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2 15:28: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感悟生活。这是一篇讲如何面对挫折的文章,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同时《顶碗少年》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预习又会做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深刻体悟面对失败坚持到底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读文后的感受,或深或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相机引导,努力提升孩子的认识,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

  说理念: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与361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3、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 方式。

  3.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说教学难点:

  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方法:读悟结合、精读点拨

  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一课时教完,全文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检测预习情况:

  【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初读感知,疏理文脉——自读交流文章内容

  1、首先让学生默读文章,按照少年表演成功与否用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顶碗少年表现——————————————————————观众反应

  1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惊呆了

  2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附和着喊起来。

  3终于把碗稳住了,表演成功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2、根据表格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疏理文脉。然后问学生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坚持就是胜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设计依据: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因为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新的学期对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五、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六、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心,加强对课文的掌握。】

  七、联系实际,感悟哲理

  1、你在生活中有无这样的经历?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去面对类似的事情?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惊心动魄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板书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学生,这节课之后老师要好好地奖励你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多么天真!

  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照片,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照片,不过此时我已不是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课件)随机教学本课生字。

  3.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已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4.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介绍社会背景)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一句你自己

  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教师课件出示格言。

  3.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七)板书设计

  8.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语文说课稿 篇3

  设计理念

  (点课件)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发现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美丽的小路》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互读、评读、角色读、表演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感受、课件展示、搜集信息、调查实践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教材分析:

  (点课件)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变化过程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图文并茂,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点课件)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以及心情变化。更要以文为鉴,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点课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一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身临其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体验法、启发点拨法相结合的教法。充分体现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三主”活动。

  学习方法

  (点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我主要要采用观察法、自主体验法、合作交流法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点课件)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点课件)1、播放多媒体动画,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看边听,在这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练读,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小组同学听。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只有认识了字才能更流利地读通课文。识字方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识字方法

  (点课件)

  1.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给生字注音,然后在小组内多读几次,互帮互学读准字音。

  2. 检查识字情况:①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孩子比赛叫她们的名儿。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③根据反馈,让学生发现并提醒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后鼻音韵母的字:“净、生”以及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④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事物,如“鼻”、“脑袋”、做动作,如“推”,反义词比较法、同音字比较法识字,自编谜语识字。小组代表汇报时对不满意的其他学生补充。

  3. 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识字游戏——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说**快出来,学生把字卡拿出来。游戏反复进行。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最后出示词组,多形式认读,正音。如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生读。

  5. 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四、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点课件)

  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

  首先,角色朗读。例如: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在感受小路的美丽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导学问题:当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出文中兔姑娘和鹿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时发出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并进行分角色朗读,感悟朗读语气,从而来体会文中的感情。

  然后,比较读。1、“美丽的小路”不见后动物们的神态语言与先前的感受对照读,把自己融入文本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2、比较带有问号、句号、感叹号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小组练读,体会这三种句子的语气。教师相机指导。

  最后,表演读。在感受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之后,课件出示被破坏的小路图。让学生谈谈体会后将课文的5—8自然段来演一演。在小组内排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评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学颁发“最佳表演奖”。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五、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点课件)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小鸭忽然一拍脑袋,“这都怪我”。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我不忙着让学生回答,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理解先生的“这都怪我”这句话。并让学生告诉动物们怎样才能做到让小路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学生想出了许多值得一做得好办法。如:安放垃圾桶、每天安排人值日、树立一个“不乱丢乱扔”的警示牌等。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六、指导写字

  (点课件)

  在指导写字的这个环节中,我觉得重点指导的是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让孩子自己观察之后说出来,教师作相应补充。例如:明字和净字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起”字和“赶”字的走字旁,笔画要伸长略平些,注意要写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七、拓展练习

  (点课件)

  最后,我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 我做学校“美容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调查、表达能了力的特点,我设计了下面的表格供孩子学习。

  我们的学

  校美吗?

