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

  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 质疑提问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

  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内省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通过反复阅读挖掘修身的主要内容,这个层面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时间,所以,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深刻的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讨重点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有利于解

  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是品新内化,扩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

  1. 参照现代文中修身养性的描写,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加强个人修养的认识.

  2.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论语》修身思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文章洋溢着童贞、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是一篇从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新课例。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雨点乐趣。

  3、让学生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读,从读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引导学生去逐句讲解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只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表演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请同学们用心去听录音是怎样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的。

  3、积累语言 理解内容

  4、拓展课文 培养想象——练习说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启发学生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有什么变化?比一比,说一说,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课我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同学理清了思路。

语文说课稿 篇4

  课文《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作者字里行间称颂着人间的友爱互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周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文短教,围绕爱的链条,探讨主要环节。

  首先,“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让学生进入爱的珠链上感人的一幕幕。

  接着,带领学生交流文章中的动人画面:

  1、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是怎样的?(以读代讲)

  2、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此处绝不惜时,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3、引读6、7自然段,即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打开钱包时的一段对话。(此处不费时,直接点明——不容质疑)

  4、学习“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一段时,学生读文后完成填空: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这样设计,精简省时,又能启发学生前后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理解“爱之链”作了铺垫。

  5、引读女店主进房间后对乔依说的话。(能读懂的不作繁琐分析,一读而过)

  6、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从内容回到文题,帮助学生体会中心。)

  整节课的设计,直奔中心和重点,“省时高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的思考——在挖掘人文内涵的同时,怎样更多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诣统一?

  听课时,脑子里零星闪过几处地方的处理,不知可否:

  l“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这时让学生叙述乔依修车、妇人帮助店主的情节,可有感情地朗读原文,也可鼓励他们灵活地将自己的语言,加上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

  l——“乔依,你与老妇人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这样做?”

  ——“乔依,你目前不需要钱?难道这笔钱你不能接受?”

  (进行这样的“人物采访”能促使学生前后联系,文本内容与生活经验、个人看法相联系,深入体会乔依的为人。)

  l“想象一下,你就是不求回报的乔依,你就是那位受助的老妇人,将要分别,你们会说些什么?

  (创编对话,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语言。)

  l进一步探究:仅仅由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相互关爱就能形成这条爱之链吗?

  (以《因为爱》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展现同学们常见的,熟识的表现“人间真爱”的一幅幅画面,继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耳闻目睹”。)

  小结提升:世上许许多多的“乔依”,串起了爱之链……

  l创编关于爱的格言

  (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感受创编格言,是真正的“情感内化”。)

  我想,我们只要用法得当,在兼顾工具性的时候,不会淡化人文的,融合得好,会让爱更深,让链更长的。

  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的目标是无限的接近完美。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达到了从课文迁移拓展到实际的目的。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3)(4)两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③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说学法

  我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良莠不齐,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准备分一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完成目标(1)(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研读课文

  1.板块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分节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亚为什么数了10步?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后归纳段意:

  (归纳段意的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是全方面的训练方式。所以在我的课堂设计中,只要是段意比较明确的课文,我都会让学生做这方面的练习。)

  2.板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自由阅读前布置思考任务:

  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2)教师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并提问:

  ①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②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3)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

  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②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课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③提出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

  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4)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①讨论第1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读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并出示,点拨学生思考后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排除这一可能性的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②讨论第2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学生在读后,想一想妈妈用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学生的答案虽然正确但大都不够精炼,这时教师可以帮助总结得出答案:数步法。

  ③讨论第3种可能性:

  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

  由此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④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画好线段后,再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时间带给科里亚的变化。

  〖设计理念〗

  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3.板块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谈所受到的启发。

  (三)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布置作业:根据和同学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五、说板书:(略)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结合作品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课时:诵读、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

  三.关于学法指导: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篇课文尽管难度较大,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大,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上,仍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切合实际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

  2.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们华亭一中的具体情况是:高中学生中城镇多农村少,矿区学生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必须加强督促。

  3.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累,犹如堆沙一样,一层一层的积淀。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课的导入和课后作业均要体现教师的这一教学思想。

  4.课文的背诵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楚辞的语言特点,比如楚辞作品,包括《离骚》,两句一节,大量使用语音词“兮”以表达情感,调整节奏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四.关于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要求学生列举自己掌握的《诗经》和《离骚》中的名句。明确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2.感知、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力求自己动手疏通词句

  第一步,范读——让学生耳顺。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

  第三步,解难、疏通。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

  第四步,课堂练习。可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并动手默写,记清楚难写难读的字。

  第二课时

  第一步,鉴赏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手法和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理解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

  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

  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进一步指导背诵前6节。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赏析屈原名句,诸如——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丽华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实现理想,不惧危难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第六单元的课文,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索溪峪的“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他肩负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学懂文章的使命。

  2、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重点放在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本教材采用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风光的美好,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应用资料。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自读章文章。

  出示自学要求: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三、反馈、讲授新课

  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

  展示:课文第一段

  2、指导朗读。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

  (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4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喜好灵活安排学习段落。

  山山有什么特点?

  “野”表现在哪些哪里?(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课件展示)

  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读文章。指导朗读。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强调美的不同,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

  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水水野表现在哪里的?

  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游人人“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文“野”又是什么意思?

