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时间:2022-01-13 07:28: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数学7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锦集7篇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1

  一、说教材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了较好的活动常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的内容,接受新的知识,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踊跃的回答,也愿意独立动手操作。因此我设计活动时尽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我以幼儿认识事物具体到抽象为依据,通过运用教具演示直观的让幼儿理解,再提供游戏加以引导,使幼儿能将加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经掌握10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引导幼儿探究10的加法的计算过程,并能准确的进行运算,知道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根据《钢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将本活的目标定位为:

  1、学习10的加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游戏法引导幼儿复习10的组成,然后,我选用了直观演示法和幼儿动手操作法,让幼儿学习10的加法。在思维活动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

  律和年龄特点,最后再让幼儿自己尝试,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说学法

  1、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2、观察法

  通过观察算式,利用交换规律列出另外两组算式。请幼儿观看学具,让幼儿先点数模块,最后得出结论。

  3、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

  五、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重点是让幼儿学买10的加法运算,为此我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比较直观的学习运算。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让幼儿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异同,再请幼儿点数图卡,懂得两位加数的位置不同,得数相同。

  六、说活动过程

  我根据预定目标,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导入部分,复习10的组成。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10的加法作好准备,既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又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0的组成,现在来做一个小游戏吧,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势),1和9合起来是10。

  (二)基本部分:

  1、利用点数圆形卡片学习10的加法,活动中我注重幼儿与我的互动,鼓励幼儿参与,以本环节直观演示法,让幼儿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演示的过程中用明确的语言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思考。

  出示圆形卡片,玩游戏《找朋友》。

  师:“今天张老师想请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现在就让我把它们请出来吧,‘我有许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还没到齐,才到9个好朋友’,咦,原来有1个好朋友迟到了,大家告诉我,我一共有几个好朋友呢?”教师出示笑脸卡片,引导幼儿回答,并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样方法学习:8+2=10、7+3=10、6+4=10、5+5=10。

  2、观察算式,发现加法的交换规律,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幼儿按相反的数序点数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位置不同,但得数相同。

  理解交换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到下的顺序数了一遍,如果我们倒过来数,那好朋友的数量会一样多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幼儿数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把数字调换,得数相同。请幼儿观察算式:“张老师发现了一件事,8+2=10和2+8=10这两道题很像,小朋友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8+2=10马上就想到2+8=10,这样的两道算式我们叫它们朋友题,请小朋友们再找找还有哪些是朋友题。”

  (三)操作部分

  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到超市购物付钱,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使得数学与生活连接在一起。

  1、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上超市买东西去,大家可以拿着10元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有一个小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买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加起来是10元。”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买了哪两样东西,加起来是不是10元钱。

  3、小结:记录幼儿“购买”的物品价格,列出算式。

  七、活动效果预想

  本次活动我通过让幼儿点数两部分的卡片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演示进行学习,再引导幼儿发现互换规律,最后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以通过上超市购物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较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学习,所以说这是一节生动、活跃,幼儿很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2

  一、说教材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具和学具是我们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一直提倡的做法,也是新《纲要》倡导的做法。糖果是每个幼儿喜爱的食品,也是便于收集的物品,利用糖果开展数数游戏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找宝贝"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本次活动我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二、活动目标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 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各数,说出总数。(技能目标)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认知目标)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情感目标)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5以内的数量 .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一学习数数方法,感受数量关系为主要目标,数数的范围采取保底不封顶,即5以内是每个幼儿必须掌握的,上不封顶。突出集体教学的价值。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有色彩鲜艳的糖果、帮助幼儿理解的磁铁教具和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找朋友〉歌曲等。

  四、说教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幼儿园才2、3个月的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运用游戏,进入主题:

  在这个环节这个中我利用游戏〈找糖宝宝〉,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顺利地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2)自主数数,了解已有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把自己找到的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让幼儿尝试数数,给予教师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机会,并根据幼儿数数的情况及时调整集体练习的数量。此时提取的数数要求建立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针对性。

  3)集体操作,加深对数量的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信号进行操作,集体练习数数,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听信号能力。体现集体教学中幼儿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4)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做糖宝宝,听着喜欢熟悉的歌曲去找朋友,对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从目测到自身参与的转变。很多幼儿在数数中会忽略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运用游戏提升学习难度和要求,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游戏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3

  3、已经学习过了《10以内的序数》、《10以内数的形成》,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

  本活动中采用了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理解“邻居”的关系——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游戏巩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年龄特点决定了学前幼儿的思维特性,他们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枯燥无味的讲解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我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利用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通过让幼儿给小动物找邻居,理解邻居的含义,为幼儿继续学习相邻数扫清障碍。(放视频)

  2、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今天小动物们玩的可高兴了,天黑了,小动物们吃完饭都出去散步了!(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以便讲相邻数做清晰的准备。)

  听!是谁在说话呢?原来是数字3在说话,它也想知道它的邻居是谁,谁能告诉它?数字宝宝

  找邻居。分别找出5、7、9的相邻数

  师: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宸聪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文慧,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宸聪。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那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启发诱导,及时小结,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由小动物有小邻居过渡到数字宝宝们也有小邻居:数字宝宝的.小邻居有个特殊的名称叫相邻数,突破教学重点。再让幼儿找出其他数的相邻数,使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3、理解“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发放幼儿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4、游戏巩固《找邻居》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再请它的相邻数上来。