  校园的垃圾

  是从哪儿来的

  我这样为学校美容:

  这样既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把净化校园、环保知识收集宣传引入语文学习的园地,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展示的舞台。

  教学板书

  根据板书应简单、美观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11、美丽的小路

  J I

  美丽----脏、臭-----美丽

  既表达出了课文得主线,又显示出了道德主线。以上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的大家

  辅助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识字与阅读课成为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无限的生活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大语文观。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把握教材特点

  在《池塘边的叫声》这篇有趣的课文中,富有情趣的故事,美丽、静谧的画面,将学生自然带入了美好的童话世界,在揣摩与思索着青蛙与小鱼的一言一行中,他们仿佛也将自己幻化成了那只天真、好奇的小鱼或是那个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共同品位着友情的美好与可贵,感受着充满世界的真、善、美。

  富有情趣的故事,美丽、静谧的画面。将学生自然带入了美好的童话世界,在揣摩与思索着青蛙与小鱼的一言一行中,他们仿佛也将自己幻化成了那只天真、好奇的小鱼或是那个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小鱼、青蛙的对话,富于童趣,极为适宜孩子们练习分角色朗读。所以我在教学预设中,安排了诸多分角色朗读环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男女生分角色读,教师学生配合读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感悟的阅读策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以青蛙和小鱼的身份,进行角色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语言表达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在对本课进行具体分析和准确把握后,我们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道德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初步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指导,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通过想象小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这一环节,发散学生思维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朋友应当真诚,肯于帮助别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设定后,明确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并将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中感悟小鱼和青蛙间可贵的友情,懂得对朋友真诚,肯于帮助别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做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予以突破。

  三、设计教学结构

  这节课我预设了两个课时,准备了课件、青蛙和小鱼形字词卡等教学辅助用品。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予以一些解说。

  教学按“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交流体会--运用课件,指导写字--总结谈话,启发运用”这样的结构进行教学。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吸引注意,用贴图和多媒体图片迅速引起学生兴趣,学生马上兴致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带着问题读文、圈生字、标自然段等教学手段都在训练学生怎样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随文识字这部分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等环节后,学生已基本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集中识字、词。

  第二层次,对多音字进行重点指导。利用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出示了两个多音字:“背”“好”的字形、字音、句子,形象直观的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学习效果。

  第三层次,直接运用“好”字,不着痕迹地过渡到“好奇”上,运用“好奇”造句,指导语气,并用“你好”来规范礼貌用语。这个环节实为拓展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语文说课稿 篇5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g、、h》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g、、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2、正确书写g、、h三个声母。

  围绕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e、he。

  三、教学g、、h的读音。

  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 g 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 g g。

  “”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

  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h的写法

  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

  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

  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本文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18课《做什么事最快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第六自然段写妈妈的回答。

  这篇童话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懂得啄木鸟、水牛、蜜蜂对人类的贡献,体验如何跟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感悟到“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真正内涵,教育自己今后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该类型的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做”“快”“乐”“丛”“为”“别”。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编旁“刂”。认识1个多音字“觉”(ju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较长,但2、3、4段结构相似,老师讲其一,学生便能知其二。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学生乐于自己动手、动脑去感知新事物。针对新课标中对低年段识字写字与阅读的要求,可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文最后一段青蛙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正面回答了小青蛙提出的问题,是对啄木鸟、水牛、蜜蜂回答的总结,是理解的难点。

  (四)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朗读训练,迁移延伸。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本文内容每一段均附有一幅彩图,图文并茂。因此,可根据内容自制幻灯片,以讲故事的形式播放课文录音或者动画。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把小青蛙向啄木鸟、水牛、蜜蜂提问及他们的回答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描绘得更加完整、具体,及时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并借助图画扩展思维,丰富想象,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导语激情趣法。本课开头以“快乐”着手,提问:“你有哪些快乐的事?”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懂得“快乐”一词的意思。再以小青蛙和大问号的画面导入,揭示课题“做什么事最快乐”,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能跟随着小青蛙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很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3、以读代讲法。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自己学会阅读方法。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4、诱导思维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学好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的角色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维,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5、迁移延伸法。在读完课文后,创设一个说话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文内容的'再创造,并以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然后结合自己谈谈想法和做法,学以致用。让学生主动地说,准确地说,流利地说,生动地说,使语言训练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二)学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可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的方法学习本课。先让学生看课文动画,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体验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在小组合作中演演、读读、赛赛、说说、议议,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也是快乐的。

  三、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出示注音词卡“快乐”,让学生准确认读。提问:“你们有哪些快乐的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作出自由的回答。接着,画面出示一只小青蛙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看,这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最快乐呢?”画面出示课题。师微笑说:“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动画感知,初读课文

  接着就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动画,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作了一个示范。欣赏完动画,就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前提出要求:

  ①借读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②目视双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看汉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然后检查初读情况,出示一些生字词卡,和几句长句子,指导学生把它们读准读通。

