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01-16 10:35: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锦集九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

  《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教学目标定位:

  一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相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游戏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欣赏音乐作品有步骤的来学习。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去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本课的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师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以上是对教材教法的一些说明。

  整堂课的上课程序是:

  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然后欣赏一段流行音乐《菊花台》,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紧接着欣赏《夜莺》,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欣赏完大家一起围绕这个主题的出现说说用了那些乐器来表现,谈谈自己对雅尼音乐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题一旋律感受人声合唱。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简单小结:雅尼是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夜莺》是中国古典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声乐结合的经典作品,最后听着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夜莺》,一起看着多媒体课件默读雅尼在音乐上说的一段话。这样设计是为欣赏感受雅尼电声乐队和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夜莺》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进一步感受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目标是用感情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

  由《夜莺》这个作品来认识感受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试着来介绍电吉他、电贝司、如果有学生会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后通过看图片和欣赏乐器演奏(电子鼓、电子机械吉他)的小片段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出示电声乐队为主组成的乐队的图片,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电声乐队形式。然后知道一个人通过演奏电子乐器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听电子合成器模拟的自然声音和合成的音色,这就是电子音乐即用现代电子手段合成创作的音乐,这其中电子琴的出现开辟了电声音乐的一个新天地,但是自从电子合成器的问世以来,电子音乐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知道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在社会高速文明发展下的产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欣赏当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同时抓住他们的耳朵。考虑学生对电声乐队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过对比欣赏《夜莺》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

  最后,实践与创作,在听完电子琴演奏的《夜莺》后,大家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主题。预测:电子音乐能否取代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么反之会怎样?在欣赏完了人声模拟表演和中法文化年开幕式雅尔的激光音乐会。把时间交给学生谈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讲解,注重学生的交流和互评,学生可能被音乐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说清楚或者表达出来,但相信他们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乐之后,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会逐步在提高。

  尾声

  (1)欣赏我国走向世界年轻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朱磊的录象),(2)播放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支电声乐队的作品《我的20xx》,(配的图片)这样设计想法比较多,是想尝试选用这两段新的材料去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宽他们的视野,最终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不管是电子音乐还是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这些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结束。它们将被人类不断的融合发展,像涓涓溪流表达和抒发着人类的情感。

  这堂课的设计本着给学生留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游戏活动和欣赏及教师补充讲解音乐概念(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进行的,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听音乐作品—实践于创作,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吧!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

  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6

  萨克斯管教学《摇篮曲》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2)器乐讲解示范法,(3)实践练习法,(4)模仿、接龙,(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课件]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设计背景: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我的说课完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斧正!谢谢!!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F大调,3/4拍,中速

  整首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富有变化,以叙述性的口吻与不同层次情绪的抒发,深切的表达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浓厚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欢的抒情歌曲。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原则。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本单元《瑰丽的电声》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及曲谱和对歌唱的换气,延长音音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欣赏、情景创设等手段让学生体验电声音乐的魅力、表现音乐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这首歌,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根据中学生变声期及对音乐的感知日趋成熟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

  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抒情、委婉的及有气息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 对于这样的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就是学生的学。

  为了实现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第三板块:新歌教学 参与实践 第四板块:知识拓宽 欣赏大海 发挥想象

  对于第一板块的教学我主要分3个环节来完成。

  1、 感受意境我会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美妙的音乐,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播放由电声合成的描绘大海的音乐)然后,我会说:“大海确实令人想往,那音乐是怎么样来表现大海的波浪的呢?(出示图片)接下来,我将在钢琴上弹出:1 1 2 1 76 | 5 3 3 — | 3 4 3 2 1 | 6 2 2 — | ... LU请学生根据我弹得音乐画出旋律线(自己也画同步进行),然后我将用同样的

  方法弹出2 5 6 5 3 | 5 6 5 — | 6 5 4 11 6 5 | 5 — — | ...来解决第二条旋律

  2、 哼唱练声我将让学生用lu来把这两条旋律哼唱下,并提出这两条旋律在音高、力度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学生都能说的出来,音高第二条比第一条高,力度也强点

  3、感受强弱之后,我再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拍号和强弱规律?学生会很快的说出,3/4拍强弱弱,那这首曲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吗?再次随着我的琴声用LU来唱一遍。(做波浪手势)学生很快的就会感受到与一般3/4拍曲子的不同,是强强弱。

  最后,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边唱边划波浪的节奏拍。 『通过对比性的聆听和哼唱旋律,随着律动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那种意境,并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用LU带唱练声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歌唱状态使声音更加的集中,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我是这样教的先播放合唱版《大海啊,故乡》,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回答:“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你最喜欢哪部份的旋律,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思念故乡,热爱大海。。。有些学生会说喜欢第一部分,让人感觉有意境,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第二部分,在唱的时候情绪很高涨。。。。 『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去聆听歌曲,整体感知到这是一首抒情的,有着思乡之情的歌曲』

