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17:32: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有序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法、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节课,我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去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评价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了新知。

  四、教学流程

  依据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握手问候

  所以上课伊始,我和同学们亲切的握手问好。让学生在回答“怎样握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再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从而揭示课题。这样不仅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环节:穿衣搭配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创设了游园的情境,并设计搭配服装的环节,学生通过拼摆学具、动笔连线等方法,能够自主设计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后来的实践课中,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种记录搭配过程的方法,并得出连线加序号的方法最简便,这样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对组合的兴趣,又给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础。

  在穿衣搭配这个环节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选择早餐、解决门票、设计路线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全面的思考问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是第六环节:合影留念

  在经历了热情高涨的游园活动后,会演杂技的小猴宝宝和贝贝出现了,全班同学要分别和它们合影,计算出照片数量后,顺势留了一道课后思考题“要是我和宝宝贝贝排成一排照一张像,我们三个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突出重点,把体现本节课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顺序思考”板书在黑板的主要位置,并让学生用学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确了学生思考的过程。

  六、反思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游儿童乐园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当学生说出各种搭配方法时我不应该急于要归纳、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学生有争议的地方让学生再次体验。如果师生、生生能够进行丰富交流、讨论,学生的识就会提高、思维就会越发活跃。

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图案设计》。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有关的知识,能在方格式上画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会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课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体现美、发现美。

  重点难点:

  在本课,我把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作为重点,把体会图形的变换的多样性作为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本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

  现图形变换的方法,并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还能利用这一方法独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法学法:

  教法?

  组织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并运用知识。

  学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产生于发展,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模式: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4、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新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两幅关于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引导学生思

  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结合学生的感受,接下去说,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美丽的图案。那么,这些图案究竟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个小小的设计师呢?一连串的疑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出示教材37页的花瓣图,引导学生发现花瓣图的特点是通过图A变换来的。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说图案设计的方法。在组织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变换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最后小结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即平移,旋转,做轴对称图形。

  因为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动手操作、演示、叙述、总结图案设计的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图案设计的多样性,体验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在本课,我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总结知识要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感受学习的快乐,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双手创造美、体现美。

数学说课稿 篇3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打电话》,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这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中的内容。在本套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的简单的排列规律,“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这里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

  因此,我们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3、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法

  (1)、自主探究法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引导性以及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了知识的引导者,基于此,采用了讨论法与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讨论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师生可以共同提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2、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1、三学循环教学模式与学习力相结合

  课前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检测,课中有效进行自学、议学、悟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同时关注对学生学习力的渗透,如科学坐姿、1分钟速算、手指操等活动。

  2、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趣味游戏,揭示课题:

  1、玩一个游戏,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1、明明不是女生。

  2、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

  3、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

  4、小华是明明的哥哥,但是明明却不是小华的弟弟。

  5、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2、这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许多成年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一些聪明的少年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第二环节

  1、指导画图,探究最优方案

  (尝试推理)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利用列表法、推理法

  【设计意图在例题教学时按排了两次“说”的过程。第一次在一位学生借用文字信息进行推理的启发下,先让其他学生复述思路,并且鼓励有不同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表格,随机将信息内容数学化,使之更简洁明了,然后又让学生进行“说”方法,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富有逻辑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具有清晰感;在单一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出示复合信息推理练习,让学生学着如何抓住突破口,促使推理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为今后更复杂的推理做好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三、悟学

  1、模仿练习

  2、综合推理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书本上两道练习题,突出矛盾——引出综合(隐藏)信息的价值——方法沟通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打电话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却蕴含了这么多的数学思想和规律。今后我们要注意节约时间,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效率。

  五、板书设计

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凑十法”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加法,并且在本学期第三单元学会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的方法计算进位加法,了解 “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因此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基于这些理念,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竖式计算中,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2、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律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表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生的认知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基础,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三、说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我们在“激趣导学”课题研究中大力倡导的。因此本课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活动、讨论、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算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把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定格为:自主探究法、讨论学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开课之初,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过二关才能到图书馆去看看的情境,使得学生都想当勇敢的闯关者,激发了学生挑战知识的欲望,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使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首先我利用“图书馆”这一情境图进行新旧知识链接,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然后,在探讨算法中,我设置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自己独立思考算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探索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第二步是在组内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给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三步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我特别注重了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有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3)畅谈收获、总结学法。

  在小结中,不仅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而且还评价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这样做不仅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心,找准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本节课紧紧围绕本次研究主题“激趣、导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改为“组织动物比赛”,这样,学习的知识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具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统计知识的欲望。】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设计意图。】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最佳方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想一想、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知识。】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 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 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总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

  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20,20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20。

  ③18×22≈360(个),20。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习后我把提高练习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在这道练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第8题的练习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习。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数学”数学说课稿03-09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7

数学活动说课稿07-09

《数学乐园》说课稿07-09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数学乐园说课稿11-12

数学广角说课稿11-07

数学说课稿03-2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数学统计说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