  数学知识的接受是要过程的,尤其是对中班幼儿,需要不断强化,来加深理解和认知,最后达到内化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找邻居》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强化新知。

  5、结束部分:小动物回家睡觉,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进一步巩固相邻数的概念。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感知,对图形有了一个较规律系统的认识。并且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培养了幼儿对图形的感受力和认识力又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 班级情况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宝宝》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图形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2 说教材《我的图形宝宝》是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建立对形状的基本认识,并且可以让幼儿从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让他们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测量技能和认识以及辨别生活中各种各样形状的知识。

  3 说教育目标实施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

  认知方面:通过观察了解形状的构造特点,使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能力方面: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特征的学习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形状的物品,并且可以说一说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情感目标:通过对图形的学习,可以拓展知识,用结构玩具搭建基本的图形,并且介绍他们的功能。

  4重点难点重点:能从一堆的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老师使用的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及图形各一个,贴绒数字卡片若干。

  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红色的长方形纸(长边为六个回形针长,短边为四个回形针长1张绿颜色的正方形纸(每边为4个回形针长)回形针若干。

  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0—11页。

  二 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模拟法 游戏法 操作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模拟法:我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各一个,先让幼儿找出两个娃娃的不同之处。之后我在用回形针教给幼儿测量的方法,带领幼儿一步一步的测量,直到幼儿可以自己完成为止。

  操作练习法:比较一下测量的结果,看看两个娃娃是一样长的吗?

  让他们总结一下经验。

  游戏练习法: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带领幼儿从活动室里找出和长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品,找的最多而且又正确的幼儿给予奖励。

  三 说学情学法中班的小朋友经过小班的学习,对图形有一个较基本的认识,但是在脑海中还没有形成关于图形的具体印象。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学习的知识与法则应该尽量的避免老师直接交给他们,而是应该在幼儿操作体验中去探索,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为此 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观察法,归纳分析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四 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先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娃娃,一个长方形娃娃,引起幼儿的关注。然后提问"两个娃娃长得一样吗?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发展幼儿的动脑能力。

  讲授新课我引导幼儿用回形针测量,通过动手确定答案,提出测量的要求,步骤如下:

  测量时先要将回形针的一头与图形的边对齐图形与回形针要贴紧回形针与回形针之间不能有空隙用相应的数字在每条边上都记录所有回形针的数量。

  比较操作结果,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交流测量结果,引发幼儿的思考:

  红色的图形和绿色的图形边长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在运用折叠的办法,比一比,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引导幼儿总结: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而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一样长我指导幼儿进行游戏练习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找一找类似长方形的物品有哪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操作如 小棒 毛线 尺子等等。

  五 教学反思1 鼓励幼儿回家找找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2 用折叠的物品进行户外游戏活动。

  六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到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像长方形 正方形的物品,把看到的这些在家长的帮助下都拍下来,拿到班里的展览区展览。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5

  一、认识常见的鞋子

  我由谜语导入,谜语既可以形象地表述出鞋子的一些特征,又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动脑猜出谜底时又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以耳语的形式又拉进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举多得。由谜底自然地过渡到“鞋子”,这时候,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鞋子商店,让孩子们倘佯于鞋子的海洋之中。

  幼儿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始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这些鞋子,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这些鞋子,并帮助他们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丰富他们对于鞋子的认识。认识了这些鞋子后,我用“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鞋子的用途

  在这一部分中,我又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鞋子试穿,这一环节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在认识了那么多的鞋子以后孩子首要的兴趣就是穿一穿这些鞋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还很喜欢穿大人的鞋,这一环节就充分满足幼儿的这一心理,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鞋子来穿一穿,鼓励支持他们去探索,大胆地表述自己穿各种各样的鞋的感受,甚至带着孩子穿着这些鞋子来跳一段有关于鞋子的舞蹈。

  这一环节由孩子们自己的活动经验得出“漂亮的鞋子不一定舒服,合适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顺其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并让幼儿说说你穿这双鞋准备去干什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并了解不同的鞋子适合不同的场合及情景!

  三、帮鞋子分类

  在这一部分中我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达成“帮鞋子分类,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这一目标。在家中,我们的孩子往往是“小太阳”,“六大行星绕着转”,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这并不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此,我请幼儿动手动脑去整理这些鞋子,知道原来我也有那样的本领,以此来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这一环节我也设置了让幼儿去请客人老师帮忙检查,利用了环境中的人的资源,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分类过程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权,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类,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理过后共同参观,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既体验了成功感,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孩子来作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扩展幼儿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形成习惯。

  在整个活动中,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充分尊重幼儿,不仅给幼儿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也给了幼儿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做到动静结合,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并进行学科的整合,努力促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6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1、设计意图:

  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5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幼儿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 篇7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把“9”画成“”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活动说课稿11-14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03-13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三篇01-18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10篇01-23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数学3篇02-01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五篇02-09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数学三篇01-17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9篇01-27

幼儿园说课稿数学4篇01-26

幼儿园优秀数学说课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