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01 14:26: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说课稿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说课稿集合5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上,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难度、伙伴,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练习手段、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不同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两班男生。该两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农村孩子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前滚翻"等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2、技能目标:大部分男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0%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四、教材处理

  鱼跃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鱼跃前滚翻"的蹬、跃、撑、滚等各技术环节,同其他滚翻类动作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重点:跃起远撑;

  难点:屈臂团身的时机。

  五、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1’)整队、宣布本课内容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2、热身部分(6’)

  在结合技巧特点,做徒手操。六节,4×8拍。接着做诱导练习,团身滚动4次。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练习5次。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兴奋性,同时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

  3、学习与体会部分(18’)

  (1)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教师优美示范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解学习

  ①前滚翻"②远撑前滚翻"③保护帮助下做鱼跃"④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⑤独立完成动作。

  设计意图:这样分层递进、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再加上语言的'激励,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从旧知到新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个难点,保护帮助下做鱼跃、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两个练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为完成本课教学重点,跃过同伴平举的手(或者越过橡皮筋),都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蹬、跃、撑、滚,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巩固练习部分(10’)

  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后,根据自己练习情况结合动作标准,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练习难度分三组,基本完成组、达标组、提高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分组后对基本完成组同学要进行重点辅导。

  最后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能分析动作,然后师生客观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动作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审美能力。

  5、结束部分(5’)

  教师领做放松操 (手臂、身体波浪) ,学生模仿练习。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放松身心。最后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

  设计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最后结束本课教学活动。

  六、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法:讲解示范法 、分层递进法 、语言激励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因为在教学中"鱼跃前滚翻"的腾空高度和手撑的远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同时再加上课初的示范、课中的语言激励使学习重点分散,学生易于接受新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3、学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讨论练习法

  在课初让学生观察完整动作,建立整体概念;在学习与体会阶段主要是模仿练习新知,同时联系旧知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练习阶段主要讨论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练习的难度、练习伙伴,学生自主的练习,依据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讨论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终身体育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要尽快熟悉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立足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面向学生的未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下面我就对《快快乐乐去上学》这一课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这是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主题三的内容。这一主题需要三课时完成,我教学的事第一课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作为小学生应该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铅笔盒、整理 书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1、 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差,以前什么事情都是由家长代理的,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自理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

  2、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 抓 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3、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向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并在活动中培养互帮互学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认识到作为小学生应该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交流与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今后努力方向,培养了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做事认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更加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要与学生不断互动、

  对话、交流、沟通,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以下是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我创设了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的情境。

  (二)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表演展示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乐。我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参与表演、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整理。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三、说教学过程。

  (一):听《上学歌》引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我能行 用歌曲导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让大家交流:我们都是小学生了,每天早上该怎那么做呢?在引导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说说早上一系列学生自我服务性的事情,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事例,教育学生要抓紧时间认真做事,从小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学生建立了“按时作息,认真做事”的愿望后进而提出要求:“坚持做才能养成好习惯”,然后结合课件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整理铅笔盒 在这一环节里,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两个铅笔盒是不同,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激发学生整理铅笔盒的欲望,然后师生共同找出整理铅笔盒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铅笔盒,并奖励整理的好又快的同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整理书包。 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每天的书包都是由谁整理以及怎样整理的,整理书包有什么意义,在此基础上,讲朵朵不会整理书包,让同学们帮帮她的故事,激发学生整理书包的愿望,然后组织学生实践,比比谁的书包整理的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给书包“减肥”,在学生交流后,得出给书包“减肥”的方法,组织学生实践,提高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

  (五)、总结

  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我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并提出希望:让同学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我对《我自己会整理》一课的说课,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科普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作为第二课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及本课的写作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2、培养学生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

  1、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2、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简单概括为三句话:1、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在体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语言的逻辑性; 2、边读边画,删减对比,画示意图,在学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学性;3、课外扩展,迁移写作,在仿写课文中把握语文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漆黑的夜空,飞机怎么能安全的飞行呢?它不怕出危险吗?继续学习本课,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课文,十分自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为了弄清楚飞机到底是靠什么安全飞行的,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它都不会和任何东西相撞,它靠的是什么?

  寻找该问题的答案,有如下几个环节:

  1.先让同学们读几遍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按照试验顺序、方式、结果、证明的问题四步填写PPT上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飞行要靠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飞行要靠嘴巴

  通过这个表格,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 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2、比较这两个句子,学习第六自然段,同时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蝙蝠的嘴和耳机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问题,引出第七自然段。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

  A、边默读边思考,边画出重点语句。

  B、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说说蝙蝠飞行过程。

  C、引导同桌看着示意图互相讲述蝙蝠的探路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书本上蝙蝠是如何将嘴和耳朵结合起来探路的,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D、通过提问科学家们又是怎样揭开这个秘密的?引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句子,反复阅读后发现关键词“反复——终于——”

  用造句的训练方法体会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才解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

  (三)明白原由,启发创造

  A、弄清楚蝙蝠是运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原理,让学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仿造蝙蝠探路示意图,画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

  B、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完成书后填空练习。

  比较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们能得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巴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此环节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教学效果较好。

  (四)拓展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学习,拓展学习,开辟资源空间。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让同学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得到其他的发明创造呢?(这个环节不仅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标要求“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这堂课布置学生看有关仿生学书籍,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想一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发明什么,然后动笔写一写。

  2、积累本课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五、说板书设计

  嘴

  障碍物

  波

  耳朵

  板书设计直观地体现了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弄清楚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学生上黑板板书的同时也达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平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xx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习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这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放全脑为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上好一节课好的开始。于是我以轻快的音乐和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以饱满的精神准备上课。(播放上课实录)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个个精神抖擞。接着我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马的脚可以奔跑、乌龟的脚可以爬行、小宝宝的脚可以走路。以此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大部分动物都长着脚。

  那你们想想看植物会长脚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认识一种植物的脚。同时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再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这一片绿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样也长着脚。想不想看看呢?通过这样的设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自学。于是在这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比一比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分队各组发爬山虎(播放上课实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到了些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

  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等等。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通过这样比一比的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找一找、读一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并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这几个重点词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重音、反复多读,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色泽美、整齐美和微风吹拂时的动态美。这节内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谈话导入: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这样生机勃勃地爬满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脚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我同时板书。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随后播放课件予以对比。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三)、抓重难点、强化认知

  在这节教学中,我以演一演、议一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并标出动词。随后我出示句子及图片重点理解触、巴、拉、贴等词的准确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它并不是像我们人这样左右脚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慢慢地爬满墙。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演一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怎样改?通过大家的表演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满墙的。接着让学生从“触着墙”与“没触着墙”入手,找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同时板书)再播放录象,朗读全文。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总结课文。

  学生提着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英语说课稿07-05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