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6-29 12:08: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说课稿六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撕纸拼贴》。这一课是在学习了树叶拼贴及刨花拼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拼贴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从原来简单的“拼”到“贴”,到本节课的“撕”、“拼”、“贴”,是对原有已学知识的深化,加深了制作的难度。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撕拼出一幅美丽的画。

  2、 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

  3、 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难点:使每个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巧用纸的颜色和花纹、撕、拼贴出造型生动、富有情趣的撕纸拼贴作品。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颜色废挂历、废报纸等,胶水、铅笔,电脑课件一个。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上课好动等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等。

  1、 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上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用《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作为引子,把学生带如一个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2、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课中,我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撕纸拼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3、 演示练习法

  在美术教学中演示法用得比较多,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把《狐狸与乌鸦》中的狐狸作为演示的对象,分析制作方法及步骤,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得掌握制作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撕纸拼贴》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大胆地去探索、设计图案,给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并无一定之规,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在《撕纸拼贴》教学过程中,处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外,我还交替综合使用了范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赏法等常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部分来完成的。

  一、课题引入

  我以讲《狐狸与乌鸦》故事引入课题,利用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边演示边讲述《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其中整个动画画面都是由撕纸拼贴而成的。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看动画片,这样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来。接着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看的动画片与我们以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乘机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狐狸与乌鸦,以及大树、草地,并提问它们是画的吗?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形式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全都是用废纸撕、拼贴而成的。老师接着说:“原来这些没有用了的废品也可以做出这么美丽、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自己的撕纸拼图呢?”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了课题。

  二、新授

  在这一节课中,当学生进入了美术意境后,我恰当把握时机,用电脑出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以及场景,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及场景是怎样撕拼出来的?

  教师乘机说明在制作撕纸拼图是要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找与动物或人物颜色相近的纸撕贴。接着以制作狐狸为例子,归纳撕贴方法及步骤,同时用电脑出事步骤,老师演示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骤:

  1、 选纸:先想好要撕贴什么小动物,像狐狸的身体就用红色的纸,尾巴选用灰色的纸。

  2、 画稿:画出你要撕拼的动物的简笔画,为下面的撕纸打好基础,降低难度。

  3、 撕:按照所画的稿子,把动物的各个部分撕出来。

  4、 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图上摆出来。

  5、 贴:根据摆好的图案用胶水小心的贴在背景图上,还要注意前后的层次关系。

  传授完制作步骤后,师提问:“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学生肯定会说到非常狡猾、奸诈,很多坏心眼等等。这时教师就创设一种情境,举例假如你是一种小动物,会轻易地被狐狸骗了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会,师接着提问:“你会用什么方法对付它?”这时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师同时把学生所讲述到的动物或植物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并对这些动物或植物的颜色、动态、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紧接着提出作业的要求撕贴一幅“x x和狐狸的故事”,x x可以是各种小动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这样做一是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经过学生认识、理解、选择、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对美术的兴趣从中都得到培养。

  三、练习过程

  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实际作业,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并且通过听音乐,创设轻松的气氛,最后再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四、小结

  在这节课将结束时,为了达到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在讲评时,请几位学生自己上台说说自己所编的故事,并讲出撕贴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例如颜色怎样?构图怎样?整体效果怎样?以提高起参与意识。最后我再作鼓励性的小结:小朋友们撕贴得漂亮,故事也编得不错。大家看!这些本来没用了的东西现在全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可以把它们挂在墙壁上欣赏呢!这节课学生了以后,小朋友还可以把更多的童话故事给拼贴出来,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怎样去变废为宝了!

  总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本科所表现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随时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本课列举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刻撕纸版画、剪纸作品、水彩作品以及儿童读物插图等作品。表现了日常乘车的一幕,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乘车印象有了进一步的回忆和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老师要着重让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了解乘车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乘车场景和印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心理特征上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能够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运用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去推理、去判断。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回忆乘车印象内容

  操作目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乘车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法分析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综合演示法:

  4、多媒体教学法:

  5、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回忆日常生活的.乘车印象......从而揭示本课课题——《乘车印象》

  2、欣赏范作,开启思路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有关乘车印象的图片......由此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教师示范,了解步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车印象的表达,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绘画步骤的方法,主要从1如何构思、2如何构图、3如何刻画细节、4如何着色和渲染气氛、5如何整理 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4、快乐创作,个性表现

  教师在此环节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将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这样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还可以相互点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小结教学情况,肯定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交待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为整个教学结束划上完美的句号。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习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千变万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4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帽子的种类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阳、保暖、美观的作用外,有的可以显示职业和身份,还有的可以保护头部避免或降低来自外力的伤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课教材的学习要求是:用纸制作各种帽子,而不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对 这些内容,可以留待课后拓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文的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a、重点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立体的帽子。

  b、难点是: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安排:一课时(本说案为第一课时)。

  二、有机渗透,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就第一课时设想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创设与学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机,所以在新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戴上自己心爱的.帽子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和教师一起欣赏各种帽子的图片。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