  第三板块:学唱歌曲 参与实践 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尝试后教学,凭借教师示范、动作体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这个板块,我分3个环节

  1、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在唱完之后,我会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哪里唱的不够好呢?”学生可能会说:歌曲结尾这部分气息不够?我将以一个小节换一次气做处理,(示范演唱)『通过我的示范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用“缓呼缓吸”的方法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在歌唱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乐句的尾音音高没保持好,时值没拖足,比如(教师示范唱)于是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来演唱。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就很快的选择(范唱正确的)最后,让学生随着我的钢琴完整的演唱全曲,在关键的时候我将用自己的手势提示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产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难点』

  2、歌曲分析,把握情感师:刚才同学都唱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觉得可以把这首歌曲划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会很快的说出有三个部分。那三部分所表达的情感都一样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一样,于是我和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一起来讨论、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唱歌词)根据第一板块旋律的分析,学生很快说出第一部分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中弱,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接着,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第三部分的尾声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从中弱到渐弱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同学们都分析的很好,但不知道你们的歌声能不 能打动老师,让我来体验一下,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置身在美丽的沙滩上,踏着软软的沙滩,迎着海风,以叙述者的口吻表达对大海的赞美之情。于是,我用钢琴的前奏部分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用怎么样的感情演唱歌曲,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很容易突破我的教学重点』

  3、学唱曲谱,尝试练习 先由我来带学生唱,然后让学生自己唱『把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主要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识谱能力比较差,所以通过已经掌握歌曲的节奏,再让学生唱谱,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快的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加强双基教学』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大海是迷人的,看! 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美丽的画面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景,老师觉得这么美的海面缺了点大自然的声音,请同学们想象下,大海边上会有什么声音呢?生:海浪、海鸥、风声等自然声音我会拿出电子琴、沙球等一些乐器,如果班级里会用电子琴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会用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我来操作,并鼓励学生最好把这个创作的出来的声音与大海故乡结合在一起,电声乐器给现代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下面呢,我们就把刚才设计的音响与大海故乡结合起来。最后,在电声乐器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来结束这堂课。 『通过欣赏法、音画结合,多途径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并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音乐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对电声音乐的指出为以后的欣赏课做个简要的铺垫』 (对于以上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主要体现一个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二个教学原则,把教什么永远是教学的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三个教学特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蒙古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弘扬民族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传承音乐文化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银杯》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酒歌。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音乐欢快、热情。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学唱《银杯》,指导学生运用律动和固定节奏性伴奏等多种手段体验多声部音乐形式,并能够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2、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银杯》和对比欣赏《牧歌》,了解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分辨长调与短调;了解民歌,知道一段体结构,会划分乐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银杯》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了解民歌一段体,区分长调与短调。

  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大跳并能用固定节奏型为《银杯》伴奏,体验多声部音乐形式;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新生,根据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克洛兹教学法和柯达依教学法三大系中的声势律动、体态律动和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聆听、律动、表现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以银杯为主线、牧歌为隐线,让学生了解长调、短调,在对比中了解音乐。从横向、纵向、纵深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横向是歌曲的结构脉络;纵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纵深是歌曲的相关文化背景。

  六、【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迅速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活泼。

  1、(播放《吉祥三宝》)提问学生:吉祥三宝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老师与学生一起做互动游戏。(学生拍切分节奏xx·,教师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律动设计,调动了学生对听觉、视觉、动觉的体验,为下面学习歌曲中的切分音和固定节奏型伴奏做准备。

  2、互动游戏

  1、互动(一)

  刚才我们体会了蒙古人民的热情,下面我们就到大草原蒙古包里,去感受一下那里热情的气氛吧!(板书:《草原牧歌》)

  在这里主人会用银杯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洒,请你先闻一闻,再由衷地赞叹一下“啊!”让学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声的歌唱位置,用真假声演唱歌唱)。

  2、互动(二)

  4/4·2121·-|2121·-|2121·-|2121·-|

  ··赛勒日赛···赛勒日赛···赛勒日赛···赛勒日赛

  律动··举杯··········敬酒········饮酒·······举杯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举杯、敬酒、饮酒、举杯,演唱赛勒日赛,

  赛勒日外咚赛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衬词,表达了蒙古人民非常高兴的情绪。

  起到了渲染情绪、推动情绪的作用。用切分节奏2121·-做伴唱,为下面学习歌曲《银杯》做准备。

  接着播放音乐《银杯》伴奏,学生边长唱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互动中,学生聆听旋律,就是本节课的新课《银杯》

  在刚才学生兴趣正浓厚时,导入今天的歌曲《银杯》。

  (二)、感知体验

  1听录音

  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短调歌曲,节奏短小、情绪欢快

  通过聆听《银杯》录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3、歌曲分成几个乐句?