  6、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语文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月亮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月亮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全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介绍村前和村后的美景。本文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另外,教材中的插图展示了月亮湾的美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即《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这些都是关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两首》和《蚕姑娘》,初步领略作者写景的方法和对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月亮湾》巩固了所学方法,为学习《快乐的节日》做好铺垫。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景的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3.课时安排

  《月亮湾》这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借助录音带和图画介绍月亮湾;学生自学本课生字,然后自读课文,说出三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理解新词。第三课时,检查识字、背诵情况。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月亮湾的美景,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文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要想教好一节课,了解学情很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基础功底薄,识字量少。但他们看图说话比较积极。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新词,同时结合课文的插图以及图画,这节课一定能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 以读促解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引导学生多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直观教学法

  通过幻灯、图画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词、理解课文。

  3. 图文结合法

  本课文的插图,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和本人的板图,进行口头说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与教相适应,我指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画一画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上课就板书课题<板书:3

  月亮湾>让学生大声齐读题目,接着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和幻灯出示月亮湾的田园图片,问学生,“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答:美丽的村子)“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美呢?”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默读,并讨论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学生自读,并讨论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指导用叙述的语气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找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共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个别回答,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边画图,边问问题:

  (1)怎样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

  (2)几座石桥?(一座石桥)

  (3)河水怎样?(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

  (4)清清的河水怎样?(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5)满树的桃花像什么?(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通过说出景物和其特点,以及结合教师的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段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出示写有词语: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抢答,教师再借助幻灯让学生核对答案。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讨论和激烈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协作学习的技能。

  3.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1)/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2)/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学生集体交流并讨论。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4.让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用什么比作什么?再要求学生用“像”说一句比喻句。从中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技能。

  5.学生边看板图,边复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这一段,并回答问题:村子的后面是什么?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五>检查学习效果

  为了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测评题:

  1.基础题: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拓展题:画图写话。

  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然后写几句话,再向同学介绍。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我通过板书让学生了解了月亮湾的地理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附板书:(略)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1、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2、教学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领会意志、深思慎取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等常见文言句式

  4、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二、说教法

  1、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

  3、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小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组协作。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反馈法———新知识需要及时整理。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三、说学法

  1、学生的情况。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词的读音、句读、释义依然会对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的挑战。

  2、学法的指导。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2、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3、猜读法。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

  4、归纳法。

  高二游褒禅山记语文说课稿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这也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语文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

  我说的课是苏教版第四册的《月亮湾》。

  (一)、说教材

  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美感,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我设计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授第1、第2节的内容。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湾、绕、缓。理解缓缓、倒映、灿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月亮湾”缺乏感性认识,要在语言文字中把握所蕴涵的情感,有一定困难,因此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时,教师以“你拍的是哪里?为什么拍这里?“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来学习,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后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师生评读、边读边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感情美。

  下面我主要讲讲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及指导思想。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谈话揭题,导入课文。

  首先,以问题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说起来十分投入。接下来,老师话锋一转,设下悬念:、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梅花山、辽阔的草原、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在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中,老师公布答案,只要多读书,会读书,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课文的一个导入,同时,老师带有渲染性的话,也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读书是种乐趣,帮助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接着便出示要学习的课题,并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解决第一个生字“湾”的教学。这样设计,符合了随文识字的特点。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⑴读生字,读准字音;

  ⑵把生字放到课文里,再读一读;

  ⑶读读想想,课文中的月亮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三次朗读,三次不同的要求,层层深入,层层提高,学生一步步的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接着,请同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月亮湾的特点,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找到“美丽”这个关键词。此时再出示课文中月亮湾的.插图,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你眼中月亮湾的美境。这里不光是考察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的能力,而且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表达的机会。接着,便自然而然引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上。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在学生自读第一段,交流体会:我家就在月亮湾,那儿是个美丽的村子。指导学生着重把握好“美丽”这个关键词有感情朗读。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课文的第二段是写月亮湾最具体的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以自主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月亮湾哪里的美境?”引导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本自然段中词语的难点之一是“绕着”一词,我采用请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形象的动作来理解。

  难点之二“缓缓地”,我采用让学生换个词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见过什么东西的动作是缓缓地,以此来指导朗读。

  难点之三是”倒映”一词, 我估计学生对此较难理解, 因此在交流“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一句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联系《小池塘》一文请学生指一指“倒影”,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此时,我边叙述边配以动作“河上有石桥,小河边有绿树、青山,这样倒过来,”引导学生理解“倒映”一词,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就很容易地区分了“倒影”与“倒映”,同时还感受到月亮湾水清如镜的美。

  本自然段中修辞的难点是“开满了桃花”一句,我先出示句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理解,怎样的场面能将桃花称之为多,开满?发挥想象“在你们心目中,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该是怎样的情景?”估计学生会说“粉红的云”之类的回答,再请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说说朝霞是怎样的?直接中多媒体出示“灿烂的朝霞”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上对此有个认知。扣住“灿烂”一词,让学生说说然后请学生说说把桃花比作朝霞有什么共同点?估计学生能从颜色粉红、形状一团团,感觉都很美来比较,最后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此时,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读出美的味道。

  其他词句类似处理。考虑到全文要背诵,学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琐碎的,因此请学生再读读第二段,整理刚才板贴的方位词的顺序,这一过程其实是在整理作者的叙述顺序“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过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便于记忆。

  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以板贴的顺序,带着“自己就是月亮湾的一员,正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村子的美景”的这样一种情感进行练读,配以月亮湾的美景和悠扬的音乐,学生朗读时自豪、喜悦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情感的体会也得到提升。

  第四环节,巩固复习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我根据二年纪儿童的特点,在巩固复习这个环节中,首先请同学回忆本课中学到的生字,然后,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部分,必答题,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请同学用学到的生字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不光是对课文的复习,也是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再一次复习的本课的生字,体现了新课标对二年纪学生以识字教学为主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抢答题。在课前,我对本课时学到的每个生字都设计了相关的题目,或从字型上,或从重点笔画上,或从字的意思上,在最大的限度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个环节中来。

  (四)说板书

  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附板书设计:

  月亮湾 (美丽)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过桥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5-24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05-20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