  通过读书,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生字,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使他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3、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识字方法。”认读完生字以后,让学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介绍给大家,像“做”、“乐”。也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带生字”、“部件加减法”、“换一换”等,像“丛”“快”“别”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总之,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的思维创造。这样,避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又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指导写字,督促习惯。

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之刻画人物方法之中通过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预想来说课。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阅读能力,能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理解小说的主题,品味小说中的精彩语言。七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范进中举》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通过对重要人物范胡屠户的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拓展训练分析张乡绅的个性化语言他的形象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2、难点:在语言实践中如何运用个性化语言描写人物形象。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已经完成一课时的情况下,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对故事情节已有大体的了解,这节15分钟的课重点分析范胡屠户这个人物,在这篇课文中胡屠户的语言极具个性,通过分析的语言来概括他的性格特征。而张乡绅的形象分析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完成的。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启发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出课题。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4、利用电脑课件对课堂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说教法,教无定法,但贵在教要得法,根据内容,以及学情,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语言,进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动手写画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学生掌握一些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出自己的发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3、展开联想,生动形象地介绍,比比谁写的发现最有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出自己的发现,要把话说清楚,让人听明白。

  难点:展开联想,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的发现。

  三、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用课余时间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去观察、去发现。

  四、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春天来了,一只小绿鸟飞来了,它随着顺天的脚步,发现春天是多么神奇美妙的呀,师播放课件出示。

  2、这是小绿鸟的发现,同学们你们的发现是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师板书习作3发现

  二、例文引路,学会“发现”

  导入:大家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写出了《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师板书:小草中的发现

  1、轻声地、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师板书:(蚂蚁、甲虫)

  2、你觉得这篇习作哪里最有意思,最有趣?

  生答,师板书:新土沙(老师边画直线边说:这是看到的,边画波浪线说这是想象到的。)

  你能用老师的方法把描写甲虫的句子也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吗?

  请一生回答师边板书:须天线

  须在动接受信息

  3、大家的欣赏水平真高!小作者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发现的是几乎会让人视而不见的蚂蚁和甲虫,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蚂蚁[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洞口的一堆“新土”,还发现甲虫头上的“长长的须”而且这个须还是不停地动的。这些微乎其微的东西,都被作者看在了眼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啊!所以小作者还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师板书:观察

  4、小作者还展开了联想,那一堆新土像”细细的.沙“,那甲虫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想象它是不是在接受春天的信息。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

  师板书:想象

  5、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和甲虫写得你们有趣呢?

  生答师随机板书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同学们。只要你认真观察,并把看到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写得很有意思。写得有趣了。

  三、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说说你打算写哪里的发现?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建议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出示课件(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想到了什么?)

  3、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4、先指名一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发现,你们比刘常宁同学还要会观察,想象力比他还丰富,但人家能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变成文字。你们能吗?好,我们先来看看本次的习作要求。根据今天的习作,老师编了个顺口溜:“争做生活有心人,处处留心细观察。如能合理展想象,作文肯定我最棒。”题目可以自己定,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习作配画。

  四、当堂习作

  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习作讲评

  一、品读共赏,评一评。让学生品读自己的习作,再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小组交流,议一议。先夸一夸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再互相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

  三、自我润色,改一改。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自我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工整地抄进作文本里。

  蚂蚁新土沙

  板书:

  习作3(小草中)的发现甲虫须天线

  须在动接受信息

  (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语文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分析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分析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本人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列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材料积累预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列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分析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预备是分析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⑤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学写读后感。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思路。

  课前预备:

  1、确定选题。

  请学生从《读者》杂志中精选出深受喜爱的六个栏目,并分别拟题。

  “文苑”——人间的诗意;“原创精品”——心灵的日出

  “书摘”——文学的影像;“人物”——历史的脊骨

  “人生”——成长的岁月;话题”——人类的声音

  拟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文学情趣的过程。

  2、小组分工。

  ①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

  ②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动内容。

  组长负责本人小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交流读书体会。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剧本,精彩片段积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读,朗诵,吟唱,表演等等。

  组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好的作品参加课堂成果展示。

  4、课堂内容(《读者》交流课):

  在选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组长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成果进列展示。(学生自列设计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适时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配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5、教师总结评价

  读好书吧,和高尚的人对话;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

  6、布置作业:整理读书心得。

  (五)、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当然,我仅仅是针对本人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有目的性的借这次分析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做一次《读者》交流课,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以让它更趋系统化,更加完善!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

  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以20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环节四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团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为他人__;(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穷苦 呼吁社会:

  赞扬 —老王 善良 关注、同情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