  情绪是:热情的、

  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教师范唱

  分析两句“赛勒日外咚赛”在情绪上有怎样的.变化?

  赛勒日外咚赛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衬词,表达了蒙古人民非常高兴的情绪。

  起到了渲染情绪、推动情绪的作用。

  3、体态律动

  学唱歌词,情绪处理

  a引导学生用描述故事开头的感觉唱好第一句;

  师:第一句我们演唱的感觉就像讲故事的开头描述语言一样,相对来讲比较平静,但是要能吸引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唱唱。

  b通过律动“举杯”—“接杯”—“喝酒”的动作来学唱歌曲第2、3、4句歌词。

  师:用“开心”的感觉唱好第二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师: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时候,要把杯子举过头顶,因此我们一起边唱边把杯子举过头顶。

  c用“兴奋”的感觉唱好第三句歌词;

  师:唱“朋友们”这句时,客人要接过杯子放在胸前;唱“欢聚一堂,敬请干一杯”时,要求学生向旁边的朋友们相互碰杯并把酒喝完。用喝完把杯子翻转过来的动作解决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来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3、体态律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欢快、热情、豪爽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同学相互间倒酒、敬酒、一杯见底、一干而净)

  (三)、自主探究

  1、用歌唱的位置按节奏朗读歌词,感受蒙语的发音,同时解决节奏问题

  2、分析情绪的变化

  A:第一句我们演唱的感觉就像讲故事,娓娓道来,相对来讲比较平静,

  ·B:用“开心”的感觉唱好第二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c第三句用“兴奋”的感觉唱;朋友饮酒一杯见底、一干而净的好爽

  朋友们,聚一堂,敬请干一杯

  d祝福朋友越来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演唱歌曲

  (1)教唱曲谱

  教师演唱曲谱,学生跟唱,并运用科尔文手势,解决歌曲中的大跳。

  ②从声音情绪上解决大跳音程的演唱。

  ······(师引导学生用“情绪热情地、高涨地、高兴地”的感觉演唱大跳音准)

  (2)跟钢琴反复学唱歌曲·

  从小声的跟唱、模唱到大声演唱

  (3)请同学们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特别的热情豪爽?因为有了装饰音,旋律更加优美、富有韵味。

  如:前倚音:美酒,更能体现蒙古人民的热情,下滑音:一杯,感觉方法看到了蒙古人民喝酒时一饮而尽、一杯见底的豪放。

  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装饰音,让学生在模唱中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韵味,就可以自信、大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

  4、多声部伴奏

  为了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结合课前互动,我加入了简单地多声部的的伴奏。根据新课标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要求,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伴唱:·0000|0000|0000|0000|赛勒日赛-|赛勒日赛-|

  声势: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

  律动:举杯····敬酒··· 饮酒····举杯

  ··· 拍腿交叉|拍手捻指|

  措施:1、学生演唱歌曲,唱到“赛勒日外咚赛”时,加入固定节奏性伴奏,还可以逐步加上声势。方法有:先是老师为学生伴奏师生合作、逐步过渡到小组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以音乐为载体,加入了简单地多声部的的伴奏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进行感知,演绎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这就是我的课堂极简中的丰富。

  (四)、展示合作·多种形式的演唱

  有了前几个环节丰富的铺垫,加上学生从始至终都在参与体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运用多种演唱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设效果:学生可能会运用领唱、齐唱、对唱,再加入固定节奏型伴唱和打击身体、拍手、律动等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使学生体会情绪由薄到厚的音响效果。可能会把歌曲演绎的丰富而有灵动。

  (五)、拓展延伸

  1、对比欣赏长调歌曲《牧歌》

  分析两首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蒙古族民歌,一段体结构,由两个乐句组成的

  不同点:

  节奏、速度、情绪

  ·2、长调与短调

  观看《快乐大本营》中蒙古族长调与短调视频,讨论总结出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抒情·悠久绵长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起伏较大·热情的·紧凑热烈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视频,让学生总结出长调、短调的特点,体验到音乐的相关文化,开启“多维度”思考和体验的音乐思维能力。

  (六)、检测评价

  1、听辨长调、短调

  聆听《辽阔的草原》、视唱《嘎达梅林》,写出他们分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课后延伸·教材p31课后作业

  用彩笔在《嘎达梅林》的乐谱上标出乐句,说说这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3、总结: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具有流传性。

  在《银杯》音乐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04-27

初中音乐说课稿14篇02-17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7篇)12-30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3篇)11-18

初中音乐说课稿(15篇)02-15

初中音乐教学说课稿12-13

初中音乐说课稿15篇12-13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8篇)07-28

初中音乐说课稿(14篇)03-10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六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