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内容:小候头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2课,是剪纸系列课中的第7课,属于运用和设计类课。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特点。
3、按新课标要求对照,本教材仅注重学习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识,不尽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欣赏各种猴子的形态,了解猴子的各种知识。
2、能描绘出猴脸的“心”型特征,并用剪纸特有的绘画方式绘制成稿,再剪制成作品。
3、通过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欣赏、模仿,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四、教学重点: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欣赏猴子图片及知识。
2、描绘并剪纸出小猴头像作品。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2、从具像图片概括成剪绘作品。
六、教师准备:
涵盖各种猴图片、知识、剪纸作品的虚拟网站、小问卷。
七、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猴子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上虚拟网欣赏猴(预先发给小问卷:你了解猴子的什么知识?猴子的脸形特征是什么?)
理念:让美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同时用问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难收”的现象。
2、描绘:先让学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识,再请学生边描述猴脸的特征边绘制出正面和侧面的猴脸特征。
理念:
(1)请同学描述了解的猴子知识可以提高课的兴奋度,让学生增加对本课的兴趣。
(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具像的图片上概括出剪纸所需的稿图,先请学生总结、描绘、示范,可以为等会儿集体创作降解难度。
3、制稿:在了解如何以照片绘制出剪纸所需的猴脸草稿后,请学生自由选择电脑上猴子的图片绘制成猴脸草稿,绘制之前先请学生欣赏猴脸剪纸作品。
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绘成剪纸所需稿图。先欣赏部分优秀猴脸剪纸作品也可以降解创作难度。
4、剪制:利用已学的剪纸技巧剪制出猴脸作品,同时构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师穿插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作品)
理念:剪制不难,只需用上对称剪和勾线剪即可,教师也只需扮演采访者的角色即时拍摄完成作品即可。
5、欣赏:即时在虚拟网中导入猴脸剪纸作品,让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即时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告诉学生猴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在下一节课中用剪纸表现孙悟空形象作铺垫。
理念: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猴剪纸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提升,讲述一些中国的猴文化以及介绍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提升打下铺垫。
7、整理:清理教室,布置作业,要求将猴脸作业装饰成品。
理念:美术课后清理教室的习惯必须时时提醒,同时课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须衬上底纸精心装裱,这些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让“作品必须完整”的概念也成为习惯。
九、板书:
虚拟网—— 导入 ——欣赏
说—— 描绘 ——“心”型脸
制稿 ——正面、侧面
欣赏作品—— 剪制 ——拍摄
欣赏 ——描述
拓展 ——孙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师如商贾,说课如推销,理念如商标,构思如包装,方法如货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说课得心应手,不妨学学市井商贩,想想他们的生存之道,就会感受颇多!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有趣的鞋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九 课教学内容,为了在40分内进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艺术成就感。我把这个鞋系列课教学内容,分解为三个专题进行教学。前面已经学习了《漂亮的鞋》、《鞋的联想》,《我设计的鞋》作为这节课的内容来完成。由于学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长帮助他们选购,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亲自设计绘制鞋,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鞋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性的最高体验。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充满活力而富有幻想,对时尚的事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对鞋的穿着与设计更为喜爱与感兴趣,虽然学生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也还存在着对鞋文化内涵等设计上的盲点问题。因此,安排这一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精心设计质疑、释疑,审美体验、作品比较、分析交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把美术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的.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情感升华。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3、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鞋进行艺术审美评价,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来装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鞋的设计构思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鞋。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进行表现。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鞋相关资料,师生穿着自己喜爱的鞋来到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本课题相关的图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断采用观察、对比、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鞋的设计、制作和色彩搭配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与探究学习法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把设疑、发现、探究、体验实践等学生认知能动性凸显出来,在学法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展示各种鞋
学具:学生准备:彩纸、纸盒、泥、线绳、颜料、剪刀、胶水等。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前,我让学生穿着自己带来的鞋,到前面来做小模特,学生排着队,学着模特步,随着音乐展现自己的鞋。这一环节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随即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风格、主题的鞋图片.教师提问:“这些是什么服装?”、“它有什么作用?”、“如果我们要参加一个特定主题的活动,市面上的鞋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吗?”从而把鞋带进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其实,鞋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主题-《我设计的鞋》。
(二)尝试制作
如何才能摆脱千人一面的现象,设计出个性特征的鞋呢?其实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首先,我设定几个题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绘制鞋。这一环节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接着讨论:哪组绘制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件鞋?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评价,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自主和乐趣.根据学生讨论,教师最后强调鞋的设计方法(板书):运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制作并进行描绘。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小学生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小学生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小学生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小学生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小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小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小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小学生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小学生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小学生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小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小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小学生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小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小学生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小学生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小学生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小学生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小学生绘画作品,请小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小学生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小学生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小学生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小学生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小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小学生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小学生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小学生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小学生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小学生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小学生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小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小学生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小学生实施影响。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二、教学设计
在《好吃的水果》一课中,(1)我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巧用游戏、学玩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回忆感知”环节,通过游戏“猜谜语”引导学生积极回忆各种水果,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水果的认识与回忆。(2)运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 “欣赏感受”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观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便解决了教学的内容与重难点,学生便可以进行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画面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缺少创造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刻意求新、相机诱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观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尝水果,让学生观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表现水果的好吃不单单是把水果画的形准、色鲜这一个途径,通过描绘吃水果的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现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弯弯地笑,酸水果眉眼会挤在一起。人物动作——吃好吃的水果会大口大口地吃……)这样就会使学生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延伸,启发诱导学生将吃水果的真实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将各种水果赋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种喜悦的表情,甚至可以创作表现“水果运动会”、“水果演唱会”等等,使学生又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会从表现水果的单一途径中跳出来,绞尽脑汁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现水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态度,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完成了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内容,解决了教学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树叶粘贴画》——————动物
教材简析:
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
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看——————树叶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
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摆——————姿态
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
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美术《花手帕》说课稿07-14
小学美术说课稿13篇06-19
小学美术说课稿12篇06-19
小学美术说课稿(12篇)08-03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11-03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5篇01-12