  3、引导观赏法。这是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为贯彻这一教学目标,在欣赏各种各样的帽子图片的部分和欣赏同学们作品的部分,我将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三、自主创新,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努力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学会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潜能,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2、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同学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萧伯纳也曾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了便有了两种思想。”美术课中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四、优化结构,说程序。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情景创设,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2、欣赏、实践探究新知。(1)师生简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带着问题欣赏帽子图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装饰特点。

  3、交流观察和欣赏图片而得出的结论。

  4、请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由会的学生进行解决。

  5、教师适时地拿出该基本型制成的帽子,让学生观察。

  6、作业要求。

  7、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帽子,教师巡回指导。

  8、交流展示------帽子展示会

  9、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板书设计:帽子展示会(四周是几顶造型特别的帽子-----学生作品)课件设计:包括课题、各种帽子的图片、帽子的基本型、帽子的制作步骤。(详见四年级美术《千变万化的帽子》幻灯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以“人际关系与生活”为主要取向的课程,“点线色你我他”是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共四课,均以“人”为媒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线条的运动变化以及线条对人类情感的表现。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用线造型的训练在儿童美术实践中被了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发展中,儿童的美术活动主要体现为游戏性。因此,美术课不要过多的讲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节课,我准备运用大量的美术游戏、音乐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线条的节奏感,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优秀的个性化的儿童美术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A、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

  B、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C、培养学生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感受听觉的“线”,激发记忆与发现的兴趣;

  B、在比较中体验线条的美感;

  C、在创作中训练线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B、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C、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体会线条表现出的情感。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型:

  造型﹒表现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音乐等课件演示和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学会人际交往。

  三、说教学程序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观察线条形态

  意图:观察线条的形态,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

  (1)游戏导入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发展过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时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生喜欢做游戏,可以从这一点切入主题,唤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教学开始部分,“绕线”游戏导入: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态。再欣赏课件1“运动的线条”,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手中的彩线有哪些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画在纸上。

  (2)引出课题:线条

  (二)走进生活感知线条节奏

  1、探究活动一: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

  意图:感知线的节奏,认识到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过程:让学生们想一想不管我们画什么笔尖落到纸上画出来的都是什么呢?(演示)生:“线”。师:“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线,我们先一起来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线”?学生充分发言后演示课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学生欣赏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线,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线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们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发言后选出代表将不同节奏的线画到黑板上,教师讲解这些线条的疏密不同、粗细不同、起伏不同正体现了线条不同的节奏。

  2、探究活动二:听音乐画线

  意图:感受听觉的线,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过程:由线条的“节奏”自然过渡到音乐中的“节奏感”,出示课件3“听音乐画线”,播放两段音乐,请同学们在纸上将两种节奏画出来,并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选用一种教师准备的材料将听到的不同节奏表现出来。这一环节学生们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美术与音乐的艺术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较探讨线条美感

  3、探究活动三:我们的发现最多

  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线的丰富多变,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过程:将五种“比较内容”分别装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让学生分小组选择、探讨各种线的不同美感,体会线的丰富多变和美妙,然后各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板书:曲线、直线、粗细线,有疏有密变化多。(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

  A、直线与曲线的比较B、曲线与折线的比较C、粗线与细线的比较D、线的疏与密的比较E、长线与短线的比较

  (四)探究发现体悟线条魅力

  4、探究活动四: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意图: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美感和各种线表达的情感。

  过程:出示课件4“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让学生欣赏一些线描画,提醒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他主要运用什么线来表现的?B、猜测一下画者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样?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得出结论:线条反映了画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静的、烦躁的、激动的、愉悦的等等。教师请出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线条画出一种情绪,其他同学来猜猜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学生们在这一环节积极投入到绘画游戏中,体会了线条的魅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二、教学设计

  在《好吃的水果》一课中,(1)我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巧用游戏、学玩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回忆感知”环节,通过游戏“猜谜语”引导学生积极回忆各种水果,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水果的认识与回忆。(2)运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 “欣赏感受”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观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便解决了教学的内容与重难点,学生便可以进行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画面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缺少创造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刻意求新、相机诱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观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尝水果,让学生观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表现水果的好吃不单单是把水果画的形准、色鲜这一个途径,通过描绘吃水果的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现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弯弯地笑,酸水果眉眼会挤在一起。人物动作——吃好吃的水果会大口大口地吃……)这样就会使学生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延伸,启发诱导学生将吃水果的真实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将各种水果赋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种喜悦的表情,甚至可以创作表现“水果运动会”、“水果演唱会”等等,使学生又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会从表现水果的单一途径中跳出来,绞尽脑汁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现水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态度,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完成了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内容,解决了教学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11-03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10篇12-31

小学美术说课稿4篇12-31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4篇01-11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五篇01-02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4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